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减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在促超排卵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比较控制性促超排卵中减量与常规剂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 RHa)对于垂体降调节作用的效果。 方法 进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 IVF-ET)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98例应用常规剂量 Gn RHa 3 .75mg,减量组 93例应用 Gn RHa1 .2 5mg。两组患者在月经周期第 1 9~ 2 1天肌注不同剂量的 Gn RHa垂体降调节 ,下次月经周期的第 2日测血雌二醇 ( E2 )、卵泡刺激素 ( FSH)及黄体生成素 ( L H)水平 ,并进入促超排卵和体外受精程序 ,比较两组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 HMG)支数、取卵数、受精胚胎数、移植和冷冻胚胎数、生化妊娠率及药物费用。 结果 两组患者的取卵数、受精胚胎数、移植和冷冻胚胎数、妊娠率、血 E2 、FSH、L H水平无显著差异 ,HMG支数和药物费用有显著差异 ( P<0 .0 1 )。 结论 减量 Gn RH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垂体降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2.
卵泡发育必须经过启动和选择两个重要阶段才能最终发育成优势卵泡。始基卵泡启动生长受到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机制的调控。控制性超排卵(COH)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常用的重要方法,是IVF能够广泛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但COH也有其不良作用,除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外,还影响胚胎的着床。COH影响胚胎着床主要表现在对胚胎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两个方面。COH影响卵母细胞质量的可能机制目前还不甚清楚。 相似文献
3.
《生殖医学杂志》2015,(6)
目的比较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和低剂量GnRH-a长效制剂在控制性超排卵长方案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低剂量长效GnRH-a在控制性超排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个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长方案促排卵周期,其中低剂量长效组134个周期,短效GnRH-a组150个周期。对两组间垂体降调节效果、促性腺激素(Gn)使用剂量、时间、促排卵治疗中性激素的水平及IVF-ET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长效组降调节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0.95±1.58)U/L]、HCG日LH水平[(1.58±2.21)U/L]、HCG日雌二醇(E2)水平[(11 649.78±2 137.92)pmol/L]较短效组均低[分别为(1.25±1.58)U/L、(2.72±2.08)U/L)和(14 698.23±2 380.35)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n总量[(34.06±8.12)支]和Gn天数[(10.43±1.25)d]较短效组[分别为(27.91±7.54)支和(9.43±1.01)d]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获卵数[(10.96±2.01)vs.(11.28±2.08)枚]、MII卵数[(9.97±1.25)vs.(10.56±1.78)枚]、优胚数[(4.31±1.02)vs.(4.81±1.54)枚]、可利用胚胎率(64.81%vs.59.81%)、胚胎着床率(38.46%vs.35.34%)、临床妊娠率(55.05%vs.49.22%)、持续妊娠率(53.21%vs.47.66%)、周期取消率(2.24%vs.2.00%)以及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发生率(0%vs.1.33%)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控制性超排卵中,低剂量长效GnRH-a单剂量可达到与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相同程度的垂体降调节状态,临床结局满意。 相似文献
4.
药物刺激卵巢方案及促性腺激素药物的选择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患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保证成功妊娠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将患者分为不同类型,并对不同类型患者的超促排卵方案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控制性超排卵 (COH)是辅助生育技术 (ART)的关键 ,良好的COH方案 ,可获得同步发育的多个卵泡 ,高质量的成熟卵母细胞 ,从而提高受精率和妊娠率。由于超排卵反应存在个体差异 ,选择正确的促超排卵方案有助于提高ART的安全性及成功率。目前已经发展了大量个体化的超排卵方案 ,其中最主要的是基于促性腺激素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寻卵巢储备降低患者最低有效剂量的曲普瑞林降调节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ET/ICSI)治疗的卵巢储备降低患者112个周期资料。根据降调方案分为:A组曲普瑞林短方案共61个周期,B组0.03 mg曲普瑞林长方案共51个周期。比较A、B两组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不育年限、体重指数、基础内分泌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Gn用药量明显少于B组,获卵数多于B组,但其优质胚胎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者的受精率和可移植胚胎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率、流产率差别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0.03 mg曲普瑞林长方案可作为卵巢储备降低患者的超排卵备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控制性超排卵(COH)又称控制性卵巢刺激(COS),指以药物的手段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诱发多卵泡的发育和成熟,其应用的对象本身多有正常的排卵功能,它是决定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子宫内膜容受性即子宫内膜接受胚胎的能力,子宫内膜间质腺体发生改变以允许胚胎定位、黏附、侵入接受的状态。子宫内膜允许 相似文献
8.
卵巢低反应是助孕技术中的一个难点问题.目前没有统一的,被大家所接受的名称.应用较多的是poor responders,即低反应.常规促排方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2~5个优势卵泡或成熟卵泡和(或)获取<3~6个卵母细胞可以诊断卵巢低反应.温和刺激或微刺激(mild/minimal stimulation)方案是为了避免在促排卵时发生卵巢过度刺激而设计的一类促排卵方案,后有人试行将这类方案用于卵巢低反应的治疗,如氯米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HMG/FSH),部分加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多数获得了较好的结果.但目前没有报道用温和刺激或微刺激的方法诊断卵巢低反应.自然周期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的无刺激使得任何患者均成为低反应,由于其避免了促排卵的许多缺点,可能在将来成为卵巢低反应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采用自然周期方案,随后随着控制性超排卵(COH)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试管婴儿获卵数及妊娠率.近年来生殖专家不再一味追求获卵数,而更关注卵母细胞及胚胎的质量[1],特别是对于高龄不孕患者.现在多个研究发现体外受精(IVF)的COH过程中卵巢反应不良的发生率在高龄妇女显著增高[2,3].中国高龄不孕患者逐年升高,这些患者卵巢储备低下,对COH药物的反应下降,临床结局不理想.要解决这些患者的不孕问题对临床医师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现在临床上有多种COH药物,包括克罗米酚、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尿源性卵泡刺激素(uFSH)及用于垂体降调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4-8].到底哪一种药物更适合于高龄卵巢低反应的不孕患者,现在还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10.
