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ABblSC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茧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对其中122例行SBMSCI,另123例仅行PCI作对照组。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容量及射血分数变化作为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等指标。检测心肌酶CK-MB、TnT、TnI作为心肌梗死范围的指标。结果发现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心肌梗死范围、急性左心容量、及心功能级别相似(P〉0.05)。六个月后观察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级别明显低于对照组(1 P〈0.05),两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显著不同(P〉0.05)。结论干细胞移植明显减少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重构.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背景:血运重建虽能挽救缺血顿抑心肌及冬眠心肌,却无法促使已梗死的心肌细胞再生,已证实干细胞移植有可能取代受损坏死心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目的:拟通过超声心动图进一步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于2005-03/2007-04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完成的病例分析.对象:心肌梗死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53例,年龄<75岁,心肌梗死病史4~12周,左室射血分数50%,对治疗均知情同意.干预:常规治疗组30例,给予支架置入 标准药物治疗;干细胞移植组23例,给予支架置入 标准药物治疗后,经皮冠状动脉内将分离的干细胞悬液经球囊导管中心腔注入梗死相关动脉远端,每次注射5~10mL,球囊封堵3min,间隔3min.主要观察指标:随访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仪观察两组左室容量、室壁运动情况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5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干细胞移植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常规治疗组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高(P<0.01).术后6个月,干细胞移植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t=2.435~2.964, 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结果证实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6个月后,心肌梗死并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容量及室壁运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阻止或延续了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动态心电图及心功能变化.方法:对34例心肌梗死在干细胞移植之前、移植后3个月行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移植前和移植后3个月动态心电图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干细胞移植前、移植后3个月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移植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移植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移植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未出现致心律失常作用.经冠状动脉行骨髓干细胞移植较其他移植方法具有创伤小、发生心律失常概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s)移植对心肌梗死后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自体MBMCs移植,分别于术前以及细胞移植术后6个月内进行心脏超声和^90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0Tc-MIBI)心肌灌注显像检查。根据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技术测定心肌梗死区室壁厚度(1WT)、运动速度(IWMV)、左室舒张末内径和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缩短分数、缺血性二尖瓣反流,^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后对所得即刻图像和4h延迟图像进行评分。结果自体MBMCs移植术后与术前相比局部心脏收缩功能明显改善,表现为1WT增加,IWMV增加(P〈0.05)。自体MBMCs移植术后与术前相比整体收缩功能亦有改善,表现为左室舒张末内径及收缩末内径减小(P〈0.01),左室射血分数及缩短分数提高(P〈0.05)。自体MBMCs移植术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明显好转(P〈0.05).^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图像评分结果显示,自体MBMCs移植术后与术前相比缺血区心肌灌注明显增强(P〈0.05)。结论自体MBMCs植人心肌梗死区及其边缘区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作用及治疗价值。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移植组与对照组心肌梗死区中央及周边分别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和DMEM培养液。应用超声心动图对结扎前、心肌梗死后3d及注射移植后4周左室大小和收缩功能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实验期内两组各有1只兔死亡。干细胞移植后4周,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后壁的收缩幅度、增厚率和峰值收缩速度以及二尖瓣环6个部位的平均峰值收缩速度均较梗死后3d时显著增加;移植组左室腔径明显小于对照组,收缩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后者。结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兔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减轻室腔扩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注射成年犬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对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于2001-05/2002-04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完成。选用成年犬8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5只,对照组3只。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细胞移植组将体外培养、诱导的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标记后在心肌梗死后4周经冠状动脉植入心脏;对照组植入等量培养基。胸内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冠状动脉血流阻断前,再灌注后30min及移植后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胸外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冠状动脉血流阻断前、移植前、移植后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用成组£检验和随机区组方差分析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犬8只。①植入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移植犬心肌组织内存活情况:细胞移植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蛋白及肌钙蛋白Ⅰ染色阳性,表示已生成心肌样细胞。对照组心脏标本中可见瘢痕组织;心肌细胞结蛋白染色阴性,肌钙蛋白Ⅰ染色阳性。②移植犬左室功能的左室射血分数:经胸外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前明显低于血流阻断前和移植后4周[(54.86&;#177;7.12)%,(61.78&;#177;5.37)%,(61.74&;#177;2.93)%,P&;lt;0.01];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后4周接近血流阻断前(P&;gt;0.05);对照组移植后4周和移植前明显低于血流阻断前(P&;lt;0.01)。③移植犬左室功能的左室射血分数:经胸内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反映,细胞移植组再灌注后30min明显低于血流阻断前和移植后4周[(49.98&;#177;6.79)%;(61.56&;#177;3.71)%,(64.56&;#177;5.27)%,P&;lt;0.01]。移植后4周明显高于血流阻断前(P&;lt;0.05)。对照组移植后4周和再灌注后30min明显低于血流阻断前(P&;lt;0.05,0.01)。结论:成年心肌梗死犬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在心肌组织内存活并分化为肌源性细胞使左心室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60)在口服利尿剂和/或地高辛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对照组(n=60)不加用卡维地洛;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6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以及行6 min步行试验。结果:左室射血分数和6 min步行距离,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6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应用卡维地洛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而其短期应用对心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于乐  ;张明 《中国临床康复》2014,(50):8103-8107
背景:多项基础研究证实人脐血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安全有效,但目前尚未有该方法用于临床治疗的报道。目的: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25例,其中12例患者冠脉造影后通过微导管将脐血单个核细胞悬液注入到冠状动脉远端,13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均规范应用药物治疗,急性期均行冠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评价指标为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比较,移植组治疗后12,24个月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高,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12,24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移植组各个时间点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均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增高(P〈0.05)。各随访期间均未发现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果表明利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左室重构情况。  相似文献   

9.
背景: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不全是其常见的并发症,老年患者因其自身生理特点上述情况发生可能性更高。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成为研究热点,其可行性及安全性已得到证实,但其对于老年患者长期效果尚未明确。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和心功能的长期影响。 方法:自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共入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60岁)30例,分为2组,移植组在常规治疗(药物与介入)基础上经冠状动脉输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照组经常规方法(药物与介入)治疗。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动员、采集及经冠状动脉回输过程中观察其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60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形态及心功能变化。 结果与结论:治疗前两组左室容量及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12,24,60个月移植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12,24,60个月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较,各个时间点移植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均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增高。随访期间均未发现移植相关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结果可见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可显著、长期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重构及心功能情况,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加用缬沙坦,另一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4个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均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改变,6min步行试验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左室收缩(LVS)、舒张末期内径(LVD)明显缩小(P〈0.01),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和ACE抑制剂一样目前均为心力衰竭治疗中的重要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