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作者从美国迪卡猪为模型,进行了14次动物及3次人体上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研究。手术采用原位灌洗、整块切除法,先行门静脉、腹主动脉、胃肠道及胆道灌洗,结束后整块切除以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为血管蒂的肝、胰、十二指肠及脾。结果:动物实验除1例因麻醉意外早期死亡外,其余13例均获成功。器官切取时间为30~55分钟,平均41.5分钟;冷缺血时间为119~309分钟,平均208.5分钟。1例在移植后出现腹动脉出血,需再次缝扎止血;其余均移植成功,移植物再灌注后很快有胆汁分泌。 临床研究3例均摘除器官成功.热缺血时间分别为6.0、5.5及4.5分钟,平均5.3分钟;器官切除时间分别为55、60及53分钟,平均56分钟,第3例冷缺血时间为16小时4分20秒,原位移植于一晚期肝癌患者,再灌注后移植物血运良好,无出血及渗血,5分钟后即有金黄色胆汁分泌,转氨酶、C-肽、血糖等指标也均在术后短期内恢复。 结果表明:原位灌注、整块切除法是获取上腹部多器官的最佳方法之一;防止损伤血供、漏扎血管,良好的灌注和保存是提高移植物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上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迪卡猪为模型,进行了14次动物及3次人体上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研究。结果表明:原位灌注、整块切除法是获取上腹部多器官的最佳方法之一;防止损伤血供或漏扎血管,良好的灌注和保存是提高移植物质量的关键。基于实验的结果,于1996年6月为1例肝癌患者施行了多器官联合移植,手术后移植物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供肝切取与保存技术中几个关键环节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提高和完善供肝切取与保存技术,提高器官利用率,减少肝移植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1995年5月至2005年6月我院实施了122例原位肝移植,采用腹腔器官联合快速切取技术进行了165例供肝和供肾联合切取,先行经肠系膜上静脉至门静脉插管,随即行腹主动脉插管,UW液原位灌洗。灌洗开始后优先处理胆道,用UW液经胆总管冲洗胆道。整块切取肝脏、双侧肾脏。回手术室进一步修剪,对变异的肝动脉(25例,20.5%)整形使之变为单支。结果 165例供肝热缺血时间120~310s,冷缺血时间260~840min。移植肝通血20~30min后均有金黄色胆汁分泌。术后均未发生原发性无功能和器官功能延迟。结论 对于脑死亡的供者器官切取采取原位灌洗,整块切取及体外修整,可最大限度地缩短热缺血时间,有效避免变异血管损伤,进而提高供者器官的利用率。确切的胆道冲洗对避免肝内外胆管自溶和术后胆道狭窄非常重要。良好的供肝切取与保存是移植成功的保证,可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进而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高和完善供肝切取与保存技术,提高器官利用率,减少肝移植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1995年5月至2005年6月我院实施了122例原位肝移植,采用腹腔器官联合快速切取技术进行了165例供肝和供肾联合切取,先行经肠系膜上静脉至门静脉插管,随即行腹主动脉插管,UW液原位灌洗。灌洗开始后优先处理胆道,用UW液经胆总管冲洗胆道。整块切取肝脏、双侧肾脏。回手术室进一步修剪,对变异的肝动脉(25例,20.5%)整形使之变为单支。结果165例供肝热缺血时间120~310 s,冷缺血时间260~840 min。移植肝通血20~30 min后均有金黄色胆汁分泌。术后均未发生原发性无功能和器官功能延迟。结论对于脑死亡的供者器官切取采取原位灌洗,整块切取及体外修整,可最大限度地缩短热缺血时间,有效避免变异血管损伤,进而提高供者器官的利用率。确切的胆道冲洗对避免肝内外胆管自溶和术后胆道狭窄非常重要。良好的供肝切取与保存是移植成功的保证,可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进而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肾联合移植中供胰的切取和修整方法.方法 采用腹部器官联合切取法.取腹部“十”字切口,原位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插管,分别以0~4℃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溶液(HC-A液)2000 ml+ UW液1000ml灌洗,灌洗压力约为100 cm H2O(9.8 kPa);以0~4℃生理盐水1000 ml+甲硝唑200ml灌洗肠道,联合整块切取肝、肾、胰、脾和十二指肠,然后在工作台上分离、修整胰腺和肾脏.采用此法共完成40例胰肾联合移植.结果 整块器官的热缺血时间平均为3.2 min(2~5 min),器官灌注良好,无血管损伤.胰腺冷缺血时间为10.6 h(8~15 h),肾脏冷缺血时间为8.5h(4~16 h).术后停用胰岛素的时间平均为9.5 d(4~17 d),空腹血糖为6.7μmol/L(4.4~10.7μ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4.4%(4.1%~4.7%).术后1个月肌酐87.2(56~121) μmol/L.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2例,血肌酐均于1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 正确的供胰切取、保存及修整方法是保证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缩短供体器官的热缺血时间,我们采用先全身冷灌注,后切取供体器官的方法,对6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其中2例还伴特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行带血管的胚胎甲状腺-甲状旁腺移植,4例移植右侧,2例移植双侧。1例供胎还同时供胰腺移植给1例Ⅰ型糖尿病患者。疗效1年内2例优,4例良;有5例随访8个月~4年,效果良好。胰腺移植后追踪观察2年,效果亦良好。作者认为先灌后切供体器官有以下优点。(1)尽量缩短热缺血时间,保证器官功能;(2)可一供者供多个脏器,有助于解决大龄胚胎供者不足的问题;(3)切取时从容不迫,不易损伤供体器官。  相似文献   

