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建军  黄静  马玉超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5):563-564,579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小儿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影像学特点,对所有病例均做胸部X线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结果:胸部X线检查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准确率为82.6%(19/23),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56.5%(13/23);CT扫描的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82.6%(19/23)。结论:胸部X线及CT检查是术前诊断小儿纵隔肿瘤的主要依据,CT能反映肿瘤的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及形态学特点,其定性、定位诊断明显优于胸部X线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志强 《广西医学》2011,33(10):1331-1333
目的评价胸部X线片与cT扫描在胸壁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经手术、穿刺活检证实的胸壁结核患者进行胸部X线摄片和CT扫描,其中18例作增强CT扫描。结果30例患者中胸部X线平片显示骨质破坏8例,CT平扫见肋骨破坏10例;CT平扫见肋骨旁软组织肿块30例,胸部X线片均未能发现(P〈0.01)。25例肿块呈边缘密度较高,而中央密度较低,其中14例可见边缘强化,4例平扫时呈多发低密度者增强后呈密度增高,内部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灶更明显,并伴有液化表现;5例肿块呈均匀较低密度;CT扫描可见纵隔、肋间及腋窝淋巴结肿大10例,胸片未检出(P〈0.01)。结论CT结合增强扫描是确诊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胰岛素瘤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08年10月收治的4例胰岛素瘤患者的定性、定位诊断方法。结果定性诊断:4例患者均有Whipple三联征,饥饿试验阳性,胰岛素/血糖均〉0.3。定位诊断:腹部B超检查1例胰头部有低回声灶;普通CT(层厚5.0mm)平扫均为阴性。选择性动脉钙刺激静脉采血(ASVS)测定胰岛素水平试验均能明确肿瘤部位;CT薄扫+增强扫描显示均有阳性发现;3例行术中B超检查,均发现低回声灶。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B超定位均与ASVS定位及CT薄扫+增强扫描结果相符,病理均证实为胰岛素瘤。结论胰岛素瘤的定性诊断目前仍然依靠Whipple三联征、低血糖及高血浆胰岛素;在定位诊断中,ASVS定位可以明确肿瘤分布部位,联合CT薄扫+增强扫描可提高术前定位率。  相似文献   

4.
刘雨成 《河北医学》2002,8(8):692-694
目的:探讨CT在纵隔淋媚结肿大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3例经手术、颈部淋巴结活检和临床治疗证实纵隔淋巴结肿大作了影像学分析。其中,男性19例,女性24例,年龄19-45岁,平均为32岁,全部病例作了胸部平片和CT扫描,其中18例作了CT增强扫描。结果:43例中转移性淋巴结肿大16例(肺癌12例,乳腺癌4例),结核9例,恶性淋巴结瘤11例,结节病4例,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而胸部平片仅发现纵隔增宽和肺内病灶,CT则在43例中均能发现纵隔淋巴结增大的部位、数目、大小和形态。18例CT增强扫描,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强化不明显,而结核性淋巴结肿大呈环形强化,淋巴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略有强化,结节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明显强化。结论:CT扫描是诊断纵隔淋巴结大小的首选方法,根据病人临床表现,肺内病灶形态、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CT征象,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定性诊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CT、MR等技术的发展,使纵隔肿瘤的影像学定性诊断达到了新的水平,但胸部平片仍是纵隔肿瘤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纵隔前中区胸腺瘤与畸胎类肿瘤的鉴别是纵隔肿瘤平片诊断中的一个难点,本文旨在探讨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x线平片鉴别这两类肿瘤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部螺旋CT扫描检查对肺癌外科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经过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将胸部螺旋CT扫描与X线片结果和病理回报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扫描对胸部病变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性及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判定均明显优于普通CT扫描及胸部X线片。结论胸部螺旋CT扫描对肺癌术前评估手术指征和切除范围的判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X线平片、CT平扫、ECT、MRI扫描对比,探讨隐性骨折早期诊断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3例隐性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其中33例全部做了X线平片及MRI扫描, 18例做了CT平扫,6例做了核素骨显像.结果 33例平片全部阴性;33例MRI扫描全部阳性显示;18例CT检查11例阳性;6例核素骨显像4例阳性显像.结论 螺旋CT、MRII和核素骨显像对隐性骨折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通过对比分析,MRI是隐性骨折早期诊断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X线及CT在纵隔淋巴结肿大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3例(其中男39例,女24例)经颈部淋巴结活检、手术病理检查和临床治疗证实纵隔淋巴结肿大作了影像学分析,全部病例均作了胸部平片和CT扫描,其中35例作了CT增强扫描;结果:63例中转移性淋巴结肿大32例(肺癌23例,乳腺癌9例),肺结核12例,恶性淋巴瘤12例,结节病5例,坏死性淋巴结炎2例。胸部平片仅发现56例纵隔增宽和42例肺内病灶。