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海波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4):72-72,74
目的总结坐骨骨纤维异样增殖症(FD)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坐骨FD采用直视下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4年,植骨均获愈合,局部酸痛消失,患肢功能正常,未见复发和恶变。结论典型的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是诊断坐骨FD的重要依据,彻底清除病灶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是一种以骨纤维变性纤维组织瘤样增生为特征的良性类肿瘤疾病。本病可单发、多发,还可以合并皮肤色素沉着,性早熟等表现即Albright综合征。尽管本病为良性,但易复发,极少数病例有恶变。病损广泛者有严重畸形,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我科自1978年—1988年共收治21例单发的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患者。根据病变情况,分别采用四种手术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临床组和参照组,各49例;临床组患者应用唑来膦酸实施治疗,参照组患者应用帕米膦酸实施治疗;比照两组的疼痛及体力质量疗效。结果临床组疼痛疗效总有效率为81.63%,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3.57%(P<0.05);临床组体力质量疗效总有效率为81.63%,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3.57%(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骨转移癌痛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可显著缓解骨转移癌性疼痛,使患者的体力状况显著恢复,生活质量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4.
于飞  沙建华 《中国医药》2008,3(10):619-620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肺癌溶骨性骨转移引起的骨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6例已确诊的肺癌骨转移患者双盲随机分为2组各18例,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4mg静脉滴注15min;对照组给予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90mg静脉滴注4h。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后止痛有效率分别为72.2%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止痛平均维持时间为(22.38±2.89)d和(15.72±2.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2组用药第10天身体状况(ECOG)评分,治疗组用药前后及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肺癌溶骨性骨转移疼痛有效,且其用药剂量小、给药时间短、给药途径方便,具有良好的安全耐受性,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因卡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因卡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28例,并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30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2组止痛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因卡膦酸二钠治疗组止痛有效率为75.0%,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为53.6%,均优于帕米膦酸二钠组,不良反应少于帕米膦酸二钠组。结论:因卡膦酸二钠高效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的骨痛,并且应用安全,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膦酸盐类药物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双膦酸盐类药物在预防病理性脊柱骨折、高钙血症和缓解骨痛方面疗效显著,在预防非脊柱骨折、高钙血症和总生存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轻微,常为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结论:随着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开发进展,其药物强度越来越高,疗效更持久,不良反应更低,给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7.78%,P<0.05.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急性期不良反应。方法 120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双膦酸盐用药不同分为A组、B组与C组,各40例。A组使用唑来膦酸, B组使用阿伦膦酸钠, C组使用帕米膦酸二钠。对比三组治疗3、7 d内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3 d内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率67.50%明显高于B组的2.50%和C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7 d内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率65.00%明显高于B组的2.50%和C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3、7 d内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后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以类流感症状、骨骼肌肉疼痛、消化道不适最为常见,临床应尽量使用阿伦膦酸钠或帕米膦酸二钠,严密监测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确保双膦酸盐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骨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 1999年 4月至 2 0 0 2年 3月应用帕米膦酸二钠(博宁 )联合化疗治疗 35例乳腺癌骨转移骨痛病人 ,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35例均为女性术后病人。年龄 2 8~ 6 9岁 ,中位年龄 4 8岁。病理类型 :浸润性导管癌 2 5例 ,单纯癌7例 ,髓样癌 3例。单发骨转移 13例 ,多发骨转移 2 2例。骨转移的部位以脊柱最多为 17例 ,骨盆转移 8例 ,肋骨转移 6例 ,肩胛骨转移 3例 ,股骨转移 1例。 2 0例雌激素骨体 (ER)为阳性 ,15例孕激素受体阳性。所有病人均经X线摄片、CT和 (或 )ECT或MRI检查证实。1 2 治疗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溶骨性癌转移引起骨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共入组40例患者,试验组(n=20)用唑来膦酸二钠4 mg加入生理氯化钠溶液50 mL静脉注射给药15 min,对照组(n=20)用帕米膦酸二钠90 mg加入生理氯化钠溶液500mL静滴6 h,两组均单次给药后观察28 d.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溶骨性癌转移引起骨痛d14的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d28的有效率分别为80%和70%.用药后止痛中位起效时间两组分别为8.5和7 d;止痛中位维持时间分别为21和18.5 d.以上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和55%,其中发热为10%和5%,低血钙为15%和10%;低血磷为20%和35%,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溶骨性癌转移引起骨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英卡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注射用英卡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入选3l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和对照组16例。试验组用英卡膦酸二钠10mg加入生理氯化钠溶液500mL,静滴3—4h;对照组用帕米膦酸二钠90mg加入生理氯化钠溶液500mL,静滴6h。2组均单次给药后观察21d。结果:骨转移疼痛有效率试验组为66.67%(显效2例,有效8例),对照组为75.00%(显效0例,有效12例),2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75%和56.25%,均为I—Ⅱ度发热,经对症处理后好转。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轮低,但2组无显著差异(P=0.0659)。结论:英卡膦酸二钠为新一代骨吸收抑制剂,对骨转移所致疼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骨纤维结构不良和骨化性纤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骨纤维结构不良 (FD)和骨化性纤维瘤 (OF)的临床及病理诊断 ,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我院 1982年~ 2 0 0 1年间的骨纤维结构不良 15例 ,骨化性纤维瘤 18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发病年龄两者无明显差异 (FD平均 2 7岁 ,OF平均 2 3岁 )。