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体全厚皮片移植后黑色素细胞密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组织化学及放射自显影技术,对豚鼠自体全厚皮片移植术后3个月内的不同阶段,皮片表皮内黑色素细胞密度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观察。实验表明:表皮颜色的变化与其表皮内黑色素细胞密度改变呈明显的同步关系,且表皮内黑色素细胞对H-TdR的摄取增加。黑色素细胞密度的增加可能在皮片过度色素沉着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体全厚皮片前列腺素E2含量变化对表皮黑色素细胞增殖及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68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1组(只作皮片移植)及实验2组(皮片移植+外用双氯灭痛乳剂),动态观测皮片组织内前列腺素E2含量变化;借助组织化学及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皮片表皮内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及密度的变化。结果:手术后1-7d,实验1组前列腺素E2含量明显上升,30d时再次升高,然后恢复正常;实验2组前列腺素含量在术后2d内明显下降,此后表现出实验1组相贩趋势,但其变化幅度较小。实验1组MC-^3H-TdR标记指数在术后2-14d升高,30d时出现第二个高峰;MC密度在术后3d内明显下降,此后开始升高,21d后明显超过术前水平;实验2组在术后1d即开始上升,与实验1组相比,出现时间早,且变化幅度较小。而实验2组MC密度同样表现出首先减少然后增加的趋势,但是其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实验1组;尤为明显的是,在实验的最后阶段,其MC密度仍然明显低于实验1组及对照组。结论:在皮片移植早期,应用双氯灭痛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并最终抑制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减少黑色素细胞的密度,从而减轻皮片的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3.
应用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方法对豚鼠自体皮肤移植后不同时期表皮内黑色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变化规律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自体皮皮肤移植后不同时期表皮内墨色素颗粒及黑色素细胞密度的变化,在色素沉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双氯灭痛对豚鼠皮肤前列腺素E2含量变化及自体全厚皮片表皮内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细胞(KC/MC)比值与色素沉着的影响。方法 借助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动态观察皮片内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变化及双氯灭痛的影响;借助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皮片表皮内KC/MC比值变化。结果 在手术对照组,移植早期PGE2含量升高伴随着KC/MC比值的升高;而实验后期KC与MC的比值(KMR)减小。在双氯灭痛组,早期PGE不升反降,KMR减小;相应的实验后期KMR增大,皮片色泽较浅。结论 在移植早期应用双氯灭痛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对表皮黑色素单位的损伤,减弱其增殖反应,从而降低KMR,减轻皮片色素沉着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自体皮片移植后的色素沉着对整形手术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直是整形外科颇感棘手的问题之一。回顾近些年有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简称bFGF)的黑色素细胞生物学的有关进展,以及bFGF在创面修复等方面的作用,以期能够找出自体皮片移植中(bFGF)对黑色素细胞代谢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有助于研究和解决自体皮片移植后的色素沉着问题。1bFGF和黑色素细胞生物学黑色素细胞来源于胚胎时期的神经峙,是唯一能产生和分泌黑色素的高分化细胞,位于表皮的基底细胞层内,多突起,与周围的角脉细胞相联系。对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体全厚皮片移植后色素沉着的成因。方法 应用超微结构细胞化学技术观察自体全厚皮片移植后表皮—黑色素单位 (EpidermalMelaninUnit,EMU)的超微结构动态变化 ,并借助电子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技术 ,对黑色素细胞及角朊细胞内的黑色素小体形态学及分布形式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 48h内表皮黑色素单位处于崩解状态 ;术后 72h后 ,表皮黑色素细胞 (Mel anocyte ,MC)及角朊细胞 (Kerationcyte,KC)功能及协同作用逐渐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 ;1个月后 ,KC内 ,尤其是棘层及颗粒层KC内出现大量、呈单个分布的MS。结论 EMU内KC MC协同功能增强及从基底层到颗粒层的KC内出现大量大体积、呈单个形式分布的MS ,是造成过度皮片色素沉着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自体全厚皮片移植后表上—黑色素单位超微结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全厚皮片移植后色素沉着的成因。方法:应用超微结构细胞化学技术观察自体全厚皮片移植后表皮-黑色素单位(Epidermal Melanin Unit,EMU)的超微结构动态变化,并借助电子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技术,对黑色素细胞及色朊细胞内的黑色素小体形态学及分布形式进行分析。