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及时掌握荆州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类及动态变化,为开展登革热风险评估、预警、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2014年对荆州市两个监测点开展登革热媒介监测,分析蚊虫密度。结果荆州市登革热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房屋指数均以7月最高,分别为22.40、15.91%和14.20%;成蚊密度高峰在7月为11只/(人工·h)。在所有调查的积水容器中孳生的蚊虫以伊蚊为主(55.97%),也有库蚊、按蚊等其它蚊种;暂时性积水容器中伊蚊阳性率(9.66%)略高于永久性积水容器(6.63%)。结论荆州市具备发生登革热传播甚至暴发的危险性,需加强监测,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登革热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2006年登革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云南省登革热的疫情动态、人群抗体水平、媒介伊蚊种群(包括成幼虫孳生和密度变化)的动态变化、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各级医疗、卫生、检疫机构的医务人员对疑似、临床病例进行及时发现和诊断;在流行季节前随机抽取正常人群血清,-20℃保存,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测;在6~10月采用定时、定点调查法,对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埃及伊蚊的种群、孳生环境、伊蚊幼虫指数和成蚊密度进行监测,每月1次。结果2006年云南省发生输入性登革热病例18例;健康人群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8.09%。伊蚊幼虫密度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l)分别在14~98、4.7~73.68之间,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在3.5~34只,人工小时之间。结论云南省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人群抗体水平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较高,提示当地人群中可能存在该病毒的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媒介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均较高。对登革热传播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应引起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北方边界及密度,了解登革热传播危险程度及白纹伊蚊孳生习性,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7-9月依据《全国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分布边界专项调查方案》,对县内城市居民区、农村居民区、旅游景区、养殖耕种区、特殊场所等五种生态环境分别以诱蚊诱卵器、诱蚊灯、容器法及吸蚊器、人工捕捉方法进行调查监测;结果涉县境内的北纬36°17′至36°55′,东经113°26′至114°之间存在白纹伊蚊,这是涉县首次发现白纹伊蚊,且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均超过20%;结论涉县及周边区域未来对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同时对白蚊伊蚊河北省分布情况确定提供重要依据,也对河北省相关蚊媒传染病防控有着警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德宏州2016年登革热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分布、孳生环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防制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监测点室内外检查积水容器的幼虫孳生情况,收集阳性容器内蚊幼带回实验室用显微镜鉴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监测伊蚊415点次,检查居民20 960户,阳性837户,检查积水容器31 081个,阳性容器1 143个,平均布雷图指数(BI)5.45,BI≥20有38点次,5≤BI<20有56点次,白纹伊蚊在州内分布广泛,埃及伊蚊还局限于瑞丽坝区和盈江、陇川、芒市三县市边境口岸,废旧轮胎场所的BI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场所。结论德宏州均有登革热传播媒介分布,广泛存在登革热流行危险因素,尤其是埃及伊蚊分布区流行风险最大,要长期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湛江民航机场白纹伊蚊幼虫季节性消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湛江民航机场白纹伊蚊幼虫季节消长情况,为防止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用容器指数法。结果:共捕获白纹伊蚊幼虫536条,平均密度为3条每/勺;季节消长以5月为最高峰(容器指数为30%),9月出现一小高峰(容器指数为21%),最低为8月(容器指数为6%)。每季度均有一个月的空器指数高达或超过20%。一年四季都有白纹伊蚊生长繁殖。结论:湛江民航机场所属范围可能有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福建省不同地区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及生态特征,为评估登革热传播风险,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不同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调查居民室内外积水容器的种类和幼虫孳生情况。结果白纹伊蚊平均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房屋指数(house index,HI)和容器指数(container index,CI)分别为84.5、46.9和43.1;莆田涵江、福州连江、厦门集美、漳州东山、宁德福鼎和南平武夷山的布雷图指数分别为73.1、109.5、87.3、74.7、63.1和61.9;幼虫孳生地类型以废弃的缸、罐、桶、碗等闲置容器为主。结论福建省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大大超过登革热流行高危险指数,存在登革热暴发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孳生习性与季节消长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海南省西北部原登革热流行区埃及伊蚊及白纹蚊种群密度、孳生习性、季节消长,为监测与预防控制登革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1997年雨季至1998年旱季采用诱卵器诱捕方法在4个不同区域与不同结构住宅区诱捕. 结果在原登革热流行区4个不同区域与不同结构住宅区共检查诱卵2 560个,诱卵器阳性数为416个,其中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与此两种蚊虫混合孳生诱卵器阳性数分别为170个、230个与16个,其诱卵器指数分别为6.64、8.98与0.63.在4个不同区域与不同结构住宅区查出埃及伊蚊诱卵器指数按高低顺序为大拉村(16.72)、新坡镇(4.06)、金江镇B区(3.91)、金江镇A区(1.88);而查出白纹伊蚊诱卵器指数以金江镇B区为最高(12.03),其次为新坡镇(11.41)、大拉村(9.06)、金江镇A区(3.44);4个不同区域与不同结构住宅区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种群密度高峰在雨季(4~9月);在旱季(1~3月)则明显下降.在室内、外查出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诱卵器指数分别为6.25与3.69及7.50与20.62;室外白纹伊蚊诱卵器指数是室内的5.59倍,而埃及伊蚊仅为1.2倍.结论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在海南省西北部原登革热流行区大量存在;其种群密度与住宅区环境条件、气象因素有关.埃及伊蚊仍喜欢孳生于室内、外积水容器,白纹伊蚊则喜欢孳生于室外积水容器.  相似文献   

8.