7.
心脏停搏供体肝脏切取与修整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停搏供体肝脏切取与修整的方法.方法:1999年12月至2000年11月共施行原位肝移植7例,供肝的切取采用原位灌注,快速供肝切取的方法,联合切取供体肝7个,供肾14个,结果:供肝热缺血时同平均为4.5min,7例移植肝恢复血循环后平均12min即有金黄色胆汁泌出,除1例术后死于脑出血外,其余6例均获得成功,最长已存活180天,结论:原位温灌注`肝肾联合快速切取法缩短了热缺血时间,有效地避免供体器官损伤,保证了供体器官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缩短供体器官的热缺血时间,我们采用先全身冷灌注,后切取供体器官的方法,对6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其中2例还伴特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行带血管的胚胎甲状腺-甲状旁腺移植,4例移植右侧,2例移植双侧。1例供胎还同时供胰腺移植给1例I型糖尿病患者。疗效1年内2例优,4例良;有5例随访8个月-4年,效果良好。胰腺移植后追踪观察2年,效果亦良好。作者认为先灌后切供体器官有以下优点。(1)尽量缩短热缺血时  相似文献   

9.
因为肾由单一的肾动脉供血且移植后通过排尿状况就能判断移植手术是否成功, 肾脏成为了历史上是最先用于移植研究的器官。在掌握了血管吻合技术后, 奥地利维也纳的埃默里希·乌尔曼(Emerich Ulmann)于1902年首次成功完成了犬的异位自体移植。这一实践说明:一个器官切取后再次恢复血供, 器官就能恢复功能, 从而第一次在现代医学意义上证明了实体器官移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中供者器官切取手术方法的特点与技巧进行总结,观察器官移植后移植物的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DCD供者器官切取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上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法和肝肾分别切取法切取供者器官.结果 26例供者器官的平均热缺血时间为4 min(1~10 min),器官切取手术操作顺利,器官切取手术平均耗时为27min(20~45min).共获得供肝22个,供肾44个,上腹部多器官(包括肝脏、胰腺和十二指肠)2个;所获取器官进行肝移植24例(其中2例供肝进行劈离式肝移植供给4例受者),肾移植42例(其中2例供者的双肾进行双肾移植),上腹部多器官移植2例.所有移植手术均顺利,移植器官的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等并发症.结论 在DCD器官切取手术中,上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法和肝肾分别切取法的手术步骤简捷、安全可靠,要求术者掌握熟练的外科技巧,动作迅速准确,能最大限度减少供者器官的热缺血时间,以保证获取高质量的供者器官.  相似文献   

