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向无后囊支撑的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恢复双眼单视。方法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体上襻和下襻于睫状沟内的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2 5例 2 5只眼 ,木后随访 6~ 4 8个月 ,平均2 4 .5个月。视力 0 .5以上者 18眼 ,0 .2~ 0 .4者 6眼 ,0 .1者 1眼。结论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力和恢复双眼单视 ,避免了需要配戴接触镜等引起的不便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开襻式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开襻式前房型人工晶体一期或二期植入的手术效果,为不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观察29只眼,其中外伤性白内障11只眼,老年性白内障10只眼,无晶体眼5只,外伤性晶体脱位1只眼,后房型人工晶体移位2只眼。一期植入16只眼,二期植入13只眼。术后随访1 ̄6个月。结果:23只眼矫正视力恢复到0.5 ̄1.0;6只眼〈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开襻式前房型人工晶  相似文献   

3.
借助部分晶体后囊或前囊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手术及外伤致晶体后囊破裂施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44例(44眼)根据裂孔大小、位置、有无前囊膜,采用不固定襻21例、单襻固定19例和双襻固定4例。术后视力≥0.539例(88.6%),0.1~0.45例(11.4%),术后玻璃体疝2例(4.5%),人工晶体夹持1例(2.2%),暂时性眼压偏高8例(18.2%),瞳孔不圆、轻度上移10例(22.7%),皮质过敏性眼内炎1例(2.2%)。结果表明:晶体后囊膜破口小或破口虽较大,但有前囊膜,仍可不固定襻或单襻固定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4.
报道经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治疗无足够后囊支持的32只眼,其中1期植入20只眼,主要为计划的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樾入术中后囊破裂及外伤性白内障,2期植入12只眼,为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体眼。结果术后视力≥0.5者87.5%接近有后囊膜支持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结果(90.02%),并对手术的适应症,人工晶体的设计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晶体异物取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晶体铁质异物外伤性白内障5例,顺利取出异物,Ⅰ期植入人工晶体,疗效满意。视力最高者1.0,最低者0.5,视力低者与眼铁锈症有关。结果表明:虽然晶体异物引起外伤性白内障对眼部存在一定损害。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存在一些并发症,但是只要术中术后给予适当处理,施行异物取出白内障囊外摘除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安全可靠的。对于提高视功能,建立双眼单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2 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后囊破损的无晶体眼13 只( 其中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6 只眼,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7 只眼) ,均随访1 年以上。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矫正视力4 只眼≥1 .0 ,9 只眼≥0 .5 。结果证实2 种术式均安全有效,强调应该根据无晶体眼的条件、2 种2 期植入手术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地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无晶体眼并后囊膜缺损的眼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和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对比观察,了解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随机对两组病人共16例进行手术。用美国Storz公司生产双侧“S”型弹性袢前房型人工晶体和KabiPharmacia“C”袢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组,术后视力10以上占375%(3/8),05以上占50.0%(4/8)。缝线固定术组无一例达10以上者,05以上占25.0%(2/8)。结论:新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显示有更多的优越性。从解剖学观点来说,各种缝线固定技术,很难将晶体袢通过缝线定位在睫状沟处,并对眼组织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李平华  陶永贤 《重庆医学》2000,29(5):398-399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戒指 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PC-IOL)的手术方法及其远期疗效。方法对无晶体囊膜支撑的28例28眼行了经无巩膜瓣睫状沟缝线固定的PC-IOL植入手术,术后承访2.5-5年,平均3.2年,观察视力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视力≥0.5有17眼(60.7%),术中少量出血3眼(10.7%),人工晶体轻度倾斜或偏位4眼(14.3%);黄斑囊样水肿5眼(17.9%);无1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2年来所做25例30眼儿童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24个月,平均11.2个月,除6例6眼视力无增进外,其余矫正视力达0.1-0.2者10眼、0.3-0.4者6眼和0.5-0.8者8眼。影响儿童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为弱视和后囊混浊,对后者的治疗方法与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适应年龄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的优越性。方法:对50例(5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行怕乳化吸出,通过3.2mm隧道切口植入硅胶折叠式人工晶体及44例3.2mm切口基础上扩大至6.0-6.5mm,植入后房型PMMA硬性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占78%。随访1-3个月视力≥0.8者占86%,与后房型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比较术后1和1个月平均散光分别为(0.92±0.84)DT (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观察,探讨儿童人工晶体植入的时机、屈光度的选择、手术技巧、并发症的防治及疗效.