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器官移植中,同种器官供体来源的严重不足,使异种器官移植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途径。猪成为异种器官移植的理想供体[1]。目前,在攻克猪→人异种器官移植的第一道障碍——超急性排斥反应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3]。但异种移植后以细胞免疫为主的排斥反应较同种移植中除抗体介导的血管性排斥()外的另一主要障碍,目前的DXR免疫抑制治疗尚难解决这一问题。而通过诱导人免疫活性细胞(主要是细胞)对异种移植物的耐受则可消除或减轻T急、慢行排斥反应,还可以免除或减少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避免或减轻其毒副作用,是临床异种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HLA配型与尸体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将262例尸体肾移植受按HLA配型的误配率(MM)进行分组,统计各组术后1-2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次数。结果 当MM>3时,若接受的器官HLA原/基因为可接受性,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16.4%;若供体器官HLA抗原/基因具免疫原性,则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33.1%,两比较,P<0.05。结论 供受间HLA配型越好,供器官所含的具免疫原性抗原/基因对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越弱。  相似文献   

3.
李阳飞 《医学综述》2011,17(6):809-811
器官组织移植是医学领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但移植免疫排斥是困扰器官移植发展因素中重要的问题。如何控制免疫排斥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现普遍认为,解决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在于诱导受体对供体细胞、组织或器官产生免疫耐受。白细胞介素10(IL-10)是机体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L-10可以抑制T细胞活化增殖及诱导活化的T细胞凋亡、减轻移植排斥反应、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4.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促进了我国公民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但供体短缺仍是全球移植界面临的重要瓶颈和挑战.因此越来越多的扩大标准供体应用于临床,由于这些供体更易遭受热缺血、冷缺血、冷保存和再灌注损伤,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移植物缺血性损伤、移植物无功能以及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亟需制定移植供体器官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猪器官与细胞在人类移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旦猪的器官能够用于人的器官移植,器官移植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将获得无限量的、无损伤的细胞和器官供体用于器官移植,而来自死亡或活体的人类器官供体将逐渐废弃.此外,可以利用基因修饰动物源供体减轻(至少部分减轻)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目前,对于实施猪到人的器官移植,有3个主要障碍:强烈的免疫排斥;跨种系感染的潜在危险,特别是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将来对移植受体和社会的伦理问题.本文将第一次针对如何克服目前异种移植障碍所进行的工作进行讨论,也将详细讨论一些使用猪器官潜在好处,还将对一些尝试将猪细胞移植到人的经验教训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6.
免疫排斥反应是异种移植走向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为模拟猪-人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本研究以Sprague—Dawley(SD)大鼠为供体,新西兰白兔为受体,建立大鼠-兔非协调性异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应用供体肾脏灌注吸附及中华眼镜蛇毒延迟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检测排斥反应时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并应用LFA-1 mAb和AS-ICAM-1  相似文献   

7.
