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大黄“将军”之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透过代表方剂中大黄的配伍功效, 体悟大黄“将军”之名的实质与具体体现, 通过对大黄“泻热逐瘀”、“推陈致新”等功效加深理解, 得出大黄所逐之“瘀”, 实为“郁”而非“瘀血”, 进而对“通”法加深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大黄性味苦寒无毒,又名川军,绵纹,为临床的常用药.因其临床运用广泛且价廉效高,无毒副作用,深受医患赞赏.我们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到,一般多注重它的泻下作用,而忽视了它的其它功效.现将大黄与其配伍方面作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的根茎。性味苦寒,归胃、大肠、肝经。《神农本草经》谓之能“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内含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番泻甙,鞣质,葡萄糖,有机酸等多种成分,具有泻下、抗菌、利胆、止血等功效,单味运用即可奏效,用途颇广,兹综谈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对"柴胡劫肝阴"之论,从柴胡的药源药性、应用历史、临床报道和药理研究等方面加以总结讨论,认为"柴胡劫肝阴"之论有失偏颇。为了避免出现阴伤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柴胡时应正确辨证、合理用药,注意不同品种功效有异、各功效的取效剂量不同,恰当炮制和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古医籍及,临床应用中柴胡用量与功效之间关系的辨析,得出临床应用柴胡,大剂量和解少阳、泻火外,更可推陈致新以治疗疑难杂症;中等剂量则疏肝解郁、调畅情志;小剂量升举阳气。  相似文献   

6.
雪域野生大黄茶是由熟大黄提取物经科学加工精制而成.大黄苦寒,具有泻热通腑,凉血解毒等功效,我国古代名医张仲景即以大黄为主要原料与不同中药配伍,治疗各种类型的便秘[1].大黄<药品化义>中说,大黄制熟以酒,性味俱减,仅能缓以润肠[2].本次试验我们选择了小鼠小肠墨汁推进试验、排便试验两项指标检测,为正确评价该产品的功能学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黄为蓼科大黄属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大黄officinals Baill或鸡爪大黄,Rtanjuticumet Regel的根茎。别名:香大黄、马蹄黄将军、西庄、锦纹。性味苦寒,有通便泻火,消痛散肿,清热燥湿,活血通经,下胃肠积滞,推陈致新之功。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包括游离酸及结合状态的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及鞣质游离没食子酸等。  相似文献   

8.
认识药物性味的差异是中医指导临床组方应用的重要基础,不同药物性味之间的配伍又可以发挥出不同的功效,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出了"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五味的特性,及"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的配伍关系,后世医家在此之上,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用性味组方治的理论,为临床遣方应用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持"柴胡劫肝阴"论者认为,柴胡升散动阳,有劫耗阴液之弊,温热病阴虚水亏尤忌;否"柴胡劫肝阴"论者认为,柴胡本无温燥之性,具解热、疏郁之功;还有学者认为,南北柴胡不同导致其功用认识不同,及柴胡非指单药而为柴胡汤剂等。柴胡临床使用,需注意不同功效取效剂量有异,适当炮制和配伍等方法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大黄的妙用     
大黄味苦,性寒,无毒.<本经>谓:"大黄下瘀血,血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由于大黄疗效迅速,功效独特,故广泛应用内、外、妇、儿、骨伤各科,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柴胡不同剂量及临床配伍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在临床配伍应用中,用量和功效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就柴胡不同计量在临床上配伍应用做一浅述。  相似文献   

12.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其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心、肝经,具有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效.大黄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古人为其药的性味,功能也总结了很多的经验,并将大黄根据不同的临床需要,进行不同的炮制,使其更好的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 大黄,异名将军,产于四川者又称川军。分生、熟两种,是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功效有清热解毒、攻积导滞、凉血行瘀等方面。一般作内服,亦可作外用。随药物配伍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作用。早在东汉末年,《伤寒论》和《金匮要  相似文献   

