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溶血卵磷脂(LPC)诱导的内皮细胞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①正常对照组、②LPC组、③非诺贝特低浓度(10μmol/L)组、④非诺贝特中浓度(50μmol/L)组及⑤非诺贝特高浓度(100μmol/L)组。采用实时定量PCR及流式细胞仪分别观测LPC对内皮细胞XIAP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及非诺贝特干预后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C使XIAP mRNA及蛋白表达减弱。非诺贝特干预后内皮细胞XIAP 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结论:非诺贝特可通过促进XIAP基因表达干预LPC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株,第3~5代用于实验。实验分3组:1空白对照组;2ox-LDL组(100 mg/L);3非诺贝特组:先将非诺贝特10、50、100μmol/L分别作用于内皮细胞24 h,然后加ox-LDL(100 mg/L)作用于细胞24 h。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PPARα、MCP-1含量;采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各孔的吸收度(OD),以评价增殖效果。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0 mg/L ox-LDL促进内皮细胞增殖(PO.01),非诺贝特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P0.01)。100 mg/L ox-LDL促进MCP-1分泌。10、50、100μmol/L非诺贝特能明显促进ox-LDL诱导的HUVEC分泌PPARα(P0.01),促进效应呈浓度依赖性。10、50、100μmol/L非诺贝特能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分泌MCP-1(P0.01),抑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非诺贝特呈剂量依赖性促进ox-LDL诱导的人HUVEC分泌PPARα,抑制人HUVEC分泌MCP-1,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保护内皮功能,从而发挥贝特类调脂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的配体非诺贝特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原代乳鼠心肌细胞代谢损伤及凋亡的作用与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新生乳鼠心肌细胞,分为空白组、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为未干预组,实验组以浓度为10μmol/L的非诺贝特预处理1 h后加入浓度为100μmol/L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培养24 h,对照组直接以100μmol/L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培养24 h。以分光光度计测定三组心肌培养上清液中乳酸及丙酮酸浓度,荧光显微镜定性测定线粒体ROS生成,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成活率,AnnexinV/FITC染色和流式细胞分析心肌细胞凋亡,Westembloting法测定PPARoα及UCP2的蛋白表达。结果 (1)以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细胞24 h后,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乳酸、丙酮酸含量升高,分别为(10.57±1.66)μmol/L比(4.90±0.05)μmol/L和(549.63±2.41)nmol/L比(221.25±0.86)nmol/L(均P<0.05);细胞凋亡增加为26.51%±6.74%比0.12%±0.17%(P<0.05);(2)与对照组相比,以非诺贝特预处理1h后,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乳酸、丙酮酸含量减少,分别为(6.88±0.56)比(10.57±1.66)μmol/L和(335.49±1.82)比(549.63±2.41)nmol/L(均P<0.05);细胞凋亡减少14.12%±3.17%比26.51%±6.74%;(3)以非诺贝特干预后ROS生成减少,细胞成活率提高为69.87%±6.08%比39.22%±4.15%;(4)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后PPARa蛋白含量减少,UCP2蛋白含量增加,而以非诺贝特预处理后PPARa蛋白含量增加为(0.66±0.09)比(0.13±0.02),UCP2蛋白含量减少(0.47±0.06)比(0.88±0.14)(P<0.05)。结论 (1)PPARα配体非诺贝特可改善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能量代谢损伤。(2)非诺贝特可减少线粒体ROS的生成及细胞凋亡。(3)非诺贝特可能通过上调PPARa及减少UCP2蛋白含量,增强心肌脂肪酸氧化,为心肌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4.
