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舌肌康复器联合吞咽康复对脑卒中病人口腔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吞咽障碍口腔期病人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吞咽康复训练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吞咽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吞咽康复训练组基础上联合舌肌康复器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吞咽康复训练组和联合治疗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肌康复器联合吞咽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并缩短治疗时间,且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一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传统的针刺治疗、康复训练及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三种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康复组、针刺组。3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心理康复训练、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及加用吞咽障碍治疗仪,康复组仅给予心理康复训练、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康复组总有效率60.00%,针刺组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康复组与针刺组(P<0.05)。结论配合康复训练及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及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利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表进行吞咽功能床旁评估,并记录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综合康复治疗2周,S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6周、8周时疗效显著,SS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有明显疗效,可在临床工作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吞咽障碍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4例老年吞咽障碍病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研究组(予以综合康复护理),每组各37例。采用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估病人吞咽功能,采用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SWAI-QOL)评估病人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2组病人的SSA评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SWAI-QOL评分。结果干预4周后,2组病人的SS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 2组病人的SWAI-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后循环脑梗死急性期吸入性肺炎的影响,为构建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94例后循环脑梗死急性期吸入性肺炎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康复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干预,治疗4周。比较两组吞咽障碍临床疗效、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其相关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康复组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为87.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病人肺部啰音消失、体温恢复及咳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0.05);康复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4.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症状,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下颌收拢抗阻力运动(CTAR)对老年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老年脑梗死后吞咽障碍者分成CTAR组、Shaker组和对照组。实验前3组患者通过吞咽障碍分级评价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后,对各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其中CTAR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CTAR治疗,Shaker组结合Shaker运动训练。并分别经过2、4、6 w的治疗和康复后再次评价吞咽功能。同时,经康复训练6 w后再次进行SDS评定。结果治疗前各组老年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和SDS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吞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4 w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最为明显。CTAR组疗效显著优于Shaker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6 w后CTAR组SDS评分明显低于Shaker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CTAR,可以有效提高其吞咽功能,减轻心理负担、改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项五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病人均采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控制血压、调节血糖等脑卒中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康复吞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项五针(廉泉、人迎、供血三穴五针)治疗,8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采用电视荧光吞咽检查(VFSS)吞咽困难评价量表、洼田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和改良的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价病人治疗前后吞咽障碍和吞咽能力的改善程度,并按照VFSS评分对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VFSS量表评分、吞咽能力、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MMASA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F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洼田饮水试验吞咽能力级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MASA量表吞咽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吞咽能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五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恢复病人的吞咽能力,优于单用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所致吞咽障碍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所致吞咽障碍患者,依时间顺序积累病例,将纳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质量及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出院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及出院时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SWAL-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所致吞咽障碍康复效果明显优于仅进行吞咽训练治疗患者,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生存质量更高,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镜像疗法结合进食训练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ALFF)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5例左侧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为病例组,2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病例组每天给予镜像疗法结合进食训练,3次/d,7 d/w,共4 w。病例组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渗透-误吸吞咽功能评估和fMRI扫描评估。对照组仅进行首次fMRI检查,无其他干预。结果 4 w康复治疗后,病例组吞咽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后ALFF均减低脑区有左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岛叶;病例组治疗前后比较,双侧扣带回及右视听觉皮层的ALFF脑区激活增强。结论扣带回及右视听觉皮层ALFF的增强可能参与改善脑梗死吞咽障碍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电针与肌电生物反馈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脑梗死治疗后吞咽功能受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单纯进行电针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吞咽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52.5%)(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电针疗法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认知功能训练对脑损伤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脑损伤假性球麻痹患者50例,分为认知正常组25例,认知障碍组25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性吞咽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伴认知障碍组25例同时采用认知功能训练。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以及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进行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程度评定,评估认知功能训练对脑损伤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结果康复治疗4周后,认知障碍组患者经过综合的吞咽和认知功能训练,疗效仍然较单纯球麻痹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疗效差,证明认知障碍影响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疗效。结论认知功能影响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疗效,对于伴有认知障碍的假性球麻痹患者,认知功能的提高对吞咽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成康复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康复治疗。每例病人入组时、治疗第30天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测试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BI)测试ADL。结果康复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BI值和FMA值均比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或P<0.01),治疗后康复组比对照组的BI值和FMA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和ADL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吞咽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出现吞咽障碍者80例为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吞咽康复护理,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护理1个月后基本痊愈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显效例和有效例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例数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刺激联合吞咽康复治疗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生物反馈刺激结合康复训练组(联合治疗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动态改变以洼田饮水实验分级法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实验分级均有明显提高(P<0.01),联合治疗组吞咽障碍有效率高于吞咽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刺激联合吞咽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对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对于不同程度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6例2011年5月—2014年4月进行吞咽障碍治疗的患者,按照洼田饮水试验方法进行吞咽障碍程度评定,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进行针灸、吞咽训练;试验组在针灸、吞咽训练的基础之上,进行口面舌操、冰棒刺激以及空吞咽训练,并且在治疗前后进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同时把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评分进行相关的详细分析。结果经过5周治疗过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评分相比治疗前有明显提升(P0.05);试验组患者吞咽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轻、中度吞咽障碍效果明显,而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老年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入选84例老年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综合的吞咽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呼吸功能训练,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误吸情况、生活质量、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误吸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P0.05),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相比对照组,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试验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P0.05)。结论呼吸训练能明显促进老年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的功能恢复,建议呼吸训练作为吞咽障碍病人的常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用才藤7级分类法作为评价标准,对干预组患者进行以吞咽功能训练为主的家庭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神经科常规护理治疗。结果两组患者4周康复护理训练后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0%、100%和0、64.3%。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以吞咽功能训练为主的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8.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持续2个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根据日本学者才藤分级法,将吞咽障碍分级评定。分别于发病7天内,开始进行2个月的以吞咽康复训练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前,2、4周,2个月后进行评价,并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分级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4周,2个月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4周内增高最明显,2个月后仍有增高。结论治疗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2周内效果明显,4周后进入缓升期,2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吞咽功能仍有恢复,故吞咽康复治疗应持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疗法及单纯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NMES疗法及吞咽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训练,观察NME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P<0.05),但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5.0%,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脑卒中后真、假性延髓麻痹和对照组中脑卒中后真、假性延髓麻痹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NMES治疗配合单纯吞咽训练,可提高疗效,使绝大部分患者吞咽功能改善,从而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两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假性延髓麻痹的康复效果好于真性延髓麻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廉泉穴、风池穴注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吞咽障碍程度评分评估两组病人的吞咽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病人吞咽障碍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效率为80.0%,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吞咽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