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情况下阴道内有需氧菌及厌氧菌寄居,形成正常的阴道菌群.需氧菌包括:棒状.杆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兼性厌氧菌有乳杆菌、加德纳尔菌和大肠杆菌等.厌氧菌包括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类杆菌、梭杆菌和动弯杆菌等.此外还有支原体及假丝酵母菌.阴道与这些菌群形成一种生态平衡,阴道环境影响菌群,菌群也影响阴道环境.正常阴道中乳杆菌占优势,在维持阴道正常菌群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育期健康女性的阴道内有大量正常寄生菌,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常见的需氧菌有:G^+菌:乳杆菌、棒状杆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G^-菌:大肠埃希菌、加德纳菌、厌氧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动弯杆菌等等。各种细菌通过自身产生的粘附机制与阴道上皮细胞的受体结合,生长于阴道壁黏膜表面。这些正常菌群对于维持阴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正常菌群可以参与物质代谢与营养转化,可以作为抗原刺激宿主产生抗体,  相似文献   

3.
作者观察了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阴道的菌群、血浆雌二醇和孕酮的含量以及阴道pH值。 36例患者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每次平均检出的需氧菌菌种数为1.47,厌氧菌菌种数为1.22,总菌种数为2.69。本文36例阴道培养、分离出来的需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27.77%),白色葡萄球菌(19.44%),克雷白氏菌(16.67%),阴沟杆菌(13.89%),乙型链球菌及类白喉杆菌(各占11.11%),甲型链球菌,大肠杆菌,哈夫尼亚肠杆菌及聚团肠杆菌(各占8.33%),粪链球菌(5.55%)和丙型链球菌,四联球菌及嗜血杆菌(各占2.78%)等14种需氧菌;厌氧菌有消化球菌(36.11%),类杆菌(包括脆弱类杆菌、产黑类杆菌及其它类杆菌共占27.77%),范永氏球菌(22.22%),消化链球菌(16.66%),乳酸杆菌(13.89%)及梭形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各占2.78%)系共9种厌氧菌。这些细菌都是育龄或绝经妇女阴道内常见的固有菌群。 有34例作了血浆雌二醇的测定,其平均值为42.44±28.40pg/ml,又为34例中的9例测了血浆孕酮,平均值为0.87±0.63ng/ml。 34例的阴道pH值为7.18±0.89 本文讨论了以上因素在老年性阴道炎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54名3~5(11/12)岁正常女童阴道厌氧菌培养结果。54例培养均阳性。共分离出153株32种厌氧菌,分离率从高至低依次为拟杆菌(96.3%)、消化链球菌(59.3%)、消化链球菌(14.8)、小韦荣球菌(13%)、放线菌{9·3%)和梭杆菌(5·6%)。最多见的菌种是双路拟杆菌、锐利拟杆菌、脆弱拟杆菌、狄氏拟杆菌和真口腔拟杆菌,其次是黑色消化球菌不解糖消化链球菌、厌氧消化链球菌、小韦荣球菌和产生消化链球菌。提示这些厌氧菌是女童阴道正常菌群。厌氧菌在女童外阴阴道感染的病原学意义尚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5.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微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1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人口咽粘膜菌群的定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需氧菌群密度为4.1135±0.0884,厌氧菌群密度为4.4101±0.3586。患者需氧菌群密度为4.5290±0.0086,厌氧菌群密度为4.8718±0.3424,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18例病人分离出两种以上需氧菌,其中奈瑟氏菌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8.7%和22.6%;厌氧菌以韦荣氏球菌和消化链球菌为多见,检出率分别为32.2%和58.1%。有7例病人分离出白色念珠菌,4例病人分离出绿脓杆菌。明显表现出微生态失调。  相似文献   

6.
女性盆腔炎之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厌氧菌等。70年代以来,厌氧菌在盆腔感染方面引起人们注意。主要有消化链球菌(厌氧链球菌)、消化球菌等。盆腔感染,厌氧菌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以与需氧菌混合感染,故用药时采取联合用药。甲硝唑不但对阴道毛滴虫有直接杀灭作用,(可能通过在虫体内转变为还原形式而破坏其DNA结构,而损害DNA模板功能)而且对脆弱类杆菌特别有效,可作为洁霉素代用品。所以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洁霉素相似,是与核  相似文献   