刘金波  王广 《山东医药》2011,51(36):11-13,118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发挥降脂外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非诺贝特预处理HUVECs 2 h,再与脂多糖(LPS)共孵育24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GTPCH-Ⅰ)的表达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四氢生物蝶呤(BH4)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一氧化氮(NO)浓度,利用Confocal方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产生水平。结果非诺贝特预处理后,较单纯LPS刺激组,细胞内BH4表达水平及细胞上清NO产生增多,伴有细胞内ROS产生减少(P均〈0.05);此外,单独给予非诺贝特处理内皮细胞后,可见浓度依赖性上调细胞GTPCH-Ⅰ的表达,非诺贝特(10μmol/L)上调GTPCH-Ⅰ的表达在12 h达到高峰。结论非诺贝特通过上调内皮细胞GTPCH-Ⅰ的表达而增加BH4的水平,进而促进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复偶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非诺贝特是否通过Sirt1途径调控TNF-α诱导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凋亡。方法原代培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Western blot检测Sirt1在细胞中的表达,免疫荧光对Sirt1进行定位。预先1 h加入不同剂量的非诺贝特(25、50和100μmol/L),再用TNF-α(20μg/L)刺激细胞24 h。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Sirt1抑制剂尼克酰胺和Sirtinol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Sirt1表达的影响。细胞加入非诺贝特(50μmol/L),1 h后加入白藜芦醇(20μmol/L)、尼克酰胺(10mmol/L)和Sirtinol(25μmol/L),1 h后再加入TNF-α(20μg/L)刺激24 h,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Sirt1在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中有表达且主要位于细胞核中。与正常组比较,TNF-α能促进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P<0.01),非诺贝特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TNF-α诱导的细胞增殖和凋亡(P<0.01)。白藜芦醇能够上调细胞S...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培养的兔脂肪细胞分泌脂联素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兔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行脂肪细胞培养,将含不同终浓度[0(对照组)、1、10、50、100μmol/L]非诺贝特的培养液与定量培养的兔脂肪细胞在培养箱中孵育24h,另将终浓度为50μmol/L非诺贝特的培养液与定量培养的兔脂肪细胞分别作用0、4、8、12、24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脂肪细胞培养液中脂联素蛋白水平,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的表达。结果①1μmol/L及10μmol/L非诺贝特作用24h对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及蛋白表达均无影响。而50μmol/L非诺贝特对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及蛋白表达呈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脂联素mRNA的表达上升32.8%,蛋白的分泌上升24.3%。100μmol/L非诺贝特作用24h使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的表达上升58.5%,蛋白的分泌上升33.9%。②50μmol/L非诺贝特作用4h及8h对脂肪细胞脂联素基因及蛋白表达无影响,作用12h促进脂联素mRNA的表达及蛋白的分泌,与对照组相比mRNA的表达上升27.1%,蛋白含量上升23.1%。50μmol/L非诺贝特作用24h,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的表达升高35.7%,蛋白的分泌升高32.1%。结论非诺贝特对脂肪细胞脂联素基因表达及蛋白的分泌有促进作用,与剂量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配体非诺贝特对于游离脂肪酸(FFA)介导的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IMEC)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和流式法分析非诺贝特对FFA诱导IMEC细胞株MS-1细胞损害的影响,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对照组、FFA组以及非诺贝特干预组MS-1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0±0.7)%、(16.2±0.8)%、(26.8±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MS-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0±2.07)%、(26.31±1.78)%、(19.20±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胞培养液NO含量分别为(6.61±0.65)、(2.48±0.62)、(4.11±0.3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OD含量分别为(20.29±1.10)、(15.10±0.40)、(16.46±0.73)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DA水平分别为(4.44±0.98)、(8.26±0.85)、(5.56±0.9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FFA可以诱导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明显脂性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PPAR-α配体具有保护该细胞免于FFA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能否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脱偶联发挥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用非诺贝特预处理HUVECs 2 h,再与LPS共孵育24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四氢生物蝶呤(BH4)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eNOS表达水平和细胞上清一氧化氮(NO)浓度,利用Confocal方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产生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LPS刺激组内皮细胞BH4表达水平降低,伴有eNOS表达下调和NO水平降低,而内皮细胞内ROS产生增加(P均〈0.05)。与单纯LPS刺激组比较,非诺贝特预处理组内皮细胞BH4表达水平升高,同时伴有eNOS表达上调和NO水平增加,而内皮细胞内ROS产生降低(P均〈0.05)。