CT则在63例中均能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的部位、数目、大小和形态,其中35例CT增强扫描,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强化不明显,而结核性淋巴结呈环形强化,淋巴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略有强化,结节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明显强化;结论:CT扫描是诊断纵隔淋巴结肿大的首选方法,CT增强扫描结合CT扫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病因的诊断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血管周细胞瘤的CT和MR]检查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右小腿、颈椎、左上纵隔各1例,颅内4例.影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无钙化;颅外病变表现为长T1和长T2信号,颅内病变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占位像明显而水肿轻;肿瘤可见多发囊变区;增强扫描实性肿瘤均显著强化,肿瘤内无明显血管流空现象.结论 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和MRI检查有利于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骨化纤维瘤的X线平片、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此病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11例资料完整1例经病理证实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病例,11例均行X线片、CT平扫检查,5例行MRI检查.结果 位于胫骨6例,股骨4例,腓骨1例;皮质型7例,髓质型4例.结论 综合的运用X线平片、CT及MRI的检查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尹燕  郑燕  陈超  鹿彩銮  徐凯  胡春峰 《当代医学》2011,17(30):31-33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前纵隔肿瘤的CT特征,以提高对原发前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收集5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前纵隔肿瘤,全部患者行CT平扫,55例行增强检查,重点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密度、边缘、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胸部继发改变。结果胸腺瘤34例,21例可见囊变、坏死区,呈轻一中度强化,畸胎瘤11例,均可见坏死、囊变区,10例可见脂肪成份,囊壁及实性成份强化较明显;淋巴瘤5例,4例可见坏死囊变区,均无钙化,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胸骨后甲状腺肿3例,均可见坏死囊变区,平扫密度较高,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心包囊肿2例,均位于右侧心膈角区,边界清晰,呈水样密度,无强化;滑膜肉瘤2例,1例可见坏死囊变区及同侧胸腔积液,1例可见钙化及胸膜转移。结论仔细观察前纵隔肿瘤本身部位、密度以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合患者年龄等特征,可提高对前纵隔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中上纵隔肿瘤的X线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50例纵隔肿瘤的X线征象分析以提高平片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率.方法对50例纵隔肿瘤的患者行透视、摄片、食管钡透、体层摄影及CT检查.结果50例纵隔肿瘤其中17例(34%)有胸膜返折线.胸腺瘤,畸胎瘤,胸骨后甲状腺及神经源性肿瘤占大多数39例(78%).立舌征提示胸腺瘤,倒置三角形提示胸内甲状腺,肺尖圆球征提示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囊肿常有蛋壳样钙化.结论掌握这些征象,对纵隔肿瘤在X线平片上的定位定性诊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17例CT表现,观察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密度、强化程度、侵犯周围组织及转移等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7例中位于右后上纵膈2例,右后中上纵膈3例,右后中下纵膈3例,右后下纵膈1例,左后中纵膈3例,左后中下纵膈3例,左后下纵膈1例,双侧后中下纵膈1例。肿块平均大小6.3cnm×4.3cm(2.3cm×2.0cm~12.6cm×4.0cm),CT平扫显示肿块边界清楚8例,边界不清楚9例;肿块密度不均匀13例,密度均匀4例,肿块内见砂粒状或条片状钙化8例;邻近胸膜增厚10例,合并胸腔积液5例;邻近气管及主支气管受压6例,心脏受压4例,肺动脉受压7例,降主动脉受压1例;肿瘤越过中线6例,肿瘤向椎间孔生长5例,包绕主动脉3例,肋骨侵袭破坏3例,肋骨受压变形2例,胸椎受侵破坏2例,沿脊柱旁突入上腹部1例;纵膈淋巴结肿大10例,骨转移1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4例,肝转移1例,脑转移1例。CT增强扫描14例,不均匀强化11例,均匀强化3例;轻度强化3例,平均CT值36(20—56)HU;中度强化8例,平均CT值53(36~74)HU;明显强化3例,平均CT值70(56—88)HU。肿块内见点状血管影7例,肿块内见多囊状改变6例。结论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具有一定特征,CT表现结合临床可作出较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平滑肌瘤螺旋C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在2013年3月至2017年4月间经手术病理或活检病理证实并有CT资料的38例上消化道平滑肌瘤进行回顾性分析。38例中,17例仅行CT平扫,21例行平扫及三期增强CT扫描,分析其部位、形态、密度、周围关系及强化特征等CT影像学特征。结果 38例上消化道平滑肌瘤中,病变位于食管16例(42.1%),其中食管中段9例、下段6例、上段1例;胃部22例(57.9%),其中贲门10例。38例患者中35例呈黏膜下梭形细胞瘤,3例为肌壁间梭形细胞瘤。38例患者CT显示,病变均呈圆形或类圆形,向腔内生长;其中21例具有平扫及三期增强完整资料的病例,均呈轻中度强化。所有38病例中有6例病变中可见钙化灶,其中食管4例,胃2例。结论上消化道平滑肌瘤好发于胃贲门及食管中段,大多数起源于黏膜下,多向腔内生长,增强后多呈渐进性轻度强化,部分可伴钙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及MRI的影像学特征对腰大肌神经鞘瘤的定性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6月至2013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腰大肌神经鞘瘸11例,其中6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2例仅行CT检查,3例仅行MRI检查。分析肿瘤CT、MRI平扫及增强征象。结果CT平扫:6例肿块为混杂密度:2例为密度均匀的囊性病灶,其中1例邻近椎体有不规则骨质破坏;1例表现为结节样稍高密度。MR平扫:7例为混杂信号,T2WI病灶内见小袭状或斑片状高信号影,2例为囊样病灶。DWI:6例为高低混杂信号改变,其中2例呈“石榴籽”征。