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胃囊肿-胃内引流治疗胃后型胰腺假性囊肿的价值.方法 5例因重症胆源性胰腺炎引起的胃后型胰腺假性囊肿,非手术治疗超过2~6个月,囊肿长径分别为8、10、12、14、15 cm.采用4孔法腹腔镜下经胃前壁进入胃腔,用超声刀切开胃后壁及胰腺假性囊肿壁,切口约2~3 cm,行胰腺假性囊肿-胃内引流术.结果 5例均成功施行腹腔镜下手术,手术时间分别为90、105、115、120、15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150、150、200、300 ml.手术后无明显胃内出血征象.术后随访1个月,囊肿均消失,无急性胰腺炎复发及局部感染征象.1例术后7d发生胃瘘,经对症处理后1个月愈合.结论 腹腔镜下经胃囊肿-胃内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简单、有效、微创,可作为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7,1 2-二甲基苯并蒽(7,1 2-dimethylbenzanthracene,DMBA)对大鼠胰腺肿瘤发生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A组(实验组)70只,将DMBA按4 mg/100 g体质量置入胰腺;B组(对照组)10只,仅行胰腺被膜的切开,不置入任何药物.2组分别在手术后每月观察体质量变化;并于手术后2、4、6 mo后取胰腺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A组大鼠术后5 mo及6 mo体质量较B组明显下降.大鼠术后4 mo平滑肌肉瘤发生率为42.1%(8/19),6 mo为75%(15/20),6 mo大鼠肉瘤发生率高于4 mo大鼠肉瘤发生率(P=0.037);并伴有恶液质、血性腹水及腹腔胰腺外肿瘤.但无胰腺导管细胞癌发生.结论:采用DMBA置入SD大鼠胰腺内的方法建立胰腺癌动物模型,出现体质量增长曲线下降趋势,病理学诊断显示为急、慢性胰腺炎、平滑肌肉瘤及肿瘤浸润食管、胃及肠道等脏器,无胰腺上皮内瘤变和胰腺癌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8岁,因左上肢阵发性麻木3个月,加重1周门诊以右顶叶胶质瘤收入院,患者自诉于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左手心麻木,无头痛呕吐,1周前出现左上肢麻木、感觉减退,全身抽搐发作两次,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示:右顶叶占位病变,胶质瘤.入院查体: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力正常,左上肢浅感觉减退,病理征未引出.血常规等化验结果均正常,头部MRI增强扫描显示:右顶叶皮层下不规则结节异常信号灶2.2 cm ×2.3 cm ×3.0 cm,增强扫描呈花环状强化,中心无强化,临近脑组织内大量水肿信号(图1a).诊断为右顶叶胶质瘤.对患者行全麻下行病灶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示:(右顶叶)脑组织内见坏死包裹结节,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未见结核结节及肿瘤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应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及临床型乳腺线圈对30只胰腺癌裸鼠原位模型行冠状位及横断位TSE-T1 WI/T2 WI平扫,经腹腔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行连续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平扫和增强扫描各时相肿瘤信号强度,计算强化率,分析MR图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30只裸鼠荷瘤接种成功率为100%,组织学检查符合胰腺低分化腺癌.与邻近组织信号相比,90%(27/30)肿瘤T1 WI呈均匀稍低信号,10%(3/30)信号欠均匀;80%(24/30)肿瘤T2 WI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斑片状更高或等信号区,20%(6/30)呈均匀等高信号.平扫肿瘤信号强度为228.35±11.71,增强扫描后1.5、3、6,9、12 min的肿瘤信号强度分别为258.20±11.17、301.75±17.09、358.65±25.13、480.05±19.01、558.35±40.49,均明显高于平扫(P值均<0.01);各时相强化率分别为0.13±0.04、0.35±0.11、0.56±0.10、1.10±0.10、1.45±0.18,各时相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MR强化明显区为供血丰富的肿瘤生长活跃区域,中央无强化区为坏死组织和(或)肿瘤细胞致密且毛细血管较少区域.结论 经腹腔注射对比剂后可获得清晰的移植瘤MRI图像,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T核磁共振成像(MRI)LAVA动态增强序列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47例乳腺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分析病变信号、形态、时间—信号强度增强曲线,计算LAVA动态增强序列诊断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3.0T MRI平扫示乳腺良恶性病变T1WI多呈等、低信号影,T2WI多呈等、高信号影,二者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VA动态增强序列示恶性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不均匀强化,与良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以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作为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标准,LAVA动态增强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76.1%。良性病变多表现为Ⅰ型曲线,恶性病变多表现为Ⅲ型曲线;Ⅱ型曲线在良恶性病变中均可见到。以Ⅰ型曲线作为诊断良性病变的标准,LAVA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异度可达96.1%;以Ⅲ型曲线作为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标准,LAVA动态增强扫描的准确度可达87.2%。结论 3.0T MRI LAVA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且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I)多参数成像在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穿刺活检证实的30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常规序列、DWI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30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中,病变均位于包膜内。T2WI抑脂像15例表现为T2WI外周带内异常低信号区,8例表现为中央带稍高信号,DWI序列10例呈高信号,7例呈等信号。多期动态增强扫描21例病灶于动脉期明显强化,平衡期为低信号,6例呈持续渐进性强化,3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结论 3.0T MRI的常规T2WI序列、DWI及动态增强扫描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特征性表现,联合应用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腺内副脾患者的病例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及不必要的手术。