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子宫腺肌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子宫腺肌病 ,以往也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系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于子宫肌层内生长所致的一种良性子宫病变。因此病诊断的技术和标准不同 ,不同国家、种族和医院报道的发病率差别很大 ,波动于 1 0 %~ 6 0 %之间。子宫腺肌病现已成为妇科常见疾病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所涉及的因素较多 ,所以其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各位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近期文献将子宫腺肌病发病所涉及的流行病学、内分泌学、免疫学、凋亡以及遗传学等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临…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症状是进行性痛经、异常子宫出血及不孕。该病虽然是良性疾病,但是对女性的生活质量造成持续的不良影响。目前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章将针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子宫腺肌病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子宫腺肌病导致不孕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解剖结构异常、病理生理改变、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等均可能影响子宫腺肌病的生殖能力。目前临床上尚无规范的诊疗标准,现有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病灶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等。单纯的药物治疗对改善妊娠结局的作用较小,手术切除病灶后发生不良产科结局的风险较高,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和/或曼月乐预联合辅助生殖技术能较为有效的改善子宫腺肌病相关性不孕患者的生殖结局。本文旨在综述影响子宫腺肌病相关性不孕的可能因素以及现有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具有增殖、浸润及转移能力的良性妇科疾病,多见于40~50岁的女性,常引起月经过多、进行性痛经及不孕等症状,极大地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但由于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对于该病有效地预防及治疗一直是困扰妇科医生的难题。近年研究发现该病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异常升高可诱导子宫内膜炎症反应的启动,IL-6的表达增加使子宫内膜的增殖与侵袭能力增强,IL-10表达的异常导致子宫腺肌病患者正常免疫抑制功能的失调,IL-1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亦与子宫内膜的炎症反应有关,因此子宫腺肌病逐渐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故本文就近年炎症因子在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子宫腺肌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20,(1)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具有增殖、浸润及转移能力的良性妇科疾病,多见于40~50岁的女性,常引起月经过多、进行性痛经及不孕等症状,极大地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但由于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对于该病有效地预防及治疗一直是困扰妇科医生的难题。近年研究发现该病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异常升高可诱导子宫内膜炎症反应的启动,IL-6的表达增加使子宫内膜的增殖与侵袭能力增强,IL-10表达的异常导致子宫腺肌病患者正常免疫抑制功能的失调,IL-1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亦与子宫内膜的炎症反应有关,因此子宫腺肌病逐渐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故本文就近年炎症因子在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子宫腺肌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王小霞 《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2(9):797-799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一种常见病,从青春期至绝经后均有发病,但以育龄妇女多见。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根据不同分析角度统计的发病率不同,总的文献报道为5%~70%。目前病因仍未定论,且保守治疗效果多不满意,故研究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并寻找有效的治疗尤其重要。本文对其病因与治疗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症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现将近年来有关孕产次数、体内性激素水平、免疫机制以及间质成分的变化与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肌病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卓梅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7,34(2):92-95
子宫腺肌病最主要的症状是继发性、进行性痛经。腺肌病疼痛与异位病灶中局部雌激素增加有关。雌激素可上调非妊娠子宫缩宫素受体的表达,提示雌激素可促进子宫收缩并与缩宫素协同调节子宫运动。除雌激素和缩宫素外,前列腺素也是调节子宫收缩的重要因素。而雌激素可调节前列腺素产物产生。研究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腹部粘连带及子宫肌层中有神经纤维。腺肌症异位病灶中神经纤维可能源于子宫内膜功能层神经纤维,异位内膜分泌神经生长因子可能导致局部神经纤维生长。这些神经纤维有可能在介导疼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CD68与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巨噬细胞CD68在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合并肌瘤患者病灶及结合带中的表达。结果巨噬细胞CD68在各组病灶及结合带组织的表达情况见表1~表3。①腺肌病组结合带巨噬细胞CD68表达明显高于肌瘤组及正常组结合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组与正常组结合带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腺肌病组病灶中巨噬细胞CD68表达较肌瘤组病灶中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组腺肌瘤病灶中巨噬细胞CD68表达较肌瘤病灶中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子宫腺肌病病灶中巨噬细胞CD68表达较其结合带中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可能与局部的免疫改变、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肌病最主要的症状是继发性、进行性痛经.