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天枢穴对脾虚泄泻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针灸天枢穴治疗脾虚泄泻的免疫学机理。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灸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观察针灸对脾虚模型太鼠外周静脉血中T细胞亚群数量和肠黏膜组织SIgA含量的影响。结果:脾虚泄泻模型大鼠外周血中CD,、CD,和CDs细胞减少,针交天枢穴后,CD,和CD,均有回升.CD/CDs比值升高;造模后SIgA减少,经过针灸天枢穴治疗后,SIgA分泌增多:结论:针灸治疗脾虚泄泻的机理可能与改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索天枢穴辅助治疗小儿脾虚型腹泻治疗效果。方法:我们将59例年龄为0~10周岁的脾胃虚寒型腹泻,进行随机抽样分组,对照组:25例,治疗方法:抗病毒、补液、稳定电解质、口服益生菌等监测资料:按摩组3:4例,治疗方法:在对照组基础治疗方案上加用天枢穴捏掐按摩。3天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按摩组:34例中有痊愈29例:对照组:25例中痊愈15例,经统计学处理χ,2=4.86,0.01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探寻中医针灸治疗泄泻的选穴规律,并为临床腧穴的选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复杂网络分析软件Gephi,建立泄泻腧穴处方复杂网络模型并运用腧穴使用频次和复杂网络技术分析处方核心腧穴、选穴规律及配伍规律。结果:通过筛选,纳入文献209篇,提取319个针灸治疗泄泻的处方。涉及94个腧穴,总使用频次1827次,其中天枢穴使用频次最高(280次,占总频次的15.33%)。腧穴主要归经于胃经(655次,占总频次的38.85%)、膀胱经、任脉。核心腧穴处方为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中脘。结论:现代文献研究表明泄泻处方强调健运脾胃,辨病选穴,重视胃经腧穴,选穴多为特定穴,配穴以远近配穴为主,标本共治。 相似文献
7.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天枢穴治疗慢性腹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Ci Ni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NKI、Wan Fang数据库截止2014年12月的针灸天枢穴治疗慢性腹泻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纳入的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计403例患者,结果表明针灸天枢穴较旁开针灸非经非穴点缓解慢性腹泻疗效更好[RR=1.80,95%CI(1.51,2.13),P0.01],针灸天枢穴疗效也优于大横穴[RR=1.42,95%CI(1.10,1.82),P0.01],但与针灸足三里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8,95%CI(0.91,1.28),P=0.39],4篇研究均未提及不良反应。结论针灸天枢穴治疗慢性腹泻有效,并且是相对特异性效应,但证据等级较低。针灸天枢穴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和长期的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IBS D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予以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各症状积分和症状总积分变化。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前减低,在改善大便频次、腹部不适、大便黏液及大便性状方面,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排便不尽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症状总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IBS D 疗效满意,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泄泻颗粒对大黄引起的脾虚泄泻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参苓白术丸对照组、泄泻颗粒9.8、19.7、39.3g生药/kg。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小鼠采用大黄泄下法制造脾虚泄泻小鼠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的泄泻方治疗,观察小鼠活动状态、小肠碳末推进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结果:泄泻颗粒具有明显的止泻作用,可以提高脾虚泄泻小鼠的胸腺/体质量指数、脾脏/体质量指数,能抑制小鼠的碳末推进率。结论:泄泻颗粒可以抑制肠道蠕动,具有止泻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我国近20年对天枢穴的研究,探索其研究现状以及热点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数据库,检索2002-2022年关于天枢穴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 6.1 R6软件,绘制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可视化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基础研究文献131篇以及临床研究文献471篇。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分别形成了8和12个关键词聚类。结论:天枢穴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均已进入平稳发展期并且形成一些稳定的大型研究团队;天枢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研究重点、热点方面并不对称,对天枢穴的研究领域还有空白需要更多研究者来填补。 相似文献
13.
天枢穴在针灸治疗肠腑病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枢”穴,又名长溪、长谷、谷门、循际、循元、补元,乃足阳明胃经的腹部要穴、大肠募穴及大肠经气所聚集之处。其命名为前人假借天文星名所为,因其位居脐旁二寸,恰为人身之中点,如天地交合之际,升清降浊之枢纽,故名。文献记载天枢穴有疏调肠腑、消食导滞、活血化瘀、化湿和中、制泻止痛、 相似文献
14.
15.
16.
天枢,中脘穴刺法心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人体各部位针刺的深浅,自古流传有“腹部深似井,背部薄如饼”之说,原文并无出处可考,但可能是源于《针灸大成》,在该书·卷十中记载:“凡针腹上穴,令患人仰卧,使五脏垂背,以免刺患”。又云:“前面深似井,后面薄似饼,用针前面宜深,后面宜浅”。看来“腹部深似井”即由“前面深似井”而来。主要是说腹部的穴 相似文献
17.
18.
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方法:将56例活动性AS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予温针灸夹脊穴联合口服柳氮磺吡啶片、塞来昔布,对照组单纯口服柳氮磺吡啶片、塞来昔布。观察病情活动指数(BASDAI)、病人总体评价、患者躯体功能(BASFI)、肿胀关节总数、骨骼和肌肉系统活动度评估(BASMI)、实验室炎性指标血沉(ESR)、血小板(PLT)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活动指数、躯体功能及Schober试验和指地距离等临床指标,以及ESR、PLT和CRP等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疗效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夹脊穴治疗能有效的缓解AS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活动期的炎症反应,是治疗AS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3):35-36
探讨平衡火罐治疗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评价平衡火罐治疗法在脾胃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此法具有疗效确切、迅速、无副作用、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浅谈脾虚泄泻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泄泻是临床常见病 ,泄指大便稀薄 ,时作时止 ,其势缓者 ;泻指大便直下 ,如水倾注 ,其势急者。二者合称为泄泻。泄泻致病原因很多 ,有寒泻、热泻、湿泻、食泻、虚泻、暑泻等 ,而虚泻又有脾虚泻、肾虚泻。本文仅就脾虚泄泻予以讨论。泄泻之本 ,无不由于脾胃 ,临床上以脾虚泄泻最为多见。脾虚泄泻乃因脾虚湿胜 ,湿邪为患 ,困扼脾胃 ,致运化失常 ,则成濡泄。脾失健运 ,水谷不化精微 ,湿浊内生 ,混杂而下 ,发生泄泻。脾虚泄泻 ,临床常有误诊者。不少人在论述脾虚泄泻时 ,均以“大便稀溏”作为其主要症状 ,但验之临床 ,并非尽然。1 大便先干后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