潞西市边境地区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书华  番绍虎  雷剑  马丽  李冕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2):155-156,172
目的了解潞西市边境地区登革热流行状况,并对登革热疫点采取的处置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ELISA检测抗登革热病毒IgM和IgG抗体,调查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调查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群、数量及伊蚊幼虫各项指标,采取疫情主动监测、灭蚊喷洒、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措施处置登革热疫情,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全年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19例,其中:输入性病例15例,当地感染病例4例;检测当地健康人群血清325份,其中:抗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12.31%,抗登革热IgM抗体阳性率4.62%;捕获白纹伊蚊62只,平均人工小时密度为7.75只/人工小时,白纹伊蚊为主要优势蚊种;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和千人指数分别为2.47、2.24、7.75和17.01;疫情处置措施开展后,媒介伊蚊成蚊从处置前的7.75只/人工小时下降为0.72只/人工小时、媒介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从开展前的2.47下降为0.14;当地居民登革热认知率从开展前的0提高到96.92%。结论潞西市边境沿线一带登革热流行状况十分严峻,所采取的疫情处置措施有效,建议今后继续加强疫情主动监测、疫点灭媒喷洒、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宣教等主要疫情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澜沧县登革热媒介种类、分布、季节消长和孳生习性,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调查各类型积水容器的伊蚊幼虫孳生和组成情况,采集阳性容器内的幼虫进行鉴定,计算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房屋指数和伊蚊幼虫阳性率。结果 2014—2018年共调查23 750户,阳性1 946户,调查积水容器59 859个,其中阳性容器2 229个,总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为9.39,总容器指数(container index,CI)为3.72,总房屋指数(house index,HI)为8.19。2017、2018年全年均有伊蚊幼虫孳生, 5月BI开始升高,9月为密度高峰, 10月开始下降。永久性积水、花瓶、废旧轮胎、水桶、废弃瓶/罐和其他(暂时)容器的幼虫阳性率分别是0.49%、2.17%、6.51%、2.77%、3.01%和1.43%。2 229个阳性容器中,经虫种鉴定白纹伊蚊2 226个占99.87%,埃及伊蚊3个占0.13%。结论 普洱市澜沧县首次发现登革热重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广泛分布城区和口岸,且密度较高,是当地的优势伊蚊蚊种,因登革热输入病例引起本地暴发的风险高。应加强媒介伊蚊监测和管理,采取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有效控制伊蚊,降低登革热疫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分布,为登革热媒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西双版纳州所有乡镇,采用捕捞法捕捞蚊幼虫带回实验室进行解剖,分类鉴定计数.结果 西双版纳州辖区所有乡镇均有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分布,首次在13个乡镇发现埃及伊蚊分布;各县(市)城区所在乡镇均有埃及伊蚊分布;31个乡镇320个点捕捞各类伊蚊幼虫进行羽化分型3属四种6 797只,其中白纹伊蚊4 705只,占69.22%,埃及伊蚊1 623只,占23.88%,骚扰阿蚊314只,占4.62%,致倦库蚊155只,占2.28%;320个容器蚊媒孳生地幼虫进行捕捉,其中有297个容器为阳性,其中,伊蚊幼虫阳性容器268个,白纹伊蚊220个,埃及伊蚊48个,伊蚊阳性CI指数为83.75;发现埃及伊蚊分布的乡镇海拔限于500~900 m之间.结论 西双版纳州本次调查首次发现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城区及13个乡镇;一旦条件适合可引起登革热暴发.