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 CT 检查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及 CT 表现特征。结果:23例神经母细胞瘤中来源于肾上腺13例,腹膜后7例,纵隔3例;15例肿瘤形态不规整,5例肿瘤呈椭圆形或类圆形,3例呈分叶状;肿瘤内部多呈混杂密度,20例瘤体内伴多发钙化灶,15例内伴囊性坏死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后,17例瘤体呈明显强化,4例呈轻中度强化,2例未见明显强化;11例瘤体包绕大血管;CT 正确诊断20例,诊断准确率为87.0%。结论:CT 检查是诊断小儿神经母细胞瘤及治疗后随访观察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王青马祥兴*赵福君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为了探讨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我们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6个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肾占位性病变的 CT 表现,探讨 CT 对该类疾病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例证实的28例肾占位性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肾恶性肿瘤21例(75%),其中肾癌(RCC)16例,CT 表现为肾实质内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后不强化或轻度强化;肾盂癌2例,CT 表现为肾盂内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不强化或轻度强化。肾母细胞瘤(Wilms 瘤)3例,CT 表现为较大不规则的分叶肿块,增强后不强化;肾良性肿瘤3例(11%),均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LL),两例 CT 表现为多种不同成分的混杂密度肿块,一例表现为均匀等密度肿块,增强后软组织部分强化,而脂肪成分不强化。其它4例(14%),3例肾囊肿,CT 表现为典型的边界清楚的囊性病灶,增强后未见强化;1例肾脓肿,CT 表现为实质性与囊性混杂密度的肿块,增强后实质性部分有轻度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结论 CT 平扫及增强扫描,以及诊断过程中密切结合病史,对肾占位性病变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肾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类疾病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例证实的28例肾占位性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肾恶性肿瘤21例(75%),其中肾癌(RCC)16例,CT表现为肾实质内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后不强化或轻度强化;肾盂癌2例,CT表现为肾盂内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不强化或轻度强化。肾母细胞瘤(Wilms瘤)3例,CT表现为较大不规则的分叶肿块,增强后不强化;肾良性肿瘤3例(11%),均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LL),两例CT表现为多种不同成分的混杂密度肿块,一例表现为均匀等密度肿块,增强后软组织部分强化,而脂肪成分不强化。其它4例(14%),3例肾囊肿,CT表现为典型的边界清楚的囊性病灶,增强后未见强化;1例肾脓肿,CT表现为实质性与囊性混杂密度的肿块,增强后实质性部分有轻度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及诊断过程中密切结合病史,对肾占位性病变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超声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对患儿的超声表现进行归纳分析,探讨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基本特征。结果肿瘤的原发部位大多数集中在肾上腺区。50例患儿检出原发灶50处,其中38例位于肾上腺区,男23例,其中左侧10例,右侧13例;女15例,左侧9例,右侧6例。8例位于脊柱前方、胰周及大血管旁,其中男4例,女4例。2例位于骶前间隙,1例位于纵隔,1例位于右侧侧颈部。所有肿瘤位置较固定,不随呼吸、体位改变而移动。50例神经母细胞瘤直径为2. 0~21. 0cm,肿瘤最大直径为21. 0cm(上至剑突,下到盆腔),最小直径为2. 0cm;其中男性患儿的直径为2. 6~21. 0(12. 0±4. 1) cm;女性患儿直径为2. 0~19. 1(13. 2±4. 9) cm。男性患儿肿瘤平均体积为(123. 1±12. 1) cm3,女性患儿肿瘤平均体积为(132. 2±11. 9) cm3。肿瘤直径≥5. 0cm的有42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肿瘤直径≥10. 0cm有12例,其中男6例,女6例,直径<5. 0cm的8例,男4例,女4例。48例患儿肿瘤内部呈现低回声区,男29例,女19例,2例呈现稍高回声区,男1例,女1例。34例肿瘤内部出现点片状或者斑片状高回声,男23例,女11例; 16例显示不规则无回声区,男7例,女9例。35例患儿肿瘤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边缘为分叶状或者融合状。分叶状中,男14例,女16例,融合状中,男2例,女3例; 15例患儿肿瘤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其中男14例,女1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0级6例;Ⅰ级16例;Ⅱ~Ⅲ级28例。CT检查示:神经母细胞瘤48例,肾母细胞瘤1例,畸胎瘤0例,肝母细胞瘤1例。所有肿瘤在手术后病理检查表明均为神经母细胞瘤。50例神经母细胞瘤累及周围脏器组织出现不同程度受压变形、移位或受侵表现。15例右肾上腺区肿瘤明显压迫排挤右肾,其中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右肾积水,1例肿瘤包绕右肾动、静脉,5例肿瘤推挤肝脏。