前者女性略多于男性 ,为 2∶ 1,后者男女比例为 4∶ 3。发病部位 FD以股骨多见 ,OF以上颌较多。FD成熟型与 OF病理组织学上有并存的特征性病变。结论 :FD和 OF是不同的独立性疾病 ,结合临床、X线病理切片及特殊染色综合分析进行鉴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术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1~5年未见复发和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是一种更有效,更小损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帕米膦酸二钠+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某院于2012年8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126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个人意愿,将患者划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各63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在参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镇痛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疼痛缓解率、血清碱性磷酸酶下降有效率、生存质量稳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与参照组患者进行比较,数据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对患者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镇痛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对于进一步强化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用唑来膦酸注射液4mg加入生理氯化钠溶液50mL中,静脉滴注15min;对照组用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90mg加入生理氯化钠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6h。两组均一次性给药后观察28d。结果:治疗骨转移疼痛试验组有效率为66.6%,对照组为62.3%,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0%和44.0%,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均为Ⅰ和Ⅱ度,无需特殊处理。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引起的疼痛安全有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的疗效。方法汇总观察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肿瘤血液科自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恶性肿瘤骨转移病人104例,按所使用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采用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第1天60 mg,第2天30 m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缓慢静滴4 h以上,28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第1~14天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疼痛缓解有效率治疗组为78.43%,对照组为60.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治疗组为68.63%,对照组为49.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P均明显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程度更加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减轻患者骨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尽早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9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仑膦酸钠片,1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仙灵骨葆胶囊,2粒/次,3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骨代谢、骨转换指标及腰椎L2-4和股骨颈骨密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显著升高,24 h尿钙(U-C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骨代谢各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及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水平均显著降低,骨保护素(OPG)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骨转换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L2-4和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腰椎L2-4和股骨颈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骨代谢、骨转换指标及骨密度水平,疗效确切,在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Areas covered in this review: We focus our attention on data on the efficacy of currently available and emerging drug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ncer treatment induced bone loss (CTIBL) found in a PubMed research from 1997 till today.

Importance of the field: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severe safety issues of the antihormonal therapy in both sexes is the CTIBL and the related fragility fracture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estrogenic receptor positive breast cancer, the third-generation aromatase inhibitors (AIs) are the standard therapy. Observational retrospective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AIs treated patients had a high rate of bone loss and fracture risk (RR 1.3). Also in men with prostate cancer receiving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the increase in bone turnover and the consequent bone loss are very rapid and sustained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he fracture risk.

What the reader will gain: The aim of our review is to provide the current evidenc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bone loss and fracture risk in this subpopulation.

Take home message: The very high rate of bone loss and the high incidence of fractures indicate that cancer patients at risk of CTIBL need to be carefully monitored and stratified for fracture risk. Although there is a strong evidence of efficacy in prevention of bone loss and reduction of fracture risk for many drugs approved fo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 and male osteoporosis, for CTIBL there are actually no drugs approved for this indication.  相似文献   

19.
使用鲑鱼降钙素(Salcalcitonin)治疗36例典型骨痛病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9岁,平均年龄54岁。经喷鼻法给药,每鼻孔喷50IU,每天2~3次,用药分别为5~7d。观察结果表明,鲑鱼降钙素具有较满意的止痛效果,26例中,显效13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8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