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目的:探讨荷乳腺癌小鼠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BABL/c 小鼠4T1 乳腺癌模型,磁珠分选出荷瘤小鼠脾脏的MDSC与正常小鼠脾脏的B细胞,将MDSC与B细胞共孵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对B细胞表面分子PD-1、PD-L1、CTLA-4、CCR6、CD62L 和MHCⅡ表达的影响,ELISA 法检测B细胞分泌的IgA、IgM和IgG的变化;BrdU试剂盒检测B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Ⅴ/PI 凋亡试剂盒检测B细胞凋亡。磁珠分选出共孵育体系中的B细胞,将其与T细胞共孵育,BrdU 试剂盒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Ⅴ/PI 凋亡试剂盒检测T细胞凋亡。结果:与B细胞对照组相比,B+MDSC组中B细胞表面PD-L1 表达升高(P<0.01),PD-1、CTLA-4、CCR6、CD62L 和MHCⅡ的表达均降低(均P<0.01);B细胞分泌的IgA、IgM 和IgG 明显升高(均P<0.01),B细胞增殖增高(P<0.01)、凋亡降低(P<0.01)。与T细胞对照组相比,B+MDSC (1∶5)+T组的T细胞增殖明显降低(P<0.01),T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结论:荷乳腺癌小鼠MDSC促进B细胞增殖和抑制B细胞凋亡,并且MDSC诱导的B细胞可以抑制T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oxaliplatin, OXA)联合PD-1 抗体对结肠癌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选用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和HT-29,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PD-L1 的表达。采用T细胞共培养的方法检测OXA预处理HCT-116 细胞联合PD-1 抗体作用后细胞因子分泌及CD4/CD8 亚型变化。建立BALB/c 小鼠的结肠癌细胞CT26 移植瘤模型,用OXA联合PD-1 抗体治疗,评估其抗肿瘤活性;同时采用CD8 抗体清除小鼠CD8+T细胞,评估CD8+T细胞在OXA抗肿瘤中的作用。结果:OXA能够显著上调结肠癌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OXA预处理后的结肠癌HCT-116 细胞和T细胞共培养后,与单纯培养的T细胞相比,能降低其培养上清中IL-2、IFN-γ和TNF的水平(均P<0.05)及体系中CD4+记忆性T细胞和CD8+TEMRA比率(P<0.05)、增加CD4(+ P>0.05)和CD8+(P<0.05)初始T细胞比率;联合PD-1 抗体后,与OXA预处理的HCT-116 和T细胞共培养组相比,T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 和IL-10含量(P<0.05)以及CD8+ TCM和TEMRA比率增加(P>0.05)。体内抑瘤实验表明,OXA联合PD-1 抗体可以增强其抗肿瘤活性,抑瘤率显著高于单用OXA组和αPD-1 组(58.2% vs 25.6% 、29.1%,均P<0.05);清除CD8+ T细胞后,OXA的抗肿瘤活性由68.4%下降到46.2%(P<0.05)。结论:OXA联合PD-1抗体具有联合增效的作用,同时CD8+T细胞在OXA的抗肿瘤活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对神经母细胞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体外增殖和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自BALB/c小鼠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CD3+T细胞,制备DC诱导的神经母细胞瘤抗原特异性CTL。分离纯化小鼠MDSC,将CTL与MDSC混合培养,采用CFSE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MDSC对CTL增殖抑制情况。将CTL与SK-N-SH、MDSC混合培养,ELISA法检测不同组CTL对SK-N-SH杀伤率及上清液中IL-2和IFN-γ分泌情况。结果磁珠分选纯化后Gr-1+CD11b+MDSC细胞比例为84.6%。负载抗原的CTL细胞上清液中IL-2和IFN-γ含量较单纯培养T细胞上清液中IL-2和IFN-γ含量明显增高(P<0.05)。与MDSC共培养的CTL细胞增殖明显受抑;而单独培养CTL随时间延长细胞增殖明显。MDSC+CTL+SK-N-SH组杀伤率较CTL+SK-N-SH组明显降低(t=6.506,P<0.001);两组上清液中IL-2和IFN-γ分泌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MDSC可抑制神经母细胞瘤抗原特异性CTL的体外增殖和活性而产生免疫耐受,抑制CTL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抗衰老蛋白Klotho 对荷宫颈癌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 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Th7)细胞介导宫颈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宫颈癌U14 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并设Control 组(正常小鼠组)、Model 组(荷宫颈癌小鼠模型组)、Klotho 处理组(荷宫颈癌小鼠经Klotho 蛋白处理组,200 ng/d)。分别在处理7、14 d 时称取各组小鼠体内宫颈癌移植瘤质量,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功能、Treg和Th7细胞比例变化,qPCR检测各组小鼠Treg和Th7细胞关键转录因子Foxp3、RORγt的表达情况,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液中IL-17、IL-6、IL-10、TGF-β、IL-23 等因子的含量变化,WB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Klotho、TGF-β1、Foxp3、RORγt 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14 d 时,Klotho 组宫颈癌荷瘤小鼠肿瘤抑瘤率显著高于Model 组[(52.16±8.25)% vs (23.33±6.29)%,P<0.05]。