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是常见癌症之一。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明显降低胃癌的发病率。但仍有部分患者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后仍进展为胃癌。因此,早期识别幽门螺杆菌根除后的胃癌高危人群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胃癌预防手段。本文就目前报道的可预示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原发性胃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及可能影响除菌后胃癌发病风险的药物进行总结,以助于早期识别除菌后胃癌发病的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2.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胃癌死亡率高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胃癌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近年来,随着对于细胞和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来源于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我们综述胃癌的发生与干细胞关系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李晓军  王岭  易军  允军  王辉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1):1626-1628
目的:分析青年胃癌的发病特点和病理特征,为青年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1983年~2005年收治的1839例患者资料进行筛选和研究,并对青年胃癌的性别、发病年龄和不同病理学类型进行分析,评价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结果:青年胃癌以弥漫型多见(40.49%),病理分型多为低分化腺癌、黏液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女性发病年龄更低,男女性比例接近。具有家族遗传背景或遗传性胃癌患者中青年发病者多于中老年(39/189vs69/1454,P<0.001;16/189vs21/1454,P<0.001),男性更易受遗传因素影响。结论:青年胃癌以高度恶性弥漫型为主,发病呈上升趋势,且与遗传背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应提高警惕,特别是对于具有遗传背景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牙齿缺失与上消化道肿瘤关系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牙齿缺失与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1986~1991年林州市营养干预试验研究中的普通人群组,随访11年,观察牙齿缺失与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发生的关系,资料采用SPPSSl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牙齿缺失与食管癌、贲门癌发病有统计学关联,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265(95%CI=1.115~1.435,P=0.000);1.170(95%CI=1.009~1.356),P=0.037.女性牙齿缺失与胃癌发病有统计学关联,RR值为1.470(95%CI=1.042~2.074),P=0.027.经调整年龄、吸烟、体质指数、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男性牙齿缺失增加食管癌发病、女性牙齿缺失增加胃癌发病的危险性.牙齿缺失与上消化道肿瘤发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在林州市男性牙齿缺失增加食管癌、贲门癌发病的危险,女性牙齿缺失增加胃癌发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郭瑾  魏胜义 《实用癌症杂志》2017,(12):2012-201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家族史与胃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56例胃癌患者均为随访时仍存活的新发病例.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溃疡及家族史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共调查128对.本研究中胃癌家族史即病例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有胃癌患者.有胃癌家族史的比例为23.39%,显著高于对照组(15.62%)(P=0.045).对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Hp阳性和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 Hp感染及十二指肠溃疡是胃癌危险因素中的显著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信息博览     
肥胖与食管和胃贲门腺癌发病有关研究人员对先前发表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表明,个体体重过高与食管腺癌及胃贲门癌发病有关。食道是连接喉和胃的肌性管道。发生在食管上的三分之二的肿瘤细胞起源于鳞状细胞,被称为鳞状细胞或上皮细胞癌。而较少起源于上皮柱状细胞的肿瘤被称为食管腺癌。在过去二十年,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发生了戏剧性上升。胃部的恶性肿瘤被称为胃癌。胃腺癌是最常见的胃癌类型。其癌变细胞起源于胃表面线状细胞。胃癌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感染幽门螺杆菌。发生在胃不同部位的肿瘤有着不同的诱发因素。胃贲门癌指的是发生在胃近食管处的肿瘤。在最近几十年,胃贲门癌的发病率在增加,而胃其他部位的肿瘤在下降。  相似文献   

7.
p53 condon72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危险度关系--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p53密码子 72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危险度的关系 ,及其不同基因型与环境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胃癌发病的影响。方法 :在江苏省泰兴市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 ,胃癌病例 2 0 4例 ,对照 41 5例。结果 :病例中p53密码子 72的Pro Pro基因型的比例较对照中高 ,Pro Pro或Pro Arg两种基因型与Arg Arg比较OR为 1 50 (1 0 1~ 2 2 3)。p53基因还可与吸烟、饮酒、饮河水、嗜烫食等发生相乘或相加交互作用 ,影响胃癌发病。结论 :p53的Pro等位基因可能与胃癌危险度有关 ,并与其他环境危险因素交互作用 ,增加胃癌发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胃癌一直以来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生活。近年来已经对胃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且已经证实了幽门螺杆菌感染、抽烟、饮酒等因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影响胃癌发展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我们对胃癌的认识不能仅局限于几个单方面因素。因此,本文介绍了胃癌的流行病学,同时回顾了过去研究中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9.
