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香丹注射液和阿司匹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小板下降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基本痊愈的比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无变化的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为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及纤溶活性的改变。方法 :用玻珠柱法测定血小板的粘附性 ,用发色底物显示法测定t-PA、PAI活性。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粘附功能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 ,并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粘附性增高 ,PAI活性增高 ,t-PA活性降低。这一研究结果对糖尿病合并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指导临床用药以缓解或延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及纤溶活性的改变。方法:用玻珠柱法测定血小板的粘附性,用发色底物显示法测定t—PA、PAI活性。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粘附功能和组织纤溶酵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存在显著差异(P<0.05)。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粘附性增高,PAI活性增高,t—PA活性降低。这一研究结果对糖尿病合并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指导临床用药以缓解或延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的机能状态。其聚集性和粘附性是决定血液流变学特点的重要因素。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血液聚集性和粘附性升高对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脂蛋白血症等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升血小板胶囊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效果。方法将70例初发未治的ITP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激素合用(或不合用)丙种球蛋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升血小板胶囊。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P〈0.05),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激素减退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口服升血小板胶囊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升血小板胶囊能够有效治疗儿童ITP。  相似文献   

6.
近来许多研究已证实,血小板在血栓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和其它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血脂、吸烟、动脉内皮损伤等多种促AS因素都可引起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增强,释放ADP、5-HT、TXA_2等血管活性物质,加速AS形成。  相似文献   

7.
实验表明香菇、木耳、银耳具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性的作用;灵芝、冬虫夏草、茯芩、猪芩、蘑菇仅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性的作用;香菇、茯苓、木耳具有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患者全血血小板聚集性 (PAg)水平、血小板计数 (PLT)的变化以及与一氧化氮 (NO)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电阻法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并分析了 6 1例妊高征患者 (妊高征组 ) (轻度 1 9例 ,中度 2 0例 ,重度 2 2例 )、2 5例正常晚孕妇女 (对照组 )的全血PAg、PLT与NO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中、重度妊高征组PLT水平及血浆NO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5 ,P <0 .0 1 ) ,而妊高征各组全血PAg增强 ,且与NO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r=- 0 .5 77,P <0 .0 1 )。结论 :妊高征患者全血PAg水平及PLT与其病情发展有关 ,动态血小板计数及聚集性的测定对预测妊高征病情、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低浓度ADP诱导的血小板高聚集性试验,用于评价临床中的高凝状态。方法选择5μM、2.5μM、1.5μM、1.0μM等4个终浓度水平的ADP作为聚集诱导剂,检测高凝组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组间差异最显著的浓度作为血小板高聚集性试验的适用浓度,并通过检测D-二聚体含量评价高聚集性试验的有效性。结果高凝组与对照组的最大聚集率以1.5μM ADP时差异最显著(P〈0.005)。此浓度下血小板高聚集性试验参考区间为23.35±10.72%。血小板高聚集性试验阳性组与阴性组间D-二聚体含量有显著差异(P=0.013)。结论 1.5μM ADP诱导的血小板高聚集性试验可用于临床上高凝状态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和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在肝硬化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球形玻璃瓶旋转法和血小板聚集计法分别检测63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粘附功能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肝硬化组PAdT和PAg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下降程度与肝功能Child分级一致,A级与B、C级比较PAdT和PAgT均有显著意义(P<0.01),但B级与C级比较PAdT和PAgT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PAdT及PAgT有可能作为肝硬化辅助诊断指标以及Child分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Sak衍生体对高血脂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0只Wistar大鼠制备高脂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药物组、高脂组及正常对照组。药物组大鼠尾静脉注射Sak衍生体进行干预,剂量为0.5 mg?kg-1,隔天注射,共15次;其他两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给药前和最后一次给药24 h后采血,检测各组大鼠的血小板黏附率和二磷酸腺苷二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放免法检测血小板中钙调蛋白(CaM)含量以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时血栓素(TXA2)的释放量。结果:与高脂组大鼠比较,药物组高脂大鼠血小板黏附功能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分别是63.5%±6.71%与44.7%±8.13%,P<0.05;91.56%±9.01%与81.22%±3.45%,P<0.05),血小板中CaM含量与TXA2的释放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Sak衍生体通过对引起血小板活化途径的干预,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及聚集。  相似文献   

