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消化道出血可引起严重贫血,急性大出血时由于诊断错误可导至死亡,因而及时正确定位诊断和适当的治疗是很重要的。近年来由于内窥镜检查的开展和腹部动脉选择性血管造影使诊断消化道出血部位得到进一步提高。冈部治弥等分析1200例消化道出血,尤其胃部出血最多占30%,其次为大肠占20%,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DSA检查及栓塞治疗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是随机选取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对可能出血的部位进行选择性插管造影,其中17例患者明确诊断并行栓塞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20例造影阳性(66.7%),10例阴性(33.3%)。18例接受了栓塞治疗,16例出血停止,一个月内无复发出血;1例栓塞后次日死亡;1例栓塞三天后复发出血,进行外科手术后痊愈。结论 DSA检查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栓塞介入治疗对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优良,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对确定消化道出血部位及止血的价值。方法:1996年10月-2005年2月临床收治的26例消化道出血病人。先行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将导管超选至出血动脉,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共栓塞32根动脉,其中有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及膈动脉。全部病人随访1~8年。结果:成功率100%(32/32),立即止血100%,19.2%复发再出血。26例患者治疗后部分出现轻微腹胀,腹痛等合并症。无胃肠道坏死、穿孔等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定位准确,安全有效,为外科手术争取了时间。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没有明确原发病或无外科手术指征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可首先考虑介入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辅助检查在Meckel憩室并间歇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Meckel憩室伴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辅助诊断作回顾性分析。结果:^99mTc标记红细胞核素扫描(TLRBCS)对含异位胃粘膜的Meckel憩室诊断率为88.24%。选择性血管造影68.42%的病例可明确出血部位。结论:TLRBCS和选择性血管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它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段巨涛  郑渤伟 《医学综述》2007,13(12):957-958
<正>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遇到的急症,治疗不及时病死率很高。常规的检查方法很难发现出血部位,内科治疗亦达不到止血的目的,选择性动脉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可及时发现出血部位,同时行栓塞治疗,挽救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消化道出血的造影表现。[方法]为明确出血部位或准备行栓塞治疗,对消化道大出血患者34例进行动脉造影。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造影。[结果]造影阳性18例,占52.9%。均准确提示病变位置。[结论]对于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动脉性出血的患者可进行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为外科手术或经导管栓塞治疗提供帮助,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MeckeI憩室并间歇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辅助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辅助检查在Meckel憩室并间歇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Meckel憩室伴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辅助诊断作回顾性分析.结果99mTc标记红细胞核素扫描(TLRBCS)对含异位胃粘膜的Meckel憩室诊断率为88.24%.选择性血管造影68.42%的病例可明确出血部位.结论TLRBCS和选择性血管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它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急诊造影与栓塞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患者34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动脉造影检查,并根据其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分别采用明胶海绵和不锈钢弹簧圈进行动脉栓塞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34例胃肠道大动脉出血患者中,血管造影显像结果为造影剂外溢、血管畸形、假性动脉瘤等,有31例找到明显的出血部位,止血治疗成功,有效率为91.18%;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中,发生再出血者2例(5.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急诊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患者采取动脉造影治疗,可迅速判断出血部位,并予以动脉栓塞止血,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DSA检查和栓塞治疗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24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可能出血部位再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其中14例明确诊断并行栓塞治疗.结果 24例中16例造影阳性,阴性8例.阳性者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动脉瘤、局部肿瘤血管及染色、动脉的侵蚀、局部血管痉挛等.其中14例接受了栓塞治疗,12例出血停止.30d内无复发出血,1例栓塞后次日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栓塞3d后复发出血,经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DSA检查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尤其是对血管性病变、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诊断效果好,栓塞治疗止血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初诊时80%出血原因不能确定,出血部位的判断更是困难。我科采用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不仅可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而且对病变血管行栓塞治疗,共27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消化道大出血患者27例,男性19例,女性8例。其中因肝胆手术后经T管引流出血5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7例;胰腺炎伴大出血3例;其余均为原因不明的呕血和便血,均表现反复大量的呕血和便血,出血量均在1000ml/d。2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将导管插入腹腔干开口,肠系膜上、下动脉或肝固有动脉行造影检查确定出血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出血血管查找的方法。方法:对35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常规分别作腹腔动脉造影,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2例加作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2例加行胆囊动脉造影,16例加作节段性腹主动脉造影。结果:24例显示出血血管,其中单独从腹主动脉发出的变异血管5例,胆囊动脉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3例。结论:在按规范血管造影流程的同时重视变异血管及少见部位血管造影,有助于对消化道大出血出血血管的显示。  相似文献   

12.
