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省虎 《陕西中医》2009,30(8):1034-1035
目的:探讨扁鹊及其学派对针灸医学的贡献。方法:参考医史人类学、中医文献学、医药文物学、医药民俗学等资料,对"扁鹊"秦越人重视针砭疗法,和对《难经》及针灸学传承等方面的贡献进行论述。结论:扁鹊在针灸医学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为一代宗师,并成就为重要其学派,对针灸医学有不可没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扁鹊言医,为方者宗",但受既往对方技之学认知偏差的影响,对扁鹊在秦汉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性缺乏深入的全面理解。方即是方技,方技是秦汉时期的生命之学,由医经、经方、房中和神仙组成,它们拥有共同的社会文化与知识背景。在方技学视域下重新释读扁鹊文献,可以看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的记载要比今本《黄帝内经》更加接近《汉书·艺文志》的表述,扁鹊学派的知识谱系不仅是今天狭义的医学,房中、神仙也曾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扁鹊言医,为方者宗"的重新诠释,说明未来对扁鹊研究的深入需要高水平的文献研究和不断拓展的多学科视野。  相似文献   

3.
扁鹊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中医脉学的创始人,在我国医学史上享有盛誉.其医学思想至今仍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而他提出的"六不治"更为医学者所熟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兹以现代医学观点简单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4.
扁鹊名号与东夷鸟图腾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扁鹊因在针刺、脉学、四诊等诊断学、治疗学、预防学方面的重要贡献,而被推尊为"方者宗";承续于东夷文化的齐地,最终产生了以扁鹊学派为代表的齐派医学。  相似文献   

5.
蔡超产  孙鸿昌 《河南中医》2019,39(7):1001-1004
郑医秦越人为扁鹊,其大致生活年代为公元前695年—公元前655年,活动地带以郑国为中心的附近六国为主,所诊虢国太子为南虢国太子。扁鹊的医学传承不是由齐国至中原,再到巴蜀之地的传承,而是在中原地带继承长桑君及周朝正统官方医学,随着文化中心东移向齐国传播,最终通过仓公的授徒实现广泛地传播。扁鹊弟子淳于意授徒后,根据所授内容的不同,使经脉医学与脏腑医学渐渐分流,张仲景之《伤寒论》应该是对阴阳、经脉医学的继承与发展,而华佗之《中藏经》应该是对五行、脏腑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仲景与华佗之前的《黄帝内经》应该是对扁鹊医学历来发展的总结之作,是对扁鹊医学的继承,而不是与扁鹊医学并驾齐驱的医学流派。  相似文献   

6.
略论张子和对扁鹊学派的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家攻下派的代表人物 ,其“贯穿《难》、《素》之学 ,其法宗刘守真”[1] ,其学术思想“是秦汉之际产生的黄帝学派与扁鹊学派理论的融合”[2 ] 。张氏对黄帝学派的继承 ,多有论述 ,而张氏对扁鹊学派的继承 ,并未引起重视 ,论述尚不多见 ,本文就此略述一二 ,敬请斧正。1 《难经》与张子和学术渊源的密切关系张子和的学术渊源 ,大多认为是内经与伤寒的黄帝学派。但张子和之医学理论与临床特色又与黄帝学派有着明显不同。相反 ,在《儒门事亲》中屡有显现的却是扁鹊学派有着一脉相承之密切关系。《治法心要》 ,又名《扁华生死诀…  相似文献   

7.
扁鹊之名首见于先秦诸子的著作,可推至黄帝时代。从出土文物"扁鹊针灸行医图"和"老妇问医图"来看,扁鹊是古代图腾崇拜的产物,并逐渐成为高明医生的代称。根据《史记》中的史料记载,扁鹊在春秋间的活动从公元前746年到公元前509年,前后竟跨越245年,可见春秋时期的扁鹊仍是传说中的人物。战国时的扁鹊,主角当为秦越人,其撰著《难经》、见秦武王,乃至被李醯杀害,时间上大致集中在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8.
昨日攀登凤凰山,夜来考据扁鹊仙。传说轩辕黄帝时代的神医扁鹊,在我中医史上确实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西汉时代已将黄帝、扁鹊联系起来认定是我国医学的创始人(见《方剂略·医经家》)。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唐·杨玄操《难经·序》:“秦越人与轩辕时扁鹊相类,乃号之为扁鹊。”“扁鹊”二字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述战国时代齐国著名的诸子百家之一,齐派医学的继承人,渤海郡郑人秦越人被尊称为扁鹊。司马迁乃陕西人,受交通、信息的限制,所记地名有矛盾百出之处。所记秦越人是蔡国桓侯时代的人,籍贯却是渤海郡。而秦朝始实…  相似文献   