Model 组与Control 组相比,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reg、Th7 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均P<0.05),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3+CD4+)比例及免疫指数(CD3+CD4+/CD3+CD8+)显著下降(均P<0.05),Foxp3、RORγt 基因mRNA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IL-17、IL-6、IL-10、TGF-β、IL-23 等因子分泌显著增加(均P<0.05),Klotho 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TGF-β1、Foxp3、RORγt 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Klotho 处理组与Model 组相比,上述指标均出现了相反的变化(均P<0.05),但与Control 组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Klotho 蛋白可能通过调控TGF-β1/Foxp3/RORγt信号通路抑制宫颈癌荷瘤小鼠体内Treg和Th7 细胞介导的免疫逃逸,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转染CD40L cDNA的卵巢癌细胞株OVHM对树突状细胞(DC)成熟、分化的影响及诱导其分泌细胞因子的机制.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鼠全长CD40L基因转染人小鼠卵巢癌细胞株OVHM中,用G418筛选出表达CD40L基因的抗药性克隆细胞(CD40L-OVHM).应用免疫磁珠分选并纯化小鼠骨髓DC.将DC与转染和未转染CD40L cDNA的OVHM细胞混合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DC细胞表面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分子(MHC-Ⅰ)、Ⅱ类分子(MHC-Ⅱ)、CD80、CD86和CCR7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共培养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2、IL-23、IL-27、IL-18、γ干扰素(IFN-γ)、Mig基因的表达.结果 DC与CD40L-OVHM细胞混合培养后可形成集落,且上调了DC细胞MHC-Ⅰ、MHC-Ⅱ、CD80、CD86、CCR7的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在DC+CD40L-OVHM组可检测到细胞因子IL-12、IL-23、IL-27、IL-18、IFN-γ、Mig基因的表达,而在DC组、DC+OVHM组、CD40L-OVHM组、OVHM组未检测到这些基因的表达.结论 表达CD40L的卵巢癌细胞促进了DC的成熟,诱导了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这可能是转染CD40L基因的卵巢癌细胞产生抗肿瘤效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9(Th9)细胞和白细胞介素9(IL-9)在胃癌患者中的水平, 评估Th9/IL-9对胃癌患者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34例, 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采集外周血, 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从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分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和自体胃癌细胞, 分选PBMCs和TILs中的CD4+ T细胞、CD8+ T细胞和CD4+CCR4-CCR6-CXCR3-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IL-9水平, 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和TILs中CD3+CD4+IL-9+Th9细胞比例,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9和转录因子富嘌呤核酸结合蛋白1(PU.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重组人IL-9刺激胃癌患者PBMCs和TILs,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增殖, 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STAT6磷酸化, 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以重组人IL-9刺激胃癌患者TILs分选的CD8+ T...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s)对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及ALDH1+干样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s,CD4+CD25+Tregs与乳腺癌BT474、MCF-7 细胞系共培养(共培养组),BT474、MCF-7 单独培养(对照组)。 检测共培养组和对照组乳腺癌细胞EMT 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变化,及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此外,检测BT474 细胞中ALDH1+干样细胞、微球形成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变化。