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机械通气因能维持适当的潮气量、改善气体交换、减少呼吸肌作功等功能 ,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我院ICU病房近年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 2 5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1999年 7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行气管切开患者 4 1例 ,其中行机械通气 2 5例 (男 16例 ,女 9例 ) ,年龄 18~6 7岁 ,平均 4 5 .4岁 ;病种 :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 16例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6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 3例。应用呼吸机时间 16~ 13d ,其中 2 2例顺利脱机 ,3例因原发病无法得到控制而死亡。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于入院后或急诊手术后 4 8h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ICU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2月~2010年6月169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发生并发症的23例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系统总结,特别是对常见并发症的原因进行观察,发现气管内出血、皮下气肿、气胸、纵镉气肿、气管食管瘘、气管内套管阻塞、气管套囊滑脱阻塞、气道狭窄并发症等是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结论 ICU护士应熟悉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出现呼吸道梗阻原因,做到及时发现呼吸危象原因,与医生密切合作,熟练处理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实施舒适护理的患者心理上获得舒适感和安全感,机械通气时间缩短.结论:对患者实施护理时,应重点满足其舒适的需求,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16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16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严格呼吸机及气道管理。结果:顺利脱机81例,死亡25例,自动出院10例。结论:有效的呼吸机及气道管理首先应提高认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测,并结合病情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严格的气道管理,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能防止肺部感染及其致命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原发损伤的治疗,也是关系到能否顺利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气管切开时机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2006年4月~2009年6月121例机械通气患者,按气管切开时间分为早切组(≤7d)和晚切组(〉7d),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121例机械通气患者中,早切组54例,晚切组67例。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6.2±4.6)d和(8.44±.4)d(P〈0.05),人住ICU时间分别为(12.1±5.1)d和(14.4±6.9)d(P〈0.05),VAP发生率分别为20.4%和38.8%(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为24.1%和29.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和人住ICU时间,降低VAP发生率,但对患者死亡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实行有效护理措施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效控制肺部感染、缩短带管时间、提高救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对比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不同方法的效果.方法 抽查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管理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各3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手工方法进行间断气道湿化,试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手工方法,突出表现为气道刺激小、不易形成痰痂和肺部感染并发症少等优点,更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是临床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工呼吸机的应用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部分老年病人由于各种原因致呼吸功能衰竭而需长期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但是,长期机械通气易发生与呼吸机相关的感染并发症。现将我院2000-01至2003-12实施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14例病人的痰细菌培养进行回顾性调查。从而进一步总结、讨论护理措施。加强此类病人的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11.
我院ICU自 1997年 8月至 2 0 0 1年 8月共收治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 12 6例 ,现将气道管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2 6例中 ,男 5 2例 ,女 74例。最大年龄 72岁 ,最小年龄 8岁 ,平均年龄 38岁。其中重度有机磷中毒10 4例 ,脑干损伤 6例 ,格林巴利综合征 6例 ,电击伤呼吸骤停 8例 ,散发性脑炎 2例。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为 11d。成活 10 6例 ,占 84 .13% ,死亡 2 0例 ,占 15 .87%。2 呼吸道管理体会2 .1 正确的体位放置取半卧位 ,颈下略垫高 ,使颈部舒展。据统计 ,机械通气时 9~ 70 %的患者易发生误吸性肺炎 ,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行气管切开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呼吸道管理、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的护理、预防感染、呼吸机管路的消毒、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心理支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控制与治疗等。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本组病例机械通气治疗共计23天,4例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病情趋于平稳后成功撤离呼吸机;1例患者机械通气治疗2日后因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转院治疗。结论:对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实行有效护理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减少和延迟并发症,使机械通气治疗成功,为治疗原发病赢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心理干预在气管切开手术前后及行机械通气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对15例气管切开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在各时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情绪反应及对手术的思想准备,检查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和肌张力情况,进行总体评分。结果ll例满意,占73.33%;3例较满意,占20.00%;l例不满意,占6.67%。作者认为,心理干预在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各时期的应用,有助于患者主动配合手术治疗,减少并发症,效果肯定,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治疗是临床上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常用方法,但易发生与呼吸机相关的感染并发症,加强危重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可有效维持肺的通气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保证呼吸机治疗的顺利进行。2003年3月-8月我院共进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52例,其中11例发生肺炎,经精心治疗护理均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许晓萍 《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3,1(12):81-82
气管切开作为一种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治疗中应用较多,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在1999~2003年行气管切开手术260例。总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 371例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患者,采用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选择适时的吸痰时机,加强基础护理,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等护理措施。结果入住急诊科患者27例,治愈21例,死亡3例(原发病抢救无效),气道堵塞1例,呼吸机相关肺炎2例。入住综合ICU患者1 344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23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平均感染率为7.87‰。结论采取科学有效的呼吸道护理,预防并发症和抗感染等治疗,可以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伍春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4):457-458
目的分析成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并发气管狭窄的相关因素,为开展气管狭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医院ICU等科室收治并应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病历资料,将诊断出的气管狭窄纳入病例组,未并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气管狭窄发生率9.46%,管内型25.00%、管壁型38.64%、管外型4.55%、混合型2.95%、完全闭塞型2.27%;病例组、对照组年龄≥60岁、套管黏膜损伤、合并原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吸烟史、呼吸道感染、有意识障碍、机械通气时间≥7 d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有气管切开史、呼吸道感染、年龄成为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并发气管狭窄影响因素较多,需关注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