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阻滞ERK通路下调脑组织MMP-9 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磷酸化ERK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规律及相互作用关系,从而进一步理解ERK1/2在弥漫件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对脑的保护机制。方法按Mamarou方法制作大鼠重型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尾静脉沣射ERK通路阻滞剂U0126;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ERK1/2;RT—PCR检测MMP-9 mRNA;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结果弥漫性脑损伤后磷酸化ERK1/2表达迅速增高,持续高水平表达至72h。MMP-9 mRNA在损伤后3h开始上升,24h达高峰,可维持较高水平直至7d。注射U0126后,磷酸化ERK1/2表达明显下降(P〈0.01),MMP-9 mRNA表达亦明显下降(P〈0.05),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0.05)。结论大鼠重型弥漫性脑损伤后ERK1/2被过度激活。MMP-9 mRNA表达增高,通过阻滞ERK通路可以下调MMP-9 mRNA的表达.保护受损脑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脑组织中的表达与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测定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MMP-9 mRN和MMP-9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光镜和电镜观察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外伤后3h大鼠脑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开始升高,72h达高峰(50.35%±7.27%),伤后6h~7d各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随后开始下降,14d降至对照组水平。MMP-9 mRNA于伤后1h表达水平开始升高,72h达最高(20.56±1.29),伤后12h~7d时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随后开始下降,14d降至对照组水平。光镜及电镜下均可见弥漫性神经元变性和坏死,伤后72h损伤表现最为严重。结论本研究提示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MMP-9表达升高并可能参与了外伤后炎症反应和神经元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细胞黏附分子(ICAM-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AM—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Marmarou方法获得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实时定量RT—PCR、S—P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ICAM—1蛋白和mRNA在外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组织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测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外伤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ICAM—1蛋白表达分别于伤后6h明显升高.72h达到高峰(P〈0.05),ICAM—ImRNA表达3h即明显升高,72h达最高峰,其后下降。7d时仍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伤后脑组织含水量较假手术对照组高,同时炎性细胞大量聚集。结论大鼠脑外伤诱导了ICAM—1的表达.ICAM—1通过介导炎性细胞的浸润可能参与了伤后脑水肿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204只大鼠随机分为创伤性脑损伤组(T组)96例,缺氧预处理后脑损伤组(H组)96例及对照组12例。T组行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H组给予3d缺氧预处理后,同法致脑损伤,两组大鼠于伤后1h、4h、8h、12h、24h、3d、7d、14d断头处死。采用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挫伤区周围脑组织Claudin-5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IgG法检测血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结果T组和H组伤后1hClaudin-5mRNA及蛋白表达开始降低,8~12h降至最低点,1d开始上升,直至伤后14d渐趋于对照组水平;其中H组各时间点Claudin-5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T组。T组各时间点血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高于H组(P〈0.05),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氧预处理可在创伤性脑损伤早期上调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表达,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后Calpain、MAP-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常温脑损伤组(n=24)和亚低温脑损伤组(n=24)。亚低温脑损伤组在液压打击伤后即接受持续4h的亚低温治疗。伤后6h、12h、24h和72h4个时间点分别处死3只常温脑损伤组和亚低温脑损伤组大鼠。