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和防治排斥反应,有必要建立稳定、符合胰腺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特点的异基因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WPDT)模型.既往我们应用双套管+腹主动脉三通管外接法建立的WPDT模型[1],存在术后动脉玻璃套管容易栓塞、外接三通管难以管理、受鼠存活时间不能满足研究排斥反应要求等缺点,为此我们又通过改进动脉吻合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和防治排斥反应,有必要建立稳定、符合胰腺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特点的异基因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WPDT)模型.既往我们应用双套管+腹主动脉三通管外接法建立的WPDT模型[1],存在术后动脉玻璃套管容易栓塞、外接三通管难以管理、受鼠存活时间不能满足研究排斥反应要求等缺点,为此我们又通过改进动脉吻合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和防治排斥反应,有必要建立稳定、符合胰腺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特点的异基因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WPDT)模型.既往我们应用双套管+腹主动脉三通管外接法建立的WPDT模型[1],存在术后动脉玻璃套管容易栓塞、外接三通管难以管理、受鼠存活时间不能满足研究排斥反应要求等缺点,为此我们又通过改进动脉吻合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和防治排斥反应,有必要建立稳定、符合胰腺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特点的异基因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WPDT)模型.既往我们应用双套管+腹主动脉三通管外接法建立的WPDT模型[1],存在术后动脉玻璃套管容易栓塞、外接三通管难以管理、受鼠存活时间不能满足研究排斥反应要求等缺点,为此我们又通过改进动脉吻合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和防治排斥反应,有必要建立稳定、符合胰腺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特点的异基因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WPDT)模型.既往我们应用双套管+腹主动脉三通管外接法建立的WPDT模型[1],存在术后动脉玻璃套管容易栓塞、外接三通管难以管理、受鼠存活时间不能满足研究排斥反应要求等缺点,为此我们又通过改进动脉吻合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和防治排斥反应,有必要建立稳定、符合胰腺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特点的异基因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WPDT)模型.既往我们应用双套管+腹主动脉三通管外接法建立的WPDT模型[1],存在术后动脉玻璃套管容易栓塞、外接三通管难以管理、受鼠存活时间不能满足研究排斥反应要求等缺点,为此我们又通过改进动脉吻合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和防治排斥反应,有必要建立稳定、符合胰腺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特点的异基因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WPDT)模型.既往我们应用双套管+腹主动脉三通管外接法建立的WPDT模型[1],存在术后动脉玻璃套管容易栓塞、外接三通管难以管理、受鼠存活时间不能满足研究排斥反应要求等缺点,为此我们又通过改进动脉吻合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和防治排斥反应,有必要建立稳定、符合胰腺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特点的异基因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WPDT)模型.既往我们应用双套管+腹主动脉三通管外接法建立的WPDT模型[1],存在术后动脉玻璃套管容易栓塞、外接三通管难以管理、受鼠存活时间不能满足研究排斥反应要求等缺点,为此我们又通过改进动脉吻合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和防治排斥反应,有必要建立稳定、符合胰腺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特点的异基因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WPDT)模型.既往我们应用双套管+腹主动脉三通管外接法建立的WPDT模型[1],存在术后动脉玻璃套管容易栓塞、外接三通管难以管理、受鼠存活时间不能满足研究排斥反应要求等缺点,为此我们又通过改进动脉吻合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和防治排斥反应,有必要建立稳定、符合胰腺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特点的异基因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WPDT)模型.既往我们应用双套管+腹主动脉三通管外接法建立的WPDT模型[1],存在术后动脉玻璃套管容易栓塞、外接三通管难以管理、受鼠存活时间不能满足研究排斥反应要求等缺点,为此我们又通过改进动脉吻合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WPDT)模型手术过程的操作要点.