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预防宫腔镜下宫腔粘连(IUA)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宫腔镜检查并诊断为中、重度IUA的131例患者。依据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方法分为羊膜球囊组(30例)、球囊组(46例)和宫内置环组(55例),比较宫腔镜下IUA分离术术后3种不同方法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效果。结果:羊膜球囊组在术后月经改善情况及宫腔恢复情况方面疗效明显优于球囊组和宫内置环组(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膜移植结合传统球囊扩张方法预防宫腔镜下IUA分离术术后宫腔再粘连效果更佳,能明显减少再粘连的发生,更好地维持术后宫腔形态,改善月经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子宫内膜对不同剂量雌激素的反应与生殖预后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宫腔镜中心确诊并接受以TCRA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IUA中度114例,IUA重度49例;每组内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羊膜作为生物支架在宫腔粘连(IUA)电切术(TCRA)后放置于宫腔预防再粘连、促进宫腔内膜化的价值。方法: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中重度IUA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47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宫腔镜下TCRA后Foley球囊组(21例)、宫腔镜下TCRA后羊膜球囊组(26例)。记录宫腔镜下TCRA术中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膨宫液用量以及TCRA术后发热、盆腔VAS评分、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后球囊脱落脱落情况、月经恢复情况;术后宫腔深度的改善、IUA评分改善、IUA再发情况以及宫腔内膜覆盖满意程度,并随访术后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羊膜球囊组术后IUA评分降低较Foley球囊组有显著优势,分别降低4.02±0.31分与2.51±0.52分(P0.05);月经恢复正常比例更高,分别为80.7%与52.4%(P0.05);宫腔再粘连率较Foley球囊组明显降低,分别为3.8%与42.9%(P0.05);宫腔内膜化满意程度高于Foley球囊组,满意率分别为88.4%与47.6%(P0.05)。总妊娠率为25.5%(12/47),羊膜球囊组(34.6%,9/26)高于Foley球囊组(14.3%,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膜在TCRA后放置宫腔起到生物支架作用,在降低再粘连率、IUA评分及宫腔内膜化满意程度方面有较好效果,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吴慧  黄丽慧  罗婕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2):157-159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在预防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TCRA)再次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我院就诊并经宫腔镜诊断为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TCRA,研究组术后放置生物羊膜+宫腔支架球囊,对照组术后放置宫形宫内节育器(IUD)+宫腔支架...  相似文献   

5.
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adhesion,IUA)又称阿谢曼综合征(Ashermansyndrome),由Asherman1948年首报。IUA是宫腔普通手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也是宫腔镜电切术后的远期主要严重并发症。1IUA的发病率根据1983年北京与天津三所医院资料统计,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0.1%~0.41%。南京鼓楼医院10年(1984~1993年)资料统计,人工流产术与刮宫术后发生率0.25%。同期宫腔镜检查术1485例,其中IUA135例,检出率9.1%。近5年(2000~2004)宫腔镜检查术1640例,其中IUA155例,检出率9.5%。近年文献报道,IUA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Taskin报道95例…  相似文献   

6.
何艳  季菲  马彩玲  丁岩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4,(11):898-899,902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TCRA)治疗宫腔粘连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行电切治疗的68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电切术后宫腔放置节育环,术后补充雌激素。治疗3个月后,再次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恢复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宫腔粘连程度与宫腔操作次数有关,而月经异常与宫腔粘连程度有关。宫腔镜术后,患者月经异常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月经改善总有效率91.30%;闭经、月经减少及月经紊乱的改善率分别为86.95%、94.44%和100%。宫腔镜术后3个月再次行宫腔镜检查,宫腔形态恢复正常,1例再次粘连。术中出现并发症8例,2例穿孔、3例止血困难、3例出现假窦道。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可明显改善月经情况,同时行超声监测使手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受到损伤后造成内膜纤维化引起宫腔部分或全部封闭的现象,又称Asherman综合征。造成IUA的主要原因为宫腔内操作,如吸宫术、刮宫术、宫腔镜下电切电凝术等;感染所致,如生殖器结核;子宫血管结扎或栓塞等。IUA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经量减少或闭经,严重者可因宫腔内纤维粘连形成导致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宫腔镜电切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因IUA行电切手术的21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各程度IUA根据术后补充雌激素剂量和周期数不同分为3组,A组9 mg/d,服用3周期;B组6 mg/d,服用2周期;C组4 mg/d,服用1周期。观察3周期后月经恢复及宫腔情况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宫腔恢复良好86.2%(188/218),月经改善75.7%(165/218);随访8~46个月,受孕44.5%(97/218),活产48.5%(47/97)。