荧光PCR、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皮质Calpain及MAP-2基因转录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颅脑损伤后12h及24h亚低温使Calpain mRNA表达增加(P〈0.05),伤后6h、12h、24h和72h亚低温均可减少Calpain蛋白的升高,伤后12h及72h尤其显著(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常温脑损伤组和亚低温脑损伤组MAP-2基因转录均减少(P〈0.05);与常温脑损伤组比较,伤后6h、12h和24h亚低温可抑制MAP-2基因转录的下调,但亚低温脑损伤组MAP-2蛋白的表达均比同时间点常温组低(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调节Calpain蛋白的表达有关,而亚低温与MAP-2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合酶对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损伤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3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以下4组:假手术组、脑创伤组、7-硝基吲唑组(nNOS抑制剂)和氨基胍组(iNOS抑制剂),此4组分别划分为伤后3h、6h、12h、24h、2d、3d、7d、14d8个时相组,每个时相组均为10只大鼠,采用Marmarou法制造大鼠重型弥漫性颅脑创伤模型,运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法,观察4组不同时相点海马CA1区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和Bcl-2、Fas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假手术组偶见TUNEL阳性凋亡细胞及Bcl-2、Fas阳性细胞;②脑创伤组,伤后各时相点均出现TUNEL阳性凋亡细胞及Bcl-2阳性细胞,先上升后下降;③7-硝基吲唑(7-NI)组,伤后6h、12h、24h凋亡细胞明显下降而Bcl-2阳性细胞却明显上升(同脑创伤组比较P〈0.05);④氨基胍(AG)组,伤后2~7d,凋亡细胞及Fas阳性细胞明显下降(同脑创伤组比较P〈0.01)。结论在脑损伤的早期,nNOS能够通过抑制Bcl-2的表达来促进神经细胞的凋亡;在脑损伤的晚期,iNOS能够通过诱导Fas的表达来促进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癫痫持续状态(SE)后海马内质网应激(ERS)标志分子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和ERS相关促凋亡分子如生长停滞、DNA损害可诱导基因153(GADD15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人SE组、姜黄素组和对照组。建立氯化锂一匹罗卡品大鼠SE模型。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观察SE后海马BiP和GADD153的转录状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SE组SE后2、4、6、24hBiPmRNA表达升高(P〈0.01),6h达高峰,24h开始下降(P〈0.01),72h恢复至正常水平;姜黄素组BiP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同SE组类似,但显著低于SE组(P〈0.05或0.01)。(2)与对照组比,SE组SE后2、4、6、24、72hGADD153mRNA显著上调(P〈0.01),SE后2h达高峰,24h开始下降(P〈0.01)。姜黄素组仅于SE后2、4hGADD153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较SE组低(P〈0.01)。结论姜黄素有可能成为在体抑制ERS的有效药物;减轻ERS、抑制GADD153表达可能是姜黄素在SE后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弥漫性脑损伤(DBI)后大鼠脑皮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与DBI组,采用Marmarou 加速性DBI模型,在伤后不同时间取样行原位杂交和病理学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BI组脑皮质I组mGluRs阳性神经元表达在伤后12h开始增加,24h达峰值(P<0.01);Ⅱ组mGluRs阳性神经元表达在伤后24h开始减少,48h显减少(P<0.01)。病理学研究提示,DBI后24h脑皮质神经元损伤严重(P<0.01),与mGluRs表达变化的时间吻合.结论:Ⅰ、Ⅱ组mGluRs作用不同,分别具有神经元损害和保护作用;脑损伤后,I组mGluRs表达增加,参与DBI引起的神经元损伤, Ⅱ组mGluRs表达减少,其神经元保护作用减弱。这为阐明DBI的损伤机制及应用mGluRs激动剂和/或拮抗剂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鼠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AQP4)在大鼠重型脑外伤急性期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脑水肿间的关系。方法49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伤后4h、8h、12h、24h、5d共5组)。制作重度冲击加速性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4h、8h、12h、24h、72h、5d采用干湿比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Na^+、K^+含量,Evans Blue(EB)测定法观察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变化,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脑组织AQP4 mRNA表达及其变化。结果脑组织AQP4 mRNA在伤后4h开始表达上调,8h、12h依次增高,24h达到峰值(P〈0.05),3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伤后5d有所降低。脑含水量、Na^+含量的变化与AQP4 mRNA表达变化一致。