方法 将供、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袖套吻合,供体十二指肠与受体小肠端侧吻合,成功建立Lewis→Wistar糖尿病大鼠异基因WPDT模型.结果 50只糖尿病大鼠行WPDT术式,44只移植成功.其中8只于术后3 d内死亡,其余36只受体大鼠存活时间为6~16 d,平均为(10.45±3.30) d,术后7~10 d为死亡高峰,移植物病理改变呈典型的急性排斥反应. 结论 熟练的显微技术和重视操作细节是成功建立WPDT模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适用于研究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同种异体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方法供体为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50~300g;受体为10周龄雄性SD大鼠,体重300~350g;各40只。供心的肺动脉与受体的右侧颈外静脉经套管技术进行连接,供心的无名动脉与受体的右侧颈总动脉行显微端端吻合,受体均予环孢素抗急性排斥反应。结果40只移植心脏均无吻合口漏血或血流受阻,总手术时间为40~50min,其中套管2~3min,显微端端吻合9~12min。所有受体的颈部移植心脏于术后第30天取出检测,其血管病理均符合慢性排斥反应表现。结论改良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是一种简便实用、易于观察取材、适合慢性排斥反应研究且易于复制的器官移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改进传统移植模型,建立成功率高的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pancreaticoduodenal transplantation,PDT)模型,为基础及临床胰腺移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提高显微外科手术技巧,高质量获取供体器官,并运用自制血管套管,采用双套管将供胰所带腹主动脉近心端、门静脉分别与受体左肾动、静脉行端端吻合,同时移植物腹主动脉远心端外接三通管,十二指肠断端外引流,在不阻断体循环及门静脉的情况下完成PDT动物模型.术后通过监测随机血糖和十二指肠引流物观察移植物内、外分泌功能.结果 共行30次移植手术.整个手术时间仅为2 h,受体手术时间缩短至(26±5)min,血管重建时间(25±5)min,移植手术成功率100%.术后2 h可见胰液分泌,排除因套管内血栓形成引起移植物失功的3例外,其余受试大鼠血糖水平均在术后6或24 h降至正常.移植胰腺功能存活率为90%(27/30).结论 本模型操作简便、稳定,不需要特殊仪器,术后移植物功能恢复快,可用于临床胰腺移植有关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植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问世,近年来器官移植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在小肠移植方面也有了长足发展.但是观察发现,随着器官移植存活期的延长,出现了移植物功能逐渐减退直至丧失的现象.目前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移植物远期功能减低的主要原因就是慢性排斥反应[1].因此,我们成功地建立了大鼠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为临床研究慢性排斥反应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5.
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13,他引:1  
目的 探索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双套管 移植物腹主动脉三通管外接法完成大鼠全胰十二指肠同种异体移植动物模型。实验分为A、B组。每组15只,分别于术后6、24h处死。处死时检测非空腹血糖,并行移植物组织学观察。结果 30次实验中,总手术时间仅为2h左右,移植手术成功率100%。排除因套管内血栓形成引起移植物失功的3例外,其余受试大鼠血糖水平均在术后6或24h降至正常,移植胰功能存活率为90%(27/30)。A、B两组组织学改变符合I-RI病生特点。结论 本模型操作简便、稳定,不需阻断体循环,具有术后移植物功能恢复早的优点,适用于临床胰腺移植有关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Tregs对同种异体牙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提供一种免疫移植方法.方法 免疫抑制剂Tregs给予白鼠尾巴静脉注射1周,建立白鼠同种异体牙移植模型,术后观察移植牙存活、排异发生率及程度.结果同种异体牙均诱发免疫排斥反应,但Tregs注射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时间缓慢,组织切片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 使用免疫抑制剂是预防同种异体牙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方案,可以使同种异体牙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延迟,存活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大鼠移植肝胆管病模型并评估其意义.方法 将大鼠按实验要求分为4组:(1)长时间(12 h)冷保存组(n=24):同基因系近交系大鼠♂Wistar→♂Wistar,所获供肝于4℃UW液保存12 h后行两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rat liver orthotopic transplantation,ROLT).