Ⅱ度与Ⅲ度IUA的宫腔恢复率、月经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与Ⅳ度以上IUA的宫腔恢复率、月经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程度IUA中A、B、C 3组比较,宫腔恢复率、月经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宫腔镜电切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IUA治疗效果良好;轻、中度IUA预后明显好于重度IUA;适当减少雌激素剂量,缩短治疗周期对IUA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TCRA)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中重度宫腔粘连(IUA)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以宫腔镜电切术为主综合治疗的中重度宫腔粘连165例(中度83例,重度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服用戊酸雌二醇剂量和周期数不同分为三组:A组9mg/d,3个周期;B组6mg/d,2个周期;C组4mg/d,1个周期。术后3个月观察疗效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165例患者的有效率为85.5%(141/165);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8~46个月),受孕率(包括流产、活产)为43.6%(72/165),活产率为50.0%(36/72)。中度IUA治疗的有效率(92.8%,77/83)高于重度IUA(78.0%,64/82;P0.05)。中度A、B、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2%(20/21)、95.7%(22/23)和89.7%(35/39);重度A、B、C组的有效率为73.9%(17/23)、78.6%(22/28)和80.6%(25/31),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度IUA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重度IUA;TCRA术后4~6mg戊酸雌二醇周期序贯应用及早期宫腔镜复查也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生殖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中心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观察术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时的子宫内膜厚度、妊娠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中度宫腔粘连25例,重度宫腔粘连15例。双极电针分离粘连组(电切组)19例,微型剪刀分离粘连组(剪刀组)21例。40例患者共助孕64个周期,电切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为7.0(6.0~9.3)mm、薄型子宫内膜率为46.9%;剪刀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8.0(7.0~9.8)mm、薄型子宫内膜率为31.3%,2组子宫内膜厚度及薄型子宫内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继续妊娠率分别为46.9%、37.5%、18.8%、6.3%、12.5%,剪刀组分别为34.4%、28.1%、12.5%、3.1%、12.5%,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术后妊娠时间为7.5(4.0~12.0)个月,剪刀组为3.0(3.0~8.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能改善患者的生殖预后,2种宫腔镜手术方式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宫腔粘连(IUA)是因各种宫腔操作引起的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亦称为Asherman综合征。近年,IUA发生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随着宫腔镜技术的持续发展,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TCRA)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粘连易复发,因此术后粘连的预防尤为关键。本文较全面地总结IUA术后预防再次粘连的各种方法,为临床预防术后粘连的相关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宫腔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导致子宫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对于IUA最重要的是进行预防,术后口服避孕药及宫内节育器的置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同时具有避孕的作用。使用球囊导尿管需住院治疗,且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上行感染。防粘连产品的应用需考虑患者经济因素。羊膜移植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早期门诊宫腔镜检查是预防IUA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后放置COOK球囊及宫内节育器(IUD)后的月经改善、预防粘连复发及生育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142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COOK球囊组(65例)和IUD组(77例)。COOK球囊组:宫腔粘连分解术后放置COOK球囊,术后1周取出COOK球囊,术后1月再次行宫腔镜下探查术;IUD组:宫腔粘连分解术后放置元宫型IUD,术后1月取出并行宫腔镜下探查术。术后随访两组患者的粘连复发、月经改善及妊娠率。结果:COOK球囊组和IUD组的粘连复发率分别为12.3%(8/65)和27.3%(21/77),月经有效率分别为84.6%(55/65)和70.1%(54/7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48)。COOK球囊组和IUD组的术后妊娠率分别为61.5%(40/65)和53.2%(41/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95)。结论:中重度IUA患者在宫腔镜粘连分解术后,放置COOK球囊比元宫型IUD能更有效地预防粘连复发和改善月经,术后妊娠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难治性宫角妊娠的临床经验。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35例难治性宫角妊娠(经过2次以上清宫甚至超声或宫腔镜指导下清宫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一次性宫腔镜电切手术切除干净,有1例因胚胎组织粘连致密且浅植入肌壁进行第2次宫腔镜电切手术将病灶切除干净。手术时间(23.0±8.3)min,出血量(30.5±6.2)mL,清出组织(12.0±6.5)g,手术膨宫需液体量(3 808.3±529.5)mL。