结果:术后48h内表皮黑色素单位处于崩解状态;术后72h后,表皮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MC)及角朊细胞(Kerationcyte,KC)功能及协同作用逐渐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1个月后,KC内,尤其是棘层及颗粒层KC内出现大量、呈单个分布的MS。结论:EMU内KC-MC协同功能增强及从基底层到颗粒层的KC内出现大量大体积、呈单个形式分布的MS,是造成过度皮片色素沉着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自体全厚皮片移植后表皮一黑色素单位超微结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全厚皮片移植后色素沉着的成因.方法应用超微结构细胞化学技术观察自体全厚皮片移植后表皮-黑色素单位(EpidermalMelaninUnit,EMU)的超微结构动态变化,并借助电子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技术,对黑色素细胞及角朊细胞内的黑色素小体形态学及分布形式进行分析.结果术后48h内表皮黑色素单位处于崩解状态;术后72h后,表皮黑色素细胞(Mel-anocvte,MC)及角朊细胞(Kerationeyte,KC)功能及协同作用逐渐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1个月后,KC内,尤其是棘层及颗粒层KC内出现大量、呈单个分布的MS.结论EMU内KC-MC协同功能增强及从基底层到颗粒层的KC内出现大量大体积、呈单个形式分布的MS,是造成过度皮片色素沉着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刺鼠信号蛋白对自体移植皮片中酪氨酸酶的活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刺鼠信号蛋白对自体移植皮片中酪氨酸酶的活性影响,进一步认识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的原因。方法 建立过度色素沉着的自体移植皮片的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刺鼠信号蛋白作用前后自体移植皮片中酪氨酸酶的表达,并与对照治疗组及正常皮肤相比较。结果 酪氨酸酶的表达定位于表皮基底部黑色素细胞的胞浆,在大部分组织中呈阳性表达,经刺鼠信号蛋白作用后酪氨酸酶在自体移植皮片中的表达明显减少,与在其他各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刺鼠信号蛋白在自体移植皮片中能竞争性拮抗α-MSH的黑色素合成,使皮片着色能力降低,从而证明皮片移植后表皮细胞中α-MSH的表达上调是皮片呈过度色素沉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刺鼠信号蛋白对自体移植皮片中酪氨酸酶的活性影响,进一步认识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的原因.方法建立过度色素沉着的自体移植皮片的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刺鼠信号蛋白作用前后自体移植皮片中酪氨酸酶的表达,并与对照治疗组及正常皮肤相比较.结果酪氨酸酶的表达定位于表皮基底部黑色素细胞的胞浆,在大部分组织中呈阳性表达,经刺鼠信号蛋白作用后酪氨酸酶在自体移植皮片中的表达明显减少,与在其他各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刺鼠信号蛋白在自体移植皮片中能竞争性拮抗α-MSH的黑色素合成,使皮片着色能力降低,从而证明皮片移植后表皮细胞中α-MSH的表达上调是皮片呈过度色素沉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黑皮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及黑色素在不同类型自体移植皮片中的表达,并与自身正常皮肤作对照,初步认识MC-1R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的作用。方法取颈部自体皮片移植术后1年的皮片(包括全厚皮片、中厚皮片及刃厚皮片),以及原供区、受区周围皮肤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银染-丽春红法检测自体移植皮片与正常皮肤中MC-1R表达及黑色素含量。结果MC-1R的表达定位于表皮基底部黑色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胞浆;在各类自体移植皮片中均呈阳性表达,皮片愈薄MC-1R表达愈明显;MC-1R在各类移植皮片中的表达与两类正常对照皮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类正常对照皮肤内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类型移植皮片表皮中黑色素含量较两种正常对照皮肤均明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同类型移植皮片表皮中黑色素含量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片愈薄,黑色素含量愈多;皮片中黑色素含量与MC-1R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自体移植皮片中黑色素含量与MC-1R表达量呈正相关,MC-1R在自体移植皮片中的高表达能使皮片中黑色素含量增加,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烧伤后色素脱失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利用微晶磨疤机,磨除色素脱失部位(白斑)的表皮,用2.5倍放大镜观察表皮至均匀出现点状出血为止,再利用电动取皮机切取超薄刃厚皮片,移植于磨削创面,用无菌干纱布包扎。结果本组共18例患者(22处白斑),治疗后随访6~20个月,22处白斑均重新着色,移植表皮与周围皮肤颜色相近,界限不明显,无皮片挛缩及白斑复发,获得满意效果。结论采用移植带黑色素细胞的自体表皮,间接实现黑色素细胞的移植,使白斑永久着色。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烧伤后色素脱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全厚皮片移植对过度色素沉着的影响,用豚鼠作实验对象,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及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豚鼠表皮内角朊细胞的密度、角朊细胞内黑色素颗粒的数量及分布形式的变化。