7.
肛周脓肿细菌感染菌群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探讨肛周脓肿厌氧与需氧茵的菌群分布。②方法选择31例肛周脓肿患,对其脓液中的厌氧茵和需氧菌进行培养鉴定。③结果肛周脓肿感染患中男27例,女4例;感染中共分离出51株细菌,其中厌氧菌30株,需氧菌21株。厌氧菌总检出率为96.8%,需氧菌总检出率为67.4%。单纯厌氧菌感染检出率为32.3%,单纯需氧菌检出率为32%。、厌氧和需氧菌混合感染捡出率为64.5%。在所分离出的30株厌氧菌中,脆弱类杆菌占80%,消化链球菌占13%,普通类杆菌和产黑色素类杆菌各占33%21株需氧菌中,大肠杆菌占71%,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各占9.5%。④结论肛周脓肿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细菌感染菌群分布以脆弱类杆菌和大肠杆菌为主;感染类型以厌氧和需氧菌混合感染居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萎缩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菌群分布情况。方法:收集萎缩性阴道炎病人50 例、绝经前健康妇女30 例和绝经后阴道萎缩妇女20 例,进行阴道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结果:50 例萎缩性阴道炎组共分离出需氧菌65 株,分离率由高到低前4 位依次是大肠埃希氏菌(13/50 ,26 % ) 、表皮葡萄球菌(9/50 ,18 % ) 、粪链球菌(7/50 ,14 % ) 和绿色链球菌(6/50 ,12 % ) ,分离出厌氧菌56 株,分离率由高到低前4 位依次是拟杆菌(21/50 ,42 % ) 、消化链球菌(19/50 ,38 % ) 和真杆菌(6/50 ,12 % ) 。除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率明显高于绝经前对照组外,其余各菌群与另外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 。结论:萎缩性阴道炎的菌群分布除大肠埃希氏菌外,其它菌群与绝经前妇女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9.
急性阑 尾炎及阑尾炎穿孔所致腹膜炎和阑尾脓肿,于70年代前,通常只考虑需氧菌感染,而忽略了厌氧菌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通过较为广泛的细菌培养,发现厌氧菌所致感染的阳性率达90%以上,其中以厌氧的脆弱类杆菌、真杆菌及消化链球菌为多见,余为其它类杆菌、梭形杆菌等。这些厌氧菌绝大多数来自肠道的正常菌群,若一旦因阑尾炎穿  相似文献   

10.
董丽 《中国乡村医生》2004,20(15):13-13
细菌性阴道病(BV)系阴道菌群紊乱,即以乳酸杆菌为主的需氧菌减少而以加德纳菌、类杆菌、肠球菌、肠链球菌、弯曲弧菌及人型支原体等多种厌氧菌增多引起。1984年在瑞典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正式命名为细菌性阴道病。本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不同人群的发病率不同,大学生为4%~25%,妊娠妇女为16%~19%,性病门诊为37.85%。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为报道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脑脓肿4例,共培养出厌氧菌6菌株,计其它类杆菌、消化链球菌各2菌株,产黑类杆菌、脆弱类杆菌各1菌株;需氧菌共4菌株,计普通变形杆菌2菌株,流行性感冒杆菌、不动杆菌各1菌株,提示厌氧菌多于需氧菌。 并与同期需氧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脑脓肿3例作了比较。厌氧菌脑脓肿较趋于慢性化脓炎症,脓肿常单发;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脓肿多为急性炎症,脓肿常多房多发。主要靠厌氧菌培养加以鉴别,其他方面不易区别,并对治疗等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2.
1正常肠道微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系统 是机体最庞大的、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健康人的肠道栖息着10^14个细菌,大量肠道细菌主要居于结肠和远端小肠。肠道微生物菌群可分为三种:①与宿主共生的生理性细菌,为专性厌氧菌,是肠道的优势菌群,占99.0%~99.9%。如双岐杆菌、类杆菌、优杆菌和消化球菌是膜菌群的主要构成者;②与宿主共栖的条件致病菌,以兼性需氧菌为主,为肠道非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3.
产褥感染是较常见的产褥期疾病,但引起产妇死亡则较罕见.产褥感染发生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分娩方式和其是否存在高危因素.阴道分娩产褥感染发生率为1%~3%,而剖宫产产褥感染发生率高达15%~30%.产褥病率定义为产后24小时至产后 10天,至少间隔24小时测得体温达到或超过38℃.产褥病率所包含的疾病以产褥感染为主,主要引起产褥病率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泌尿道感染,肺炎、肺不张,伤口感染,脓毒性血检静脉炎和乳腺炎等.产褥感染主要由寄生在生殖道的厌氧菌和需氧菌等菌群所致,其中厌氧菌引起的感染占70%,包括厌氧球菌、类杆菌属;需氧菌属引起的感染占30%,多为肠道杆菌、肠球菌和链球菌等.产褥感染的非产科高危因素包括肥胖、营养不良、免疫低下、贫血及患有慢性疾病和糖尿病等.  相似文献   

