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验室认识经典的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已经有多年了,在正常的止血过程中,血管内的外源性凝血(组织因子)路径被认为在启动血液凝固中起主要作用。血循环中,Ⅶ因子大多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只有微量有活性的Ⅶa因子,不超过Ⅶ因子总量的百分之一。Ⅶa因子由于缺少辅助因子(组织因子TF)而最终被灭活。当血管受损后,Ⅶ因子特异性膜联受体/辅助因子TF就暴露在受损的细胞表面,血液循环中的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时凝血因子Ⅶ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因子Ⅶ(FactorⅦ,FⅦ)是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重要因子,其在人类生理及病理凝血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糖尿病时FⅦ异常可能是此类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及死亡高发生率的潜在原因。本文对糖尿病时FⅦ异常、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凝血因子Ⅶ(FactorⅦ,FⅦ)是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重要因子,其在人类生理及病理凝血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糖尿病时FⅦ异常可能是此类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及死亡高发生率的潜在原因。本文对糖尿病时FⅦ异常、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凝血因子Ⅶ (FⅦ )是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过程中关键性的凝血因子 ,在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意义重大。本文就某些因素对血浆FⅦ水平的影响及FⅦ与心脑血管疾病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一种跨膜糖蛋白,为人所熟知的功能是启动凝血途径。TF结合FⅦa/Ⅶa,形成TF-Ⅶa复合物激活FⅩ、FⅨ。然而,此类发现却没有指明这些TF的来源。这种跨膜糖蛋白名字的由来已久,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概念就是它仅存在于血管外组织,只有当组织损伤、内皮破坏、粥样硬化脂质斑块破裂等情况发生时,才会暴露于血液中作为辅  相似文献   

6.
肝脏是机体重要的物质代谢场所,也是合成多种凝血因子的器官,肝脏疾病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凝血障碍;出血是肝脏疾病晚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肝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肝脏疾病导致的出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包括血管异常、血小板功能和/或数量下降以及凝血因子的异常,造成的出血一般都比较严重,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出血就成了肝脏疾病治疗的一个重点。凝血因子Ⅶ(FⅦ)是由肝脏产生的,是外源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在止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重组活化的凝血因子Ⅶ(rFⅦa)能快速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在出血部位产生凝块,起到止血的作用,已经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肝硬化(HC)患者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及与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关系.方法确诊的92例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为A级22例(A组)、B级47例(B组)、C级23例(C组).3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凝血因子Ⅱ、Ⅴ、Ⅶ、X活性(FⅡ:C、FⅤ:C、FⅦ:C、FⅩ:C)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并将各组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FⅡ:C、FⅤ:C、FⅦ:C、FⅩ:C、FIB含量和PTA均明显下降,PT、APTT明显延长;肝硬化各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所研究的参数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F值分别为31.99、3.49、21.08、6.75、5.69、18.76、9.63、10.26(P均<0.05).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FⅡ:C和FⅦ:C水平与PTA有中度的相关性r分别为0.5438和0.4373(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病情越严重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活性越低,其中FⅡ:C和FⅦ:C与PT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TA可间接反应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凝血因子Ⅶ(FⅦ)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惟一启动因子,它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F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且这种相关性还与种族有关。但是对于F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还不多。高血压病是多基因疾病,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迅速发展,高血压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和识别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高血压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导致组织因子过度释放,此时血浆中的FⅦ受体与内皮细胞膜上的组织因子迅速结合,改变构型后形成有活性的FⅦ(FⅦa),从而启动了外源性凝血级联反应。  相似文献   