11.
胰肾联合移植的供体切取与修整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胰肾一期联合移植手术的供体切取和修整方法。方法 采用原位灌注联合切取和体外修整的方法完成7例尸 体供胰、十二指肠和肾的联合切取与修整。结果 7例获取器官的热缺血时间平均3分30秒,联合切取器官时间14分20秒,灌 注液平均用量1050mL。用切取、修整的胰、肾完成了3例胰肾联合移植和9例肾移植,均迅速恢复功能,未出现严重外科并发 症。3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均完全停用胰岛素,正常饮食,胰肾功能正常存活已分别达34个月、25个月和21个月。结论 供体 切取和修整的质量是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关键之一,此原位灌注联合切取和体外修整的方法可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2.
对用不同术式摘取的22例胎儿供体各器官和保存肾脏作了电镜及光镜形态学观察。结果提示:原位灌注组损伤轻微,离体灌注组则为重度损伤;肾保存后出现的不可逆损伤,离体灌注组极显著早于原位灌注组,成人尸肾组显著早于胎肾组。结果提示:胎儿及婴幼儿供体不宜行离体灌注切取,经胸主动脉插管的原位灌注多器管联合摘取术应为首选术式;胎肝无需行门脉灌注,强调尽快整块切取器官,置冰屑保存液中保存或修整;胎儿器官的耐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13.
尸体供者小肠、肝和肾脏器联合切取及保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尸体供者全腹腔脏器切取和保存技术,同时为不同的小肠移植、肝移植和肾移植受者提供供器官。方法共进行8次同一尸体供者的全腹腔脏器切取手术。供体切取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下静脉插管,高渗枸橼酸-腺苷肾保存液及UniversityofWisconsin液原位灌注,肝、小肠、胰腺、脾、肾整块切取。供器官经后台修整后,分别成为肝、小肠和肾移植物进行相应的受者移植手术。结果 8次供者腹腔脏器切取和后台修整手术共获取8具小肠移植物、8具肝移植物和16具肾移植物。利用所修整出的供器官成功地完成5次单独小肠移植、8次肝移植和16次肾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良好。结论所建立的尸体供者全腹腔脏器切取和保存技术,可同时为不同的小肠移植、肝移植和肾移植受者提供供器官;借鉴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供者器官后台分离技术,还可同时为胰腺移植受者提供供器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供体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采取原位灌注并联合切取供体肝、肾69例次,联合切取肝、肾、胰及十二指肠3例次。结果 72例次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均获成功。热缺血时间为(2.2±0.6)min,建立灌注系统的时间为(1.7±0.4)min,切取时间为(17±3.2)min,在本院完成肝移植3例次,肝肾联合移植1例次,肾移植113例次;协作单位完成肝移植61例次,肾移植24例次,手术均获成功。结论供体原位灌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可明显缩短热缺血时间,提高供体器官质量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已成为我国移植器官的唯一来源。在临床实践中,移植器官保护技术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受者预后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及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GRADE推荐意见系统,针对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移植器官编写了《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版)》。近期,在国家肝脏移植注册中心、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的支持下,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器官移植及器官保护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形成《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版)》。本共识重点更新了相关器官获取、保存、转运、质量评估在临床实践中的技术进展及相应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此外,还增加了包括以肢体移植为主的复合组织移植的内容,旨在促进临床器官移植工作科学、规范开展。  相似文献   

16.
介绍胚胎先灌后切多脏器联合切取供带血管胰及甲状腺—甲状旁腺移植的1例经验。作者认为此法可避免热缺血损害,并能同时提供多个脏器,优于常规的先切后灌法,从而为解决大龄胎尸供者缺乏的矛盾提供了一条新途经。  相似文献   

17.
台湾的器官移植开始于30年前。第1例器官移植为肾脏移植,成功地完成于1968年5月[1]。供体是受体的父亲。1年后,施行了一例来自尸体的肾脏移植。全台湾的肾脏移植登录工作开始于1985年,到1996年止,总共有1293例肾脏移植的病例登录。每年所实施...  相似文献   

18.
原位灌洗整块切取供体多器官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器官移植研究所1977~1992年,共施行了同种异体肾移植489例,同种异体胰移植4例,同种异体肾上腺移植5例,同种异体脾移植2例。供移植材料均取自尸体供体。在原位灌洗分侧切肾基础上,为了充分利用多种器官,满足病人需要,通过研究采用原位灌洗整块切取尸胰、脾、肾和(或)肾上腺术(肾19,胰9、脾10、肾上腺6次)。现就手术室的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腹部多器官移植中器官簇的切取、修整、血管整形方法及移植效果。方法供体器官簇获取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腹主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胆管及十二指肠同时灌注降温。器官簇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分别与供体髂内、外动脉吻合,通过髂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受体为胰腺囊腺癌并肝内转移患者,行上腹部肝、胆、胰、脾、十二指肠、全胃、空肠上段及大小网膜切除,接受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结果移植后器官簇存活及功能良好,肝、胰功能均在术后4天恢复正常,患者现已完全康复,未出现明确并发症。结论获取质量良好的上腹部器官簇及合理血管整形,是保证移植效果的前提;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是治疗上腹局部晚期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10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移植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实施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移植病例,探讨国内DCD器官和移植方面的问题。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期间参与实施的DCD器官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有4例DCD者共实施了7例肾移植和3例肝移植。捐献者1属于中国DCD器官分类标准(中国标准)二类(MaastrichtⅣ类),热缺血时间40 min,经快速病理检查后放弃了肝脏和左侧肾脏,右侧肾脏进行了移植后患者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最终移植肾因破裂出血而被切除。捐献者2~4属于中国标准三类(MaastrichtⅢ类),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5、15、10 min,其中捐献者4在器官捐献前已经出现血压下降,需要大剂量多巴胺维持血压,供肝进行了快速病理检查,确认可以使用;捐献者2和3由于是在手术室进行可控性心跳及呼吸终止,热缺血时间均为15 min,未进行病理学检查;共实施了3例肝移植和6例肾移植,手术顺利,移植物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无移植患者死亡。结论通过选择符合中国标准三类的捐献者,实施可控的DCD程序,DCD器官移植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供体器官的快速病理检查有利于器官质量的判断,减少移植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