方法 回顾性收集术前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胰腺内副脾的患者10例(共12 个病灶),分析其CT、MRI、Ga68-dotatatePET-CT图像、病理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9例为单发,1例有3个病灶;12个病灶均位于胰尾、均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均为富血供结节;病灶最大径0.3~3 cm, 平均1.43 cm。MRI表现:T1W1均呈低信号,T2W1 8例呈高信号(80%),DWI 7例呈高信号(70%);增强扫描动脉期6例呈均匀强化,只有 1例呈 “花斑样”不均匀强化。3例行Ga68-dotatatePET-CT检查的患者病灶均呈高代谢,SUVmax约为脾脏SUV的一半。结论 IPAS一般位于胰尾,病灶小于3cm,边界清晰;在MRI T1W1序列上呈低信号,T2W1及DWI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很少见到典型的“花斑样”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多为均匀强化,68Ga标记生长抑素受体PET/CT检查时可能会出现高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喀什地区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13例急性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胰腺炎后12例,外伤后1例。所有病例经B超和CT提示,囊肿直径3.4-17 cm,囊肿位于胰头2例,胰尾4例,胰体尾7例。除1例胰腺外伤后手术感染患者急症行囊肿外引流术,其余12例经非手术保守治疗。结果急症手术患者5周后治愈,顺利拔管;12例非手术治疗者病情趋于稳定,痊愈7例,5例因囊肿呈渐进性增长趋势于发病后3-6个月行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恢复良好,无胰瘘及手术死亡。结论对于急性胰腺假性囊肿应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腺囊腺瘤局部摘除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行摘除术的11例胰腺囊腺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胰腺囊腺瘤中男2例,女9例,平均年龄47岁.肿瘤直径平均4.8 cm,位于胰头部1例,胰体尾10例.病理证实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8例.3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血糖增高,1~2周恢复正常,1例切口感染,2例术后发生胰瘘.术后随访28~67个月,1例术后3年发现胰体部假性囊肿,其他患者肿瘤无局部复发,无糖尿病发生.结论 对于直径<6cm的胰腺囊腺瘤患者行肿瘤摘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老年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T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通过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NETP的老年患者17例,其中12例为无功能性NETP,5例为功能性NETP。结果磁共振检查病变位于胰腺,T1WI表现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表现高或低混杂信号,DWI均显示高信号;CT平扫检查显示等或低混杂密度,实性部分病变平扫平均CT值45.9HU。增强CT及磁共振扫描检查均表现"快进快出",囊性病变不呈现强化;1例功能性NETP经PET/CT检查不存在高代谢灶,1例无功能性NETP经PET/CT检查存在等密度结节,病灶大小为1.2 cm,SUVmax为4.1。结论 CT、磁共振两者共同影像学特点表现为老年NETP境界清晰和显著增强,PET/CT检测采取合适的示踪剂对体积较小的功能性NETP有重要意义,可以全面预测是否存在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腹部的影像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研究25例经病理证实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规范治疗后随访证实的AIP患者临床资料,21例行CT检查,14例行MRI检查,其中10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 胰腺弥漫肿大者16例(64.0%),局限肿块型7例(28.0%),混合型2例(8.0%).CT平扫病变呈等密度13例(61.9%),稍低密度8例(39.1%),1例胰腺内及周边见多个囊性低密度灶,MRI检查病变T1 WI序列信号均匀或稍不均匀降低,T2WI序列信号不同程度均匀或稍不均匀升高,23例( 92.0%) DWI序列信号升高.动态增强扫描时,胰腺病变处呈“雪花状”不均匀渐进性延迟强化.18例(72.0%)病变周围见包壳样结构.7例(28.0%)胰管形态不规则,5例( 20.0%)胰管轻度扩张.17例(68.0%)胆道系统受累;4例(16.0%)肾脏受累;4例(16.0%)见腹膜后纤维化.1例(4.0%)肝门区见肿大淋巴结.结论 AIP患者胰腺及其他腹部器官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60例,其中37例患者行CT检查,53例患者行MRI检查,30例患者行CT联合MRI检查,分析CT与MRI的诊断价值。结果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病灶部位多在中颅窝内鞍旁,MRI呈类圆形、哑铃形较均匀的稍长T1信号、明显长T2信号,扫描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脑内型患者的病灶分布于脑内任何部位,并以单发病灶为主,未见严重占位效应,未见水肿或可见轻度水肿,MRI检查T2WI呈"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伴絮状低信号环,扫描增强可见少量轻度强化。有32例患者经CT检查后为稍高、混杂密度影,扫描增强未见强化。结论脑外与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CT与MRI检查时均有特定特征,但CT像不及MRI像,尤其是MRI的T2WI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腺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病理证实肝腺瘤10例,其中MRI诊断为肝腺瘤5例。7例单发,直径为(5.2±1.9)cm;3例多发,最大病灶直径为(9.0±3.0)cm。8例T1WI序列和T2WI序列呈长T1和长(稍长)T2信号,1例呈长T1稍短T2信号,1例呈短T1等T2信号;9例回波序列见大量脂质成分。增强扫描时,7例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造影剂消退,病灶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2例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动脉期病灶增强与肝实质近似,门脉期和延迟期造影剂较前消退。肝腺瘤呈现"快进慢出"信号特征;8例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周围可见环形强化假包膜。结论肝腺瘤的增强MRI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与其他肝内肿瘤鉴别,但明确诊断仍须要病理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患者肝内病灶进行定性,按常规扫描方法加上FLAIR序列进行检查。所有病例均进行了MRI增强扫描。结果所有病灶应用FLAIR后T2WI均有变化。确定诊断血管瘤15例,肝囊肿8例,肝癌7例。结论在结果判定上以低信号组病例最具有诊断意义。等信号组均为良性病变。高信号组解释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5.