12.
水蛭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水蛭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用甘利欣加水蛭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只用甘利欣加10%葡萄糖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83%,对照组71.1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在缓解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水蛭治疗慢性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注射用复方荭草冻干粉针剂(Compound Hongcao Freeze-dried Powder,CHCFD)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比浊法观察CHCFD高、中、低剂量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采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致小鼠心肌缺氧模型,观察CHCFD高、中、低剂量对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CFD高、中剂量可明显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率分别为18.25%和20.69%(P〈0.05);与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组比较,CHCFD高、中剂量可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率分别为15.27%和18.80%(P〈0.05)。结论:CHCFD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CHCFD显著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刺五加叶皂苷(ASS)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方法:大鼠连续腹腔注射ASS 25、50和100 mg•kg-1 3 d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伴低血压制作实验性脑缺血模型,15 min后测定大鼠血液流变学各参数、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等指标。结果:ASS 50、100 mg•kg-1均能明显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及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P<0.05~P<0.001)。结论:ASS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变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红对血液流变学及血栓、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血瘀模型组、注射用丹红(2.5、5.0、10.0 g/kg)组及丹参注射液组(5.0 g/kg)。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注射用丹红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影响;采用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观察注射用丹红抗血栓形成作用。结果注射用丹红5.0 g/kg组可明显降低血瘀模型大鼠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10.0 g/kg组可明显降低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切变率5、1/s),血沉、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低切相对黏度。注射用丹红5.0、10.0 g/kg组可抑制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并可使体外血栓长度缩短、干湿重降低。结论注射用丹红的抗缺血作用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复制FeCl3损伤血管内皮诱导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模型,探讨血栓形成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变化及硫酸镁对其影响。方法 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假血栓对照组、单纯血栓组,此两组均给予生理盐水;Mg-early组和Mg-late组,此两组分别在应用FeCl3前10min和后7min开始持续给予MgSO4,给药1h后颈总动脉取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表面a颗粒膜蛋白140,血栓段脉管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 早期给镁组明显抑制血栓形成,减轻血栓段脉管重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GMP-140含量,晚期给镁组对血栓形成及上述指标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血栓形成过程存在血小板活化、聚集,早期给予MgSO4可能抑制血栓形成和血小板活化、聚集。  相似文献   

17.
复方葛根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葛根注射液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试药组(20、40、80 mg/kg)及阳性药(川芎嗪40 mg/kg)组,测定给药3 d后血小板聚集率;家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试药组(10、20、40 mg/kg)及阳性药(川芎嗪20 mg/kg)组,测定给药3 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复方葛根注射液能显著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率;显著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结论复方葛根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8只Wistar为空白对照组、16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牛磺酸组,每组8只。牛磺酸组以牛磺酸3 g/(kg.d)灌胃,其余两组均以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2 w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t-Ag),血浆NO与血小板浓度及NOS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牛磺酸组Pt-Ag显著升高(P0.05),血浆NO浓度、NOS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牛磺酸组Pt-Ag降低(P0.05),血浆NO浓度、NOS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牛磺酸可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NO合成、提高NOS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黄媛恒  覃斐章  李映新  原春兰  蒋丽梅  王琳  庞辉 《重庆医学》2017,(36):5047-5048,5051
目的 探讨螺旋藻激酶(SPK)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和环磷酸腺苷(cAMP)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SPK高、低剂量组,灌胃给药7 d,采用肾上腺素冰水浴刺激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应用全自动血流变测定仪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变形指数(DI)和红细胞刚性指数(ER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cAMP的水平,采用二磷酸腺苷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用比浊法测定最大聚集率.结果 SPK可以降低急性血瘀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Hct、EAI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升高血浆cAMP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DI和ERI无明显影响.结论 SPK能明显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且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3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血小板功能的测定,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血小板粘附性(PAdT)与聚集性(PAgT)明显增高,与缓解期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提示血小板功能异常与支气管哮喘的常规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