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2007年登革热媒介伊蚊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不同地区登革热媒介伊蚊的分布范围和水平以及种群优势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登革热媒介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不同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供水情况、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2007年7~8月在海南省全部或部分市、县(区)选一个或几个易于伊蚊媒介孳生的自然村进行登革热媒介幼虫横断面调查,计算房屋指数(House Index,HI)、容器指数(ContainerIndex,CI)、布雷图指数(BreteauIndex,BI)等,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调查媒介幼虫密度;以捞取积水容器内蚊幼,调查孳生情况。结果全省BI值最高为123,最低为13.3,全省平均BI值37.4;CI值最高为46.4,最低为6.2,全省平均CI值20.7。积水容器以永久性容器为主,暂时性容器BI值高于永久性容器,室外容器的BI值大于室内容器;海南岛沿海市县及火山岩地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均有分布,但以埃及伊蚊为优势蚊种,中部市县只监测到白蚊伊蚊分布。结论海南省登革热媒介伊蚊分布广泛,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再次大规模流行的可能,必须加强全省媒介控制工作,特别是沿海地区应采取清除小积水容器、翻盆倒罐、定期清洗水缸、水缸加盖和水缸养鱼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芒市登革热疫情动态和媒介伊蚊种群及密度变化,为登革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疑似登革热病人和健康人群检测血清中登革热病毒IgG和IgM抗体,采用定时、定点和流动点开展媒介调查,监测成蚊密度和幼虫指数。结果检测59例疑似登革热病例,确诊19例;共检测530份健康人血清,登革热病毒IgG阳性者51份,IgM抗体阳性者15份,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媒介以白纹伊蚊为优势蚊种,首次发现埃及伊蚊,高峰期为6~9月,幼虫定点监测的年平均布雷图指数(BI)、房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千人指数分别为1.16、1.56、1.13和10.72.结论芒市具备登革热传播媒介条件,传播媒介密度较高,以白纹伊蚊为主,可能存在登革热隐性感染病例或继发感染病例,芒市登革热疫情态势严峻,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福州市登革热媒介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开展媒介调查 ,防止登革热暴发流行。方法 :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调查媒介幼虫密度 ,以人工小时法调查媒介成蚊密度。结果 :10个调查点仅发现白纹伊蚊一种媒介 ,其幼虫密度平均房屋指数 3 7.4、容器指数 3 6.7、布雷图指数 67.4,成蚊平均刺叮率 40 .4只 /人工小时 ,媒介密度原疫区较非疫区为高 ;孳生环境达 2 7种 ,住户阳性率 3 4.7%、积水容器孳生率 3 7.4% ,孳生频率最高的容器类型依次为旧轮胎、竹筒和塑料泡沫。结论 :福州市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危险性 ,要继续加大媒介防制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5~2010年防城港市登革热监测结果,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本市2005~2010年2个监测点媒介伊蚊的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防城港市的优势蚊种为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监测点大部分监测月份伊蚊布雷图指数(BI)均超过5的安全水平,其中水田屯蚊媒密度较高,最高BI达104,企沙街相对较低,最高BI为54,2009年以后企沙街蚊媒密度明显降低;阳性容器以暂时性容器为主;2006年送检的全部成蚊标本未检测到登革热病毒核酸或分离到病毒。结论防城港市在虫媒方面已经具备传播登革热病毒的条件,存在登革热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监测、卫生宣教以及改善农村环境。  相似文献   

15.