温哥华总院的Stephen Chung博士正在试图解决如何使移植的器官处于隐秘状态。Chung认为,如果能使移植器官瞒过受体的免疫系统,便能减少或消除供体器官的排斥反应。Chung是一名在移植免疫学方面有专门研究的肝外科医生。他希望能以某种方式欺瞒机体忽略移植的外来器官。机体的天然反应是摆脱异物,但这对移植物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器官移植的伦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器官供体缺乏一直是困扰器官移植界的世界性难题。动物器官移植人体后往往发生排斥反应,若将人体基因转移到动物体内培育出转基因器官然后再移植到人体,则可能大大减轻这种排斥。转基因器官移植是当今世界医学走向高科技的重要标志,但其在临床试验及应用中仍面临许多困扰。分析转基因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进而探讨转基因器官移植的伦理原则,对于这项技术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诱导受体犬对经免疫抑制剂预处理的供体犬移植气管形成免疫耐受。 方法:实验用犬20只,随机选择4只做供体,其中2只经预处理犬(实验组供体)(术前6 h给予环磷酰胺750 mg、甲基强的松龙2 g静脉注射)的气管切成8段,每段长3 cm,移植入实验组受体内不用免疫抑制治疗;另外2只未经预处理犬(对照组供体)8段气管移植入对照组受体内。其余16只犬随机均分至2个受体组,分别将未经和经免疫抑制剂预处理的供体犬气管段移植到对照组和实验组受体犬腹腔大网膜包埋3周后取出,行病理学检查两组气管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结果:实验组8段包埋气管中,除1段出现重度排斥反应外均为轻度排斥反应;对照组8段包埋气管中,3段出现轻度排斥反应,3段中度排斥反应,2段重度排斥反应;两组间气管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经免疫抑制剂预处理的供体,能诱导受体对同种异体移植的气管形成免疫耐受;供体预处理与未经预处理而术后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同供体双肾序贯移植防治高敏患者超急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对8例PHA大于50%的尿毒症高敏患者实施同供体双肾序贯移植。首先常规移植第一只肾,开放血流二小时后,切除移植肾。然后原位移植同供体的另外一只肾脏,术中每小时检测PRA一次。结果 受试病例术后1—5天移植肾功能正常恢复。血肌酐和血尿素氮一周后降至正常。移植后6个月无排斥发生,一般情况良好。结论 应用同供体双肾序贯移植防治高教患者超急排斥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NF-κB在急性移植肾排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NF-κB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ACI大鼠为供体,LEW大鼠为受体建立急性排斥动物模型,将移植肾分离制成核蛋白提取液,采用gelshift方法观察移植肾组织NF-κB与炎性基因启动子中特殊基因序列的结合能力,并以LEW大鼠同为供受体的移植肾作为对照。结果 在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中,NF-κB的结合能力明显高于无排斥反应的同系移植肾。结论 NF-κB在同种异体移植物中的强表达可能是急性排斥中的关键因素,提示可通过抑制NF-κB活性来降低移植物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实施DCD供体肾移植术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DCD供体肾移植护理方法,观察患者术后有无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感染、尿漏等并发症发生.结果 11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7例肾功能恢复正常,DGF 4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尿漏1例,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无一例死亡.结论 加强DCD供体肾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正确识别和判断术后并发症,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策,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李志伟  张同琳 《医学综述》2003,9(11):643-645
1 异种移植排斥反应概述器官移植现在被认为是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然而人类器官供体缺乏严重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这就激起人们对异种移植的兴趣。异种移植是指不同种属动物之间组织或器官的转移。由于不同种属动物遗传背景不同 ,器官移植后产生的反应有差异 ,1970年R .Calne首次将异种器官移植分为 :①协同性异种移植 :指供、受体双方进化关系较近 ,类似于第一次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异种移植 ,移植物存活以日为计 ,如狒狒、猩猩的器官移植给人。②非协同性异种移植 :指供、受体双方进化关系较远 ,类似于第二次接触抗原的…  相似文献   

14.
王书龙  张艮甫  黄赤兵 《重庆医学》2006,35(16):1441-1444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测作用.方法 (1)在取肾同时取供体脾脏,并制成脾细胞悬液.在术前及术后第4天分别抽取受者外周静脉血,并分离出淋巴细胞.同时跟踪调查受者术后1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2)以供者及无关者脾细胞为刺激细胞,受者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做混合淋巴细胞培养.采用MTT法测定供者及无关者脾细胞刺激受者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在供体脾细胞、无关者脾细胞刺激及未刺激时,受者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1)本组研究了35例能够获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及供体脾细胞的患者,术后1个月内发生过急性排斥反应10例,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5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28.6%.