结果表明,角朊细胞的组织学改变实际上是一个损伤后修复的过程;角朊细胞内黑色素含量增加及出现的多层次的“核上帽”状分布而形成的“多重帘幕”效应,是皮片过度色素化的直接原因;黑色素在角朊细胞内的降解障碍及角朊细胞更新周期延长可能是表皮内黑色素含量增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烧伤后色素脱失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利用微晶磨疤机磨除色素脱失部位(白斑)的表皮,放大2.5倍观察至出现均匀点状出血为止,再利用电动取皮机取下超薄刃厚皮移植于磨削创面,共治疗8例患者,10处白斑。结果:10处白斑的重新着色。移植表皮与周围皮肤颜色配经良好。界限不明显,无皮片挛缩,随访3月~20月,无白斑复发现象,有8处白斑术后获得极为满意效果。结论:通过带黑色素细胞的自体表皮移植从而单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复合皮移植后皮片的生长和收缩情况。方法对异体乳猪真皮+自体表皮(组1),异体小猪真皮+自体表皮(组2)和自体表皮(组3)共3个组移植的皮片,结合皮片完整性和猪妊娠过程等因素,经2年多动态监测移植皮片面积。结果移植后2~124周复合皮表面光滑无瘢痕;36周后3组皮片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生长扩大,依次为组1>组2>组3(P<0.01);在复合皮组,24周后整张皮片明显优于拼接皮(P<0.001);猪妊娠过程显示,复合皮组有较好的组织增生能力和弹性回缩力(P<0.01);组织学观察组1乳头和皮钉等组织结构成熟早,24周时已接近正常皮肤。结论经酶处理的冷冻异体乳猪真皮复合移植后具有良好的组织弹性、耐磨性和细胞生长能力,是理想的真皮替代物;实验动物妊娠可客观地用于复合皮质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染色体特异性分析方法鉴定去分化表皮干细胞的来源。方法:包皮皮片去除皮下脂肪后,中性蛋白酶消化过夜,分离表皮和真皮。分离的表皮片用Ⅳ型胶原反复粘贴并冲洗去除表皮干细胞。处理后的表皮片经免疫组化鉴定无表皮干细胞后移植到雌性BALB/c裸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5d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皮片内角蛋白10(CK10)、CK19和β1整合素的表达,然后用Ⅳ型胶原粘贴法分离皮片内去分化来源的表皮干细胞,并采用PCR的方法检测去分化细胞内的Y染色体。结果:未经处理的表皮片基底部细胞呈CK10染色阴性,CK19和β1整合素染色阳性;Ⅳ型胶原处理后的表皮片内细胞全呈CK10染色阳性。而去基底皮片移植后5d,在皮片的基底侧重新出现CK10染色阴性、CK19和β1整合素染色阳性的细胞。Ⅳ型胶原粘贴分离去分化来源的表皮干细胞,结果表明,移植皮片组在10min内约有4.56%的贴壁细胞出现,而未移植皮片组3h内无贴壁细胞出现。PCR分析结果显示在上述贴壁细胞内能检测到Y染色体的特异序列,而宿主来源的组织检测不到。结论:去分化表皮干细胞来源于移植皮片内成熟表皮细胞的去分化,而非宿主体内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自体移植皮片中黑素细胞密度和功能变化的测定,进一步认识黑素细胞密度变化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自体中厚移植皮片黑素细胞中特异性抗原显示黑素细胞,计算表皮中黑素细胞的密度,并与自体正常皮肤对照;利用银染-丽春红法检测自体中厚移植皮片和正常皮肤中黑素含量。结果:自体移植皮片与自体对照正常皮肤中黑素细胞的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自体中厚移植皮片中黑色素含量较自体正常对照皮肤中的黑色素含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皮片移植后表皮中黑素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与皮片色素沉着程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薄膜材料上,构建含黑色素细胞的组织工程表皮。方法从小儿包皮分离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别对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进行鉴定,并进行不同代次细胞生长动力学检测。将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薄膜上,进一步检测两种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分离培养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经鉴定两者分别表达S-100和角蛋白。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薄膜上的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能成功构建组织工程化表皮替代物。两种细胞在材料上生长状态良好,分布均匀,并表达各自特异性标志物。结论以壳聚糖-明胶薄膜材料作为支架材料,成体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为种子细胞,能有效地构建含黑色素细胞的组织工程表皮。  相似文献   

19.
微晶磨削治疗烧伤后色素脱失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烧伤后色素脱失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方法 利用微晶磨疤机,磨除色素脱失部位(白斑)的表皮,用2.5倍放大镜观察表皮至均匀出现点状出血为止,再利用电动取皮机切取超薄刃厚皮片,移植于磨削创面,用无菌干纱布包扎. 结果 本组共18例患者(22处白斑),治疗后随访6~20个月,22处白斑均重新着色,移植表皮与周围皮肤颜色相近,界限不明显,无皮片挛缩及白斑复发,获得满意效果. 结论 采用移植带黑色素细胞的自体表皮,间接实现黑色素细胞的移植,使白斑永久着色,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烧伤后色素脱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浓度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成人皮片体外培养生长的影响。采用约2mm2的皮片接种到24孔培养板内加入不同浓度的rhEGF培养4天,测量皮片生长面积。结果表明:rhEGF对皮片生长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皮片生长面积与rhEGF浓度呈抛物线型相关,当浓度为5μg/L时,皮片生长面积达到最大值7.08±2.40mm2,约为对照组(3.64±1.98mm2)的2倍。提示rhEGF在促进皮肤快速生长方面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