福州市登革热流行特征与蚊媒种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1999年福州市近郊登革热的流行特征与媒介蚊虫的关系,以控制登革热的再次流行。方法:访视现症病人,开展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测定。检测病人血清中的IgM与IgG,从病人血清及白纹伊蚊体内分离病毒。设5个监测点,调查孳生场所,全年观察幼虫的季节消长规律。结果:经流行病学研究与病原学检测确认,本次流行的病原为Ⅱ型登革病毒,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罹患率为3.56%,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职业分布以农民、商人为主,分别占 45.84%和21.05%,呈一定的家庭聚集性,病例集中在8~9月,分别占47.68%和38.15%。在各种材料容器的水体中,广泛发现白纹伊蚊孳生。1月见少量幼虫;2月仍有残存幼虫;3月开始繁殖;4月上旬出现成蚊,密度逐渐上升,6月初与9月下旬分别出现主次高峰,11~12月下旬仍可发现幼虫;成蚊9月上旬密度最高;病家周围环境以白纹伊蚊幼虫孳生最多,流行特征与蚊媒种群密度的关系,呈互为制约作用。结论:本次流行有着明显的年龄、性别、职业、季节和家庭聚集等特征,发病与疫区白纹伊蚊孳生地多,密度高,人群普遍易感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成都市老旧小区及公园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探讨白纹伊蚊的药物防制效果。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成蚊叮咬指数调查白纹伊蚊密度,采用成蚊的密度下降率评估灭效。结果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为18.90,容器指数(Container index,CI)为23.70,成蚊叮咬指数为12.98只/(人·h),居民区BI、CI及成蚊叮咬指数均高于公园绿化带。白纹伊蚊BI值和CI值在6~9月呈现高峰,成蚊在8月达到峰值。白纹伊蚊幼虫CI值在废旧轮胎达100.00,在闲置容器(碗、瓶、缸、罐),贮水池、缸、盆分别为38.78和35.03。居民区和公园均采用10%高效氯氟氰微胶囊悬浮剂(1:100稀释)滞留喷洒,10 d后灭效为90.5%。结论成都市老旧小区及公园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应进一步采取孳生地治理等防制措施。采用高效氯氟氰微胶囊悬浮剂滞留喷洒对于园区内白纹伊蚊防制具有较好的持效性。  相似文献   

17.
云南部分地区登革热传播媒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在云南的分布情况。方法人工诱捕成蚊调查、CDC诱蚊灯诱捕成蚊以及在各种孳生地进行幼虫调查等3种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人工诱捕蚊虫成蚊4属17种764只,登革热主要媒介白纹伊蚊535只,占70.03%、埃及伊蚊108只情况;幼虫调查中捕获蚊虫4属20种1218只,白纹伊蚊451只,构成比占37.28%;CDC诱蚊灯诱捕成蚊捕获蚊虫3属18种1022只,未捕到伊蚊。结论结果显示云南蚊虫种类繁多,登革热主要媒介白纹伊蚊在云南分布较广,埃及伊蚊呈局部分布,危险因素大量存在,一旦条件适合,可能引起登革热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佛山市白纹伊蚊孳生习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白纹伊蚊 (Ae.albopictus)的孳生习性 ,抓住时机 ,做好白纹伊蚊的防治 ,预防登革热流行。方法 :在佛山市区按东西南北的不同方位 ,选择容器积水较集中 ,容易孳生白纹伊蚊的场所六个 ,同时选择不同方位的住户 2 5户 ,每户设引诱盆 5个 ,定点定人定期观察。结果 :白纹伊蚊成蚊高峰期出现在 7月份 ,平均 2 5只 /人工小时。 4~ 9月是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较高的季节 ,室外容器指数平均在 11~ 18之间 ,最高是 5月、 8月 ,分别为 18.2 2、 17.73。引诱盆容器指数最高是 7、 8月份 ,分别为 4 2 .87、 4 1.18。结论 :4~ 9月是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较高的季节 ,从 4月份开始落实清除小积水措施 ,可有效控制白纹伊蚊密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湖北省郧县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季节性消长规律,为登革热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月下旬对监测点进行现场调查,监测白纹伊蚊的幼虫指数(BI、CI、HI)和成蚊密度。结果最早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虫为4月,最晚为11月,4~6月幼虫指数逐月长升,6月最高(BI=84、CI=56、HI=50),后逐月下降。5~11月监测到白纹伊蚊成蚊,5~8月成蚊密度逐月上升,8月最高(20只/人工.h),后逐月下降。结论郧县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消长季节性明显,且5~9月幼虫指数较高,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引起疫情暴发的风险较大,应加强环境整治和疾病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6年雷州市登革热的疫情动态与蚊媒密度变化情况,为雷州市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原登革热流行区的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年共采集血清标本192份,其中在发热病人血标本中检出登革热病毒kM阳性1份,流行后期健康人群血标本中登革热病毒IgG阳性3份。蚊媒标本50只检测均未分离出登革病毒。蚊幼虫的平均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房屋指数、千人指数分别为9.61、3.68、9.61、24.85。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且密度高,在原登革热流行区为优势蚊种。结论雷州市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暴发流行的高度危险性,务必加强监测,预防病原输入而引起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