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aortie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壁中层胶原及弹性蛋白变性引起的退行性变,血液穿透病变中层,并沿着主动脉壁纵轴延伸,导致动脉壁剥离的严重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现对我院23例主动脉夹层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18例主动脉夹层诊治体会。方法主动脉夹层18例经心脏彩超、CT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MRI)确诊。基础治疗以控制血压、降低左室dp/dt为主,4例行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术,2例行外科手术。结果1例因夹层破裂、急性心包填塞死亡,其余好转出院。结论主动脉夹层进展快,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时采取药物、介入、外科手术治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5例AD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及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是AD的主要危险因素。AD患者由于夹层受累部位、范围、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影像学UCG(超声心动图)/CT检查结果是正确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710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临床特征、误诊和治疗情况.方法 对71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710例AD患者中,男女比为3.55:1,平均年龄为(51.52±14.5)岁.AD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胸痛和/或背痛,Ⅰ型和Ⅲ型者可伴有腰、腹痛,Ⅱ型很少伴有腹痛.AD患者可有多器官受累,包括心、脑、肾、胃肠道、四肢及心包和胸腔积液.超声对Ⅲ型AD诊断较差,螺旋CT和MRI对AD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以上.本组误诊率30.2%(115/381).在91例误诊病例中,误诊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者为44.0%(40/91),误诊腹部疾病为29.7%(27/91).总病死率为12.8%.结论 AD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率高.超声、螺旋CT和MRI三种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正确诊断和积极的内科治疗以及根据临床分型和病情采取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可减少病死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的临床表现,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8例确诊为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夹层撕裂导致急性心包填塞死亡,1例虽存活,但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其余病情好转。结论主动脉夹层进展快,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时采取药物和介入治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经临床严密观察和多项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5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剧烈胸腹疼痛是所有AD病人的第一症状;四肢血压不对称升高伴休克病容48例;一侧肢体血压降低或脉搏减弱消失18例;夹层血肿压迫血管分支致相应器官缺血表现9例:胸、腹闻及血管杂音8例。结论:高血压易发生主动脉夹层;凡高血压患者,难解释的剧烈胸腹部疼痛,应尽快作影像学检查,以求确诊。血管内支架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建华  李连镇 《首都医药》2004,11(18):17-1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根据连续收治116例主动脉夹层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及近期预后。结果88例75.9%首发症状是胸、背、腹等突然出现剧烈疼痛,76例65.5%患者的胸部X线片提示有纵隔影和或主动脉影增宽,90例77.5%患者超声心动图可见典型的夹层分离征象,84例患者行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或核磁共振成像,83例确诊为主动脉夹层,诊断准确率98.8%要高于超声心动图。内科治疗为28d,死亡率为26.7#/86,手术治疗为23.3%7/30,介入治疗7.7%1/13。结论AD的临床症状变化较多,诊断结合各种辅助检查综合考虑。对有并发症、特别是StandfordA型患者,可考虑尽早手术治疗。Stand-fordB型,应做介入性治疗,介入性治疗AD前景喜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患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对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1995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连续确诊的4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胸痛为常见首发症状,部分病例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住院病死率高.高血压是导致AD发生的最常见原因,超声心动图、CT的MRI三种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结论 AD症状呈多样性,住院病死率高,高血压与AD的形成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近年AD发病率逐渐增高,且误诊率高,80%以上的AD患者有高血压,本文对3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红  张丽英  朱京炜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642-364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表现、急诊早期诊治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D的临床表现各异,典型撕裂样疼痛11例(68.8%),部分患者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检查能确定诊断。AD的临床表现复杂,急诊首诊误诊率56.2%。结论:AD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提高急诊医师诊断意识和诊断水平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13.
张静  高潮  罗春苗  冯俊  陈振飞 《安徽医药》2014,18(3):538-54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4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高血压是导致AD发生的常见原因,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胸背部疼痛或腹痛为主要首发症状.增强CT及MRI诊断符合率达100%.AD的治疗包括药物、介入、外科手术.42例患者住院期间7例死亡,4例转院,出院31例患者平均随访26个月,仅1例死亡.结论 高血压是AD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率高.DeBaKeyⅠ、Ⅱ型急性期死亡率高,应及早外科手术,DebakeyⅢ型在内科保守稳定的情况下行介入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王格社  李秀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583-3584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例患者中误诊4例,误诊率30.7%;9例好转出院(69.2%),4例死亡(30.8%).结论:AD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表现多样,临床较易误诊,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对预后很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诊治体会。方法对32例AD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经控制血压、镇痛等内科治疗后有26例血压降至理想水平,疼痛症状明显改善,另有6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转上级医院经外科人工血管置换术后疼痛等症状消失,手术成功。6例治疗效果不佳分别死于发病后1d~5d内,其死因均为急性夹层动脉瘤破裂。结论及时把握AD临床表现,早期准确诊断并积极治疗是改善AD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减少误诊误治、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AD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误诊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病因高血压占71.05%,马凡氏综合征占15.79%.其他占13.16%。误诊率10.53%,死亡率10.53%。结论 早期确诊、早期合理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对诊断的意义及治疗情况。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6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分析。结果除1例患者因夹层破裂死亡,1例患者因重度心衰死亡外,余患者均治疗好转。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准确诊断,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0岁,主因间断活动时胸闷、胸痛、气短5~6年,突发持续性胸痛、憋气1h于2009年9月19日7:00收入我院。患者近5~6年,每遇上楼梯、走上坡路时就出现胸闷、胸痛,以心前区为著,呈闷痛、不放射,休息后即可缓解,未进行检  相似文献   

19.
蔡远翔 《江西医药》2012,47(7):646-650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囊样变性的中层而形成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病变.在英美国家每年AD发病率高达3-4/10万,突然猝死率达20%,住院期间死亡率达30%[1].AD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误诊和漏诊率极高,危害极大.现就其诊治进展作如下综述,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夹层过去报道较少,近年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临床诊断病例明显增加,但年轻病例仍然少见。现报道年轻女性主动脉夹层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