李仲文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146-147
目的总结消化道出血的造影表现。方法2001~2008年,消化道大出血患者34例,为明确出血部位或准备行栓塞治疗动脉造影,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造影。结果造影阳性18例,均准确提示病变位置。出血部位:胃1例,十二指肠8例,空肠3例,回肠5例,结肠7例,胆道系统3例,部位不清6例。结论对于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动脉性出血的患者可进行动脉造影,可明确出血部位,为外科手术或经导管栓塞治疗提供帮助,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孙颢  陈佳栋  高友福 《西部医学》2013,(10):1471-1472
目的探讨少见原因引起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近十年来由外科诊治的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22例临床资料,分析少见原因导致的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选择性血管造影阳性检出率为75.0%(12/16),超选择性血管造影置钢丝标记定位准确率100.0%(4/4)。纤维结肠镜阳性栓出率25.0%(5/20)。22例中血管畸形16例(72.7%),小肠间质瘤4例(18.2%),结肠憩室2例(9.0%)。出血病灶位于小肠13例(59.1%),住于大肠9例(40.9%)。介入栓塞治疗术治愈血管畸形12例(54..5%),其余病例手术治愈10例(45.5%)。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下消化道出血病灶定位价值很高,经动脉导管放置钢丝标记出血部位对术中找出病灶所在肠段有积极意义,介入栓塞治疗术是血管畸形的首选治疗手段,外科手术是治疗下消化道大出血必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核素显像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大多数消化道出血都源于常规内镜所能达到的十二指肠以上或回盲瓣以下部位。但仍有部分病人的出血部位在以上两点之间,由于出血常常呈间歇性,出血量多少不一,加上小肠的解剖特性,通过临床分析及各项检查仍难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放射性核素显像对该类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的诊断,方法简便、灵敏度高。本文对我院21例原因不明消化道出血核素显像结果进行分析,以评价其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共21例患者,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47岁,因持续性柏油样便入院,均做过钡剂造影与内窥镜检查,未能明确出血部位和…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出血DSA诊疗中影响图像质量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消化道出血诊疗中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使用日本日立公司DFA-1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36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DSA检查,根据不同部位及需要对各种参数调节设定,使得到最佳图像,利于临床诊疗。结果36例病人中31例获得满意图像,明确了出血部位及原因,并行介入治疗,成功止血。5例未见阳性征象。结论消化道出血DSA诊疗中,DSA技术参数的合理设定是获得优质图像的关键,是介入诊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血管造影对胃肠道出血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消化道急、慢性出血而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经手术病理证实血管性病变的患者12例,认为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肠道血管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对急性的、出血量0.5ml/min以上者有定位,甚至定性作用。对慢性“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提高诊断率,建议对于急性消化道出血者可急诊作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然后再行药物或手术治疗。对慢性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可与同位素扫描结合确定腹部出血的区域再行造影检查以求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唐兴俊  李虹  陈大勇 《西部医学》2012,24(10):1901-1902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镜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经内科综合治疗不能止血,需急诊剖腹探查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25例患者,在术中进行结肠镜检查,寻找出血原因和部位。结果 25例患者均成功地检出了出血部位和原因,其中小肠恶性肿瘤出血7例,小肠良性肿瘤出血5例,小肠溃疡、憩室等其他良性疾病10例,升结肠血管畸形1例,肝曲带蒂巨大息肉1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结论对不明原因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病人需急诊剖腹探查时,术中结肠镜的应用是一种操作简便,定性准确,病变检出率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朱结辉  游箭  牟玮  李强 《重庆医学》2003,32(2):207-210
目的 比较选择性动脉造影和内镜检查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管造影、胃镜、结肠镜、病理结果,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两者对出血的显示情况和诊断正确率。结果 整体上选择性动脉造影与内镜检查(胃镜、结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无显著性差异(P>0.05);选择性动脉造影在出血活动期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优于内镜检查(胃镜、结肠镜),选择性动脉造影与内镜检查(胃镜、结肠镜)在出血间歇期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无明显差异。结论 为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急性大出血时选择性动脉造影是首选方法;慢性问断少量出血时,如果常规无创检查方法皆为阴性,行选择性动脉造影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上腹部脏器术后大出血是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及病死率仍较高。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出血发生率为5豫-15豫,如不能及时恰当处理,病死率高达50豫[1-3]。此种大出血由于腹部解剖结构的变动及腹腔内粘连,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更难辨别,剖腹探查治疗难度较大。选择性血管造影及选择性动脉栓塞可及时发现出血动脉及部位,并能迅速有效地控制出血,可成为治疗腹部脏器术后大出血的主要手段,临床应用价值肯定。我院于2004-09-2012-12月间对14例上腹部术后大出血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18例消化道出血病例,男12例,女6例,分别进行急诊数字电影血管造影(DCM)检查,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针对性采用缩血管药物灌注或/和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18例中阳性发现有15例,均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检出阳性率83.3%。灌注缩血管药物治疗11例,即时止血率62.5%,动脉栓塞治疗7例,即时止血率100%。结论 消化道出血急诊血管造影同时行针对性缩血管药物灌注或/和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