经相关性分析,AQP4 mRNA的表达与脑含水量及脑EB含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重型脑损伤急性期,AQP4 mRNA表达的变化与颅脑损伤后BBB的破坏及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AQP4可能参与重型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形成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侧向旋转致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皮层Shank蛋白各亚型-Shank1、Shank2和Shank3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SD大鼠67只,分为对照组,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组,DAI组应用侧向旋转DAI致伤模型,对照组不予以旋转致伤,其余处理同DAI组,分别在伤后1h,6h,24h,48h,72h取大鼠皮层组织进行Shank蛋白各亚型分子的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脑损伤前后,Shank的3个亚型都阳性表达,其阳性染色都呈颗粒状分布于胞浆、胞膜及突起结构。(2)DAI后,Shank1在所有组别都高表达,损伤前后表达量一致(P〉0.05);Shank2在对照组有弱表达,1h后其表达量开始增加,6h达到高峰(P〈0.01),随后下降,72h又出现表达高峰(P〈0.01);Shank3在对照组有弱表达,1h到6h一直高表达(P〈0.01),然后开始下降,至72h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结论Shank各亚型在损伤前后都有表达,但表达量有明显变化,证明Shank可能在维持和调节神经元兴奋性方面发挥重要的功能,而且各亚型蛋白通过结合不同的信号分子,参与不同的信号通路共同调节神经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漫性脑损伤后肠道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SD大鼠80只,分为健康对照组20只;弥漫性脑损伤组60只,再分成3个亚组(24h,3d,7d)。检测大鼠胆汁中sIgA、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T细胞及其亚群,观察肠黏膜的病理改变以及血液内毒素的变化。结果颅脑创伤后大鼠胆汁中sIgA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损伤后7d仍低于正常水平(P=0.139);颅脑创伤后24h大鼠小肠黏膜CD4 显著减少(P<0.01),CD8 变化不明显, CD4 /CD8 显著降低(P<0.01);颅脑创伤组静脉血内毒素均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学检查:颅脑创伤后肠黏膜受损,肠绒毛高度在大鼠脑损伤后减少(P<0.01)。结论颅脑创伤导致肠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2(TrxR2)在颅脑损伤大鼠皮质的动态表达变化。方法54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 =6)和颅脑损伤组(n =48)。颅脑损伤组采用改良的 Freeny&#39;s 自由落体装置制作颅脑损伤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伤后1 h、3 h、6 h、12 h、24 h、3 d、7 d、14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挫伤区周围皮质 TrxR2 mRNA 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qRT-PCR 结果显示:皮质中 TrxR2 mRNA 颅脑损伤后1 h 表达增加,24 h 达到高峰,7 d 恢复正常;颅脑损伤组伤后1 h~3 d 各时间点 TrxR2 mRNA 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 P <0.05)。Western blot 检测显示:TrxR2蛋白在颅脑损伤后1 h 表达增加,24 h 达到高峰,14 d 恢复正常;颅脑损伤组1 h~7 d 各时间点 TrxR2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 P <0.05)。结论颅脑损伤后 TrxR2表达增多,提示 TrxR2作为一种急性应激反应蛋白参与颅脑损伤早期抗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激光脑损伤动物模型。方法成年SD大鼠100只,体质量(220±30)g,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25)和激光脑损伤组(n=75);激光脑损伤组分别用14J、28J和56J能量激光照射致伤动物,根据伤后处理时间点每组再分为5个亚组,即伤后6h、24h、48h、72h和7d组,每亚组5只;假手术组不予激光照射。检测照射后不同时间点脑水肿指数、神经功能评分、血压和光、电镜病理形态变化。结果不同能量组伤后脑水肿指数、神经功能评分、血压和光、电镜病理形态变化不同;假手术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工作距离0.5cm,工作电流0.2mA,波长10.64μm,28J能量激光可以造成稳定的激光脑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中枢几个重要脑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阳性免疫物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以颈动脉引流法行全脑缺血再灌注造模,术后分6h、24h、72h三个时间段取脑,脑组织恒冷箱连续冠状切片,免疫细胞化学ABC反应,图像分析系统行顶皮质1区、下丘脑室旁核、丘脑室旁核、海马CAl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阳性免疫面积、平均吸光度检测。结果镜下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阳性免疫物呈深棕色,深染胞核广泛分布于中枢皮质、海马、丘脑及下丘脑等各脑区,核仁清晰可辩。在丘脑及下丘脑区域散在分布有“串珠”状阳性纤维。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两组阳性免疫面积和平均吸光度值呈同步变化。从术后6h开始,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两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术后24h达高峰(P<0.05),然后逐渐回落。