我们选用囊肿大部分切除加大网膜填塞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2例,现举一例。患者男,38岁,上腹包块5个月,肿块光滑比较固定,超声检查有液平反射,胃肠透视胃向右上移位,诊为胰腺假性囊肿。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3.0 T MRI检查在肝硬化再生性结节(RN)、异型增生性结节(DN)和小肝癌(SHC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9例RN、DN及SHCC患者的3.0 T MRI平扫及容积采集技术(LAVA)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特点。结果 RN主要表现为T2WI低信号,动态增强方式呈"缓慢上升型";DN主要表现为T2WI高、低信号,信号较均匀结节的动态方式以"速升缓降型"为主,可有"结中结"(特征表现);SHCC主要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态增强方式为"速升速降型"。结论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在3.0 T MRI上各有较为典型的表现,临床可据此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对其他强化类型的肝脏病灶应结合肿瘤血管的扭曲增粗及包膜等表现排除SHCC。  相似文献   

17.
超声内镜下一步穿刺法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在胰腺假性囊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纵轴超声内镜监测下以一步法细针穿刺囊肿抽吸或引入导丝、插入鼻囊肿塑料管引流,治疗3例胰腺假性囊肿。结果3例胃内均无囊肿压迹表现,囊肿大小6.0 cm×5.9 cm,6.5 cm×3.8 cm,8.5 cm×5.0cm,位于胰腺体部、尾部和体尾交界各1例。2例囊肿周围血流信号不明显,1例囊壁周围可见血流信号,3例囊肿壁与胃壁间无明显层次回声。抽吸或置入鼻囊肿引流管后,患者分别于2 d、2 d和3 d腹痛缓解,引流3 d后病灶缩小,14 d、30 d囊肿消失。1例穿刺后胃黏膜局部渗血,用去甲肾上腺素冲洗止血,未发生感染、穿孔等并发症。随访2个月、5个月和7个月无复发。结论初步观察表明,超声内镜引导下的一步穿刺法简单、实用,感染及出血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8.
结肠一点癌诊治四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男性, 51岁,因肛门下坠感 1月就诊,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 105cm处有 0.3× 0.3cm大小扁平样隆起,取活组织送检病理报告为腺癌。 45cm处有 0.2× 0.2cm大小隆起型病变取活组织送检病理报告为腺癌。直肠 8cm处有 1.5cm× 1.5cm大小息肉,取活组织送病理报告亦为腺癌。结肠病变行剖腹手术,术中探查未发现病灶,行术中纤维结肠镜检查,全结肠均未见病灶。故行升结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未查见癌。直肠病变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直肠腺瘤性息肉恶性变侵达粘膜层。术后随访 5年未发现复发及新生物。   例 2女, 45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蝶鞍旁海绵状血管瘤MRI影像表现,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4例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1例行1HMRS单体素检查。结果蝶鞍旁海绵状血管瘤体积大小不一,可同时伸入到鞍内。MR-T1 WI呈等或稍低于脑灰质信号,T2 WI呈类似脑脊液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呈非常显著强化,可不均匀。DWI呈等或稍低信号,但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明显高于正常脑实质。1HMRS表现为NAA峰、Cr峰和Cho峰消失,可出现Lip峰。结论蝶鞍旁海绵状血管瘤MRI平扫鉴别诊断困难,信号与脑脊液容易较近,特别小的海绵状血管瘤易漏诊;增强扫描非常显著强化,ADC值明显升高而DWI接近等信号,1HMRS检查无NAA峰、Cr峰和Cho峰,MRI检查可以对蝶鞍旁海绵状血管瘤作出定性、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壁造瘘置入双猪尾支架内引流胰腺假性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壁造瘘置入双猪尾支架内引流胰腺假性囊肿患者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囊肿最大15cm×10cm、最小7cm×5cm,分别位于胰腺头体尾部、体尾部和尾部,巨大囊肿患者胃体窦小弯侧有明显压迹。5例患者均一次性电穿孔造瘘内引流成功,成功率100%,随访6~12个月无复发,治愈率100%。[结论]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壁电穿孔造瘘置管内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