9.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factor Ⅲ,tissue thromboplastin,)是膜结合脂依赖糖蛋白,能与凝血因子Ⅶ形成复合物,显著提高因子Ⅶ和Ⅶ_a 对因子Ⅹ和Ⅸ的活化能力.Bach 和pitlick 纯化了牛脑TF.我们参照他们的方法提取了兔脑TF.方法是先用Triton X-100使膜结合的TF 溶解,再以ConA-Sepharose 亲和层析,得到比较纯的组织因子脱辅基蛋白(tissue factor apoprotein),将它与磷脂再脂化(relipidation)后,即为具有高促凝血活性的组织凝血活素。我们用经此提取的组织凝血活素与兔脑粉浸液、人脑粉浸液及Simplastin 进行了比较,证明组织凝血活素对凝血酶原时间(PT)异常标本检出的敏感性优于兔脑粉及人脑粉,与Simplastin 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阑尾炎患者凝血功能改变.方法 统计学分析907例各型阑尾炎患者和697例同期择期小手术患者(对照组)术前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差异,并测定部分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Ⅸ活性(FⅦc、FⅨc)和内毒素含量以探讨差异原因.结果 急性阑尾炎患者PT/INR显著长于/高于慢性阑尾炎患者和对照组患者(P<0.01),FⅦc显著降低(P<0.05),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增高(P<0.01),FIB增高(P<0.01),TT缩短(P<0.01),尤以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变化最为显著.在α=0.01水平,内毒素含量与FⅦc负相关,FⅦc与INR负相关,内毒素与INR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0.860、-0.753、0.723.而APTT改变不明显.结论 急性阑尾炎患者存在外源凝血途径活化,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高而增强,内毒素是外源凝血途径活化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阑尾炎患者凝血功能改变。方法统计学分析907例各型阑尾炎患者和697例同期择期小手术患者(对照组)术前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差异,并测定部分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Ⅸ活性(FⅦc、FⅨc)和内毒素含量以探讨差异原因。结果急性阑尾炎患者PT/INR显著长于/高于慢性阑尾炎患者和对照组患者(P<0.01),FⅦc显著降低(P<0.05),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增高(P<0.01),FIB增高(P<0.01),TT缩短(P<0.01),尤以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变化最为显著。在α=0.01水平,内毒素含量与FⅦc负相关,FⅦc与INR负相关,内毒素与INR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0.860、-0.753、0.723。而APTT改变不明显。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存在外源凝血途径活化,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高而增强,内毒素是外源凝血途径活化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检测治疗前胃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同期10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两组受检者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及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水平。结果胃癌组血浆PLT、PT、FBG、D-二聚体、FⅦ:C及FⅧ: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越晚,血浆PLT、PT、FBG、D-二聚体、FⅦ:C及FⅧ:C水平越高,胃癌患者病理分期Ⅳ期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与其他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直径≥5cm者血浆PLT、APTT、FBG、FⅦ:C及FⅧ:C水平明显高于病灶直径5c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者FⅦ:C及FⅧ:C水平明显高于中分化者、高分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者血浆PLT、D-二聚体、FⅦ:C及FⅧ:C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患者,且淋巴结转移者血浆PLT、FⅦ:C及FⅧ:C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脉管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胃癌患者血浆凝血功能指标可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凝血因子Ⅶ(FⅦ)是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过程中关键性的凝血因子,在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意义重大。本文就某些因素对血浆FⅦ水平的影响及FⅦ与心脑血管疾病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α(PKCα)参与凝血因子Ⅶa依赖组织因子(TF)激活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从而促进SW620细胞迁移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蛋白酶激活受体2激动剂(PAR2-AP)、Ⅶa、PKC激动剂佛波醇酯(PMA)等刺激物处理SW620细胞,并用抑制抗体(抗TF、抗PAR2)、同型对照抗体(mopc-21)进行抑制试验。用western blot检测其PKCα与p-PKCα的表达,免疫荧光试验观察PKCα的分布情况;分别用PMA(100 nmol/L)、Ⅶa(10 nmol/L)及PKCα抑制剂(safingol,10μmol/L)处理SW620细胞,Transwell试验观察细胞迁移情况,定量PCR法检测其MMP-9 mRNA表达水平。结果PMA(100 nmol/L),因子Ⅶa(10 nmol/L)及PAR2-AP(100μmol/L)能明显促进PKCα的磷酸化(F=289.9,P<0.05),而对PKCα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影响(F=2.02,P>0.05);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PKCα自胞浆向核膜与核内发生转位;加入抗TF及抗PAR2抗体能够显著抑制因子Ⅶa对PKCα的激活,而同型对照抗体(mopc-21)没有此作用;Transwell试验与定量PCR结果表明,PKCα抑制剂明显阻断因子Ⅶa对细胞迁移及MMP-9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因子Ⅶa依赖TF活化PAR2,经信号分子PKCα介导,上调SW620细胞MMP-9表达,促进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肝硬化(HC)患者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及与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关系。