结果:CD4+CD25+Tregs诱导BT474 和MCF-7 细胞间质性标志物表达增高,诱导MCF-7 细胞上皮性标志物E-cadherin 表达降低。CD4+CD25+Tregs诱导BT474 和MCF-7 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上调。共培养组BT474 细胞中ALDH1+干样细胞比例、微球体形成能力、自我更新能力较对照组增强。结论:CD4+CD25+Tregs可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EMT ,增强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同时促进ALDH1+干样细胞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通过复制缺陷性腺病毒介导的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基因(PSMA)和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4-1BBL)体外共同转染树突状细胞(DC)后,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观察其体外抑制前列腺癌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将Ad-PSMA、Ad-4-1BBL、Ad-GFP按MOI=200∶1转染DC作为刺激细胞,分为共转染组、PSMA转染组、4-1BBL转染组、阴性对照组(Ad-GFP-DC组)以及未转染DC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DC细胞中PSMA和4-1BBL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CD80、CD83、CD86等表型变化;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中淋巴细胞用于CIK细胞的诱导培养,按DC∶CIK=1∶10比例将上述不同转染组DC加入CIK中,共同孵育96h(设普通DC刺激组和单独CIK细胞组为对照),收获的细胞作为效应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DC刺激组CIK细胞CD3、CD56表达率,ELISA法检测不同DC-CIK组培养上清IFN-γ、IL-10水平;PE-7AAD凋亡试剂盒检测不同DC-CIK组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Du145的细胞毒作用。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证实PSMA、4-1BBL可在DC上成功表达;各转染组DC表面CD80、CD83、CD86、HLA-DR共刺激分子表达上调,与未转染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培养14d,不同DC疫苗刺激组CIK以及单独CIK细胞组中CD3+、CD56+、CD3+/CD56+T细胞比例均高于培养7d的CIK,差异显著(P<0.05),其中经不同DC疫苗刺激的CIK组上升较单独培养14d-CIK组更明显(P<0.05)。DC-CIK培养上清中PSMA/4-1BBL-DC-CIK组IFN-γ分泌量最高,达1176.10±14.37pg/5×106cells,IL-10分泌量最低,为75.14±2.01 pg/5×106cells,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组别DCCIK作用于LNCap、Du145细胞24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和坏死明显。同一组别DC疫苗刺激下的CIK细胞对LNCap的杀伤作用强于DU145细胞,差异显著(P<0.05)。而在针对同一种肿瘤细胞时,PSMA/4-1BBL-DC-CIK组的杀伤作用最强,LNCap细胞的凋亡率可达(24.56±1.68)%,Du145细胞凋亡率可达(12.67±0.94)%,与PSMA-DC-CIK组、4-1BBL-DC-CIK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PSMA-DC-CIK和4-1BBL-DC-CIK组的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GFP-DC-CIK、普通DC-CIK、和单独CIK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实验中Ad-PSMA/4-1BBL高效转染的DC具有成熟DC的典型特征,与CIK共培养后提高了CD3+/CD56+T细胞比例,IFN-γ分泌量显著增高,并增加了对PSMA阳性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比普通DC-CIK及单独CIK具有更强的杀伤活性。两种肿瘤相关抗原转染DC与CIK共培养后可以更有效地提高CIK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B6F1小鼠脾树突状细胞(DC)的培养及其诱导针对小鼠路易斯肺癌(LLC)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肿瘤的杀伤效应.[方法]应用CB6F1小鼠脾细胞在GM-CSF、IL-4等细胞因子作用下培养出DC,反复冻融法制备LLC抗原致敏DC,与淋巴细胞及IL-2混合培养诱导出肿瘤特异性CTL,利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CTL的杀伤活性.[结果]用GM-CSF、IL4联合培养小鼠脾细胞第4d,可见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培养第8d,可见典型的刺突样DC,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了DC表型高表达CD80占76.5%,CD86占60.0%,MHCⅡ占67.4%,CD11C占80.6%.