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汪桂清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9,22(3):105-108
莱姆病是由蜱传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已研制出OspA和OspC等多种亚单位疫苗;多价重组OspA疫苗和DNA疫苗的研制工作也取得进展。本文介绍了近几年莱姆病疫苗的研制进展。存在的疸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莱姆病疫苗研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桂清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9,(3)
莱姆病是由蜱传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已研制出OspA和OspC等多种亚单位疫苗;多价重组OspA疫苗和DNA疫苗的研制工作也取得进展。本文介绍了近几年莱姆病疫苗的研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莱姆病是由蜱传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文介绍了两种重组外表面蛋白 ( r Osp)疫苗的作用机理、效力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0,23(6):244-246
莱姆病是由蜱传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文介绍了两种重组外表面蛋白(rOsp)疫苗的作用机理、效力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章建康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7,20(5):217-219
第七届国际莱姆病会议于1996年6月12日-21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来自31个国家的5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共宣读和张贴论文376篇,论文涉及生物学与遗传学、监测与流行病学、生态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治疗、免疫力与疫苗等8个主题。本文重点介绍莱姆病疫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章建康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7,(5)
第七届国际莱姆病会议于1996年6月12~21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来自31个国家的5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共宣读和张贴论文376篇,论文涉及生物学与遗传学、监测与流行病学、生态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治疗、免疫力与疫苗等8个主题.本文重点介绍莱姆病疫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提出了研制爱滋病疫苗的途径,以期促进协作研究,加速疫苗研制过程.爱滋病病毒尽管爱滋病在临床上有其独特性,但爱滋病病毒却与其他已经充分研究的逆转录病毒有许多共同特性。它的基因组能编码少数蛋白,包括几种结构蛋白、病毒复制所需的酶及1~2个功能不明的多肤。具体地说,皿型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琳巴结病相关病毒(HTLV一111/LAv)基因组含有gag、pof和env三种基因。gag基因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其中一种分子量为18,000,另一种为2吐,000(P24)〕,由gag基因编码的第三种蛋白(分子量为15,000)极可能为核糖核蛋白。pof基因编码复制酶逆转录酶。env基因编码的蛋白(可能有两种)构成病毒的外壳或包膜,其中一种主要包膜蛋白,分子似较大,(分子量110,000~120,000,即gp120),且已充分糖基化,另一种分子量为41,000(gp41)的蛋白,可能是膜转移蛋白,使病毒核心与包膜相连。患者血清中的抗体通常可与大多数主要病毒结构蛋白(核心和包膜)起反应。抗体在宿主防御感染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但一些感染者的血清能在体外中和HTLv一111/LAv,这一证据表明,有些杭体可能具有保护作用。用现有的技术测定这些扰休(至少是高效价抗体)的阳性率似较低,而且,迄今还不能根据抗体的测定鉴别患者是否得到保护。这与猫白血病病毒感染的情况截然不同。后者中和抗体的存在与对严重感染的防御作用密切相关,而HTLv一111/LAv感染 相似文献
10.
陈敏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9,(3)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第一种莱姆病疫苗。这种重组外表面蛋白A(OspA)疫苗于0、1和12月接种3剂,用于15~70岁人群预防莱姆病的自动免疫。高危人群是在有大批伯氏疏螺旋体感染蝉出没的草原或林区生活、工作或旅游的人群。FDA称此疫苗接种3剂后能为大多数人提供保护作用,但不能预防所有的莱姆病病例。因此应告知接受疫苗的患者完成全程免疫的重要性,并继续采取标准的预防措施,包括穿保护衣、应用驱蜱剂和灭蜱。 相似文献
11.
