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已是现代冠心病治疗的里程碑。每年全球有上百万人接受这种手术,但随着手术例数的不断增加,术后再狭窄的问题日益突出。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约25%~50%的患者于术后3~6个月后发生再狭窄。在采用支架植入后,仍有15%~30%的患者出现再狭窄。早期再狭窄(术后几小时~几日)主要是由于血栓形成及损伤局部的血管痉挛,后期再狭窄主要机制是血管对损伤反应而发生新生内膜增生和收缩性血管重塑引起再狭窄。本文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河北医学》1999,5(2):73-74
1977年瑞士学者Gruentzig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进行了PTCA,从此开创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纪元。此后近20年来,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T)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与冠心病易患因素关系。方法 冠心病介入治疗440例中,选择连续84例(n5个狭窄病变)术后随访冠脉造影复查者,冠脉定量分析(QCA)术前、术后和随访复查冠脉造影图象,并分析再狭窄与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关系。 结果 患者6个月再狭窄率为40.00%,多元回归分析再狭窄发生时间与吸烟史、多个易患因素、多支病变、病变类型和前降支病变呈正性相关,与支架置入呈负性相关。 结论 冠心病易患因素与介入后再狭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吸烟史。  相似文献   

4.
5.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与冠心病易患因素关系。方法 冠心病介入治疗440例中,选择连续84例(115个狭窄病变)术后随访冠脉造影复查者,冠脉定量分析(QCA)术前、术后和随访复查冠脉造影图象,并分析再狭窄与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关系。结果患者6个月再狭窄率为40.00%,多元回归分析再狭窄发生时间与吸烟史、多个易患因素、多支病变、病变类型和前降支病变呈正性相关,与支架置入呈负性相关。结论 冠心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和随访冠脉造影的病例1012例,按随访结果分为支架再狭窄线338例,无再狭窄组674例,并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病变特征及手术操作相关参数。结果:再狭窄危险性增高的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复杂病变(B2/C),慢性阻塞性病变,再狭窄病变,长病变,小血管病变,重度狭窄病变和长段支架置入,其相对应的比数比(Odds Ratio)分别为1.42,1.21,1.39,1.84,1.35,1.76,1.92,1.22,1.82,置入Multilink支架相对于Palmaz-Schatz,Wiktor,NIR,S670,Bestent支架再狭窄的危险性减少(OR为0.85),结论: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变特征选择冠脉内支架置入的适应征和适当类型的支架。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3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的39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1年,将其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糖尿病情况、合并高血压情况、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尿酸血症、支架长度、支架部位、支架直径、支架数量,以及他汀类药物、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及阿司匹林应用情况患者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9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29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7.32%。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血压情况、支架部位、支架数量、ADP受体拮抗剂及阿司匹林应用情况患者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合并糖尿病情况、LDL-C水平、高尿酸血症、支架长度、支架直径及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患者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LDL-C水平≥1....  相似文献   

8.
9.
董鹏  姚康宝 《当代医学》2003,9(3):36-3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是现代冠心病治疗的里程碑。每年全球有上百万人接受这种手术,但随着手术例数的不断增加,术后再狭窄的问题日益突出。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约25-50%的患者于术后3~6个月后发生再狭窄。在采用支架植入后,仍有15~30%的患者出现再狭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国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与冠心病易患因素吸烟关系。方法 冠心病介入治疗352例中,选择连续65例(86个冠脉狭窄病变)术后3~16个月随访重复冠脉造影者,冠脉定量分析(QCA)术前、术后和随访复查冠脉造影图象,并分析再狭窄发生率及随访时内径丢失与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关系。结果 再狭窄发生时间与吸烟史、多个易患因素、多支病变、病变类型、前降支病变、随访期尿酸呈正性相关,与支架置入呈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4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危险因素个数与血管病变支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性别、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史、肥胖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相对危险度的高低依次为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性别、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吸烟史。结论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作用对预防冠心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治疗,但是PCI后血管再狭窄(restenosis,RS)严重影响了PCI的远期疗效。目前认为PCI后发生Rs可能与局部或全身的炎症、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转化、迁移、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和沉积、血管内膜过度增生和新生内膜的形成等有关。本文对近年来应用药物防治R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应用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147例患者,以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2月来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5例,有5例失访,最终纳入120例。收集并整理其病历资料和术后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或定期复查的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生活方式、抑郁评价和生存资料。结果:有高血压病史、运动量30 min/d、有糖尿病史、抑郁程度较重的患者1年复发率高(P0.05);有高血压病史、运动30 min/d、有糖尿病史、重度抑郁是影响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有高血压病史的危险程度最大(OR=3.575,95%CI=1.446~8.842),其他三个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为运动30 min/d(OR=3.347,95%CI=1.424~7.866)、重度抑郁(OR=2.824,95%CI=1.578~5.054)、有糖尿病史(OR=2.356,95%CI=1.246~4.455)。结论:有高血压病史、运动30min/d、有糖尿病史、重度抑郁是影响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及支架植入(STENT)术,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提高病人的寿命有一定疗效. 但PTCA STENT术后再狭窄的问题不容忽视.现就我院开展PTCA STENT术以来术后再狭窄病人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发和晚发冠心病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差异.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的972例冠心病患者的手术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有无ISR及NECP-ATP Ⅲ规定分为ISR组102例、非ISR组870例,其中早发冠心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西峡县豫西协和医院2014年3月至2018年1月78例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检查将其分为ISR组(20例)与非ISR组(58例),统计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ISR影响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与脂蛋白a[LP(a)]、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病变支数、糖尿病、吸烟等因素相关(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LP(a)、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糖尿病、吸烟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LP(a)、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糖尿病、吸烟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临床施行PCI术时,应严格把控植入支架直径与长度选择,术后密切关注生化指标水平,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07年1月至2015年5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8~12个月随访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 136例,其中男性835例,女性301例,年龄(61.61 ±12.32)岁.根据随访造影结果支架相关病变血管是否狭窄及程度将其分成ISR组(n=72)和非ISR组(n=1 064),记录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临床合并症、用药情况以及介入治疗相关参数等,分析可能导致ISR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病例资料造影随访显示ISR发生率为6.3%.与非ISR组比较,ISR组患者在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术后服药依从性差、长病变和多支病变、支架直径和长度及最小管腔直径(MLD)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大剂量他汀类患者的比例,在非ISR组与ISR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是临床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与未控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抗血小板治疗和他汀治疗依从性以及支架治疗病变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与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160例行PCI治疗并于1年[平均随访(10.2±2.5)个月]内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的冠心病患者。通过术前MAU的测定及术后1年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支架内再狭窄与否的结果,分为无再狭窄组(NISR)(作为对照组)及再狭窄组(ISR)。依据再狭窄组中植入支架的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结果ISR组MAU水平(60±19)mg/L,较NISR组(41±17)mg/L明显增高(t=5.109,P〈0.05);ISR组三支组MAU水平(83±12)mg/L较双支组(58-4-7)mg/L明显增高(P〈0.05),双支组MAU水平较单支组(38.9±2.0)mg/L明显增高(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可能是预测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2年1月-2007年4月对收治的13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140例次PCI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我院2002年1月-2007年4月对137例患者进行PCI术140例次,其中男性110例,女性27例,年龄32-81岁(50±10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