12例左肾区肿瘤明显压迫左肾,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左肾积水,4例肿瘤包饶左肾动静脉,1例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导致脾脏升高。3例肿瘤压迫双肾肾门,引起双肾积水。15例出现腹膜淋巴结肿大,1例出现右侧胸腔积液。结论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超声基本特征为:肿瘤多位于腹膜后和肾上腺区,以低回声为主,边界大多不清楚,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多不均匀,钙化及液化并见,血流信号较丰富。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和CT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以及二者在该病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中的价值。方法:筛选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34例(其中术后证实瘤内钙化者26例),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本研究的34例患者中,有29例超声显示为大小不等、回声不均匀的实性肿块,其中20例肿块表现为跨中线生长,18例包绕腹部大血管,18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且有9例、8例和2例分别为肾脏、肝脏、脾脏受累患者。本研究中有28例患者在术前通过超声进行了确诊,其符合率高达82.4%,特征性瘤内钙化的检出率达88.5%(23/26);CT示大小不等、密度不均匀的肿块34例,增强可见明显强化,包绕大血管者18例,跨中线生长者20例,侵犯椎管腔者8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者15例,肾脏、肝脏、脾脏受累者分别为9例、6例、1例,头颅转移者7例,30例术前做出正确诊断,术前CT诊断符合率为88.2%,瘤内钙化的检出率高达96.2%(25/26)。结论: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有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超声和CT对该病的诊断符合率都很高,且各具优势,二者联合应用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临床分期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和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钙化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对60例63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CT钙化特征进行分析,单个钙化的最大直径<4 mm者描述为斑点状,>4mm者描述为斑块状.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以眼压升高、白瞳征、眼底黄白色隆起性肿块和新生血管等为主要眼征.钙化率为93.6%,不规则斑块状钙化46眼,其中>4 mm、<10 mm的不规则斑块状钙化33眼;散在及孤立的小斑点状钙化13眼.结论CT提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钙化表现较为特征,对于非典型者,CT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张勇  马健  张旭辉 《肿瘤学杂志》2017,23(8):732-734
摘 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诊断对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价值。[方法] 9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检查,同时对患者肾上腺淋巴瘤的发病部位、多层螺旋CT检查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双肾均有病灶和单肾病灶患者各6例、3例。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肿瘤长径范围5.6~7.8cm,平均6.1cm;9例患者双肾边界清晰和边界不清晰患者分别为7例、2例。患者经CT影响检查显示,肾上腺轮廓消失或呈不规则形状者4例;多层螺旋CT平扫发现,患者肿瘤部分密度均匀与不均匀患者比例为2∶1。[结论] 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诊断对原发性肾上腺巴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肾上腺神经鞘瘤非常少见,多为良性,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该研究通过对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提高对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特征,其中4例患者仅行CT扫描,3例患者仅行MR扫描,1例患者行CT和MR扫描。并将影像学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例肿瘤位于左侧肾上腺,3例位于右侧肾上腺;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分泌症状。所有8例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分叶状肿块,2例肿瘤见钙化,5例肿瘤伴囊变,2例肿瘤伴出血;7例肿瘤CT或MRI的强化表现为中度不均匀、延迟强化,并可见强化的包膜,4例肿瘤增强可见兔尾征。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的影像及病理有一定的特征性,完整包膜、囊变、兔尾征、钙化及渐进强化等影像征象有助于提高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神经母细胞瘤是小儿常见的实体肿瘤,有65~75%发生在肾上腺髓质或腹膜后。确定腹部神经母细胞瘤及其扩散范围,大多数采用CT 检查,很少采用超声检查。本文介绍超声检查神经母细胞瘤的图象、诊断标准和处理。材料和方法1975~1981年用超声检查了21例在C.S.Mott 儿童医院治疗的神经母细胞瘤病人。使用手臂或静止B超声仪(探头频率3.5~5.0MHz)和机械实时扇扫超声仪(探头频率3.5~5.0MHz),14例在治疗前检查,7例治疗后检查,诊断经肿瘤活检和骨髓穿刺检查证实。病人为1~5岁儿童,15例确诊时不满2岁,6  相似文献   

11.