胃癌干细胞鉴定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东  钱海利  李贵新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22):1412-1414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对干细胞和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来源于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在对胃癌干细胞的筛选方面仍没有非常精准的方法,如何针对胃癌干细胞进行治疗仍是现在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胃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将有助于加深对胃癌干细胞的认识,并为从根本上控制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我国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排在我国十大恶性肿瘤第二位。胃癌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素质和精神因素等。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可见,胃癌是可以在饮食上进行预防的肿瘤,只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有害食物,就有可能降低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活习惯和饮食等危险因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胃癌患者97例,非胃癌肿瘤患者77例为对照组,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及家族史、饮食摄入情况、生活居住环境以及饮酒和吸烟史等,饮食部分的调查采用频数法。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饮酒、吸烟年限长、有胃癌家族史和喜吃腌制食物是胃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456、2.333、3.060和1.959;清淡、酸性食物、喝绿茶和喝茶年限超过20年是胃癌的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0.402、0.297、0.402和0.331;多因素分析结果,腌制食物、吸烟年限长、胃癌家族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而清淡饮食和喝茶年限长是胃癌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腌制食物、吸烟年限长和胃癌家族史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而清淡饮食和喝茶年限长可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残胃癌(gastric stump carcinoma,GSC)生物学行为特殊,其发病率、发病时间间隔、好发部位以及预后等均与一般胃癌有所差异。GSC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目前多认为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所致。GSC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而分期越早预后越好。本文将从上述方面对残胃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胃癌高发区武威市胃癌发病因素探讨;转录因子SP1在胃癌中的表达厦其与预后的关系;二烯丙基二硫对人胃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组织因子表达与胃癌微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核因子-kB抑制剂逆转人胃癌细胞对长春新碱耐药性的研究;胃癌腹膜高转移细胞特异性结合噬菌体多肽的筛选及鉴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对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虽有所描述,但仍嫌不足。至于胃癌流行因素、病因及发病机理等,则更差。在胃癌病因尚未解决之前,对胃癌流行病学特点(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制订胃癌的预防措施。一、地区分布 (一)胃癌在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分布不平衡,在各个时期的发病或死亡亦有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外周神经侵犯(PNI)在人胃癌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相关性以及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测669例胃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神经侵犯的发生情况及EGFR的表达情况,分析神经侵犯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在胃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PNI的发生与浸润深度、癌栓、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EGFR表达均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NI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为26.4%,低于阴性组的43.3%(P<0.05)。结论 胃癌患者发生PNI与预后有关,并提示预后不良,EGFR可能是参与胃癌发生PNI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与胃癌发病风险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808例胃癌患者的病例情况、术前检查及临床病理资料,同时选取1 146例随机对照者,分析其Mets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所有胃癌患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较低,高血压发病率较高。胃癌患者Met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9.1% vs.9.6%)。MetS的发生与胃癌发病风险相关[总体:OR=2.535(1.805~3.562),女性:OR=1.514(1.197~2.390),男性:OR=2.683(1.798~4.004)]。MetS包含的各个代谢因素异常均能提高胃癌患者的发病风险,包括高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TG、低HDL-C、高血压和糖尿病。在男性胃癌患者中,高BMI、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胃癌发病风险升高的重要因素;在女性胃癌患者中,低HDL-C、高血压和糖尿病与胃癌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MetS与低分化腺癌,较晚的T、N分期及TNM分期相关。  结论  本研究胃癌患者MetS及其包含的各项代谢相关因素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在低、未分化和进展期胃癌患者中MetS相关的代谢异常更为多见,提示代谢紊乱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我国肿瘤死因中占第一位的疾病,其发病原因至今还不甚清楚。流行病学资料认为与环境因素有关,而其中饮食因素是胃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近年的病因研究,认为N-亚硝基化合物与胃癌发生有密切联系。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或不平衡,也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还表明胃癌死亡率与人群硒水平成负相关。为了探讨硒、N-亚硝基化合物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涵  雷林  宋颂  张瑞 《中国肿瘤》2023,32(8):624-633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负担较为严重。胃癌发病影响因素有很多,饮食因素与胃癌关系密切且较为可控。全文根据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据,从食物种类、膳食模式、饮食习惯3个角度综述饮食因素与胃癌发病的关系,为胃癌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泰安市主要恶性肿瘤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泰安市主要恶性肿瘤相关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法 对泰安市主要恶性肿瘤食管癌、肺癌、胃癌、肝癌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食管癌和胃癌的共同危险因素为喜食干、硬、烫、油炸、动物性食物,大量饮酒、家族癌症史,主食煎饼与食管癌发病有关;经常吸烟、居住地及其周围有污染源增加肺癌的患病概率;乙肝病毒感染、慢性肝病史、情绪不稳定、暴饮暴食是影响肝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经常饮茶对4种恶性肿瘤具有保护作用,生吃大蒜、常吃蔬菜水果、奶类豆类食品对预防食管癌、胃癌的发生均有保护作用。结论 在人群中倡导适当锻炼,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膳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主要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研究提出,遗传对胃癌的发展是主要因素。胃癌病例的亲属在相同病的发生上比对照组的亲属多2倍。胃癌在有些家庭中发病也较多。虽然这些观察能够用环境和遗传因素加以说明,但其它学者发现,血型A和胃癌有关系。观察还发现,青年人中常见的弥漫型胃癌患者有遗传素质。以遗传为基础的HLA抗原构成了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决定簇。他们形成基因复合体,控制移植抗原的形成,并在免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99名日本胃癌患者。以微滴淋巴细胞毒试验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