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制输液滴速查对表应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输液治疗中控制输液时间和滴速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2012年9月-2013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输液治疗的60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查对表组、输液泵组和常规组各200例。查对表组运用自制输液滴速查对表调整输液速度,输液泵组运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常规组运用公式计算方法调整输液速度。观察比较三种方法控制输液速度所需的时间、医护满意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查对表组调整静脉输液速度所需的时间明显少于输液泵组和常规组(P<0.05);查对表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医护满意率较常规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输液滴速查对表可快速、准确查出静脉输液滴速,节省护士调整输液速度时间,避免在临床操作中使用公式计算发生的错误,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制的输液滴速换算表应用于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4年6~9月住院的静脉输液患者1 0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试验组应用自制的静脉输液换算表进行输液速度调节,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滴速遵医依从性、健康宣教效果,同时对两组护士调节输液速度需要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静脉输液滴速遵医依从性和健康宣教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士调节输液滴速需要时间比较,试验组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静脉输液滴速换算表实施静脉输液患者,患者输液速度遵医依从性提高,节省护士操作时间,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护理工作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全警示牌在心内科患者控制静脉输液速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需控制静脉输液速度的心内科患者3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5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口头宣教方法告知患者及陪医控制输液速度的要求及重要性,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自制的安全警示牌。观察两组患者输液速度、不良反应或主诉不适、因输液速度导致的医护矛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输液速度过快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因输液过快出现不良反应或不适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因速度过快引发医护矛盾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警示牌能增强告知及警示作用,有效提高患者对输液速度的依从性,避免差错事故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护患双确认在儿科急诊静脉穿刺查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护士20名,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10名。对照组静脉穿刺查对方法为常规“三查七对”,查对过程中由护士单方查对确认;实验组静脉穿刺查对方法为“三查七对两确认”,查对过程中要求请患儿家长与护士共同查对确认。观察并记录两组静脉穿刺时间、静脉穿刺例数、不良事件例数。调查患儿家长查对满意度和穿刺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时间稍长于对照组、静脉穿刺例数略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例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查对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患双确认在儿科急诊静脉穿刺中的查对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法,大大提高了儿科急诊的输液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护理学基础     
《中国临床护理》2008,(4):197-206
输液泵控制输液滴数与毫升数换算的探讨;垂直悬挂排气法在精密过滤输液器软袋输液中的应用;老年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的实用研究;手指触觉训练有助于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输液辅助固定装置的制作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观察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64例急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患沟通技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情况、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对护理工作过程的满意程度情况以及发生护患纠纷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评分情况以及焦虑因子评分情况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对护理工作过程的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护患纠纷概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P 0.05)。结论在急诊输液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能够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院门诊输液室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护患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不良反应、护患纠纷率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患沟通技巧可增加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20年12月1日收治的195例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研究组采用细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家属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家属护理质量、不良反应情况、护理投诉率、护患纠纷率。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患儿采取细节护理,能够提升其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尽量一次性穿刺成功,且能获得家属的高度满意和配合,不易导致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9.
肖万英 《华西医学》2010,(2):422-424
目的探讨输液过程中患者自行调节输液速度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方法严格按患者年龄、病情、输液总量、药性等综合因素提供正确的输液速度,成人一般40~60滴/min,儿童与老人不超过20~40滴/min。并强化输液相关知识的宣传及医护干预。结果通过相关措施,使患者认识到输液滴速是根据病情、药物性质及疗效安全等因素确定的,从而自觉遵守医嘱,杜绝随意调节输液滴速现象的发生。结论严格遵守输液程序,强化输液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医护干预,可以有效解决患者自行调节输液滴速问题,降低医疗风险和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0.
张继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6):1294-1294,1298
目的探讨输液泵应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不畅时的作用效果。方法小儿留置针输液不畅54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7例采用输液泵控制输液,对照组27例采用挤压墨菲滴管、生理盐水冲管、调高输液瓶高度等措施。结果输液泵控制输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留置针输液不畅时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效果好,既延长了留置针留置时间,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学龄前患儿周围静脉输液管理的临床过程和结果,为临床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门诊静脉输液的学龄前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输液安全预防性护理措施,使用自行设计的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表记录患儿输液情况,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药液外渗情况、呼叫换液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4.00%,静脉药液外渗发生率为12.00%,输液呼叫率为43.33%,均优于对照组的68.00%,40.00%,4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Z值分别为10.981,-3.098,75.614;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换液及时满意度、巡视维护、解决问题能力得分分别为(4.27&#177;0.56),(4.43&#177;0.38),(4.48&#177;0.5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13&#177;0.42),(3.16&#177;0.64),(3.11&#177;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28,2.963,2.977;P<0.05)。结论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安全管理能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患儿家长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7月于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8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90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通过改进小儿静脉输液相关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干预技术。比较两组患儿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99;P<0.05);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54;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61;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儿童静脉输液过程质量监控数据表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形成静脉输液执行、巡查2项过程质量监控数据表,实现静脉输液全流程质量监控.于2020年12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科医院正式运行数据表,比较数据表应用后(2021年3月—4月)与试运行阶段(2020年10月—11月)的静脉输液执行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前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81例老年骨折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88例)和对照组(93例)。实验组行一对一的术前心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准备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出院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准备的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一对一的术前心理干预,能提高老年骨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医护协同模式对急诊患者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以期为静脉输液的工作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急诊行静脉输液治疗患者528例,根据其是否应用医护协同模式分为试验组(n=264)和对照组(n=264)。对照组应用标准化输液流程及护理等工作模式,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医护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输液方式、输液并发症、对静脉输液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普通输液针占14.39%,对照组占24.24%;试验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占18.93%,对照组占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68,4.161;P<0.05)。试验组输注液体外渗发生率为4.55%,药物不良反应为2.65%,均低于对照组的16.67%,1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49,2.971;P <0.05)。患者满意度从(89.35±5.49)分提高至(97.47±6.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1,P<0.05)。结论应用医护协同模式可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并可加强医护交流,促进临床工作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护理路径对门诊输液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效促进护患关系,提高老年患者及陪同人员对护士的综合满意率。方法将102名门诊输液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门诊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路径对门诊输液老人进行健康教育,以陪护人员对护士的综合满意率,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陪护人对护士健康教育的综合满意率,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护理路径于门诊输液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对促进其健康恢复,预防疾病,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科室建立静脉输液专项小组,提高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所有患者的静脉输液治疗过程均在专项小组成员参与、指导下完成,分别于建立静脉输液专项小组前和建立1年后对300例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输液方式、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对输液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建立静脉输液专项小组前后,患者输液方式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专项小组后,输液患者静脉炎、静脉外渗、输液相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科室建立静疗输液专项小组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是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方法通过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干预,以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为牵引,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P0.01);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干预能够降低静脉输液风险,提升静脉输液安全性,从而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留置输液质量。方法将2013-01—03住院患儿73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9例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66例运用鱼骨图进行干预护理。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病人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置管后并发症堵管(P〈0.01)、渗漏(P〈0.01)、静脉炎(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鱼骨图实施静脉留置输液,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延长了留置时间,提高了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连续静脉输液最佳液体更换时机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测量法绘制“更换液体液面高度尺”,确定连续输液最佳液体更换时机。分别在每次更换液体时记录液面位置、患者呼叫情况,观察时间为14d,并评价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结果更换液体时护理缺陷及呼叫发生率降低,患者对静脉输液巡视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应用连续静脉输液最佳液体更换时机的概念,可以减少液体更换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并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客观、有效、可行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