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联合黄连温胆汤在肝郁湿热型胃脘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6年3月至2017年7月接诊的126例肝郁湿热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黄连温胆汤单独用药,研究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和黄连温胆汤联合用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各项中医证候的变化情况。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更佳(P0.05);用药一个月后,研究组疗效优良率高达93.65%,高于对照组的73.02%(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黄连温胆汤在肝郁湿热型胃脘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极高,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提升整体治疗效果,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笔者据“痰生怪病”之论,临证选用涤痰汤与黄连温胆汤为主方,化痰开窍醒神,治愈痫证与郁证各一例。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梅国强运用柴胡温胆汤治疗湿热内盛型胃脘痛的验案,分析柴胡温胆汤的功效主治,探讨梅师临床治疗湿热中阻型胃脘痛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胃脘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胃脘痛124例临床分析韦兴国(电力部广西桂林疗养院)关键词胃脘痛;中医药;治疗胃脘痛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胃脘部发生经常性、突发性的疼痛为主证,常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的疾病。笔者6年来收拾了124例以胃脘痛为主证的患者(其中门诊78例...  相似文献   

5.
熊磊教授基于脏腑气机理论,结合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提出小儿疾病常与情志因素有关,且多痰多湿,临床用四逆散合温胆汤加减化裁为柴芍温胆汤,该方寒温并用,畅情志、和枢机、调脾胃、化痰湿,广泛用于治疗儿科疾病。  相似文献   

6.
银翘温胆汤是由唐代医家孙思邈《千金要方》里的温胆汤加银花、连翘组成。温胆汤具有祛痰降逆,调合胆胃之功。原来主要用于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随着医术的发展,后世将这个方子广泛运用于心悸、失眠、呕吐、嘈杂、癫痫和湿热证。加上银花连翘变成银翘温胆汤后,此方运用是为广泛,在治疗三焦温热之邪留恋等方面有新的发展,更得益彰,现将本方临床运用六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原载《千金要方》,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后世用于治疗眩晕、心悸、呕吐、颠痫等证。我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属于"痰"所致的疾患很多。按现代医学诊断的病种或病程中的某一阶段,并根据祖国医学四诊辩证分析属痰的,用温胆汤随症加减,往往能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赵晓辉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3):142-142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症。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现将530例以胃脘痛为主症的患者(包括门诊住院的)临床资料作初步探讨,并将有关证治、认识、心得。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9.
温胆汤出自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其功效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主治胆郁痰扰证。临床症状多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等。临证多以辨证论治为则,虽病不同,但证同,则可采取异病同治之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历代著名方书的阅读分析和归纳总结,探索分析了胃脘痛辨证分型的演变过程。从宋以前方书对胃脘痛证型的研究、宋代方书对胃脘痛证型的规范、金元时期方书对胃脘痛证型的继承以及明清时期方书对胃脘痛证型的完善与发展等视角阐述了各个历史时期著名医学家对胃脘痛辨证分型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孙秀英老中医认为痰火扰心、心神不宁是心悸病的主要病机,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是心悸病的主要治法,黄连温胆汤是治疗心悸病的有效方剂。举孙秀英老中医以黄连温胆汤治疗室性早搏及房性早搏验案各一例,加以分析,示其用药特点及加减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胃脘痛血瘀证患者胃肠激素、胃电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胃脘痛血瘀证与胃肠激素、胃电图的相关性, 探索专业病种血瘀证客观化诊断指标, 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微电脑胃肠电分析检测系统观测胃脘痛血瘀证胃肠激素及胃电图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人和胃脘痛脾虚证相比, 胃脘痛血瘀证胃动素水平升高( P< 0 .01) , 胃泌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胃脘痛血瘀证餐前、餐后胃电图波幅高于脾虚证( P<0 .05) , 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5) ; 相关分析表明, 胃脘痛血瘀证、脾虚证胃动素的变化均与空腹胃电波幅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胃动素水平及胃电图波幅对胃脘痛血瘀证与脾虚证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显示出虚、实证间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胃脘痛辨证分型沿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历代著名方书的阅读分析和归纳总结,探索分析了胃脘痛辨证分型的演变过程。从宋以前方书对胃脘痛证型的研究、宋代方书对胃脘痛证型的规范、金元时期方书对胃脘痛证型的继承以及明清时期方书对胃脘痛证型的完善与发展等视角阐述了各个历史时期著名医学家对胃脘痛辨证分型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述温胆汤方证,拓展温胆汤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通过讨论分析温胆汤的沿革、病机,归纳温胆汤所主之方证,分享其临床应用之验案,进一步总结温胆汤的临床运用规律。[结果]温胆汤起自《集验方》,其病机在于胆寒胆虚,痰饮内犯,全方治以温化寒痰,兼以清解郁热。温胆汤之方证可归纳于下:其人体型多中等强壮,面容多滋腻,且平素多有情志不畅表现;刻下多见有惊悸胆怯、失眠多梦、头晕头痛等精神神经症状,而恶心呕吐、腹胀纳差及嗳气痞满等消化系统症状常为其人的兼杂之证,其舌虽未必有厚腻之象,然脉多有弦、滑之征。每随此证而治之,常效如桴鼓。[结论]温胆汤为千古名方,正确理解温胆汤方证,能够启发、拓展温胆汤的临床运用,故值得后世医家学习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中医治疗小儿白喉.方法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风热为初期、病轻,痰火为极期、病重.若见心阳虚衰,四肢厥冷,心悸短气,面白神萎,呼吸短促,是为疫毒损心的变证,亟需积极救治.常证分别宜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养阴清肺、泄热解毒,清热化痰、泻火解毒.变证疫毒侵心则当益气扶正、复脉固脱.  相似文献   

16.
1 胃脘痛 女患,48岁,胃脘痛反复发作3年。形体肥胖,痛苦貌,自述胃脘疼痛,闷胀不舒,嗳气频作,嘈杂呕吐,时时泛恶清水痰涎、头昏、心悸,神疲肢软,大便时干时溏,舌质淡,舌苔白厚腻,脉细缓而滑。辨证:此系寒湿阻于中焦,胃失和降。治宜温化痰饮,和胃降逆。方药;温胆汤和左金丸加减: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3g、枳实10g、竹茹10g、干姜10g、吴茱萸10g、黄连5g、党参15g,水煎服,用本方加减调治一个月告愈。  相似文献   

17.
温胆汤为行气化痰的名方,对于痰浊扰心所致心悸病症的治疗,笔者习用加味温胆汤,每收良效。  相似文献   

18.
温胆汤载于《备急千金要方》,为唐代孙思邈所创,主治证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后世至今应用范围渐渐扩大,不仅治虚烦胆寒之失眠,凡痰热郁阻于肝、肺、胃、大肠等部位引起的病证,只要属痰热内阻所致者,均可应用之.在临床上常随症加减化裁应用于失眠、呕吐、胃脘痛、胁痛、癫狂、眩晕、梅核气等证,多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悸的病机有虚与实之分,虚者多为气血阴阳不足,心失所养引起;实者则多由风、寒、湿、痰、火、瘀等外邪导致心脉痹阻,心失所养。痰火扰心兼气郁为其重要的致病因素,本文通过案例列举说明黄连温胆汤合旋覆代赭汤对于心悸痰火扰心兼气郁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脘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善辉 《广西医学》2005,27(11):1858-1859
胃脘痛是常见病,临床多用制酸止痛疗法,病情容易反复,常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几年来,我院拟出活血建胃散,结合莨菪类制剂进行治疗胃脘痛(瘀血证),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