结论非诺贝特通过上调BH4水平,对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eNOS脱偶联有逆转作用,这可能是其发挥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对C反应蛋白诱导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分离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C反应蛋白各浓度组(1.0、2.5、5.0 mg/L);③C反应蛋白(5.0 mg/L)+非诺贝特(10.0μmol/L)组;④非诺贝特组(10.0μmol/L)。加入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干预,或预先加入非诺贝特作用4 h,再加入5 mg/L C反应蛋白,培养7天后行SA-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衰老并计数每组衰老细胞数。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表达。免疫印迹杂交法半定量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结果 (1)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与内皮祖细胞培养后,C反应蛋白促进内皮祖细胞的衰老,且C反应蛋白对内皮祖细胞衰老的影响随着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5 mg/L C反应蛋白组对内皮祖细胞衰老的影响最显著(P<0.01)。加入10μmol/L非诺贝特后能减少C反应蛋白诱导的衰老细胞数量(P<0.01)。(2)C反应蛋白作用内皮祖细胞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表达随着C反应蛋白作用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加入非诺贝特10μmol/L后可以明显逆转C反应蛋白诱导的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表达下调(P<0.01)。(3)C反应蛋白抑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但在加入10μmol/L非诺贝特后能明显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P<0.01)。结论 (1)C反应蛋白削弱内皮祖细胞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引起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逆转录下降,从而使端粒酶活性下降,最后加速内皮祖细胞的衰老,从而影响内皮祖细胞的功能。(2)非诺贝特活化人端粒酶逆转录酶,抑制C反应蛋白诱导的细胞衰老,可能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上调有关,从而起到保护内皮祖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α-亚麻酸(ALA)对高糖导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影响,探讨ALA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第24代HUVECs,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高糖组(HG组)及HG+ALA(ALA浓度分别为10、50、100和200μmol/L)组。各组细胞于不同培养环境中培养72h后收集标本,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通过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含量评估内皮功能,末端脱氧核糖核酸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法(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较低浓度(10、50、100μmol/L)的ALA组中,细胞存活率和合成NO浓度均显著高于高糖组(P<0.05),MDA浓度和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高糖组(P<0.05);尤以50μmol/L时为著。当ALA浓度增至200μmol/L时,细胞存活率和合成NO浓度反而低于高糖组,MDA浓度和细胞凋亡率也较高糖组进一步增加。结论ALA对高糖环境下培养的内皮细胞有着双重效应,既有保护作用也有细胞毒效应,与其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对潜在型克山病(潜克)病人血清及尿中17种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除病人尿中丝氨酸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外,病人血清中17种氨基酸和尿中16种氨基酸含量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阅读李广生教授的《营养因素对地氟病的影响》一文受到启发,联系到三次流行病学调查中的矛盾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在地氟病流行因素中,除日摄氟量外,还与营养因素有关,尤其是膳食中的钙。据此,对地氟病防制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与靶蛋白的共价结合是一种真核基因表达的翻译后加工形式。SU-MO化能够使蛋白质更加稳定,进而调节许多关键的细胞活动,如核运输、信号传递、凋亡、细胞周期调控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等。此外SUMO化还可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核转录因子-κB及转化生长因子-β依赖的途径参与抗炎和致纤维化过程,本文就这一机制可能在肾脏疾病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疟疾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蚊媒病.对疟疾进行有效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近年来疟疾病例监测、蚊媒监测、蚊媒感染疟原虫检测的方法及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在疟疾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雌激素缺乏对软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雌激素缺乏的情况下软骨代谢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雌激素缺乏组,分别喂养12周和24周后处死,取大鼠肋软骨,用改良法测定软骨中羟脯氨酸含量,进一步换算出软骨中胶原含量。结果12周后,各组软骨胶原含量、氨基己糖及硫酸基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软骨胶原含量有下降趋势。24周后,雌激素缺乏组中软骨胶原、氨基己糖、硫酸基含量较各组均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雌激素缺乏可引起软骨有机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用消毒剂对鼠疫菌的杀灭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选择高效、低毒、方便的消毒剂代替来苏儿,用于鼠疫实验室消毒和疫情处理。方法选用二氧化氯、过氧乙酸消毒剂,采用悬液法、载体定量法和模拟现场对鼠疫菌进行杀灭试验。结果250mg/L二氧化氯溶液作用5min,或400mg/L过氧乙酸溶液作用10min,可完全杀灭液体中鼠疫菌。200mg/L二氧化氯溶液或400mg/L的过氧乙酸溶液作用1min,即可杀灭物体表面的鼠疫菌。结论2种消毒剂对鼠疫菌杀灭效果可靠,可以替代来苏儿用于鼠疫实验室和疫情处理消毒。  相似文献   

17.
