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120例卒中偏瘫临床疗效分析陆雪松巫飞(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南京210009)我院于1990年对120例偏瘫住院患者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并与对照组(30例住院患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一般资料治疗组12...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药物治疗配合早期康复介入做对比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治疗组、对照组各8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同时配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结果 按运动功能评定Fugl2Meyer(FMA)和日常生活评价(ADL)的Barthel记数记分法评定,对照组与治疗组FMA及ADL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障碍,但配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0月的106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平均(63.15±10.63)岁。其中男66例,平均(60.64±11.41)岁;女40例,平均(67.24±10.63)岁。所有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病程1~15年,采用疗效对比实验的方法,按照1∶1的人数比例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患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结束后比较两种疗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肌电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肌电值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配合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5.
李雪芹  庞洪波 《安徽医学》2008,29(4):446-447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在4周内的脑卒中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治疗组应用AM800生物反馈治疗仪,对偏瘫上肢进行每天20分钟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记录下疗程开始与结束时,伸腕时肌肉最大收缩时肌电幅值(EMG),Fugl-Meyer(FMA)上肢运动功能积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自我照顾中的进食,梳洗,穿上衣项目评分。结果治疗后各组观察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经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治疗后,两组EMG,FMA,FIM评分的差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改善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功能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训炼后,观察组FMA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功能康复锻炼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肢体运动和神经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优于单纯功能康复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分级、上肢痉挛程度[临床痉挛指数(CSI)]、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生命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肌张力分级、C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上肢FMA评分及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用于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效果良好,可降低患肢肌张力和痉挛程度,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争胜  李建军  董丽 《甘肃医药》2013,(12):917-919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中风病偏瘫及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仪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肌力、感觉功能均有改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和77.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仪有助于中风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偏瘫侧Brunnstrom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卒中老年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加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每例患者在入组时及治疗各阶段中进行偏瘫侧Brunnstrom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司毅龙  曹亚中  周阳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2):2197-2199
目的 分析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结果 治疗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15例。针刺组患者每日接受针刺治疗1次,康复组患者每日接受康复治疗1次,针康组患者每日接受针刺治疗与康复治疗各1次。3组每周治疗6 d,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el-Meyer评估量表(Fuge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runnstrom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组基于MBI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康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3组患者FM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针康组FMA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治疗2、4周后,3组患者MBI评分均较前一时点显著升高(P<0.05),针康组MBI评分均显著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广义评估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与针刺组比较,针康组在改善患者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而康复组在改善患者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方面无明显优势(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患者在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的改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在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促进瘫痪肢体康复等方面优于单纯针刺或单纯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12.
蔡蓉  胡红梅 《中华医护杂志》2006,3(6):559-559,574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方法将1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接受内科常规相应药物治疗,生命体征稳定,实施早期患肢功能锻炼。对照组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15d后进行患肢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患肢功能恢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x^2=18.250)。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患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陆建霞 《医学综述》2011,17(23):3587-3589
在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的康复治疗中,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康复治疗方法,近年来发展迅速。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和下肢(足下垂、膝过伸、步态异常)功能及矫正异常运动模式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是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改善偏瘫患者痉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敏  张辉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1):1803-1804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痉挛的改善作用。方法6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用电针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照组仅做康复训练,评定方法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表。结果经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上、下肢Ashworth评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康复训练相结合能更有效地降低偏瘫患者的痉挛程度,促进偏瘫患者的正常运动模式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与分析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神经内科偏瘫患者100例,分成A、B两组,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A组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焦虑抑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治疗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术后恢复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康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肩部及上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6例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例,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行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增加综合康复干预项目。其主要内容包括功能训练和健康教育两部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部及上肢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治疗依从度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肩部及上肢运动能力均有所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肩部及上肢运动能力、下地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治疗依从度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干预能有效提高偏瘫患者肩部及上肢运动能力,增强其康复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分析在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病患中早期起立床站立训练对其日常活动与平衡能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该院神经内科接受脑梗死偏瘫治疗的病患66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33例,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治疗组中的病患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起立床站立训练。使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两组病患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日常活动能力、肢体平衡能力与运动能力。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两组病患的BB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都优于治疗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中,两组病患没有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脑梗死偏瘫病患的常规康复治疗中,加入起立床站立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病患的日常活动能力、肢体平衡能力与运动能力,在康复治疗中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柳忠  梁天佳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1):2680-2685
背景 步行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如何尽早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尤为重要,而临床鲜见通过镜像疗法(MT)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促进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相关报道。目的 观察MT联合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0)、减重组(n=40)和联合组(n=40)。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减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BWSTT,联合组患者在减重组基础上增加MT;每周训练6 d,共持续4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中的下肢部分(FMA-L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H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6 min步行测试(6MWT)结果。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重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均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结果优于减重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和6MWT结果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MT联合BWSTT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9.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发病〈72小时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由神经内科医师给予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由康复医学科治疗师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分别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S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但康复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开展康复治疗在帮助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治疗过程中不能忽视心理疾患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偏瘫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0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利用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方案,对照组仅利用康复训练方案,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及记录住院日,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FMA和MBI评分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多,治疗组患者住院日明显缩短。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该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并正确的认识本病,并且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