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医药》2016,(6):9
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  相似文献   

2.
《山东医药》2015,(10):13
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芎),酒精(乙醇),头胞哌酮(头孢哌酮)。疾病及其相关名称:错误(正确)甲状腺机能(甲状腺功能),血沉(红细胞沉降率),X光片(X线片),帕金森症(帕金森病),食道(食  相似文献   

3.
CD39(ectonucleoside triphosphate diphosphohydrolase-1.NTDPase-1,ENTPD1)是一种钙、镁离子依赖的胞外三磷酸核苷双磷酸水解酶,最早被发现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感染的B淋巴细胞,因此最初被认为是EB病毒感染的B淋巴细胞的主要表面标记.它是一个完整的细胞表面膜蛋白,同时具有胞外三磷酸腺苷(ATP)酶和二磷酸腺苷(ADP)酶活性,可将ATP和ADP水解为单磷酸腺苷(AMP),AMP又可在胞外-5'-核苷酸酶CD73的作用下代谢为腺苷.CD39和CD73在体内具有多种功能.CD39和CD73还特异地表达于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细胞)表面,构成该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正腺苷循环的活化是缺血再灌注内在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CD_(39)[1]为膜外二三磷酸核苷水解酶.1(E.NTPDase-1),将细胞外的ATP(三磷酸腺苷)、ADP(二磷酸腺苷)水解产生AMP(一磷酸腺苷),参与腺苷循环的代谢,在缺血再灌注中如肾脏、心脏等起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CD_(39)的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和现状作一综述,特别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发生发展中,以期能全面展示CD_(39)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腺苷与腺苷拮抗剂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腺苷是核酸的组成部分,是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它具有生物活性,参与调节人体一些重要的生理机能,对心血管的作用尤为明显。近年来对这方面的研究增多,并从大量动物实验逐渐引入临床应用。现将研究进展简介如下。一、心脏腺苷的形成与调控腺苷的形成主要是由三磷酸腺苷(ATP)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经过去磷酸化作用转化为二磷酸腺苷(ADP)与一磷酸腺苷(AMP),后者在5-核苷酸酶的作用下形成腺苷。见图示: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凝集抑制剂用于治疗肾疾患者有消炎痛和潘生丁。本文介绍潘生丁。一、作用机制:潘生丁有抑制由二磷酸腺苷、胶原质、凝血酶以及免疫复合体(Immune complex)引起的血小板凝集作用,可阻止血小板内颗粒释放出二磷酸腺苷和血  相似文献   

7.
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在慢性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者中约13%可检测出Ⅲ型肝肾微粒体抗体(LKM-3),其靶抗原为尿苷5’-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第1类家族(UGT-1)。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症状性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现象的发生情况。方法在54例症状性的颈动脉(25例)、椎动脉(19例)、颈动脉合并椎动脉(8例)以及基底动脉(2例)狭窄的患者中,有39例行择期支架置入术。采用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胶原和花生四烯酸为诱导剂,分别测定已服用阿司匹林(100mg/d)≥10d,以及随后加服氯吡格雷(75mg/d)≥5d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抵抗标准为单用阿司匹林时,以500μg/ml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20%和5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70%。氯吡格雷抵抗标准为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前、后,5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值≤10%。结果54例患者中,有9例(16.7%)存在阿司匹林抵抗,12例(22.2%)存在氯吡格雷抵抗,1例(1.8%)存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抵抗。9例阿司匹林抵抗者加用氯吡格雷后有5例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聚集率降至<20%,有8例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聚集率降至<70%。1例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为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结论症状性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克服了部分阿司匹林抵抗现象。阿司匹林抵抗可能与支架置入术后血栓性并发症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多(腺苷5’-二磷酸核糖)合成酶(PARS)是一个重要的一氧化氮神经毒性间介作用的补充物质。近年研究中,我们首次证实在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活体内给予强效PARS抑制剂,3、4双氢5-[4-1(1-六氢吡啶)丁羟]-1(2H)-异物喹啉酮,能显著的减少梗塞大小。局灶性脑缺血是采取在右中脑动脉(MCA)远端烧灼术与两侧暂时性常规颈动脉梗塞90分钟的方法形成。溶解  相似文献   

10.
Noma于1983年首次在心脏中发现KATP通道,随后相继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等组织中发现有这些通道的存在[1]。此通道的共同特征是可以被二磷酸核苷酸(NDPs)例如二磷酸腺苷(ADP)、尿苷-5’-二磷酸(UDP)、二磷酸鸟苷(GDP)等和钾离子通道开放剂(KCOs)所激活,被磺酰腺(SU)类药物所抑制,例如优降糖和三磷酸腺苷(ATP)。由于VSMC膜KATP通道的研究较其他类型的组织细胞困难,人们对于冠脉VSMC的KATP通道的认识较局限。随着分子克隆技术和电生…  相似文献   

