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器性血管伤引起受损机体生理改变的基本条件是急性失血。心脏及胸、腹腔大血管损伤的伤员,往往来不及抢救而阵亡。肢体大血管的损伤或其它原因大出血,可引起休克或在短时间内危及伤员生命或发生严重合并症。因此,在战伤救治中必须及时准确做好急救止血工作。1火器性血管伤的急救原则首先是止血、抗休克,以挽救伤员的生命为主,其次再考虑修复血管,重建肢体的血液循环,保存肢体,同时注意恢复功能。2火器性血管伤的分级救治火器性血管伤必须实行分级救治,严格按照本级救治范围执行战伤救治原则,分级处置,前后继承,逐级补充,最终…  相似文献   

2.
手术与复苏是战伤救治的两大核心能力,早期救治应在伤后3 h内实施,包括紧急救治及外科复苏两类职能,因此应强调复苏与手术能力的建设。本文重点阐述早期救治能级的能力要求,并根据国内外平时创伤救治和战时战伤救治的进展,梳理战伤早期救治能级中“手术”与“复苏”的相互关系及其关键技术,提出只有手术和复苏能力协调发展,相互支撑,才能为严重战伤伤员提供安全、规范、高效的救治,降低严重战伤伤员的伤死率。  相似文献   

3.
战伤休克的液体复苏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一般战伤,休克的发生率为10%~15%,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休克的发生率可高达25%~30%。约50%的战伤伤员因失血休克而死,所以战(创)伤休克伤员的早期救治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对休克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组织体液及氧代谢研究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包括军队)在战(创)伤休克的液体复苏时机、早期液体复苏方法与原则、复苏终点与标准,以及复苏液体的选择上作了许多有益探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概念。本文重点对这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性复苏在抢救严重肝脏损伤伴大失血患者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31例严重肝脏损伤伴大失血患者(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19~75岁,平均32.7岁)应用损害控制性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止血性复苏、损害控制手术)救治情况,统计其治疗结果,包括复苏结果、最终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31例均出血控制后成功复苏;24例在术后送入ICU前即达到初期复苏目标[心率≤120次/min,血压90/60mmHg,中心静脉压6~8mmHg,尿量0.5~1ml/(kg· min),血红蛋白80~100g/L,红细胞压积0.3~0.3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3例(9.69%);治愈26例,死亡5例(16.13%),主要死亡原因为合并伤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应用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救治严重肝脏损伤伴大失血,及早纠正低体温、酸中毒、凝血障碍,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时效救治理论基于战伤救治提出,其概念是以战伤救治时效性规律为指导,最大限度发挥时间因素在战伤救治中的作用,以赢得最理想的救治效果[1].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随着战争形态、作战理论、作战样式的变化,伤员伤类、伤情日趋复杂.依靠高新技术的快速后送工具、复苏、急救器材、野战卫生装备,以及现代战伤救治理论、技术,包括抗休克、抗感染等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战争中伤员接受不必要的重复治疗及阶梯设置过多等对战伤救治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大出血合并凝血病是严重创伤患者早期主要死亡原因,预防和早期诊断处理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关键,包含低压性复苏、止血性复苏和损害控制外科的"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明显改善了创伤后凝血病的救治结局。本文主要针对创伤后凝血病的临床救治,给创伤外科医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响  游海燕 《人民军医》2021,64(3):222-225,240
止血带在现代战伤救治中起到重要作用.止血带的使用不仅有利于战场或野外急救时控制伤员动脉损伤出血,还有利于手术中减少失血、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但是,应用止血带在发挥止血作用的同时,也可引发局部疼痛、神经肌肉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静脉血栓形成等多种并发症;有效预防和减少因止血带使用不当产生的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国...  相似文献   

8.
正【核心提示】战伤,是战时武器及战场环境直接或间接所致损伤。战伤救治,就是对负伤的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先期救治。战伤救治是完成一场战斗的基础,更是降低战斗减员、保存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关键。其主要任务,就是在战场环境下达到对战伤的有效处置,对有望归队参战的伤员进行战伤的快速处理,使战斗员尽快恢复战斗能力,归队参战,确保战斗最终取得胜利。习主席明确指出:"现代战争,对一线救治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卫勤救治能力提高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车臣战争中俄军士兵战伤并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情况,提出战时救治建议。方法:统计战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的发生率。结果:战伤并发ARDS 13例,占伤员总数的0.4%;肺炎99例,占伤员总数的3.1%,以肺部穿入伤居多;支气管炎33例,占伤员总数的1.0%。结论:战伤并发呼吸系统疾病以肺炎最为常见。加强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及战时合理配置内科医师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解答:损害控制复苏的理论来源于"损害控制外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许多大量失血、严重休克的创伤患者伤后立即出现凝血紊乱,而早期救治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凝血紊乱的纠正。损害控制复苏主要针对大量失血、严重休克的患者,其基本原则是迅速识别具有凝血紊乱风险的患者,早期纠正凝血紊乱。其基本步骤分为两步:第一步,院前控制液体输注的量和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