[结论]应用GM-CSF、IL-4、LPS等细胞因子培养CB6F1小鼠脾细胞经过肿瘤抗原冲击,可以培养出成熟DC,并且DC可以诱导出具有杀伤活性的肿瘤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研究4-1BBL(4-1BB Ligand,即CD137配体)转基因小鼠结肠癌细胞瘤苗体外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特异性杀伤活性及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真核表达质粒pMKITneo/4-1BBL导入小鼠结肠癌colon26细胞,经G418筛选后获得4-1BBL高表达克隆,用丝裂霉素C(MMC)处理后,制成肿瘤细胞瘤苗,与经体外诱导的同系小鼠CTL共同培养,测定对CTL特异性杀伤活性及对脾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的影响.结果:转染4-1BBL的colon26细胞高表达4-1BBL蛋白,将该细胞经MMC处理后制成的瘤苗,与野生型colon26细胞相比,对CTL特异性杀伤亲本肿瘤细胞的作用明显增强(P<0.01),但CTL对非亲本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无明显影响(P>0.05);该瘤苗在体外能显著增强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的能力(P<0.01).结论:4-1BBL转基因小鼠结肠癌细胞瘤苗能有效诱导抗结肠癌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淋巴瘤组织中PD-1的表达与外周血中初始和记忆T细胞水平的关系.方法:20例PTCL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瘤组织中PD-1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HOP方案化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和CD8+CD45RO+T细胞的比例,分析PD-1的表达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PD-1、PD-L1蛋白在PTCL患者中表达升高,PD-1阳性患者疗效较差.PD-1阳性患者中CD4+T细胞、CD8+T细胞明显低于PD-1阴性患者;PD-1阴性组患者CD4+CD45RO+、CD8+CD45RA+、 CD8+CD45RO+T细胞明显高于PD-1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TCL患者中存在PD-1/PD-L1蛋白的表达异常,PD-1阳性患者存在更明显的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水飞蓟素通过调控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的抗肺癌机制。方法:我们在C57/BL6小鼠上构建了路易斯(Lewis)肺癌细胞转移瘤模型,灌胃给予不同浓度(25、50 mg/kg,每天一次)的水飞蓟素。测量小鼠肿瘤体积及体重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ewis肺癌细胞肿瘤增殖相关指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通过TUNEL染色检测肺癌细胞的凋亡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CD8+ T细胞浸润及功能。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Gr-1+的MDSC百分比。通过Q-PCR检测肿瘤组织中Arg-1、iNOS2及MMP9的表达。结果:25和50 mg/kg的水飞蓟素剂量依赖地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水飞蓟素增加了CD8+ T细胞浸润;减少了肿瘤组织中MDSC的比例,肿瘤组织中Arg-1、iNOS2 及MMP9(MDSC功能相关) mRNA表达的减少也证实了MDSC功能的减弱。结论:水飞蓟素抑制了MDSC,促进CD8+ T细胞浸润及功能,抑制模型中肿瘤生长,为水飞蓟素治疗肺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海口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50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中PD-1的表达。肺癌患者均接受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或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于治疗前1天、治疗1周期结束、治疗4周期结束时进行静脉血采集,治疗4周期后进行CT或MRI检查评价肿瘤大小,将评价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和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的患者归为免疫应答组 ,评价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的患者归为免疫无反应组。评估PD-1抑制剂治疗对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 细胞、Treg 细胞及 Th1/Th2细胞)、NK细胞和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5)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Th1/Th2细胞、IFN-γ和IL-2水平明显下降,而CD8+T细胞、Treg细胞、NK细胞、IL-4和IL-5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期和4周期后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而CD8+T细胞、Treg细胞和NK细胞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4周期后,40例入免疫应答组,10 例入免疫无反应组,治疗有效率为 80%。