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身麻醉中低体温原因的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中50 %~70 %的患者会发生轻度低体温,对于病情较重或体质较差的患者,围术期意外低体温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低体温是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长时间大手术,老年人和小儿手术时更易发生.特别指出全麻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更易导致低体温的发生.低体温可以使术中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外周血管收缩,循环阻力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1],术中低体温比正常体温者死亡率明显增加.手术中体温低于36 ℃成为体温过低.  相似文献   

2.
围手术期影响体温调节的因素及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凌雪  王宝忠  雷燕  高杰  邱利飞 《河北医学》2009,15(10):1212-1213
术中低体温是围手术期最常见的热紊乱现象之一,多数情况下,低体温程度不重,因此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术中低体温是指围手术期体温低于36℃,一般情况下体温低2—3℃,即中心体温在34~36℃之间。导致手术期病人发生低体温的因素很多,诸如环境温度、麻醉及麻醉用药等。低体温可引起麻醉药物代谢缓慢而影响复苏、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抑制、增加术中创面出血和感染机会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围手术期的低体温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杨春霞  朱虹 《吉林医学》2011,(31):6732-6733
<正>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由于各种因素对体温调节系统影响或手术时间较长,可使外周血管收缩和中心体温下降,机体温度向环境温度偏移,易使患者术后体温低于35℃,发生低体温,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力降低、低温寒战,使机体耗氧增加、  相似文献   

4.
术中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术中低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及机体相关因素进行评定,确定通过护理保温干预的方法对患者术中体温进行调整,以降低SSI的发生率.方法 50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病例,随机分配到两组,护理干预组(A)和对照组(B).观察术后体温与SSI的相关性,基础实验对中性粒细胞爆发实验分析观察其与SSI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核心体温和术后愈合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组术中核心体温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核心体温于手术开始后60 min后开始降低,<36 ℃,SSI发病率明显高于保温组.基础实验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强度随术中体温降低而下降,其变化数值显示与SSI发病率呈负相关.结论 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会增加SSI发病率.术中低体温可降低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能力,从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成为术后SSI发病率增高因素之一.通过护理干预的方法有效控制和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可一定程度上降低SSI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原因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外科病人在手术期间护理的常见问题。手术中由于手术时间长、室温低、内脏长时间暴露、冷冲洗液的冲洗、冷液体及血液的输入,麻醉后肌肉松弛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抑制等,均可导致体温降低。为了避免老年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减少并发症,我们对30例年龄〉65岁老年食管癌患者术中采取保温措施,以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期低体温的原因、影响及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术中低体温是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长时间手术患者、老年人尤易发生。有研究表明,术后患者有50%~70%可发生低体温[1]。患者低体温可使麻醉药物代谢减慢,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影响患者凝血功能,麻醉苏醒期延长,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手术期间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人体核心温度的正常范围在36.5℃~37.5℃,而手术患者核心体温低于36℃称为体温过低,手术患者在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概率为50%~70%,多发生在手术麻醉中。由于手术患者本身身体及疾病的影响、手术室环境、开放体腔、使用温度过低的消毒液和冲洗液、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等都易使患者产热减少,散热增加而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产生。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产生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如术后切口感染和住院时间的延长、免疫功能抑制、凝血障碍、术后渗血量增多、麻醉药物代谢减慢、寒战的发生率增加、心肌缺血等,低温对手术患者的危害大、范围广,愈来愈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现对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各种方法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术中低体温护理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胃肠手术的10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体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体温、认知水平(PQRS量表)、低体温发生率、麻醉恢复期寒颤发生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体温和PQR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低体温、麻醉恢复期寒颤和POC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术中低体温护理有利于维持老年患者术中体温,且可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经皮肾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雪萍  赵菲  莫志芳 《吉林医学》2010,31(16):2519-2520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给予护理干预后取得的效果。方法:取经皮肾镜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易发生低体温的原因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低体温及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毕与术前体温比较,对照组体温下降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及寒战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皮肾镜手术患者术中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术中低体温及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低体温是指患者中心体温低于36℃,是围手术期最为常见的体温失衡现象,多因全麻对体温调节功能的抑制以及手术室环境温度较低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低体温导致术后的感染率明显增加,可能与低体温状态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有关。本研究拟观察术中保温措施及低体温对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并发症。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骨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行Ⅰ期联合(切开复位+骨盆截骨+股骨近端旋转短缩内翻截骨+钢板内固定+石膏术)手术的54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测得最低核心体温,分为低体温组和正常体温组,其中低体温组29例,正常体温组25例,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寒战、术后发热、术后切口出血、呼吸道感染、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低体温组患儿术中寒战发生率为55. 17%,术后发热发生率为68. 97%,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41. 38%,会阴部肿胀发生率为44. 83%,均高于正常体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之间存在组别效应(F=76. 669,P <0. 001),进一步分析显示,术中低体温组患儿一般在手术开始后30 min发生低体温;不同时间点测量的体温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 337,P <0. 001),但这种体温随着手术时间的改变现象因分组不同而不同(F=22. 645,P <0. 001)。低体温组患儿术后切口出血和术后腹胀发生率分别为13. 79%、17. 24%,均高于正常体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术中低体温可增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中寒战、术后发热及术后呼吸道感染、术后会阴部肿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围术期低体温受到广泛重视。研究显示30岁后年龄越大基础代谢率越低,平均每年降低1%。对于老年人,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代偿功能相对较差。且前列腺电切手术大都为老年人同时需要大量的灌洗液,而灌洗液会带走人体大量的热量。因此围术期低体温在前列腺电切手术中更值得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对前列腺电切手术围术期低体温的原因、机制和不良后果进行分析从而为围术期低体温的预防与治疗做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房俊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1):1336-1337
<正>体温在35℃以下称为体温过低。有报道,全身麻醉病人在手术40 min左右时体温降至最低;硬膜外麻醉病人通常在手术80 min左右体温降至最低[1]。低体温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循环系统的不良影响,术中、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延长麻醉苏醒时间,术后免疫力降低易造成感染。因此,手  相似文献   