9.
扁鹊著作考     
有些学者认为扁鹊生活于战国时期,李伯聪《扁鹊与扁鹊学派研究》经过大量考证认为扁鹊生活于春秋末期,笔者赞同此种看法。李先生及许多学者认为扁鹊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并无私人著作,扁鹊也无亲撰之作。那么,《汉书·艺文志》所载《扁鹊内外经》与扁鹊是何关系;《难经》《灵枢》《素问》与扁鹊有无继承关系等等,学术界久有争议,笔者特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源远流长的中医历史以及灿若繁星的岐黄医家中,南宋时期窦材的学术思想与独特的医疗方法至今未被中医界所广泛理解或运用,其“各以己见自成一家之技,治小疾则可,治大病不效矣”(《扁鹊心书·序》),并以“三世扁鹊”自命,且成为了中国史上第一个医学学派(扁鹊学派)的最后一位传人。窦材自恃“得黄帝心法”,结合“四十余稔之所治验”,于晚年成就《扁鹊心书》,书中提出并应用“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的保命心法。笔者不揣浅陋,略述一二,管窥其理。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代神医,扁鹊可谓是家喻户晓、如雷贯耳,简直已经被视为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神仙级人物了。在医学造诣和贡献方面,扁鹊虽不能说是空前绝后,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扁鹊绝对都在前几名之列,被认为是中国医学之鼻祖,对于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什么异议。扁鹊还有一项足以笑傲古今的本领,  相似文献   

12.
张胜忠 《河南中医》1997,17(4):201-202
扁鹊的图腾形象张胜忠张仲景医史文献馆(473008)主题词扁鹊传记考证扁鹊,《史记》有传,是战国至秦汉时期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古代著名医家,受到包括张仲景在内的古代医家和人民群众的崇拜和尊敬。在古代医者技术等级“神圣工巧”的排列中,扁鹊列居首位,号曰神医...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2,(6):391-391
<正>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努力打造齐鲁中医药文化品牌,《山东中医杂志》拟开辟"扁鹊文化研究"专栏,为扁鹊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交流搭建平台,以进一步弘扬扁鹊学术思想,繁荣中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14.
《河北中医》2010,(12):1889-1889
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营造浓厚的文化地域特色,内丘县在位于京珠高速路引线和隆昔路交叉口,于近日建成扁鹊雕像广场。扁鹊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扁鹊在内丘县行医采药大半生,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扁鹊雕像高8米,基座高5米,雕像以扁鹊行医为原型进行雕塑,雕像手拿艾草和医书,颇有仙风道骨之韵味。  相似文献   

15.
2013年6月5日讯:由中国民协、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和河北省文联、河北省中医药文化协会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一行80人,到扁鹊行医圣地——河北省内丘县,先后实地考察了国家4A级景区扁鹊庙、太子岩风景区、扁鹊药园等扁鹊文化遗存,并深入走访扁鹊传说留存丰富的神头村,听取了该县在扁鹊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开发、扁鹊中医文化和故事传说的挖掘、整理和传承方面所做工作的汇报。  相似文献   

16.
《扁鹊心书》主张扶阳以灼艾第一,常从肾脾着手,其重视灸法,认为治病用灸非常重要,提出"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列"黄帝灸法""扁鹊灸法""窦材灸法"专篇,举出各种疾病选取的穴位和灸量,并于中、下二卷详述灸法在各疾病中的具体应用,并创睡圣散以减轻艾灸时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扁鹊到底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还是在历史长河中真实存在的一代医宗.通过考证历史资料,串联相关历史事件,还原扁鹊出生的大致年代及确切的出生地,并分析传说中"上池水""开天目"的真假,以及扁鹊医学体系的建立,并对扁鹊为卢医的传言进行了批驳.目的是呈现中医学理论起源的真实过程,让中医界重塑扁鹊形象,树立自信,不再把学科建立在传说...  相似文献   

18.
扁鹊是医学史上第一个被列入史传的医学家,司马迁称他是中医学开宗明义的大师。然而,近代以来对于他的生活年代却众说纷纭,对于扁鹊诊赵简子的历史真实性多持否定态度,甚至割裂扁鹊形象,说他是传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寓言。笔者认为扁鹊是一个可考、可证的古代医学家:扁鹊诊赵简子,是附载于《赵史》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真实过程;扁鹊诊赵简子所反映的医学成就,至今仍有值得我们珍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扁鹊生活于春秋战国之际,他的著作在汉代还广泛流行于世,他在前人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脉气出入循环学说,并通过对脉气循环速度的细精推导,阐发了损至脉的病理意义,《灵枢》《素问》《难经》皆传其学而有所发展。扁鹊还阐发了络脉学说,并发现了俞穴,这些突出贡献为以脏腑经络为基本理论的中医学的形成奠立了基础。司马迁考证后认为“扁鹊言医,为方者宗”,“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的论断,是完全可信的,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20.
扁鹊舌诊考     
扁鹊舌诊考褚玄仁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215500)舌诊的起源很早,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在发明切脉诊法的同时,对舌诊也有研究。他有句名言:"相病之法,视色、听声、观病之所在,候脉要决,岂不微乎"(《脉经》卷五扁鹊脉法第三)。司马迁据此说他能"切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