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总结主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8月至2014年7月经CT增强扫描确诊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63例,从股动脉植入主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破口.植入后重复进行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血管内支架植入全部成功.术后造影60例无内漏,3例轻度内漏,1例出现左上肢缺血.随访CT检查1~3年,未出现脊髓损伤、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大部分胸背痛等症状消失.结论 主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是治疗胸主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180例B型主动脉夹层,男158例,女22例,年龄(50.4±10.9)岁。术前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增强扫描检查。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测下选用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置入后即刻重复DSA检查。随访行胸部X线平片与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技术成功率99.4%(179/180),1例支架位置过高,行外科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搭桥术。术后即刻造影160例无内漏,18例少量内漏,2例中量内漏近段加短袖套支架(Cuff)后内漏消失;降主动脉真腔明显扩大,腹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随访(18.6±7.2)个月,18例少量内漏12例6个月内消失、6例无加重;21例支架段假腔消失,余者近端假腔内均有血栓形成;1例支架远端形成假性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裂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常累及降主动脉的夹层。主动脉瘤突发性破裂或夹层累及重要分支血管时常致相应脏器血供减少。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开胸行人工血管重建术,其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加之老年患者多并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常不易耐受。近年来,我院采用腔内支架(ESG)治疗此类患者9例,效果满意,现将术中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7例因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9例,女性8例。术前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CT血管造影(CTA),术中造影再次评估病变部位及解剖位置,切开股动脉,行覆膜内支架置入,封堵原发破口,手术成功后再次造影检查。结果:37例患者共置入支架37枚,全部获得成功。术中造影见少量内漏4例,3例经支架近端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无需特殊处理。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明显扩大。结论: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安全、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国产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院内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4例,经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Aegis或Hercules国产支架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术后平均随访(19±17)个月。结果34例手术均获成功。32例置入1枚支架,2例分别置入主体和短支架各1枚,平均支架直径(33.5±3.5)mm,平均支架长度(96.5±17.6)mm。1例术后2h死于夹层破裂。3例术后存在原发性内漏。2例肾功能不全。出院后随访,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和9个月发生继发性内漏,1例1年时升主动脉再次发现夹层,1例6个月后发生截瘫,2例死亡。结论国产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Dake等于1994年首次报道采用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ATD). 2001年5月~2007年6月,本院共收治Stanford B型ATD患者21例,均在全麻下行覆膜支架EVGE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筒型和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急、慢性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天津胸科医院治疗68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直筒型覆膜支架52只,分支型覆膜支架22只,在不影响左上肢血流的前提下完全封堵动脉内膜破口,真腔血流恢复正常,近期疗效满意。结论使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离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符合其病理解剖特点,能很好的封闭内膜破口,具有创伤小、适应证宽、治疗效果确切、康复迅速等优点,为高龄高危患者提供了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两段式”覆膜支架置入术个性化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应用“两段式”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期11例(19.5%),亚急性期37例(66.1%),慢性期8例(14.4%);病变累及范围在肾动脉水平以近22例(39.3%),在肾动脉水平以远34例(60.7%);病变长度为(226±13) mm.术中常规胸、腹主动脉造影,测量近端锚定区主动脉直径、远端锚定区真腔直径及两者之间的长度;“第1段”以近端锚定区为标准,常规置入支架;“第2段”以选定的远端锚定区为标准,顺序置入自主研发的大锥度覆膜支架,两枚支架重叠不少于30 mm.术中和术后观察介入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患者均完成手术,置入支架长度为(197.6 ±20.3)mm,锥形跨度为(7.5 ± 1.8)mm,近端扩大率为(12.8±3.4)%,远端扩大率为(11.2±4.1)%,支架远端与主动脉走行的夹角为(2.3±1.3)°.随访(10.0±4.0)个月,主动脉CT血管成像显示支架近、远端主动脉直径及支架远端与主动脉走行的夹角与术中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体假腔血栓形成比例为98.2%(55/56),支架段假腔血栓形成比例为82.1%(46/56).发生并发症2例(3.6%),其中截瘫1例,远端支架贴附不良1例.结论 “两段式”覆膜支架置入术能够针对不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变特点,以远端锚定区为标准,制定个性化腔内修复治疗方案,方法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技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技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手术均成功。术后48h内,1例出现TIA1次,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例出现脑梗死,1例出现肾功能损害并于10d后恢复。术后追踪随访6~12个月,无截瘫发生,胸背剧痛等症状均消失。结论:经皮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技术治疗DeBakeylⅢ型主动脉夹层近期效果满意,但需合理选择适应证,术前、后应合理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0.