15.
充气式保温毯预防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充气式保温毯在预防老年患者手术中低体温的作用,提高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方法 综合分析老年患者手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将60例老年患者手术病例以是否采用充气体温毯保暖措施分为常规组及保温组,观察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 保温组老年患者术中术后体温恒定,而常规组老年患者术中术后体温偏低、苏醒延迟、发生寒战、烦躁等不良反应明显多于保温组.结论 充气式保温毯预防老年患者手术中低体温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术后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是一条有效保持体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18-121
目的 调查分析外科手术患者术中意外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我院进行择期外科手术的患者260 例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外科术中意外低体温的发生率,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术中发生意外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 260 例患者中有46 例发生外科术中意外低体温,发生率为17.69%;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BMI、术前焦虑、入室体温、手术室温度、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术中冲洗量及术中保暖方式与发生外科术中意外低体温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BMI、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术中保暖方式均为发生外科术中意外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BMI 低、术前焦虑、手术和麻醉时间长、术中液体出入量大、术中保暖措施欠缺等均为发生外科术中意外低体温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该引起重视,加强对患者的保温处理,以降低低体温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全麻手术后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全麻手术后恢复期由于术中和术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患者出现低体温。低体温易导致出血增加、伤口感染率增加、心动过速等并发症发生,延缓机体恢复。为避免和纠正低体温,我科采取了相应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我科2002年8~9月共收治全麻手术后患者92例,年龄4~83岁,均用肛表测量患者进入恢复室时的体温。有36例患者体温低于36℃,22例患者体温在36~37℃,34例患者体温高于37℃。  相似文献   

18.
术后低体温是较大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特别是年老体弱的患者极易发生。手术创伤、失血、失液、内脏长时间暴露、冲洗液温度较低、术中输血、输液,加之麻醉后肌肉松弛产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抑制等,均是术后低体温的诱发因素。术后低体温不仅使患者感到不舒适,而且使生命体征不同程度地偏离正常轨道,60%患者出现寒战。低体温可使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增多。又可导致凝血功能紊乱,循环系统外周阻力增加,易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心动过速,心脏传导阻滞等。  相似文献   

19.
术中低体温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体温低于36℃以下,如果不采取护理措施干预,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可达50%~60%,其中1/2患者术中体温低于36℃,1/3患者术中体温低于35度.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手术患者术中体温下降,可由此引发寒战,增加病人的不适感和许多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对手术患者的体温监测,发现采用了有效的保温措施,患者术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降低了麻醉复苏期的寒战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麻醉复苏.现就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危害及预防低体温的各种方法和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围手术期的手术患者因室温低,全身麻醉,脏器暴露和输注低体温液体而常常发生低体温(36℃),尤其是全麻患者,由于麻醉药对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的抵制,另外由于伞麻使用肌松剂,即使体温达到相应反应值,也无法引起寒颤来产热,因此全麻患者更容易发生低体温.而低体温可引起麻醉药物代谢缓慢而影响苏醒,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受抑制,增加术中刨面渗血和感染机会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维持体温恒定有重要意义.近一年来我院手术部特别重视对全麻患者体温维持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