术中利用内支架管直接对合供、受体肝总动脉及肝外胆管;(2)慢性排斥反应组(低剂量环孢素每天1 mg/kg,冷缺血时间1 h)(n=24):异基因近交系大鼠♂DA→♂Lewis.供肝于4℃UW液保存1h后同法行ROLT; (3)对照组(冷保存时间1 h)(n=24):同基因系近交系大鼠♂Wistar→♂Wistar,供肝于4℃UW液保存1h后同法行ROLT; (4)假手术组(n=24):♂Wistar大鼠,只进行开关腹手术.观察术后16周内各组大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大鼠肝脏标本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在长时间冷保存组和慢性排斥反应组,术后大鼠意识恢复慢,胆道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肝内汇管区胆管增生及炎细胞浸润明显.16周时可见肝小叶被增生胆管分隔,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增生胆管上皮细胞萎缩、坏死、胞浆消失,仅见固缩的细胞核.胆管周围有较多的炎细胞浸润,肝内小动脉闭塞或消失.结论 通过供肝长时间冷保存或诱导慢性排斥反应可以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移植肝胆管病模型.该模型是研究肝移植术后移植肝胆管病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鼠同种异体门静脉移植模型,并研究门静脉移植物免疫排斥反应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选用近交系C57BL/6(H2b)和BALB/c(H2d)小鼠,进行异体门静脉移植的动物实验,设同基因移植组(BALB/c到BALB/c),异基因移植组(C57BL/6到BALB/c)和异基因移植加CTLA4-Ig治疗组.结果 共实施80例小鼠门静脉移植,全组手术成功率91.3%(73/80).异基因组术后1周即出现明显排斥反应,管壁全层由单核细胞浸润.术后2周内皮层和肌层破坏进一步加重,管壁增厚伴管腔狭窄.术后4~8周内皮和肌层完全被新生的细胞外基质替代,单核细胞浸润相对减轻.异基因CTLA4-Ig治疗组术后排斥反应受到明显抑制,管壁厚度和管腔面积与同基因组类似,与异基因组相比获得明显改善.结论 CTLA4-Ig能有效抑制同种异体门静脉移植物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9.
CTLA4-Ig抗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及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ROLT)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探讨细胞毒淋巴细胞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抗排斥反应和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采用“二袖套管”法建立Wistar→SD大鼠配对组合的肝移植后排斥反应模型.并于术后第2天腹腔内一次性注射CTLA4-Ig(75pg/只大鼠).与未给药的相同组合的排斥反应模型鼠对照研究.观察移植术后7d2组动物的一般情况、肝功能变化、移植肝病理改变及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CTLA4-Ig组动物术后4个月时的上述情况.以了解CTLA4-Ig抗排斥及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结果①对照组动物于肝移植术后6~14d内相继死亡;移植肝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征象。②CTLA4-Ig组动物于术后7d及4个月均未见明显的排斥反应表现.移植肝无明显的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征象.血清TNF-α、ALT、AST、TBIL及D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P及A1b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LA4-Ig有抗排斥反应及诱导免疫耐受功能的作用;血清TNF-α水平作为观察ROLT后排斥反应的指标,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动态观察近交系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发生规律,探讨该模型对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研究的价值.方法:选用近交系大鼠F344(RT11)和BN(RT1n),根据改良Monchik法建立下腔静脉回流式异位全小肠移植模型.实验分为同系移植组(F344→F344,ITx组)和同种移植组(BN→F344,ATx组),每组各制作实验模型8只.结果:①ITx组大鼠平均生存期30d以上,ATx组大鼠平均存活12d.②ITx组大鼠术后各时点的大体观察无明显差异,而移植小肠病理组织学POD 3d呈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表现,POD 0、5、7、9d 与正常小肠的组织学特征基本相同.③IL-2Rα和γ-INF mRNA转录水平显著性改变早于排斥反应的病理诊断.④ATx组在POD 5、7、9d的大体表现与组织病理改变分别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结论:近交系大鼠BN→F344与近交系大鼠F344→Wistar适用于小肠移植排斥反应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