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期刊文摘     
磁共振脑静脉系血管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于 群, 孔祥泉, 刘定西等.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 38 (12): 1243~1247]为探讨磁共振脑静脉系血管成像的技术方法和最佳扫描方案, 评价其对静脉系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采用二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造影 (2D TOF MRA)、二维相位对比血管造影 (2D PCA) 和三维对比增强 MR血管造影 (3D CE MRA) 3种血管成像技术分别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20例临床或MRI疑有静脉系疾病的患者行MRV成像, 并采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多平面或曲面重建 (MPR) 及数字减影MRA (DSMRA) 技术对图像进行…  相似文献   

2.
李阳  罗敏  王晓阳  高源统 《医学争鸣》2009,30(4):364-367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05/2008-06诊断为CVST患者12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3D-CE MRA和二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2D-TOF MRA)对CVST的诊断价值。结果:对血栓范围、窦腔闭塞程度及侧枝静脉的显示,3D-CE MRA优于2D-TOF MRA(P〈0.01);3D-CE MRA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联合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原始图像优于单独采用MIP(P〈0.01)。结论:3D-CE MR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能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蔡长寿  谌丹  丁玲  邱波  冯丰坔 《医学综述》2012,18(11):1758-1761
目的评价计算机体层摄影(CT)及磁共振(MR)诊断颅内未出血性动静脉畸形(nAVM)的价值与限度。方法 2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颅内nAVM病例,全部行CT平扫、MR平扫加增强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5例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检查。结果 20例中15例位于脑皮质及皮髓交界区,2例位于深部脑白质,2例位于侧脑室内,1例位于幕下,CT平扫表现为以高密度为主的高、等、低混杂密度;16例表现为特征性MR流空血管影,其中12例显示明确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5例3D CE MRA均显示明确的异常血管团;1例位于直窦旁,以局部脑质萎缩为主;1例左侧脑室前角旁,以血栓机化为主。结论 nAVM随诊期间的出血预测因素为易出血脑动静脉畸形表现,复杂的供血与深静脉引流方式,自发性出血较低的nAVM患者无此类因素存在;MR平扫结合MRA、SWI、3D CE MRA各序列成像对异常血管团的显示优于DSA,对nAVM能无创性准确定位、定性,并可显示其结构组成,可作为临床高度怀疑脑nAVM患者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外伤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MRA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月~2004年7月MRA检查诊断并经DSA或临床确诊的1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影像学资料.16例均进行二维相位对比法(2D-PC)和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检查.结果 16例患者2D-PC法显示海绵窦异常及扩张的引流静脉31个,3D-TOF法显示50个.16例中,对海绵窦扩大和扩张、迂曲的眼上静脉,3D-TOF MRA 100%显示,2D-PC MRA显示分别占总数的81.2%(13/16)和86.6%(13/15).结论 MRA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估外伤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周围血管情况,多数情况下可作为介入治疗前的筛选诊断和治疗后随访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颈部3D CE-MRA的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宁  陈峰 《海南医学》2007,18(5):150-151
颈血管病变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清楚地显示颈部血管对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极其重要。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 MR angiography,3DCE—MRA)是近年来开展的MR血管成像新技术,因其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图像清晰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2DPC、3DPC、2DTOF、3DTOF技术在门-肝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中的效果.方法对20例正常人门静脉、肝静脉行4种MRA技术检查,评价背景、血管信号强度及血管-背景信号强度比,观察门静脉、肝静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结果PC法背景信号强度明显低于TOF法,而血管信号强度和血管-背景信号强度比高于TOF法(P<0.001).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右分支及其一级分支显示达3级者,3DPC法均为85%,明显优于其它技术.肝右、中、左静脉显示达3级者,2DTOF法分别为55%、35%和20%,明显优于其它技术.结论3DPC法适用于门静脉MRA成像,而2DTOF法适用于肝静脉MRA成像.  相似文献   

7.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 angiography,3D DCE MR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其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已为人们所共知,但尚未见于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方法:应用3D快速扰动梯度回波(FSPGR)序列,对25例临床疑血管疾病患者行增强MRA检查,三维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结果:三维增强MR脑血管造影技术能可靠显示血管形态和病变。25例血管病变可经3DCEMRA检出,并与DSA一致。结论:3DCEMRA快速、安全、有效,在很大范围可替代创伤性的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9.