方法:2岁~12岁(平均 7.6±3.5岁)儿童白内障 78眼,I期植入人工晶体68眼(先天性白内障60眼,外伤性白内障8眼);Ⅱ期植入10眼(外伤性白内障6眼,无晶体眼4眼)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共 37眼,占 47.4%;0.3~0.5共 28眼,占 35.9%;0.3以下 13眼,占 16.7%.术后葡萄膜炎及后发障较重.结论:儿童期白内障术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是防治弱视、恢复双眼单视功能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对无法按常规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无晶体眼,采用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16例,术后2周左右的视力为0.8-1.2的5眼(29.41%),0.3-0.6的9眼(52.94%),0.1-0.2的3眼(17.05%),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炎性反应,用激素治愈,无感染,该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增视方法,在后房内稳定性和不发生后发障两方面优于I期植入,固定缝襻的针线由眼内向巩膜外穿出可避免玻璃体视区积血,处理好瞳孔附近的成形玻璃体或机化组织,两端襻上固定位置对称可防止晶体光学部的倾斜;巩膜上穿刺点准确对称,两端固定线结扎松紧一致,无虹膜后粘连等是保持晶体位置不偏移的条件,外伤性脱位晶体取出后,让玻璃体相对稳定后再Ⅱ期植入,缝襻固定可避免玻璃体存积附着在人工晶体的前表面,使视力史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Ⅱ期新型弹性襻前房型人工晶体值入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曾行单眼白内障摘除而未植入人工晶体、且不适合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18例患者,行Ⅱ期前房型人工晶体值入。术后随访时间5~15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中8眼≥0.8,6眼≥0.5,其余在0.4~0.2之间。结论:Ⅱ期新型弹性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操作简单,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周进  龚力力 《四川医学》2003,24(3):288-289
目的 观察弹性襻前房型人工晶体二期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双例(双眼)无晶体眼采用颞侧切口及辅助切口二期植入弹性襻前房型人工晶体,观察术后视力,术后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22眼术后棵眼视力提高明显,前房反应轻,并发症少。结论 二期植入弹性襻前房型人工晶体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术后无晶体移位、倾斜等优点,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15.
柯美魁  张红葵 《九江医学》1996,11(3):156-158
本文报告对53眼白内障用国产人工晶体后房型植入。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矫正视力1.0-1.5者占39.6%,视力0.5-0.9者占45.3%,6眼视力为0.2-0.4,2眼0.1。主要并发症有反应虹膜炎、反囊膜混浊、人工晶体表面色素沉着、术中后囊膜破裂、瞳孔轻度上移、前房出血、暂时性高眼太。着重讨论了术后低视力、后囊混浊、前记离血、暂时性主眼压等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巩膜缝线固定术,对10例(10眼)白内障囊内术后或白内障囊外伴后囊破损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获得较好视力,这表明白内障术后矫正视力较好者均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标准三通道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对晶体后囊缺损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病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不适合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35例病人(35只眼)进行标准三通道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切除包括玻璃体基底部在内的前部玻璃体,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固定术。对术后视力、眼压、人工晶体偏位情况和眼底表现随访观察。结果病人裸眼视力均提高,其中0.04-0.1者6只眼,0.2-0.3者18只眼,0.4-0.6者5只眼,大于0.6者6只眼。术后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是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最佳补救措施,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周亮 《衡阳医学院学报》1996,24(4):324-325,296
本文应用巩膜缝线固定术,对10例(10眼)白内障囊内术后或白内障囊外伴后囊破损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获得较好视力,这表明白内障术后矫正视力较好者均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标准三通道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对晶体后囊缺损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病例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不适合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35例病人(35只眼)进行标准三通道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切除包括玻璃体基底部在内的前部玻璃体,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固定术.对术后视力、眼压、人工晶体偏位情况和眼底表现随访观察.结果 病人裸眼视力均提高,其中0.04~0.1者6只眼,0.2~0.3者18只眼,0.4~0.6者5只眼,大于0.6者6只眼.术后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是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最佳补救措施,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4年行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147例,其中36例术中发现有后囊破裂,占24%。分别行单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或后襻缝线固定或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患者均有角膜或巩膜穿通伤史,其中8例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