11.
HIV/AIDS化学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oh.  SC 林沪 《传染病信息》2000,13(2):90-90
目前治疗HIV-1感染的有效药物有三类: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目前被批准使用的NRTIs包括叠氮胸苷(AZT,ZDV),双脱氧肌苷(ddI),双脱氧胞苷(ddC),双脱氧胸苷(d4T)和拉米夫定(3TC)。患者对这类药物极易产生耐药,无论是单独应用或是联合用药,对HIV-1的控制均未  相似文献   

12.
<正>P2受体是一类与胞外核苷酸〔如三磷酸腺苷(ATP)、三磷酸尿苷(UTP)、二磷酸腺苷(ADP)等〕相结合的细胞膜受体,可分为离子通道P2X受体和G蛋白耦联P2Y受体。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7种P2X受体亚型(P2X17)和8种P2Y(P2Y1,2,4,6,11,12,13,14)受体亚型〔1〕。P2X受体家族是一类配体门控型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可允许钠、钙、钾等阳离子通过。与其他离子型配体门控通道受体有所区别的是,P2X7受体兼具"离子通道"功能和"孔道"功能,即P2X7受体激动剂在短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霉素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 凋亡的影响及Kr(u)ppel样因子4过表达对阿霉素所致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Kr(u)ppel样因子4及凋亡相关基因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的表达.结果 阿霉素能够诱导H9C2细胞凋亡,采用5 μmol/L阿霉素处理时,24 h变化最为明显;Kr(u)ppel样因子4过表达之后,细胞凋亡率较转空栽体组更高,达87.90%.阿霉素能够诱导Kr(u)ppel样因子4在H9C2细胞中表达增加;Kr(u)ppel样因子4过表达组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裂解片段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 Kr(u)ppel样因子4能够促进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H9C2凋亡,其作用机制与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Apo E基因敲除(Apo E-/-)小鼠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艾塞那肽组(糖尿病+艾塞那肽)三组,6周后测量小鼠体重、心脏重量,检测其血糖及血脂水平,HE染色、油红O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量主动脉斑块面积大小、组分及其稳定指数,Western Blot检测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小鼠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水平明显升高,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占血管管腔面积的百分比明显增高,斑块稳定性明显降低,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增高。与糖尿病组相比,艾塞那肽组小鼠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甘油三酯降低,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斑块稳定性明显增高,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降低。结论艾塞那肽可以部分通过抑制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途径减少糖尿病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增加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女性冠心病患者,评估不同的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adenosine diphosphate-induced platelet-fibrin clot strength,...  相似文献   

16.
刘鲁伟  郑丹  骆军荣  刘红 《心脏杂志》2005,17(3):243-243
果糖二磷酸钠(FDP)为葡萄糖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外源性的二磷酸果糖可作用于细胞膜。通过激活细胞膜上的果糖激酶,增加细胞膜内高能磷酸键和三磷酸腺苷的浓度,从而促进钾离子内流恢复细胞静息状态,增加红细胞内二磷酸腺苷的含量,抑制氧自由基和组织胺的释放。有益于休克,缺血,缺氧,组织损伤等状态下的细胞能量代谢和对葡萄糖的利用,起到促进修复,改善细胞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对比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201例,根据给予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分为替格瑞洛组(103例)和氯吡格雷组(98例),对比两组患者给药后2h和6h应用血栓弹力图测定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途径及花生四烯酸途径诱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穴位局部嘌呤物质在预电针心俞穴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用雄性清洁级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急性心肌缺血组、预电针心俞穴组,每组6只。急性心肌缺血组用背部皮下多点位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预电针心俞穴组在造模前电针双侧心俞穴3 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心俞穴穴区组织中嘌呤物质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和一磷酸腺苷(AMP)浓度。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急性心肌缺血组血清SOD显著下降(P<0.05);心俞穴穴区组织ATP显著降低(P<0.05),ADP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P浓度显著增加(P<0.05)。与急性心肌缺血组比较,预电针心俞穴组血清SOD含量显著增加(P<0.05);心俞穴穴区组织ATP、ADP含量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P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预电针心俞穴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具有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AST)对甲状腺功能减退雌性大鼠子宫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4周龄,体质量(110±10)g],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ST 20、40、80 mg/kg组和左甲状腺素钠9×10-3 mg/kg组,给予0.1%丙基硫氧嘧啶复制甲状腺功能减退动物模型,以左甲状腺素钠作为阳性对照药,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子宫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钙离子(Ca2+)浓度和高能磷酸化合物(HEP)水平;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张力(CT)、收缩频率(CF)和子宫活动力(UM)。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AST组大鼠血清MPO活性和NO含量降低,CAT活性升高(P<0.05);子宫组织中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总腺嘌呤核苷酸和SOD、GSH-Px明显升高,LDH和MDA明显降低(P<0.05);离体子宫平滑肌CT、CF、UM以及Ca^(2+)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以AST 80 mg/kg效果最为显著。结论AST具有抑制甲状腺功能减退雌性大鼠子宫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可能与其能够有效改善抗氧化酶活性、开放Ca2+通道、增强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敏感性、并促进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评估不同的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adenosine diphosphate-induced platelet-fibrin c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