方法确诊的92例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为A级22例(A组)、B级47例(B组)、C级23例(C组)。3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凝血因子Ⅱ、Ⅴ、Ⅶ、Ⅹ活性(FⅡ:C、FⅤ:C、FⅦ:C、FⅩ:C)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问(APTT).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并将各组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FⅡ:C、FⅤ:C、FⅦ:C、FⅩ:C、FIB含量和PTA均明显下降,FT、APTT明显延长;肝硬化各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所研究的参数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F值分别为31.99、3.49、21.08、6.75、5.69、18.76、9.63、10.26(P均〈0.05)。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FⅡ:C和FⅦ:C水平与FTA有中度的相关性r分别为0.5438和0.4373(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病情越严重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活性越低,其中FⅡ:C和FⅦ:C与PT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TA可间接反应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decoy策略调控核因子κB( NF-κB)调节组织因子(TF)表达及相应的因子Ⅶ(FⅦ)活化,探讨冠心病新的防治方法.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F-κB deco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转染效率 ,用凝胶迁移率改变竞争实验证实NF-κB decoy的作用机制,用RT-PCR检测组织因子(TF)mRNA,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表面TF抗原,重组组织因子一期凝血法检测与HUVEC共孵育的血浆中活化因子Ⅶ(FⅦa)活性.结果 decoy能成功地转染入HUVEC内,能与TF启动子的κB位点顺式作用元件竞争性结合转录因子NF-κB,明显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的HUVEC TF mRNA TF抗原表达及相应的FⅦa活性.结论 NF-κB decoy能通过抑制TF表达而抑制FⅦ的激活,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人组织因子(TF),研究组织因子-活化凝血因子Ⅶ复合物(TF-FⅦa)对人卵巢癌细胞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该复合物在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人TF真核表达载体pcDNA3-TFcDNA;以脂质体介导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系A2780,筛选稳定表达的转染细胞A2780-TF.以FⅦa分别刺激A2780细胞和A2780-TF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u-PA及u-PAR mRNA水平变化.结果①构建产物经基因测序证实为pcDNA3-TFcDNA重组体;②转染细胞A2780-TF内TF-mRNA水平显著增高转染细胞为3.91±0.28,未转染细胞为0.97±0.23(P<0.01);转染细胞表面TF表达显著增高转染细胞为(48.56±9.53)%,未转染细胞为(2.73±1.15)%(P<0.01);③FⅦa刺激对A2780细胞内u-PA、u-PAR mRNA水平均无显著影响;④FⅦa呈浓度依赖性诱导A2780-TF细胞内u-PAR mRMA水平增高,而不影响u-PA mRNA水平;FⅦa刺激A2780-TF细胞内u-PAR mRNA水平增高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时相性;⑤抗TF单抗可阻断FⅦa诱导A2780-TF细胞内u-PAR mRNA转录的作用.结论 TF通过与FⅦa形成复合物而上调人卵巢癌细胞内u-PAR mRNA的表达,可能藉此增强肿瘤侵袭及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组织因子作为因子Ⅶ的辅因子和受体,在启动外源及内源凝血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组织因子的蛋白质三维结构、基因表达和调控以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作为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的一名成员,组织因子通过两种不同的机制参与细胞信号传导过程。本文对组织因子参与胞内及胞外可能的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组织因子的受体信号传导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因子作为因子Ⅶ的辅因子和受体,在启动外源及内源凝血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组织因子的蛋白质三维结构、基因表达和调控以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作为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的一名成员,组织因子通过两种不同的机制参与细胞信号传导过程。本文对组织因子参与胞内及胞外可能的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血浆凝血因子Ⅶ测定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瞻性研究表明,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增高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甚或与心肌梗死及猝死相关[1,2]。FⅦ:C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其增高可能是FⅦa增高或凝血因子Ⅶ抗原(FⅦ:Ag)增高或两者同时增高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因血管内皮广泛损伤而致组织因子(TF)过度表达,但TF与FⅦ两者各自单独存在时并无促凝活性,只有当两者结合为TF-FⅦ复合物时才有促凝作用,而TF-FⅦa的促凝活性比TF-FⅦ大25~100倍。因此有人认为,通过测定血浆FⅦa水平预估高凝状态,并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更为恰当。我们测定了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