李廷 《现代肿瘤医学》2005,13(6):794-795
目的探讨CT对髓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3例髓母细胞瘤的CT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93例患者全部行CT检查,其中65例经MRI检查,全部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髓母细胞瘤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88%),且肿瘤位于小脑蚓部,成人则常发生在一侧小脑半球.肿瘤血运较丰富,可有囊变、坏死(25%),偶有钙化(7%).其影像学特点是肿瘤呈高或略高密度肿块影,有中等度较均一增强,有8%增强不显著.结论髓母细胞瘤恶性度高、预后差,其CT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肾上腺肿瘤的CT临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CT资料.结果 27例肾上腺肿瘤中腺瘤15例,嗜铬细胞瘤4例,皮质腺癌2例,转移瘤3例,神经纤维瘤、节神经瘤及髓性脂肪瘤各1例.结论 CT对肾上腺肿瘤的检出率较高,在定性诊断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 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1例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 ,观察其 CT征象 ,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61例肾上腺肿瘤 CT全部检出 ,敏感性达 1 0 0 % ;术前正确定性诊断 52例 ,特异性达 85%。结论  CT对肾上腺肿瘤检出率高 ,在定性诊断上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明娟  郭燕  黄兆民 《癌症》2000,19(5):473-475
目的:探讨CT对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指导临床治疗。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平扫加增强扫描的CT征象。结果:肿瘤单侧多见,也可为双侧,多发生于肾脏一极,也可全部,常表现为强化不明显的实性肿块,瘤内常有坏死、囊变,少数有出血、钙化,典型表现为残存肾实质变薄,呈新月形、环形、或肾的正常结构消失。本组术前发现病灶100%,诊断准确率95%。结论:CT增强扫描能发现小病灶的痛母细胞  相似文献   

15.
肾母细胞瘤是小儿腹部常见恶性肿瘤。笔者就本院影像资料较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肾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分析如下。1材料3O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大Ic岁,最小2个月,平均年龄3岁2个月。临床均表现为腹部无痛性肿块。人院后均作了腹部X线平片及静脉肾益造影检查,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及CT表现.方法 选择疑似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患者56例,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以肾上腺穿刺或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为诊断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金标准",分析病理及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分析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中的诊断效能及一致性;另分析原发性肾上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11例病理确诊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CT、MRI表现。  结果  11例患者中8例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无痛性头颈部肿块,2例表现为面部肿胀,1例表现为进行性眼球突出,72.7%(8/11)在术前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11例患者均在术前行CT或MRI检查,其中6例行MRI检查,3例行CT检查,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瘤在CT和MRI上表现与恶性肿瘤相近。11例患者共发现15个病灶,其中86.7%病灶(13/15)边界不清楚,侵犯临近肌肉,46.7%(7/15)病灶有骨质侵犯。3例患者出现神经孔道侵犯,其中2例为发生于咀嚼肌间隙病灶沿圆孔和卵圆孔向颅内侵犯,1例为发生于眼眶视神经管侵犯。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瘤在CT平扫时呈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在MRI上表现为:T1W上呈稍低于肌肉信号,在T2WI上信号强度低于或等于信号肌肉,信号明显不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结论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上与恶性肿瘤相近。但是MR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灶的组织构成,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性和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总结1例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分析和归纳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患者女性,21岁,在我院全麻下行纵隔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左中后纵隔"考虑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2年,患者再次因"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1月"入院,在全麻下行左后纵隔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示: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疼痛短暂缓解,3个月后因局部疼痛,行胸部CT提示再次复发,肿瘤生长速度较前明显加快,遂给予放射治疗,纵隔肿块直线加速器适形照射DT 54Gy/28fx/46d,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稳定,患者带瘤生存.结论: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依据病理学检查,应与血管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等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手术控制不好的少数病例,可以考虑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恶性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报告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良、恶性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本组病例发生于长骨1例,扁骨2例。病灶呈类圆形骨质破坏,与周围分界较清。X线平片显示3例病灶为低密度骨质破坏,2例病灶无明显膨胀,1例轻度膨胀,1例病灶内见清晰钙化影。CT扫描3例病灶均表现为低密度骨质破坏,内有斑片或斑点状钙化。结论:恶性软骨母细胞瘤多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骨质破坏区,病灶内伴有斑片或斑点状钙化。X线平片为软骨母细胞瘤首选检查方法,但CT扫描能较清楚的显示病灶内的微细改变。  相似文献   

20.
笔者报告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着重对其X线检查,CT表现进行讨论,产阐述了小脑血管母细胞鉴别诊断要点。气脑及脑室Conray造影对本瘤诊断无特异性。CT表现大一致分三型:(1)囊性肿块伴结节型;(2)实质性肿块型;(3)囊性肿块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