吸烟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烟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正常6周龄Wistar大鼠49只,随机分为三组:普通饲养组(16只)、高脂饲养组(17只)、糖尿病组(16只),每组再随机分为吸烟组与对照组(各8只,高脂饲养吸烟组9只),吸烟组进行12周熏烟实验,应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进行IR的评价,并进行有关生化指标及体重的检测。结果高脂饲养吸烟组、糖尿病吸烟组大鼠体重低于各自对照组(P<0·05);普通饲养吸烟组、高脂饲养吸烟组、糖尿病吸烟组TC高于各自对照组(P<0·05或P<0·01);普通饲养吸烟组、糖尿病吸烟组TG高于各自对照组(P<0·01,P<0·05);高脂饲养吸烟组LDL-C高于对照组(P<0·05);普通饲养吸烟组、高脂饲养吸烟组、糖尿病吸烟组FFA高于各自对照组(P均<0·01);普通饲养吸烟组FIn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普通饲养吸烟组、高脂饲养吸烟组、糖尿病吸烟组葡萄糖输注率(GIR)低于各自对照组(P<0·01)。吸烟与TC、TG、FFA呈正相关(r=0·33,0·31,0·30,P<0·05),与体重、GIR呈负相关(r=-0·62,-0·43,P<0·01)。结论吸烟明显抑制体重增加,导致血脂紊乱及IR。吸烟与I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对肾移植预后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合并糖尿病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4月至2008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07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相关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507例共行539例次肾移植术(多次手术29例),其中52例合并糖尿病[其中男30例,年龄(51.4±7.1)岁;女22例,年龄(51.6±4.9)岁],移植前糖尿病16例,移植后糖尿病36例;因糖尿病肾病致肾衰竭性肾移植治疗占糖尿病的30.8%。未合并糖尿病肾移植455例[其中男293例,年龄(38.7±12.3)岁;女126例,年龄(43.5±10.1)岁]。合并糖尿病组的各种并发症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合并糖尿病组病死率17.3%(9/52),同期非糖尿病肾移植组病死率7.7%(35/455),尤以移植前糖尿病病死率最高。结论肾移植合并糖尿病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需加强对肾移植前后糖尿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病毒感染与宿主细胞凋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宿主细胞主动性凋亡引起被感染细胞死亡,同时达到清除病毒的效果,在机体防御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病毒亦主动诱导或抑制宿主细胞凋亡,从而达到在机体内复制产生更多子代病毒并完成生活周期的目的,并造成持续性感染或肿瘤发生。本文对细胞凋亡与病毒感染关系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和抗病毒制剂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疟疾是通过蚊媒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多种气候、环境因素的改变,包括近几十年来明显的全球气候变暖,都可能对该病的流行风险产生影响,使该病的流行及分布、传播媒介的分布发生变化.该文综述了一般气象因素与疟疾传播的关系,季节性与年际气候变异、极端天气事件对疟疾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疟疾已产生的可能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未来疟疾影响的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