VCTDSA及MR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及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ime-0f-m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TOF 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比较.方法:分析34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或)手术确诊为动脉瘤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VCTDSA与3D TOF MRA三维容积重建Three dimensional volume rendering,3D VR)的图像质量、检出动脉瘤的大小、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本组34例41个动脉瘤,VCTDS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O%和85.7%;3D TOF MR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和66.6%;VCTDSA与3D TOF MRA检出动脉瘤的大小无显著性差异;VCTDSA的图像质量较高.结论:VCTDSA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检查方法,可作为检出动脉瘤的首选方法;对于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e angiography,CTA)禁忌的患者,可考虑将3D TOF MRA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0.
Zhu W  Xia L  Qi J  Wang C  Hu D  Hu J  Feng D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12):1868-1872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 (MRI)和三维 (3D)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对胰肾联合移植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并与穿刺活检和DSA进行对比。方法  5位患者于术后 2 8天至 2年进行 5次MR检查 (采用GE 1 5TMR机型 ) ,成像技术包括轴位和矢状位脂肪抑制SE序列T1WI及FSE序列T2WI,3D增强MRA扫描后行轴位或矢状位脂肪抑制T1WI扫描 ,计算胰肾移植物的实质增强平均百分率 (MPPE)。 3D增强MRA采用“Smartprep”技术 ,其资料均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及多平面重建 (MPR)进行处理。结果 在 5例移植胰腺中 ,MRI示 2例正常 ,1例急性排斥反应 ,1例慢性排斥反应伴 70 %纤维化和 1例迟发性胰腺炎。在 5例移植肾中 ,MRI示 4例正常 ,1例急性排斥反应伴肾梗死。MPPE能鉴别梗死和其他并发症。 3D增强MRA能显示血管并发症 ,如移植血管狭窄、闭塞、动脉瘤形成或血管连接处狭窄等 ,其结果与DSA相当。结论 MRI和 3D增强MRA的联合应用便于胰肾联合移植并发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动脉的显示情况。方法97例患者行椎动脉SCTA常规扫描并采用表面遮盖重建技术(SSD)、最大密度成像(MIP)、多角度标准多平面连续二维成像(RFMT STND)后处理技术;128例患者行椎动脉MRA,采用三维时间飞跃Slinky技术扫描序列和MIP后处理技术,获得感兴趣区横断面的叠加图像及后处理的三维图像。结果两种方法椎动脉显示良好,多能达到诊断要求,SCTA迂曲和狭窄的显示比例为42.3%,MPA为43.8%,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对椎动脉及血管形态的变化均显示良好,MRA则显示范围更全面,并能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的技术特点和其在诊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下肢血管疾病患者行3D.CE.MRA检查,经静脉注入Gd-DTPA,三维FSPGR序列冠状位扫描,采用三段移床法扫描,用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血管。结果56例病人896条血管中病变血管有512条(57.1%);病变多发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合并动脉瘤3例、动静脉畸形8例及动脉炎2例。结论三维增强MRA对下肢大血管病变显示良好,在显示侧枝循环方面优于DSA;三段移床动态跟踪扫描腹盆及下肢血管,能一次全程显示从腹主动脉分叉到足部的动脉血管树,更直观、整体、无创的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和侧枝循环情况,其中能显示远段再建血管更为重要,以指导手术或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肖云峰  王武  李明华 《上海医学》2007,30(7):517-519,F0002
目的初步探讨自动触发椭圆形中心编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在脊髓硬膜动静脉瘘(SDAV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疑为胸腰段的SDAVF患者行椭圆形中心编码的增强MRA检查,均经选择性脊椎动脉造影和手术证实。结果自动触发椭圆形中心编码的增强MRA显示,5例SDAVF患者的瘘口水平和引流静脉的方向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手术结果相符。MRA检查对于瘘口的定位和引流静脉引流方向的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在脊髓血管造影前,椭圆形中心编码的增强MRA检查可以帮助诊断SDAVF,并能初步明确其瘘口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 MRA)对判断肝移植术后血管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行3D DCE MRA检查,血管显示分级评分及血管吻合口相对于受体吻合口侧血管狭窄程度的测定,并将结果与超声及DSA检查结果对照.结果:3D DCE MRA显示,本组20例患者血管与背景组织对比佳,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显示良好;肝动脉显示轻度狭窄和正常者11例,中度狭窄者5例,重度狭窄者4例.除1例吻合口重度狭窄者DSA显示中度狭窄外,其余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程度与超声或/和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3D DCE MRA是肝移植术后是否存在血管狭窄的一种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 2DPC、3DPC、2DTOF、3DTOF技术在门 肝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中的效果。方法 :对 2 0例正常人门静脉、肝静脉行 4种MRA技术检查 ,评价背景、血管信号强度及血管 背景信号强度比 ,观察门静脉、肝静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结果 :PC法背景信号强度明显低于TOF法 ,而血管信号强度和血管 背景信号强度比高于TOF法 (P <0 0 0 1)。门静脉主干 ,门静脉左、右分支及其一级分支显示达 3级者 ,3DPC法均为 85 % ,明显优于其它技术。肝右、中、左静脉显示达 3级者 ,2DTOF法分别为 5 5 %、3 5 %和 2 0 % ,明显优于其它技术。结论 :3DPC法适用于门静脉MRA成像 ,而 2DTOF法适用于肝静脉MRA成像。  相似文献   

16.
