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时血清及胃黏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夹心法分别检测了HP阳性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的TNF-α、IL-6的水平。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程度越严重者,胃黏膜组织中TNF-α、IL-6水平越高,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HP根除后血清、胃黏膜组织中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与根除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NF-α、IL-6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且参与了胃黏膜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及乙型肝炎合并NAFLD患者肝功能的改变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方法收集脂肪肝患者56例,分为NAFLD组28例,乙型肝炎合并NAFLD组28例;另选取正常体检者2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TNF-α与IL-6水平变化,并分析其意义。结果 NAFLD组及乙型肝炎合并NAFLD组的ALT、AS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NAFLD组血清TNF-α与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乙型肝炎合并NAFL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FLD患者受到乙肝病毒感染后,TNF-α与IL-6水平会受到影响,肝脏损伤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芪麝颈康丸抑制颈椎间盘退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分成4组,切除其中36只(A、B、C 3组)颈后部浅、中层肌,造成颈椎间盘退变模型,D 组为正常假手术组。分别给予芪麝颈康丸(A)及对照药颈复康(B)等药物治疗,C、D 组不给药。4个月后将动物处死,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分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RNA 在大鼠颈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芪麝颈康丸对两者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各组椎问盘退变程度的变化。结果:模型空白(C)组椎间盘退变明显,与 A、D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TNF-α mRNA 阳性信号各组均在椎间盘终板有较高表达,4组程度相似。除 C 组椎间盘髓核软骨样细胞中有明显表达外,其余各组髓核中未见 TNF-α mRNA 阳性信号表达。IL-6mRNA 阳性信号零散地见于各组椎间盘终板,且数量均很少。结论:TNF-α与颈椎间盘退变关系密切,而 IL-6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大。芪麝颈康丸抑制髓核细胞 TNF-α mRNA 的表达可能是其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大黄对实验性黄疸家兔胆汁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萘酯(ANIT)复制家兔黄疸模型,观察生大黄粉对血和胆汁中 TNF-α、IL-6的影响,及对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和胆汁相关成分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和胆汁中 TNF-α、IL-6、肝脏病理和胆汁相关成分无异常,模型组血清和胆汁中 TNF-α、IL-6在48h 时明显升高,且胆汁中的 TNF-α和 IL-6浓度明显高于血清中浓度。肝组织病理学损害较重,胆汁中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明显升高。大黄组血清和胆汁中的 TNF-α、IL-6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减少,肝脏病理学损害较轻,胆汁流量明显增加。结论:大黄能抑制与细胞炎性有密切关系的 TNF-α和 IL-6的产生并增加其从胆汁排出,从而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损害,达到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效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西医组予以硫酸氨基葡萄糖口服,中医组予以独活寄生汤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检测2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中医组94.29%,西医组77.1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西医组患者治疗中共发生副反应4例(11.43%),中医组患者发生2例(5.71%),2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水平较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中医组下降较西医组更明显(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副作用轻,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从而抑制关节局部炎症反应,减少对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的破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和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检测110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正常人血清AngⅡI、L-6和TNF-α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Ang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其水平增高(P<0.05);AngⅡ与IL-6、TNF-α呈正相关。结论血清AngⅡ是影响IL-6、TNF-α的因素,与冠心病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抗炎抗氧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1例UAP患者(UAP组)服用血脂康前后和4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Ot(TNF—α)血浆浓度。结果UAP组血浆IL-6、TNF—α水平为(25.03±6.31)pg/L和(21.35±4.39)μg/L,与对照组(19.87±5.98)pg/L和(16.67±4.29)μg/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服用血脂康4周后UAP组血浆IL-6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血脂康在抑制UAP患者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方面可能有-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抗炎抗氧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1例UAP患者(UAP组)服用血脂康前后和4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浓度。结果UAP组血浆IL-6、TNF-α水平为(25.03±6.31)pg/L和(21.35±4.39)μg/L,与对照组(19.87±5.98)pg/L和(16.67±4.29)μg/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服用血脂康4周后UAP组血浆IL-6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血脂康在抑制UAP患者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玉吉赵振文吴锦秋柴喜平李盛华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5):28-29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对软组织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影响,探讨其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产生的机制。方法:以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3例。2组患者入院后治疗组内服消肿止痛合剂,每次50mL,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2片/次,2次/d。2组患者均以7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入院第2、7、14天运用免疫度量法测定促炎症细胞因子TNF-a、IL-6于血清中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入院第2天,2组患者血清TNF-a、IL-6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天2组血清TNF-a、IL-6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14天与入院第2天血清TNF-a、IL-6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肿止痛合剂能抑制创伤后致炎症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桃红通管胶囊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模型大鼠血液及输卵管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抗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于输卵管内注入苯酚糊剂造成输卵管炎性阻塞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桃红通管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及复方丹参片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桃红通管胶囊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模型大鼠血液及输卵管组织中IL-6,TNF-α含量变化。