14.
参苓白术散对小鼠脾虚模型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的微生态调节作用。方法以苦寒泻下中药大黄造模脾虚,选用厌氧及需氧菌选择性培养基测定粪便中代表性菌种含量,用配对t检验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脾虚证小鼠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及类杆菌等厌氧菌含量显著下降。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之后上述三种厌氧菌含量均恢复正常,且双歧杆菌明显超过造模前水平(P<0.05)。需氧菌菌群中,大肠杆菌(P<0.01)在造模完成时含量明显上升,参苓白术散治疗之后含量恢复造模前水平;肠球菌含量造模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参苓白术散治疗之后则极显著地低于造模前水平(P<0.01);造模及中药治疗均使葡萄球菌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脾虚证小鼠肠道厌氧菌群异常低下且部分需氧菌显著增加,参苓白术散具有扶植厌氧菌和抑制需氧菌之调整功能,尤其是通过扶植健康因子双歧杆菌、强烈抑制主要耐药性菌株肠球菌等,达成菌群调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出现便秘和健康状况正常的老年人粪便中常见的6种厌氧菌群和4种需氧菌群的含量情况。方法:对临床上出现便秘的17例老年性患者和15例健康状况正常的老年人粪便进行了粪便中常见的6种厌氧菌群和4种需氧菌群的定量分析。结果:临床上出现便秘的患者(患者组)粪便中需氧菌与厌氧菌菌群数,均比健康状况正常的老年人(正常组)的需氧菌与厌氧菌菌群数明显有改变(P<0.01或0.05);厌氧菌中患者组的类杆菌和梭菌属增多(P<0.01和0.05),但双歧杆菌属和乳杆菌属则明显减少(P<0.01);需氧菌中患者组的肠杆菌科增加(P<0.01)而肠球菌减少(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肠道中的细菌菌群比例,可作为机体生理性与病理性监测的指标之一。而对于有慢性功能便秘的老年性患者进行肠道菌群的培养分析与平衡重建,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36例口腔癌患者口腔内菌群异常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是人类的贮菌库之一,正常人口腔菌群分布广泛,包括球菌、杆菌、放线菌、念珠菌,有需氧菌也有厌氧菌。口腔内寄生的菌群中30%~60%为G~ 球菌,在各类口腔疾病的病人中,还常有各种显性感染、隐性感染及病原体携带者的各种不同病原体。本文主要针对需氧菌或微需氧菌方面,从外科病房收住的36例口腔癌患者口腔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同时以31例无口腔疾病者作对照。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严格的厌氧技术,稳定的环境条件,对西宁地区30例中老年漫性根尖周炎患者根管内厌氧菌的细菌学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培养的主要厌氧菌属,以感染的频率依次为消化链球菌、拟杆菌、放线菌、梭杆菌、丙酸杆菌、韦荣氏球菌等八属。感染的类型是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厌氧菌的感染率为97%,需氧菌感染率为3%。由于中老年人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使厌氧菌长期存在造成慢性感染。  相似文献   

18.
西宁地区48例中老年人口腔厌氧菌感染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以严格的厌氧技术、稳定的环境条件、对西宁地区18例中老年人慢性牙周炎和30例慢性根尖周炎厌氧菌感染的细菌学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分离培养的主要厌氧菌属,依细菌感染的频率,牙周炎以次为拟杆菌、消化链球菌、放线菌、双岐杆菌、梭杆菌、丙酸蛛网菌、真杆菌、丙酸杆八属。而根尖周炎分离的优势厌氧菌属于上述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是各属细菌的种有所不同,如拟杆属和消化链珠菌属。另外还有除了在牙周炎中没有分离出的韦荣氏球菌。感染的类型是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慢性牙周炎厌氧菌的检出率为100%,而慢性根尖周炎厌氧菌的检出率为97%,需氧菌的检出率为3%。由于中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口腔正常菌群失调,使厌氧菌期存在,形成慢性感染。  相似文献   

19.
刚出生的新生儿肠道内是无菌的,但约2 h 后,细菌迅速从口腔及肛门侵入肠道,肠道内很快就可检出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菌种。随着新生儿开始进食,肠道内有更多其他菌群植入,约3 d 左右达到高峰。这些定植在宿主消化道,并为宿主所必需的微生物群落统称为肠道正常菌群。肠道菌群大致分为3类:①与宿主共生的生理性细菌,为专性厌氧菌,是肠道的优势菌群(双歧杆菌、类杆菌和消化球菌),具有肠道营养和免疫调节作用;②与宿主共栖的条件致病菌,以兼性需氧菌为主,为肠道非优势菌群(肠球菌和肠杆菌)。在某些条件下如机体抵抗力低下、过度使用广谱抗生素、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放化疗等,这些细菌得以大量繁殖,成为新的优势菌群,导致肠道疾病;③病原菌,大多为过路菌,数量少,长期定植的机会少,一般不足以致病,一旦数量超出正常则致病。正常成年人胃肠道内细菌总重量达1 kg 左右,目前已认识的种群至少包括40个菌属的400~500个菌种,各菌群按一定数量比例组合,相互拮抗,相互依存,与人体和外部环境形成一种动态的生态平衡,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肠菌生理组合被破坏,产生病理性组合,引起临床症状则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症。  相似文献   

20.
<正> 化脓性肝胆系统的感染,其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属、肠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岁以下的儿童多见)。近年来由于厌氧菌培养技术的应用,查出了更多种类的细菌,Sabba等报告化脓性肝脓肿中需氧菌占53%,厌氧菌占45%,混合感染占12%。厌氧菌中主要为类杆菌属(以脆弱类杆菌最多见),其它尚有厌氧性球菌、微需氧性链球菌和核梭状菌等。Joiner等综合文献中有关胆汁培养阳性的结果为:大肠杆菌(66%),克氏/肠杆菌属(46%),肠球菌(33%),脆弱类杆菌(30%)梭状芽孢菌属(18%),假单胞菌属或其它结肠型杆菌(12%),其它链球菌(10%)。其中2/3培养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