徐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6,(6)
全细胞和亚单位疫苗均能预防伯氏疏螺旋体感染,但人用疫苗主要集中在亚单位疫苗的开发。伯氏疏螺旋体的外表面蛋白A(OspA)是最有希望的候选疫苗:其他候选莱姆病疫苗也正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徐冰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6,19(6):250-253
全细胞和亚单位疫苗均能预防伯氏疏螺旋体感染,但人用疫苗主要集中在亚单位疫苗的开发。伯氏疏螺旋体的外表面蛋白A是最有希望的候选疫苗,其他候选莱姆疫苗也正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排除狂犬病病毒的固有毒性成份而保留其完整的免疫原性可望获取高效、安全和经济的人(兽)用疫苗.本文综述了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编码序列借助多种质粒、牛痘病毒、腺病毒等载体在大肠杆菌和真核细胞系统的表达策略、过程及效果,并就其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杜勇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7,(4)
世界上50%以上的人长期受到胃内病原体——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这是大部分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并与胃部腺癌的发生高度相关。目前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之一是用抗生素根除Hp感染,但有相当的局限性。Hp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助于鉴别细菌抗原,用以制备治疗该疾病的新的侯选疫苗。在Hp的相关种猫螺杆菌(Hfelis,Hf)感染的小鼠模型上,首次展示了接种治疗Hp感染的潜力。实验显示口服Hp的溶解产物与霍乱毒素的混合物,能诱导抗这种螺杆菌感染的保护。随后发现,在给予霍乱毒素时,纯化的Hp脲酶也能诱导抗Hf感染的保护性反应,这是首次表明,用一种纯化… 相似文献
16.
邓婷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5,(3)
罗斯河病毒(Ross River Virus)是能引起流行性多关节炎的a病毒.本文作者用二氮丙啶(BEI)破坏罗斯河病毒的传染性制成灭活疫苗,在小鼠中评价其免疫效果.作者从急性病人血清中分离出罗斯河病毒,通过在Vero细胞中培养获得大量病毒.离心除去细胞,在上清液中加入2-溴乙胺,37℃水浴,然后加入NaOH提高pH值至8.5~9.0,形成BEI,灭活病毒.最后加入终浓度为10%V/V(0.1M)的硫代硫酸钠终止BEI活性.离心、回收病毒.用无菌盐水重新悬浮病毒颗粒制成BEI灭活疫苗.佐剂灭活疫苗为每ml无菌盐水中含2~300μg灭活病毒和1mg氢氧化铝佐剂. 相似文献
17.
秦进才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5,(2)
本文首次报道了重组莱姆病病原体博氏疏螺旋体外表面蛋白A(OspA)疫苗的临床试验结果.作者用随机双盲法将36名18~65岁的健康志愿者分成氢氧化铝吸附疫苗组、不吸附疫苗组和安慰剂组,每组12人.OspA脂蛋白由大肠杆菌表达.两种疫苗的OspA脂蛋白含量均为20μg/ml.接种方法为0.5ml 相似文献
18.
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免疫疗法是唯一针对变态反应的病因治疗方法,而且可以改变疾病的病程.T细胞肽、选择性野型样重组变应原和基因工程修饰的变应原衍生物在治疗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方面已取得相当进展.基因修饰的重组桦木花粉变应原能诱导强烈的变应原特异性IgG,并降低季节性增强的IgE水平. 相似文献
19.
何亚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3,(5)
美国Connaught药厂宣称,两种莱姆病疫苗看来是安全的,且能产生抗感染抗体。一种疫苗是由大肠杆菌产生的重组伯氏疏螺旋体抗原制成,另一种是由相同抗原(外表面蛋白A(OspA)抗原)与卡介苗(BCG)结合制成。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对36名健康者进行莱姆病疫苗Ⅰ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将受试者分成3个小组:两组接种任何一种疫苗,第3组接种盐水安慰剂。在接种后30天作加强接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选用 Smith Kline Beecham生物制品公司生产的伯氏疏螺旋体外表面蛋白 A( Osp A)重组疫苗 ,按 0、1、6月 ( 1组 )及 0、1、12月 ( 2组 )两种免疫程序 ,对 80 0名 15~ 5 0岁的健康志愿者进行免疫 ,比较疫苗的安全性、反应原性及免疫原性。 结果表明 ,两组报告的不良反应均较轻 ,且呈一过性 ,均无后遗症。每组均有 75 %的受试者出现局部症状 ,19%的受试者有全身症状。 第 2次接种后 1个月的抗 Osp A Ig 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 GMT) :1组和 2组分别为130 9EL.U/ ml 和 14 0 4EL.U/ ml;第 3次接种后 1个月分别为 72 0 5 EL.U/…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