14.
半夏是《伤寒杂病论》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其中《伤寒论》所载方剂中使用18次,《金匮要略》方剂中应用36次。以《神农本草经》中半夏之功效为纲,分别探讨不同经方中半夏的功效与配伍,有助于更加深入理解经方的运用。如半夏主伤寒寒热、止汗,多配伍柴胡、黄芩,以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为代表方;主心下坚、肠鸣,多配伍黄连、干姜,以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为代表方;主下气,多配伍旋覆花、赭石、人参,以旋覆代赭汤、大半夏汤为代表方;主喉咽肿痛,多配伍苦酒、麦冬、人参,以苦酒汤、麦门冬汤为代表方;主胸张、咳逆,多配伍干姜、瓜蒌、黄连等,以小青龙汤、小陷胸汤为代表方;主头眩,多配伍生姜、茯苓,以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为代表方。《神农本草经》的中药理论阐述是张仲景遣方用药的指导思想,而张仲景亦结合临床对《神农本草经》中半夏的功效应用加以拓展和发挥,并集中体现在《伤寒杂病论》之中,《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互参探讨半夏的性味与功用,以期拓展半夏其他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枳实在《伤寒杂病论》中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发现共有19首经方配伍应用枳实,涉及相关条文61条。病位在上焦(心中、胸中),治疗心痛、胸痹等疾病时,枳实多与生姜、栀子、桂枝等性味轻清之品配伍,主要功效为宣通心阳、行气消痞;病位在中焦(胃、胃肠),治疗腹满、下利等疾病时,多与大黄、厚朴、芍药等配伍,主要功效为通腑泄热、行气导滞。以枳实与枳壳的药性特点分析二者区别,枳实性烈苦降下行,善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枳壳性缓,善理气宽中除胀,胸腹胀满之食积轻证多用。另外,枳实不同炮制方法对其性味、功效也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考查《伤寒杂病论》经方中配伍应用枳实的19首经方以及相关的61段条文,通过对经方比例、病位主症的分析,认为经方中的枳实应为今之枳壳,并总结出对应相关的病位病证的枳实配伍用药及炮制方法:(1)病位在心、胸,症状表现有"痞"、"硬"、"烦"者,常配伍生姜、栀子、桂枝、柴胡、薤白;(2)病位在腹,症状表现为"满"、"痛"者,常配伍厚朴、大黄;(3)症见大便不通者,必与厚朴、大黄同用;(4)与血分药大黄、芍药同用,需采用"炙"、"烧"、"水渍炙干"等炮制方法,以除其苦燥之性,烧黑入血行气。  相似文献   

17.
芍药是经方的常用药物,《神农本草经》(《本经》)记载芍药功效为"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以《本经》功效为纲,将芍药类经方归类分析,发现芍药除邪气、调寒热,多配伍桂枝、麻黄、黄芩、附子,以桂枝汤、大柴胡汤、附子汤为代表方;主腹痛,止身痛,常配伍甘草、饴糖、人参、当归,如小建中汤、桂枝新加汤、当归芍药散;除血痹、破坚积、消疝瘕,多配伍黄芪、当归、川芎、大黄、桃仁等,代表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利小便以配伍茯苓、白术为主,如真武汤;益气以益阴气为主,配伍甘草、黄芪、当归等甘温药物.除《本经》所载功效外,张仲景运用芍药经方还有新的发展,如芍药配伍甘草以缓拘挛,芍药配伍黄芩以止下利,芍药配伍大黄、枳实以通便结等.以《本经》推演经方的用药配伍,以经方来分析《本经》之功效,是解读经典奥秘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黄古称“将军”,性味苦寒,入胃、大肠、脾、肝、心包经。其作用《神农本草经》说:“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疒征)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过去一向被  相似文献   

19.
中药性昧学说是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是解释中药药理作用的说理工具。它来自实践,又指导临床用药。不同的性味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性味相同的药物,作用往往相似,性味不同的,作用便有所不同。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正体现了药物具有多种作用。但中药的性味不是不变的,随着炮制、配伍及煎煮法等条件的不同,性味也可以转化,其功效、主治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相反相成配伍,亦称相对用药,即选用性味、功效完全相反的药物组合在一个方剂内,通过这种特殊的配伍方式,往往可以使一些互相对抗的药物并行不悖地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治疗效果的目的。这种相反相成的配伍方法,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医方剂学的特色之一,值得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今就个人认识与体会,略陈浅见如下: 一、升降相因以升清药与降浊药相伍,一升一降,一上一下,共同调节气机升降以消除疾病。如升降散以僵蚕,蝉蜕(升)与大黄(降)同用,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