CT/MR增强:动脉期,呈结节状、絮状或乳突状强化,向肿瘤中央突入,肿块周围呈环状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强化,强化范围扩大。结论CT及MRI检查对腰大肌神经鞘瘤有一定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唐浩  胡桂周  陈卫国 《疑难病杂志》2014,(6):608-610,6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上皮样血管肉瘤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原发性骨上皮样血管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男2例,女4例,中位年龄51.7岁,病程112个月。结果6例原发性骨上皮样血管肉瘤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其中单独行X线平片检查1例,X线平片+CT 1例,X线平片+MR 2例,X线平片+CT+MR 2例。X线平片及CT表现: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中心发病;5例呈斑片状、地图样的溶骨性骨质破坏,呈轻度膨胀,无硬化边、钙化及骨膜反应;1例呈皂泡状明显膨胀生长,可见基本完整的硬化边,瘤内可见不规则钙化影。MR表现:肿瘤呈等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呈等、稍高或低T1WI信号,T2WT高信号,1例瘤内可见小片状长T1、T2区。结论原发性骨上皮样血管肉瘤是-种以肿瘤性内皮细胞呈上皮样形态为其特征的高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纵膈内淋巴瘤CT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30例纵膈内淋巴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观察总结纵膈内淋巴瘤位置、大小、形态、密度等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CT诊断纵膈内淋巴瘤准确率90.0%(27/30),另3例均误诊为纵膈胸腺瘤。均淋巴结肿大,且以多发淋巴结肿大为主;肿大淋巴结全部融合占26.7%,表现出分叶状或波浪状不规则软组织肿块;CT平扫多为均匀密度,增强扫描以均匀增强为主,占90.0%;血管移位21例(70.0%);胸骨、肋骨前段骨质破坏、胸壁软组织包块与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各8例。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纵膈内淋巴瘤准确率高,可作为纵膈内淋巴瘤诊断、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Thallium-201 (Tl-201) is widely used for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but is also reported to have potential tumor-seeking properties. Tl-201 uptake has been described in various malignant diseases, including thymic tumors. Thymomas are the most frequent tumors of the anterior mediastinum, and chest pain is one of the major presentation symptoms. Sometimes, a thymoma may be overlooked on chest plain film. We report on a case of a 63-year-old man who had a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and suffered from intermittent chest pain for several weeks. He underwent a Tl-201 stress test to evaluate the presenc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during the test, abnormal uptake over focal extracardiac activity in the left upper mediastinum was incidentally revealed. Furthermore,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 identified a 6-cm left anterior mediastinal mass. Mediastinal tumor resection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demonstrated an invasive epithelial-type thymoma, which had invaded the left innominate vein. Subsequently, the patient received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and thenceforth responded well to treatment. A Tl-201 scan has the potential to play a part in tumor detection and clinical assessment of therapeutic effects.  相似文献   

19.
李国锋 《基层医学论坛》2014,(23):3109-3110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吸入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搜集经支气管镜证实的小儿支气管非金属异物29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结果 29例患儿入院后均经影像学检查,表现为一侧阻塞性肺气肿27例(93.1%)、纵隔摆动20例(69%)、肺不张12例(41.3%)、肺炎11例(37.9%)、纵隔气肿和脓胸各1例(3.44%)。结论 X线检查对异物的发现和定位可起到重要作用,而观察纵隔改变透视较平片更有优势和诊断价值,胸部CT可对异物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有时还可显示异物本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thymus,NETT)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9例病理确诊NETT患者临床及CT图像,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男性8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7.4岁,临床无特异性,病理不典型类癌5例,小细胞癌3例,大细胞癌1例。CT表现前上纵隔体积较大实性肿块,平均最大经为8.6cm,7例见坏死,2例见钙化,均具有侵袭性特点,7例侵及邻近胸膜,3例侵及血管,增强呈中度不均匀强化,6例瘤内见细小血管强化影,8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发生转移。结论 NETT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具有体积大、易坏死、明显侵袭性、不均匀强化、常见瘤内细小血管强化影、易淋巴转移等特点,CT有助于提高NETT的准确诊断率,明确受侵范围,指导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