结论: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难治性宫角妊娠安全、可靠,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宫内节育器(IUD)、球囊支架及Interceed防粘连膜(简称Interceed)预防再粘连的疗效。方法:173例(轻中度72例,重度101例)宫腔镜下诊断为宫腔粘连(IUA)并成功行TCRA的患者,按术后预防再粘连使用的不同方法分为IUD组(65例)、球囊支架组(47例)、Interceed组(61例)。术后随访患者月经改善情况,结合宫腔镜复查结果,比较3种方法的疗效。结果:轻中度IUA患者,IUD组、球囊支架组、Interceed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7.78%、85.71%、83.33%,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IUA患者,有效率分别为47.37%、73.08%、72.97%,球囊支架和Interceed分别与IU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镜,球囊支架组患者中宫腔形态完全恢复正常的比例高于Interceed组(48.94%vs 34.43%,P0.05);术后3个月取出的球囊支架进行细菌培养,发现球囊支架组的细菌阳性率较IUD组明显升高(34.04%vs 12.31%,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IUA患者,3种材料预防再粘连效果均较好;而对于重度IUA患者,球囊支架与Interceed预防再粘连的效果优于IUD;但球囊支架和Interceed预防再粘连各有不足,还需要寻求更合适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评价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复发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宫腔镜电切术后1月复查发现再发宫腔粘连的患者65例,其中40例轻度粘连、25例重度粘连。患者均在门诊行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术毕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继续口服戊酸雌二醇周期治疗。术后2~3月复查宫腔镜同时再次分离粘连,进行疗效评价。术后3月期间观察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术后3月,轻度和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4%。轻度粘连组术后第2月与第3月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粘连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组的组间不同时间段内膜厚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宫腔复发粘连可作为宫腔镜电切分离粘连术后的辅助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结合带(JZ)异常对中、重度宫腔粘连(IUA)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及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的40例中度IUA及42例重度IU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2加权像(T2WI)上JZ是否异常分为中度IUA正常组24...  相似文献   

18.
赵艳  陈圆辉  高云  张翠莲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10):754-758
目的:探讨冷器械联合周期性球囊扩张术治疗宫腔粘连(IUA)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5例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IUA的患者行冷刀分离粘连,术后继续每间隔1周进行球囊扩张术并联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治疗后行冻融胚胎移植。比较IUA轻度组(95例)、中度组(65例)及重度组(15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1)3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比治疗前增厚(P<0.01),3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IUA组子宫内膜的差值最大。(2)治疗后,共有163例(93.14%)患者恢复正常宫腔形态,12例患者行再次IUA分离术,其中轻度IUA组(97.89%)和中度IUA组(93.89%)宫腔形态恢复正常的比例显著高于重度IUA组(60.00%);轻度IUA组月经恢复正常的比例(84.21%)高于中度IUA组(66.15%)和重度IUA组(33.33%)。(3)人工替代周期准备内膜并行冻融胚胎移植后整体临床妊娠率为54.29%(95/175),继续妊娠率为40.00%(70/175)。3组间移植胚胎数目、胚胎类型、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冷刀联合周期性球囊扩张术有利于子宫内膜的改善,对于IVF助孕合并宫腔粘连的女性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尤其是轻度粘连者可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正>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指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后修复障碍所致的宫腔部分或全部粘连闭塞。IUA常引起月经过少、闭经、不孕及反复流产等生殖问题,严重影响了无数育龄女性的生育能力、生活质量甚至家庭和谐。目前,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作为治疗IUA的标准术式,可以即时恢复宫腔解剖学形态及改善IUA相关症状。然而,术后宫腔再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孕症合并宫腔粘连(IUA)患者在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宫腔镜检查的不孕患者,行IVF-ET助孕治疗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根据宫腔情况分为对照组:正常宫腔形态行IVF-ET助孕患者425例;IUA组:IUA经TCRA治疗后行IVF-ET助孕患者11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妊娠结局,分析影响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结果:IUA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较低,流产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年龄、BMI、流产次数、粘连程度分组比较,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流产次数(≥3次)、粘连程度(中、重度)及BMI(≥24 kg/m~2)是影响TCRA术后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孕症合并IUA患者,TCRA术后行IVF-ET助孕治疗的临床妊娠率接近于正常宫腔形态患者,年龄、粘连程度、流产次数及BMI是影响术后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