腺肌病疼痛与异位病灶中局部雌激素增加有关.雌激素可上调非妊娠子宫缩宫素受体的表达,提示雌激素可促进子宫收缩并与缩宫素协同调节子宫运动.除雌激素和缩宫素外,前列腺素也是调节子宫收缩的重要因素.而雌激素可调节前列腺素产物产生.研究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腹部粘连带及子宫肌层中有神经纤维.腺肌症异位病灶中神经纤维可能源于子宫内膜功能层神经纤维,异位内膜分泌神经生长因子可能导致局部神经纤维生长.这些神经纤维有可能在介导疼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子宫腺肌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研究显示,子宫腺肌病的发生涉及子宫交界区结构和功能改变、子宫内膜异常、激素的作用、炎症介质与细胞因子、增殖与凋亡、免疫因素等方面的异常,本文将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子宫腺肌病恶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周围平滑肌呈不同程度增生的一种良性病变,是一种发生在子宫肌壁内的特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发生,其表现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类似,并且有一定比例的异位子宫内膜发生组织学改变,成为癌瘤。1发病率1925年,Sampson首次报道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病例,随后国内外相关报道相继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率,国内报道为1.5%,国外报道为0.7%~1.0%。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约占69.1%,包括性腺外病灶的恶变,其次为…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痛经程度、月经周期、经量、经期和贫血情况的变化.结果:术后3月共有16例(88.89%)的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术后6月随访16例,有4例症状完全缓解,8例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2月随访9例,有6例症状明显缓解.8例月经过多患者7例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P<0.05),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改变(P>0.05),8例贫血患者术后3月血红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确切,对于年轻、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子宫脱垂是劳动妇女的常见病。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妇女劳动保护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子宫脱垂的发病率已逐年有所下降。但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尤其是生活条件较差的边疆和山区,子宫脱垂仍然常见;而在生活水平较好的城市也尚有新发病例,所以有必要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进一步探讨。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宫脱垂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局部解剖学的范围,本文综述有关资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20,(2):207-211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作为女性常见疾病之一,其常见症状如痛经、经量过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常并发贫血甚至休克,子宫腺肌病还可导致不良妊娠及不孕症。子宫腺肌病保守治疗效果较差、较易复发,部分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也逐渐成为妇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细胞自噬(autophagy)作为调节细胞生长代谢的重要生理机制,其在包括肿瘤在内的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细胞自噬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及转归方面的作用日益引起关注,针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总结自噬在子宫腺肌病中作用的最新相关研究进展,并对自噬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潜在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冬冬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2,29(6):346-348
子宫腺肌病由于病因不清和诊断困难,治疗也很受限,是比较棘手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发病机理提出一些新看法,关于血管生成、芳香化酶及免疫等基础研究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关于治疗也提出了子宫动脉栓塞等各种保守治疗的尝试。总结近年有关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理、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肌病由于病因不清和诊断困难,治疗也很受限,是比较棘手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发病机理提出一些新看法,关于血管生成、芳香化酶及免疫等基础研究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关于治疗也提出了子宫动脉栓塞等各种保守治疗的尝试。总结近年有关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理、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张友忠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4,(5)
作者使用的是弹性板机式活检装置,同时配备20号(外径0.9mm),18号(外径1.2mm),14号(外径2.0mm)三种型号活检穿刺针对子宫肌层取活检。首先对3个刚刚切下的子宫标本用3种活检穿刺针各取子宫肌层样本50份,并对每份标本的大小进行测量。继之对40例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切除子宫及28例无子宫腺肌病的切除子宫取样,每个子宫标本分别用14号活检穿刺针取样本10份。 在上述实践的基础上对34例有临床症状(子宫增大、痛经、月经过多)怀疑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在腹腔镜引导下用14号活检穿刺针取子宫肌层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子宫腺肌病亦是常见的良性妇科疾病,均病因不明.两者既是两种独立的妇科疾病,又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从流行病学以及临床病理特征来看,子宫腺肌病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但同时又是抑制子宫内膜癌进展的保护性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两者在分子信号通路、雌激素及其受体作用以及错配修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