与治疗无反应组比较 ,免疫应答组血清 CD3+T 细胞、CD4+T 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和Th1/Th2比值明显升高,而CD8+T细胞、Treg细胞和NK细胞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免疫应答组患者经4个周期治疗后,与PD-L1低表达(<50%)患者(8例)比较,PD-L1高表达(≥50%)患者(32例)血清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T细胞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CD8+T细胞、Treg细胞和NK细胞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纳武利尤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治疗能够影响晚期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细胞分布,改善患者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程序坏死因子(programmed death 1,PD-1)和程序坏死因子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分布情况,探索其免疫作用机制并评估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招募290例SCLC患者及60例健康志愿者,收集治疗前和治疗2nd周期末SCLC患者EDTA抗凝血2 mL.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TLA-4、PD-1和PD-L1在外周血CD3、CD4、CD8及CD25的分布,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PD-L1在SCLC细胞系H446中的表达.结果 SCLC患者外周血中CTLA-4+细胞和PD-1+细胞水平分别为(1.56±1.24)%和(8.07±3.97)%、CTLA-4在CD3细胞和CD4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分别为(4.87±5.18)%和(3.85±2.60)%,均低于PD-1在CD3+或CD4+细胞中的表达(26.63±9.04)%和(20.79±9.4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LC中CD4+CD25+CTLA-4+细胞水平明显升高(1.91±1.27)%vs(7.09±5.09)%,P<0.001;PD-1+(CD8+)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22.56±4.21)%vs(11.47±5.85)%,P<0.001.CD4+CD25+CTLA-4+细胞或CD8+PD-1+细胞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状况、临床分期以及是否转移等因素无关(P>0.05).化疗两周期末CD4+CD25+CTLA-4+和CD8+PD-1+细胞的水平对比化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5.11±2.60)%vs(6.94±4.91)%;(8.74±3.39)%vs(11.48±5.91)%,P值均<0.000,1,但与无疾病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无显著相关性.PD-L1高表达于SCLC细胞系H446中并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浆,但在外周血中未见表达.结论 本研究首次证实SCLC外周血中CTLA4高表达于调节性T细胞中,而PD-1低表达于效应性T细胞,该结果为揭示SCLC免疫监测点免疫逃逸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且可实时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 观察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者外周血Notch信号通路分子表达和CD4+CD25+CD127dim/-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水平,评估Notch信号通路对B-ALL患者Treg活性的影响。 [方法] 入组31例B-ALL患者和20名对照者,分选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纯化CD4+CD25+CD127dim/- Treg。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Notch1~4、Hes1、Hes5 mRNA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CD127dim/- Treg比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IL-35水平。使用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GSI刺激B-ALL患者分选的PBMC,检测细胞增殖、Treg比例、IL-10和IL-35表达变化。使用GSI刺激B-ALL患者纯化的Treg,与自体PBMC以1∶10比例共培养,检测细胞增殖、IL-10、IL-35、干扰素-γ水平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结果] B-ALL患者PBMC中Notch受体(包括Notch1、Notch2、Notch3、Notch4)和Notch下游信号分子Hes1、Hes5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者升高(P<0.001)。B-ALL患者CD4+CD25+CD127dim/- Treg比例高于对照者(8.90%±2.41% vs 4.68%±1.01%,P<0.001)。B-ALL患者外周血IL-10和IL-35水平均高于对照者(P<0.05)。GSI刺激后B-ALL患者PBMC增殖水平与无GSI刺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9),但GSI刺激后Treg比例和IL-10、IL-35水平均较无GSI刺激组降低(P<0.05)。使用GSI刺激Treg后与自体PBMC共培养,其抑制PBMC增殖的能力减弱(P<0.001),IL-10和IL-35水平减少(P<0.05),但干扰素-γ水平增加(P<0.001)。[结论] B-ALL患者外周血中Notch受体表达升高可能诱导CD4+CD25+CD127dim/- Treg数量增加和免疫抑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