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6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为高胆红素血症组,另选择6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生理性黄疸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测定两组总胆红素(TBIL)和1-GT水平并作比较。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γ-GT高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组(P〈0.05)。结论γ-GT测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原因所致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382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末梢血胆红素监测。结果:围产因素占228%、新生儿溶血占178%、感染因素占194%、母乳性黄疸占144%、不明原因者占215%、其它原因占42%。结论: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出现最早,峰值最高,重度黄疸的比例最大;围产因素次之,感染因素所致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多为早期感染,病程较短,与治疗是否及时、感染程度有关;母乳性黄疸出现黄疸最晚,病程最长;不明原因组黄疸的特点与生理性黄疸有一定的相似,认为可能包括部分“生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述新生儿黄疸又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的累积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既可为生理性也可为病理性,且后者的病因复杂,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需即时对其进行辨认.为此,首先要掌握胆红素正常代谢及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这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建华 《新疆医学》2011,41(11):87-8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新生儿期常见症状,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不需治疗,病理性黄疸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后果。我科近两年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1年3月收治14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符合《实用新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是新生儿期尤其是新生儿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新生儿黄疸可以是生理性黄疸,也可以是病理性黄痘。各种原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绝大多数由禾结合胆红素增高,且由于新生几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善,若得不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但黄疸出现过早,每日上升过快,黄疸持续时间延长,或黄疸退而复现时,就会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成为病理性黄疸。而新生儿黄疸病因多种多样,临床上症状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慧  周波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305-130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病状之一,尤其在早期新生儿。引起新生儿黄疸原因较多和复杂,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早期新生儿黄疸常为生理性与病理性同时存在。新生儿黄疸多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观察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终生致残。因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极为重要。现总结我科住院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病状之一,尤其在早期新生儿。引起新生儿黄疸原因较多和复杂,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早期新生儿黄疸常为生理性与病理性同时存在。新生儿黄疸多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观察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终生致残。因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极为重要。现总结我科住院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角度探讨新生儿黄疸的遗传学基础,探讨UGT1A1基因编码区G71R、P229Q突变型与广西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33例病因不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病例组,27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点杂交法(PCR-ASO)检测总共60例UGT1A1基因编码区G71R、P229Q基因突变。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与生理性黄疸组G71R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1.21%及5.56%,高胆红素血症组G71R基因频率显著高于生理性黄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872,P〈0.02),高胆红素血症组及生理性黄疸组共60例样本均未发现P229Q突变型。结论:G71R突变型与广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P229Q突变型可能与广西新生儿黄疸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护理蒋梅秀(广西区南溪山医院桂林市541002)关键词胆红素;新生儿;蓝光;护理新生儿黄疸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原因较多,除生理性黄疸外,有新生儿感染、ABO溶血、喂养过期[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10 0名正常足月新生儿根据黄疸出现时间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生理性黄疸组和高胆红素组;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排便时间及性质等。结果 生理性黄疸组排胎便及排粪便时间明显早于高胆红素组;且哺乳次数也明显高于高胆红素组。结论 正确的哺乳方法和频繁有效的吸吮是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皮黄疸仪对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价值。方法对240例新生儿,依据经皮胆红素测定值和血清胆红素值,分别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结果经皮胆红素测定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灵敏度为89.29%,特异度为89.84%,准确度为89.58%,阴性预告值为90.55%,阳性预告值为88.50%,漏诊率为10.71%,误诊率为10.42%。结论经皮胆红素测定(经皮黄疸仪)对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经皮胆红素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寻找评估新生儿黄疸程度的简便方法,早期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法 对250例新生儿黄疸应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检测法、血清胆红素测定法进行对比,探讨经皮胆红素仪检测法的可靠性。结果 经皮胆红素仪检测法,作为筛查新生儿黄疸,结果可靠。结论 经皮胆红素测定较血清胆红素测定,无创伤,操作简便、易接受,指数超过27可确定为高胆红素血症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方法对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0例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前三位病因是:感染性黄疸85例(40.5%),围产因素55例(26.2%),母乳性黄疸47例(22.4%)。结论防治新生儿感染,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可以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经皮黄疸仪对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价值.方法 对250例新生儿,依据经皮胆红素测定值和血清胆红素值,分别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结果 经皮胆红素测定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灵敏度为89.57%,特异度为90.51%,准确度为90.07%,阴性预告值为92.5%,阳性预告值为88.79%,漏诊率为10.43%,误诊率为9.49%.结论 经皮胆红素测定(经皮黄疸仪)对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白银松 《四川医学》2004,25(10):1127-1127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根据病因分为感染、围生因素、溶血、混合、其它5组。并依据黄疸出现时间、达峰值时间、胆红素峰值描述其特点。结果:感染是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第一位因素;溶血组黄疸出现最早,进展最为迅速;围生因素组胆红素峰值最高,但与其余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感染是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首要发病原因。黄疸的出现时间、进展情况、有无围生期致病因素及感染征象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指导意义。黄疸指数的绝对值高低对鉴别病因指导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异常积聚,并引起巩膜、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引起该病的原因,除生理性黄疸外,还有母乳性黄疸、ABO溶血症、新生儿感染等。严重时引起核黄疸,造成严重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光疗是简单易行,疗效较好,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治疗方法,主要作用是使未结合胆红素在光作用下,异构体发生变化而成为水溶性,再经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从而使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亚型(CK-MB)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cTnI和CK-MB,并与3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进行对照及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cTnI和CK-MB进行对照。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cTnI和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治疗前cTnI和CK-MB明显高于治疗后,cTnI增高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存在心肌损伤,cTnI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比CK-MB检测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1200例新生儿胆红素动态监测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监测新生儿经皮胆红素,适时治疗生理性黄疸,减少病理性黄疸。方法:将1200例新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用JH20-IB型经皮黄疸仪测新生儿前额部胆红素,并与血清胆红素进行比较,治疗组当生理性黄疸超过一定范围时适给予治疗,对照组则无特殊治疗。结果:(1)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胆红素值比较,前者略低于后者,但差异无显著性:(2)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生后第5-10d,胆红素值差异有显著性,即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结论:(1)JH20-IB型经皮黄疸仪是动态监测新生儿胆红素的较好方法,(2)生理性黄疸较和理时也影响新生儿精神状况及喂养情况,应适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邓银梅 《中外医疗》2012,31(31):153-154
目的研究并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护理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及预后判断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标准。方法以该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4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定为高胆红素组,以另外收治的59例黄疸患儿为生理性黄疸组,比较两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母乳喂养的情况、排便性质及时间。结果生理性黄疸组患儿排粪便和排胎便的时间明显早于高胆红素组,此外,患儿的哺乳次数也明显高于高胆红素组。结论合理地对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母乳喂养,加强母婴的产期保健,定期对孕妇进行血型鉴定产前检查并加强新生儿的护理、有效地减少产前及产后的感染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