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分析1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活检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旨在找出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及转归的关系。方法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肾病科2017年9月—2018年5月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穿刺活检患者病例180例,收集其病理类型、中医辨证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膜性肾病(MN) 82人,所占比例最高;Ig A肾病(IgAN) 56人,所占比例次之;其它,狼疮性肾炎(LN) 15人,肾小球轻微病变(GML) 13人,轻度系膜增生(MsPGN) 5人,局灶节段性硬化(FSGS) 3人,乙肝相关性肾病3人,高血压肾损害3人。各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和IgA肾病为主,所有入组患者病理类型由高到低所占比例分别为45.56%、31.11%、8.33%、7.22%、2.78%、1.67%、1.67%、1.67%。从临床资料看,中医证型中,慢性肾脏病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其次为气阴两虚证,而血瘀证、湿热证常常伴随疾病始终。膜性肾病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居多;Ig A肾病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居多,常伴有血瘀、湿热;狼疮性肾炎证型以气阴两虚为主;肾小球轻微病变证型以脾肾气虚为主;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别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型;局灶节段性硬化以脾肾气虚多见,易兼血瘀与湿热;乙肝相关性肾病、高血压肾损害以肝肾阴虚型为主。结论膜性肾病(MN)所占比例最高;IgA肾病次之,其次为GML、MsPGN、 FSGS等。脾肾气虚证为慢性肾脏病主要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次之,血瘀证、湿热证常常伴随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频复发性肾病(FRNS)的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FRNS患儿,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比较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生化、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其次为湿热内蕴、肾虚血瘀,气阴两虚较少见.②西医分型肾炎型中气阴两虚型与其它证型比较差异显著(P<0.05);单纯型中肝肾阴虚与其它证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病理类型以弥漫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系膜增生性肾炎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MsPGN FSGS)和IgA肾病(IgAN)为主,少数为IgM肾病(IgMN)、膜性肾病(MN)、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和局灶性肾炎(FGN).MsPGN中以肝肾阴虚多见,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IgAN中湿热内蕴多见,二者呈显著正相关;MsPGN FSGS主要见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和肾虚血瘀,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MsPGN、IgAN可以作为肝肾阴虚型和湿热内蕴型的客观指标和辨证依据,中药肾康灵对治疗肾虚血瘀型FRNS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复发率,减轻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璟  张倩  王立新 《新中医》2012,(8):54-55
目的:探讨足细胞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候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对178例微小病变(MCD)、膜性肾病(M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FSGS)的特发性足细胞病患者的临床分型、病理分型、中医证候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8例患者中MCD 68例(38.2%),MN 67例(37.6%),FSGS 43例(24.2%)。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NS)最多见,143例(80.3%),非肾病综合征者35例(19.7%)。MCD、MN、FSGS的中医证候均以本虚标实证为主(92.7%)。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多见,分别为69.1%、77.6%、67.4%。标实证以血瘀证多见,分别为70.6%、82.1%、74.4%,其次为湿热证,分别为52.9%、50.7%、53.5%。中医临床表现中,总体以水肿147例(82.6%)最多见,尿浊者31例(17.4%)。结论:足细胞病的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主,中医证候表现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气虚为主,标实以血瘀、湿热为主。  相似文献   

4.
吴兴波  柯嘉儿  鲁欢  陈刚毅  罗月中 《新中医》2017,49(12):119-122
目的:观察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及各证型、兼证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中医四诊对2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辨证,统计患者中医本证、兼证的分布情况,分析透析时间、原发病及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其他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兼证以血瘀证、湿热证最多,其他兼证依次为湿浊证水气证风动证。从各中医证型来看,脾肾气虚证多兼湿浊证,肝肾阴虚证多兼血瘀证,脾肾阳虚证多兼湿浊证,气阴两虚证多兼血瘀证。透析年龄≤36月的患者均以脾肾气虚证为主,透析年龄36月的患者均以脾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慢性肾炎及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为主,高血压病及梗阻性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多囊性肾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及肝肾阴虚证为主。肝肾阴虚证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高于脾肾阳虚证患者(P0.05)。风动证患者PTH水平高于水气证患者(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阳虚为主,标实以血瘀、湿热、湿浊为主,虚实夹杂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梗阻性肾病梗阻解除后中医证候分布的规律。