在三个不同时间段,三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6h及24h脑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术后72h假手术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段,中枢神经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阳性免疫物表达呈现明显的时间规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在神经元功能调控、中枢内环境控制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不同时间点脑额叶皮层组织中候选可塑性相关基因15(candidate plasticity related gene 15,CPG1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8只和DAI组36只;采用头颅侧向旋转致伤方法制作DAI模型,并按伤后大鼠处死时间分为第1d、4d、7d、10d、14d、21d组,每组6只。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额叶皮层CPG15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变化特点。CPG阳性结果判断标准以细胞浆内出现棕黄染色颗粒为阳性,反之为阴性。结果正常对照大鼠额叶皮质中无CPG15的表达;DAI后,CPG15表达于神经元细胞的胞浆内。DAI后1d,大鼠大脑皮层仅见少量CPG15表达;DAI后4d、7d、10dCPG15表达逐渐增强,至14d达到峰值;损伤后第21d仍维持在较高水平。DAI后不同时间,神经元数量逐渐增多。结论DAI后,随着脑内CPG15表达增强,神经元数量也逐渐增多,提示二者存在正相关;本文对有关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胚胎肝细胞对脑组织辐射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24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后2组大鼠行一次性全脑照射20GyX线制备脑辐射损伤模型,造模后1、7、14、21 d治疗组大鼠后尾静脉注射雄性大鼠胚胎肝细胞1 mL(3×106个/mL),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每次输注后12h取各组大鼠血清,分光光度计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造模28 d后处死大鼠,RT-PCR检测治疗组大鼠脑组织Y染色体mRNA的表达,HE染色观察海马区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造模后1、7、14、21、28 d,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血清SOD水平较低,而MDA、TNFα、IL-1和IL6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SOD水平较高,而MDA、TNFα、IL-1和IL6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脑组织有Y染色体mRNA表达;HE染色显示治疗组大鼠海马区虽可见凋亡状态的尼氏小体,但大脑皮质较模型组大鼠明显增厚,可见再生的海马神经元.结论 胚胎肝细胞能够修复脑组织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10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创伤组(n=48)和预处理组(n=48)。创伤组按照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预处理组给予缺氧预处理后,同法造模。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伤后1 h、4 h、8 h、12 h和1 d、3 d、7 d、14 d挫伤周围脑组织HIF-1α、HO-1表达变化。结果创伤组与对照组比较,HIF-1α和HO-1在伤后4 h、8 h、12 h和1、3 d表达上调(P〈0.05)。预处理组与创伤组比较,HIF-1α和HO-1在伤后1 h逐渐上调,伤后4 h、8 h、12 h和1、3 d表达显著上调,直至伤后7 d(P〈0.05)。结论缺氧预处理可增加颅脑损伤后挫伤区周围脑组织HIF-1α的表达,进而促进HO-1 m RNA及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是缺氧预处理提高颅脑损伤对缺氧的适应性,减轻挫伤周围脑组织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伤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颅脑爆震伤模型。方法 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8、10、12cm组和对照组(n=24),将大鼠麻醉后分别放置距电雷管(600mgTNT当量)垂直距离8 cm、10 cm、12 cm处进行爆炸,于伤后24h行头颅MRI检查,6h、24h、3d、7d行检测损伤区光、电镜下病理变化。结果 8 cm组大鼠几乎在当天全部死亡,10 cm组大鼠存活时间也较短,少有存活7天,12 cm组大鼠存活时间在7天以上,且伤后24小时MRI提示挫伤区存在血肿及挫裂伤,病理学提示皮质、脑膜、脑室周围、神经元胞体、线粒体等均出现不同程度水肿。结论 600mgTNT电雷管在距离大鼠头部垂直12 cm处可制作稳定的大鼠颅脑爆震伤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脑组织中钙结合蛋白S100alpha 6(S100A6)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TBI组(48只);采用头颅侧向旋转致伤方法制作TBI模型,并按伤后大鼠处死时间分为1,3,6,12,24,72 h、7 d,14 d共8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法检测S100A6蛋白在大鼠脑组织中表达规律及分布情况。S100A6阳性结果判断标准以细胞浆内出现棕黄染色颗粒为阳性,反之为阴性,为消除背景染色的影响,同一组织连续切片设阴性对照组。结果大鼠脑组织中S100A6蛋白在皮层与海马组织细胞的核膜、胞质、细胞膜中均有表达,脑损伤后一小时时间点皮层与海马细胞表达均最低(P〈0.01),随后表达量逐渐递增,至损伤后7d其表达量恢复正常值,7 d、14 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BI后,S100A6蛋白出现一个表达低峰,提示在不同机制影响下可能对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