正常子宫内膜仅在一个极短的关键时期允许胚胎着床,称为“植入窗”或“种植窗”[1].种植窗期,在体内多种激素特别是卵巢激素调控下,子宫内膜的形态学超微结构、特定基因表达、蛋白分泌等方面都发生时空特异性的系列改变,使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达到最佳状态,以利于胚胎的定位、粘附和着床.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改善和推动了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该过程中,通过促排卵药的使用可以获得较多枚卵子,但是,这些药物有可能会影响人体多种内源性激素的分泌和平衡,使雌、孕激素异常分泌,干扰种植窗内膜的形态、功能,从而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影响胚胎的着床,降低妊娠率[2,3]. 相似文献
11.
在控制性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进行垂体降调节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因其具有预防早发黄体生成素(LH)峰和改善卵泡发育同步性的优势而广泛应用于不同反应的人群。然而,GnRH-a降调节方案存在垂体-卵巢轴过度抑制等不足,不是卵巢低反应、低储备患者的最佳方案。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HH)患者由于促性腺激素(Gn)水平低下,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抑制,也不适宜用GnRH-a降调节方案。本文主要对GnRH-a垂体降调节方案的不足及适用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卵巢低反应(POR)是卵巢对促排卵药物反应低下,是控制性促排卵(COH)中的难题。COH的关键在于如何使这部分患者获得数量适中、质优的卵母细胞。本文就COH方案的选择及促排卵前的预处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和尿卵泡刺激素(uFSH)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促排卵中的疗效。方法244例接受IVF和ICSI的不育患者,分为rFSH组103例、uFSH组141例,两组均采用黄体期长方案超促排卵。卵泡监测、取卵、IVF—ET按本中心常规进行。观察用药时间、剂量、费用,获卵数、卵裂率、优胚率、妊娠率及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等。结果rFSH组与uFSH组比较,使用FSH安瓿数显著减少(P〈0.05),但费用比uFSH高(P〈0.0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rFSH较uFSH高,但无显著差异。两组在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和OHSS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uFSH和rFSH促排卵治疗同样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周期控制性超排卵(COH)中卵巢高反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生殖中心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IVF/ICSI周期临床资料,根据雌二醇(E2)峰值百分位数确定卵巢反应,分为P25~75(E24,302~10,791 pmol/L),530个周期,定义为正常反应组(A组),E2水平在P75~90(E210,792~14,669 pmol/L)159个周期,为中度高反应组(B组),P90以上(E2≥14,670 pmol/L),105个周期为高反应组(C组),比较各组妊娠结局。结果与A组相比,B和C组获卵数显著增多(P<0.01),但卵母细胞质量和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C组着床率(21.4%)显著低于A组(29.7%)(P<0.05),3组早期流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OH中卵巢高反应对胚胎质量无显著影响,但着床率降低,提示高雌激素环境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出现血清雌二醇(E2)下降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接受GnRH-ant方案中出现E2下降的30例(E2下降组)及E2持续上升的3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将E2下降组分为药物调整后E2下降组(n=18)和自发性E2下降组(n=12),比较3组患者的IVF妊娠结局。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药物调整后E2下降组或自发性E2下降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性激素水平、正常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胚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药物调整后E2下降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为2 015.3±727.5U,显著高于对照组(1 468.5±298.5U)及自发性E2下降组(1 673.3±637.5U)(P均0.05);药物调整后E2下降组和自发性E2下降组患者Gn刺激天数分别为(13.54±4.14)d和(12.75±3.84)d,较对照组Gn刺激天数[(10.08±1.26)d]显著增加(P0.05);药物调整后E2下降组及自发性E2下降组HCG日E2值分别为7 421.29±3 151.80pmol/L和9 469.52±3 401.36p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3 590.56±3 223.36pmol/L)(P0.01);药物调整后E2下降组患者HCG日孕酮(P)值为2.28±1.11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3.56±1.30nmol/L)及自发性E2下降组(3.56±1.56nmol/L)(P0.05);自发性E2下降组临床妊娠率为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46.15%)及药物调整后E2下降组(43.84%)(P0.05)。结论在GnRH-ant方案中,药物调整导致E2下降,但通过及时添加HMG,不影响IVF结局;而在早卵泡期即出现的自发性E2下降,则预示不良结局。因此,密切监测卵泡大小及激素变化水平,在添加GnRH-ant时慎重调整Gn用量,是避免E2下降给IVF-ET带来影响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下多囊卵巢综合征(PC()S)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凝血因子Ⅷ(FⅧ)、凝血因子X(FX)和D-D二聚体与对照组有何差异,以及这些指标对移植成功率、妊娠结局有无影响。方法选择30例因排卵障碍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的PCOS患者,同期选择67例因输卵管因素接受IVF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标准长方案促排卵,于完全降调节日、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取卵后第3天(移植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HCY、D-D二聚体、FⅢ和FX水平。结果两组间体重指数(BMI)、移植胚胎数、移植日内膜厚度、胚胎着床率以及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C()S组平均年龄和正常受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基础睾酮、基础雄烯二酮、LH/FSH比率、直径大于1 4 mm卵泡数、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完全降调节后,PCOS组除F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HCY、FⅧ、D-D二聚体以及激素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HCG日,PCOS组FX和雌二酵(E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日,PC()S组FⅧ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FX和E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