生伟  池一凡 《心脏杂志》2007,19(4):491-492
主动脉夹层(aortic d issection,AD)是一种起病急骤和发展迅速的疾病,预后凶险,急性主动脉夹层48 h内因动脉瘤破裂或急性心脏压塞等,致死率高达36%~72%,2周内病死率为57%~89%。而在慢性期因破裂致死者明显降低,但起病半年内仍有90%的患者死于动脉夹层破裂[1]。主动脉夹层是最常见最危重的主动脉疾病,AD的年发病率平均为0.5~1万/10万[2],且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及时合理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传统的开胸手术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式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及死亡率高。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AD是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开展的一项微创…  相似文献   

11.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期病死率约70%,传统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2003年3月~2005年1月,我科采用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7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中,男16例.女1例;年龄45~71岁,平均60.1岁;临床表现:胸背部疼痛16例(急性剧烈疼痛10例,轻微疼痛6例),体检发现1例(3a前曾有剧烈胸背痛)。伴有下肢缺血症状13例,高血压16例,冠心病2例,肾功能不全1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与分析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后支架水平段假腔消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对90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覆膜支架置入治疗,术后采用电子束计算机断层增强扫描进行随访,平均随访13.6±6.6个月(3~25个月)。根据CT结果支架水平段假腔是否消失分为两大组,再根据病变时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进一步分为亚组。(1)两组间进行下列变量的计量资料统计分析:测量术前及术后1周内和3~6个月等不同时期CT增强扫描图像支架近段、中段及远段,主肺动脉分叉等水平假腔径线及主动脉总径。(2)两组间进行下列变量的计数资料统计分析:性别、病变分期、高血压有否、假腔位置、支架类型、左锁骨下动脉是否完全覆盖及术后造影是否有内漏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T随访中共有12例支架水平段假腔消失。两组CT测量数据计量资料统计分析,应用t检验显示术前对应支架近中段及主肺动脉分叉水平主动脉的直径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术前降主动脉上中段直径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显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分期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急性期为有益因素,假腔消失组距离发病平均时间为26.0±17.7天。结论覆膜支架置入时期的不同及术前降主动脉上中段直径的不同,是影响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后支架水平段假腔是否消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5例男性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平均年龄(48.4±10.5)岁,合并高血压5例,急性夹层2例,慢性夹层3例,胸降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Ⅰ型内漏2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1例,合并糖尿病1例。结果: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于全麻下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术。同期手术包括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1.8±29.2)min,心肌阻断时间平均(76.0±34.39)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平均(21.2±8.0)min。住院时间平均(19.8±6.2)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0±2.7)d,ICU时间平均(1.4±0.5)d。5例患者均无截瘫、脑梗死,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复查夹层破口均封闭良好,未见残余漏。结论: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对复杂型Stanford B型夹层,是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间,在本中心采用两段式覆膜支架TEVAR术治疗的61例TBAD患者的临床影像及术后随访资料。适应证:1胸降主动脉段主动脉弯曲变形;2胸降主动脉存在多发破口;3主动脉远端锚定区真腔因假腔挤压而过细。结果:应用两段式覆膜支架TEVAR术治疗的TBAD共61例。术后平均随访(23.6±7.4)个月,围手术期死亡1例(1.6%),支架远端新发破口1例(1.6%),支架远端贴壁不良3例(4.9%),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率91.8%(55/61),其中支架段假腔完全消失率41.8%(23/55),主动脉完全重塑率7.3%(4/55)。结论:采用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实现了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远端锚定区的精确选择,近中期疗效安全满意,中、远期疗效尚需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主动脉夹层的病例越来越多,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已成为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晓明  戴备军  李朝 《山东医药》2003,43(33):31-3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预后极差,未经治疗者70%在1周内死亡。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创伤大、手术死亡率高,特别是急性期患者由于手术风险过高,多被视为不适宜手术。采用血管腔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瘤具有损伤小、适应证宽、治疗效果确切等特点,已逐渐被广泛采用。2001年1月至2003年4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B型主动脉夹层5例,切开股动脉置入带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后重复造影检查。结果:均成功置入支架,置入的人造血管支架使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明显改善降主动脉及分支血管血流。术后4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内漏患者术后随诊,7个月后消失,夹层近端假腔内均有血栓形成。结论: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是B型主动脉夹层有效的治疗途径,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主动脉疾病.经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已广泛应用于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该项术式的原理是覆膜支架封闭原发破口从而增加真腔血流灌注量.Szeto等[1]研究资料显示,应用TEVAR治疗B型复杂型夹层,其患者30 d死亡率(2.8%)低于开胸手术.但是,目前在慢性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应用覆膜支架的适应证仍存在争议.Ito等[2]认为,使用裸金属支架可促进支架段假腔血栓化进程.Tsai等[3]研究提示,假腔完全血栓化的患者预后较假腔部分血栓化的患者好,即完全封闭假腔能够改善夹层患者的预后.所以,在夹层患者中联合使用近端覆膜支架及远端裸金属支架可促进真腔扩大及假腔血栓化[4],减少动脉瘤样改变及破裂从而降低再次手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主动脉右弓右降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例右位主动脉弓、右位降主动脉、迷走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型)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经胸部右后外切口行胸降主动脉置换术、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缝扎术。结果: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天数7~10 d,无左上肢缺血症状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主动脉右弓右降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胸降主动脉置换术方法可行,临床疗效满意,术中判断后行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缝扎术,可简化手术方式,但应避免术后左上肢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凶险的心血管急症,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非常重要。我们将Roy适应模式用于20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