冯建钜  陈培友  许健 《浙江实用医学》2009,14(4):289-290,303
目的分析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与二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2D—TOF MRA、MRV)联合应用对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影像学资料,这4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经过2D—TOF MRA、MRV、3DCE—MRA认检查诊断并且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结果2D—TOF MRA、MRV可明确椎动脉血流方向,3DCE—MRA可明确血管狭窄的部位与程度,并可建立三维结构。结论3DCE—MRA联合2D—TOF MRA、MRV可作为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对肝细胞癌侵犯血管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4月~2009年2月我院治疗的60例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或肝脏手术前接受门脉3D CE MRA,采用仪器为Philips achiva 1.5testa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所获的原始图像经计算机重建成类似血管造影的3D CE MRA图,用于诊断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受侵情况。3D CE MRA的诊断结果同术中超声X线造影和手术-病理所见相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3D CEMRA。所有病例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均显示良好。手术或门脉造影发现受累血管门静脉23例,肝静脉15例,下腔静脉12例。3D CE MRA检测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的总体敏感性为97.2%,特异性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92.8%、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3D CE MRA对肝癌侵犯血管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且直观和无创伤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2DPC,3DPC,2DTOF,3DTOF技术在门-肝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中的效果。方法:对20例正常人门静脉,肝静脉行4种MRA技术检查,评价背景,血管信号强度及血管-背景信号强度比,观察门静脉,肝静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结果:P法背景信号强度明显低于TOF法,而血管信号强度和血管-背景信号强度比高于TOF法(P<0.001)。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右分支有其一级分支显示达3级者,3DPC法均为85%,明显优于其它技术,肝右,中,左静脉显示达3级者,2DTOF法分别为55%,35%和20%,明显优于其它技术。结论:3DPC法适用于门静脉MRA成像,而2DTOF法适用于肝静脉MRA成像。  相似文献   

19.
3D TOF MRA与3D CE-MRA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刚  戴工华 《中外医疗》2008,27(29):13-15
目的 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与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 CE-MRA)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50例同时采用了这两种检查方法,对比剂Gd-DTPA,0.2mmol/kg,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采用3D CE-MRA法显示下肢动脉直观清晰,发现18例下肢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而TOF法却显示有34例动脉狭窄或连续性中断,并且对病变程度有明显"过高评估".CE-MRA显示胫腓动脉明显优于TOF法.结论 3D CE-MRA可以清晰而准确地显示下肢动脉,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3D DCE MRA对主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DCE MRA)对主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例主动脉病变(包括主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3例,假性动脉瘤2例),在常规MRI(10例)和cine MRI(5例)检查后接受3D DCE MRA检查,扫描序列为3D FSPGR(GE Signa 1.5MR/i磁共振成像系统)。结果:①3D DCE MRA较常规MRI和/或cine MRI多检出1个主动脉瘤,多显示血管分支受累2支;②3D DCE MRA显示了全部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及内膜片,显示血管分支受累较常规MRI好;③3D DCE MRA显示了全部4个假性动脉瘤病灶,瘤腔及破口显示清楚,较常规MRI多显示1个假性动脉瘤病灶。结论: 3D DCE MRA对主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血管分支受累显示满意。在常规MCI检查基础上,辅以3D DCE MRA技术,将大大提高MR对主动脉病变的显示和诊断能力,可替代创伤性的DSA(主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