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注射用丹参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考察注射用丹参(冻干)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情况。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方法,将注射用丹参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测定配伍后溶液6h内pH值、不溶性微粒数和丹参素与原儿茶醛的含量。结果注射用丹参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6h内pH值变化较小;配伍液不溶性微粒数远远高于原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数(P<0.01);主要成分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基本无变化。结论注射用丹参与输液配伍后6h内质量基本稳定。但配伍后溶液不溶性微粒数比原输液大大增多的现象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临床常用溶媒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群芳  徐冬 《医药导报》2008,27(7):862-863
目的 考察复方丹参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 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方法,将复方丹参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观察溶液外观、测定配伍后6 h内pH值、不溶性微粒数和丹参素与原儿茶醛的含量. 结果 两种混合液外观无明显变化,复方丹参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6 h内,pH值变化较小,不溶性微粒数配伍液远远高于原注射液(P<0.05);主要成分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基本无变化. 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不宜配伍,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不溶性微粒数比原输液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通过考察肾康注射液与5种常用溶媒配伍的稳定性,选择最佳溶媒配伍方案,以便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将肾康注射液与5种不同溶媒配伍后,定时考察配伍后溶液的pH、不溶性微粒数、有效物质原儿茶醛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5种溶媒按药品说明书比例配伍2 h后不溶性微粒数均有所增加,其中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最多, 且2 h后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增加。5种配伍溶液的pH无明显变化。原儿茶醛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6 h内原儿茶醛的含量变化率:0.9%氯化钠注射液>5%果糖注射液>10%转化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其中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原儿茶醛含量下降近20%。结论: 肾康注射液在不同溶媒中稳定性不同,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注射液中原儿茶醛含量下降明显且不溶性微粒数较多。临床应选择稳定性更好的葡萄糖以及转化糖注射液作为溶媒,配伍后的溶液应尽可能在2 h内用完。  相似文献   

4.
吴妍  耿魁魁  史天陆  刘圣 《安徽医药》2018,22(6):1203-1206
目的 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成品输液稳定性.方法 分别考察室温(25℃)和冷藏(4℃)条件下,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3种临床常用成品输液在0~8 h间的有效成分的含量、输液外观、pH值及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胰岛素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混合调配后,无论在室温或冷藏条件下,2 h内成品输液丹酚酸B含量下降均超过10%,溶液pH值超过6,≥10μm不溶性微粒的数量超过25个/毫升,≥25μm不溶性微粒的数量超过3个/毫升.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的成品输液,室温保存8 h稳定.然而,在冷藏条件下,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的成品输液6 h内不溶性微粒数超出规定范围,而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的成品输液2 h内不溶性微粒的数量超出规定范围.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宜与胰岛素配伍使用.在冷藏条件下,建议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的成品输液保存不得超过6 h,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的成品输液保存不得超过2 h.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盐酸兰地洛尔粉针剂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以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注射用盐酸兰地洛尔与4种常用输液于室温(25℃)配伍4h内的含量,并测定不溶性微粒及pH值变化.结果 注射用盐酸兰地洛尔与上述4种输液配伍放置4h后,pH值、不溶性微粒、含量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注射用盐酸兰地洛尔在上述4种输液中4h内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与6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娴  高杰  缪丽燕 《中国药房》2010,(46):4372-4374
目的:考察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与6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5℃下,将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在24 h内考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头孢噻利的含量。结果:硫酸头孢噻利与6种输液配伍在24 h内含量>97%,溶液外观、pH值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结论:硫酸头孢噻利与6种输液在25℃、24 h内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7.
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室温下将注射用灯盏花素分别与5%、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于8h内的不同时间点观察其外观,测定其pH值、含量和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配伍后8h内外观、pH值、含量和不溶性微粒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室温下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配伍后,0~8h内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注射用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温度条件下将注射用灯盏花素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0.9%氯化钠注射液(0.9%NS)配伍,于8h内的不同时间点观察其外观,并测定其pH值、含量和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注射用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在25℃温度条件下配伍后8h内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改变,不溶性微粒的增加数也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可与上述4种输液于25℃温度条件下配伍,0-8h内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热毒宁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利用光阻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及10%葡萄糖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分别与上述注射液配伍放置8h内栀子苷及绿原酸的含量变化,以及溶液外观和pH值的变化。结果热毒宁注射液与上述3种输液配伍后,微粒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8h内pH值以及栀子苷、绿原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而与10%葡萄糖溶液配伍4h后pH值及绿原酸含量显著改变(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不宜配伍,与其余注射液配伍应注意不溶性微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多因素对丹参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稳定性的影响,优选出最佳配伍方案.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以溶液中微粒、原儿茶醛含量为观察指标,用GWF-5J型微粒分析仪测定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数,用HPLC法测定溶液中原儿茶醛含量.结果 配伍温度、放置时间对溶液中原儿茶醛的含量有显著性影响;剂量对溶液中微粒的含量有显著性影响.结论 丹参注射液最佳配伍条件为25℃、剂量20mL、放置2h、与100 mL氯化钠注射配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