(2)术前及术后第4天时,供体及无关者脾细胞刺激受者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受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正常组淋巴细胞对供体脾细胞反应的刺激指数术后较术前的下降值明显高于排斥组,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组和排斥组淋巴细胞对无关者脾细胞反应的刺激指数术后较术前的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及术后4d,未刺激时,受者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受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4d,无关者脾细胞对受者淋巴细胞刺激时,受者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受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4d,供者脾细胞对受者淋巴细胞刺激时,受者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术前、术后受者淋巴细胞对供体特异抗原及无关者抗原反应的刺激指数,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无预测作用;而术后,受者淋巴细胞对供体抗原反应的刺激指数较术前的下降值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2)术前、术后在无关者抗原刺激及无抗原刺激时,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无预测作用.(3)术前、术后在供体特异抗原刺激时,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有明显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实体器官移植和细胞移植已经成为治疗脏器功能衰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和环孢素的出现使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器官移植供者短缺问题日渐突出。异种移植如果能够应用于临床,则可为人类提供无限的供体器官来源,极大地推动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然而,异种移植后将出现比同种异体移植更为复杂的排斥反应。其中包括: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HAR)、延迟性排斥反应(delayed rejection,DXR)、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acute cellular rejection,ACR)等。其中HAR主要由“异种抗原”——半乳糖α1,3-半乳糖抗原(Galα1,3-Gal)所引发。而延迟性排斥反应和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则与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简易大鼠自体原位小肠移植模型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供体小肠的灌注与保存,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模拟小肠移植中供体获取的条件,建立一种简易大鼠自体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除血管吻合外,该模型同原位小肠移植,小肠经历了热、冷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过程。选用肠系膜上动脉直接插管灌注,肠系膜上静脉末梢为灌注流出道,且排除了排斥反应及血管吻合等造成的并发症带来的影响。结果:该模型模拟性好,且安全简便、损伤小、可比性高。结论:该模型是用于供体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器官灌注与保存及功能恢复等研究的方法,为供体小肠灌注及保存及细胞凋亡等的研究创造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排斥反应,特别是慢性排斥反应,是困扰器官移植的一大难题。诱导受者机体对移植物产生耐受反应是彻底克服器官排斥的理想措施。研究表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DC)在诱导机体免疫耐受中至关重要,其通过分泌内源性物质可诱导器官产生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8.
孙志岭  赵中辛 《医学综述》2001,7(8):456-458
人供体器官严重短缺极大地限制了同种器官移植的推广和应用 ,但也极大地推动了异种器官移植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 ,猪被认为是人异种器官移植最理想的供体。猪→人的移植属于非协同异种移植 ,其主要障碍是超急性排斥。克服超急性排斥是猪→人异种移植成功的第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目前普遍认为 ,这种超急性排斥是由天然抗体 (主要是IgM ,此外还有IgG、甚至IgA)和供者异种抗原 (主要是Galα1,3Gal)反应 ,补体激活 [通过经典和 (或 )旁路补体激活途径 ]介导组织损伤 ,属于体液免疫范畴。据此 ,研究人员设计了许多对策克服超…  相似文献   

19.
1角膜移植 1.1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发生机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一个免疫应答过程,涉及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将供体抗原呈递给受体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肾移植患者急性排斥反应时尿中出现的供体细胞的DNA进行检测,试图找到一种方便快速、无创性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新方法.方法以供体为男性,受体为女性或HLA-DR抗原有错配的肾移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排斥反应34例,肾功能正常者41例,药物性肾功能损伤5例.利用PCR及PCR-SSP法分别检测Y染色体上特异的基因片断SRY、DYZ-1和HLA-DR抗原的基因片断DRBl.结果供体为男性的女性急性排斥反应患者11例,SRY阳性10例(90.9%),DYZ-1阳性11例(100%);对照组肾功能正常患者14例,SRY的检测结果为阳性1例,阴性13例(92.8%);DYZ-1阳性2例,阴性12例(85.7%).HLA-DR抗原有错配的急性排斥反应23例,DRBl阳性21例(91.3%),阴性2例,经抗排斥治疗17例转为阴性;对照组肾功能正常患者27例,DRBI阳性3例,阴性24例(88.9%).药物性肾功能损伤5例的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患者尿中来自供体细胞的DNA高频率地出现,随着抗排斥治疗移植肾功能恢复而消失.同时,肾功能正常及药物性肾功能损伤患者供体细胞的DNA检测为阴性,说明肾移植患者尿中供体细胞DNA的PCR检测可以作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并与药物性肾功能损伤进行鉴别的一种崭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