结果桃红通管胶囊能显著降低血液及输卵管组织中IL-6,TNF-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其中尤以桃红通管胶囊高剂量组更为突出。结论桃红通管胶囊能有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症,与其降低血液及输卵管组织中炎性介质IL-6,TNF-α的表达,促进炎症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3.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气、阳虚证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0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气、阳虚证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关系。方法:选取CHF心气、阳虚证住院患者67名,分别进行NYHA心功能分级,并行心脏多普勒、血清TNF-α、IL-1β及IL-10等检查。结果:心气虚证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以舒张功能不全和心功能Ⅰ级、Ⅱ级为多,心阳虚证组患者以心功能Ⅲ级、Ⅳ级为多(Ridit分析,P<0.01);心气虚证组患者E/A值、EF值高于心阳虚证组(P<0.01);心阳虚证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高于心气虚证组(P<0.01或P<0.05);心阳虚证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心气虚证组(P<0.01)。结论:TNF-α、IL-1β与IL-10可能在CHF心气虚证向心阳虚证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微观辨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6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CAS组)、144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液标本,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及IL-6水平。结果 CAS组Hcy、TNF-α和IL-6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CAS组Hcy、TNF-α和IL-6存在正相关关系(r=0.441,0.453,P均<0.05)。结论 Hcy变化与TNF-α及IL-6有关,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颈动脉狭窄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6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促进患者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机理。方法:选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做为正常对照组;将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针刺加药物治疗)20例.治疗B组(单纯药物治疗)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IL-10、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6第1天、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的浓度,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0含量呈动态变化,发病后24h内无明显变化,第3天时开始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后逐渐下降。其中治疗A组血清IL-10含量于第3天开始升高,第7天达高峰,与治疗B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含量亦呈动态变化,发病后24h内升高,随着脑梗死患者病情的稳定后逐渐降低,治疗A组降低程度高于治疗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A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总有效率达100%,高于治疗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IL—10的表达,降低IL-6的表达,发挥其生物活性,促进受损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这可能是其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对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白塞病可能的机制。方法初治BD患者30例(BD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30mg/d,疗程3个月;另设对照组3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采用放免法测定BD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清IL-1β、IL-2、TNF-α及IFN-γ的水平。并结合血沉、C-反应蛋白及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BD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β、TNF-α、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2水平亦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D组雷公藤多苷治疗3个月后血清IL-1β[(5.71±1.04)μg/L]、TNF-α[(4.27±0.76)μg/L]及IFN-γ[(3.44±0.72)μg/L]水平较治疗前[(10.72±1.84)μg/L、(6.64±1.05)μg/L]及[(8.93±1.23)μg/L]均明显降低(P0.05);IL-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D组30例,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有效率86.6%;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IL-1β、TNF-α及IFN-γ水平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补阳还五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湖北中医药大学校医院内科门诊及住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其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同时补阳还五汤能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铺灸对佐剂型关节炎(AA)大鼠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铺灸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于右后足跖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形成从大鼠模型,造模3d后,药物组给予旭痹颗粒治疗,铺灸组给予铺灸治疗。观察大鼠造模前后及治疗后足趾肿胀度(趾围)的变化。治疗结束后股静脉采血,以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IL-1、TNF-α及IL-10含量。结果铺灸可减轻从大鼠足趾肿胀程度,效果优于旭痹颗粒组(P〈0.05);显著提高从大鼠血清IL-10水平(P〈0.05),降低血清IL-1、TNF—α水平(P〈0.05)。结论铺灸对从大鼠具有一定疗效,抑制IL-1、TNF-α的产生,提高IL-10水平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及痰液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及2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及痰液中IL-8、TNF-α含量。结果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中IL-8、TNF-α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P<0.05),缓解期血清IL-8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期血清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痰液中IL-8、TNF-α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P<0.05),缓解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L-8与TNF-α共同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浮针加埋管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探讨浮针疗法治疗A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AS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胶囊15 mg,每晚1次;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0.75 g,每天2次,疗程共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浮针加埋管疗法,疗程共12周。治疗12周后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Schober试验、枕墙距、胸廓活动度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疼痛VAS、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ESR、CRP及TNF-α、IL-6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加埋管疗法辅助治疗能控制AS症状、体征,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