方法:选择梗阻性肾病梗阻解除后病例212例,搜集四诊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构成比及频率、样品聚类等统计学处理,观察梗阻性肾病梗阻解除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以最小方差法(Ward’s method)分别采用聚五类、六类、七类分析,并征求专家意见,认为聚六类比较符合临床实际,包括气阴两虚兼湿浊型、脾肾气虚兼湿浊型、气阴两虚兼湿热型、脾肾阳虚兼血瘀型、脾肾气虚兼血瘀型、湿热蕴结型等6种证型。结论:梗阻肾梗阻解除后中医证候具有虚实夹杂、正虚邪实的特征,正虚表现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邪实以湿浊、血瘀、湿热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频复发性肾病(FRNS)中医证型同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诊断为FRNS的患儿50例,对其进行病理诊断和中西辨证分型,并对治疗前后患儿的血生化、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诊断结果表明,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其次为肾虚血瘀、湿热内蕴等;病理类型主要为弥漫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炎(MsPG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炎(FSGS+MsPGN)及IgA肾病。其中肝肾阴虚患者中多为MsPGN,湿热内蕴型患者中多为IgAN,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临床上可以将IgAN和MsPGN作为湿热内蕴型和肝肾阴虚型的辨证依据和客观指标,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egsin基因C2093T基因多态性与广西汉族人群IgA肾病(IgAN)患者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中医将IgAN病例辨证分为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风湿热毒证4型。采用PCR-RFLP检测86例IgAN组和59名正常组Megsin基因C2093T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IgAN病不同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结果:①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Megsin基因C2093T存在3种突变基因型,即CC型、CT型、TT型及C、T两种等位基因,IgAN组和正常对照组Megsin基因C2093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具有群体代表性;②IgAN组和正常组3种突变基因型之间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C、T两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IgAN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风湿热毒证;④IgAN脾肾气虚证组基因型中CC型占比例最大,脾肾气虚证组Megsin基因C2093T基因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IgAN各中医证型之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IgAN患者中医证型以虚证为多,脾肾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为其主要证型。Megsin基因C2093T位点基因型CC型可能是IgA肾病脾肾气虚证发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制定合理、优化的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医妇科学》辨证标准,拟定肾气亏虚证、气血虚弱证、血热证、阴虚血热证、湿热内蕴证、血瘀阻滞证6个证型,分析1315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315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肾气亏虚证为主,占52.8%,其他证型依次为气血虚弱证19.2%,阴虚血热证13.6%,湿热内蕴证9.7%,血热证3.6%,血瘀阻滞证1.1%。除肾气亏虚证外,孕≤6周及孕6~8周时气血虚弱证比例居二,孕≥10周湿热内蕴证比例居二;染色体因素、解剖因素及内分泌因素中医辨证主要为肾气亏虚证或气血虚弱证,而免疫因素中医辨证多属阴虚血热证,感染因素多属湿热内蕴证;其他如脑力劳动、食欲不振、吸烟吸毒、失眠、精神紧张、经济拮据等均与证型分布有关。结论:肾气亏虚证、气血虚弱证、阴虚血热证、湿热内蕴证为早期先兆流产四大主证,其中肾气亏虚证为主要证型;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证型分布与患者年龄、职业、月经、流产次数、孕周、流产病因及生活状况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受者半年内的中医证型的特点、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肾移植受者住院和出院后6个月内复诊的临床症状,体征,总结证型特点、分布规律。结果:术后近期(6个月内)证候的分布规律为:实证的演变情况较大,湿浊证、水气证基本消失,而湿热证、瘀血证占的比例仍很高,分别占68%、96%。肾移植术后近期(6个月内)的脾肾气虚证候有向脾气虚、肾气虚的转变的倾向,而气阴两虚证候向肾气虚、肾阴虚证转变的倾向,脾肾气虚、肾气虚、肾阴虚位列前三,分别占40%、28%、18%。结论:肾移植受者中医证型特点主要是本虚标实证,本虚证主要是脾肾气虚、肾阴虚、肾气虚,标实主要为湿热、瘀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主要证型及主要症状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调查方法,对31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卵巢低反应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卵巢低反应患者主要证型及症状的分布规律,分析卵巢低反应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年龄、盆腔手术等的分布情况。结果:其主要中医症状为:性急易怒、腰膝酸软、经血夹块、健忘、神疲力乏、畏寒肢冷、脱发、胸胁胀痛不舒、经前乳房胀痛等;最多的中医证型是肾虚肝郁血瘀证型(占32.7%);单证型中以肾虚证最多(占94.3%);随年龄增加,脾肾两虚肝郁血瘀证出现的几率增大;肾虚肝郁血瘀证及脾肾两虚肝郁血瘀证在有盆腔手术患者中出现的几率均大于无盆腔手术者。结论:IVF-ET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中医常见证型为:肾虚肝郁血瘀证、脾肾两虚肝郁血瘀证、肾虚肝郁证;初步显示随年龄增加,脾肾两肝虚郁血瘀证出现的机率增大;肾虚肝郁血瘀证及脾肾两虚肝郁血瘀证在有盆腔手术患者中出现的几率均大于无盆腔手术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制定肾细胞癌术后患者症状评估量表,采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统计分析145例肾细胞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利用频数方法观察危险因素在不同证型中的分布特点;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肾细胞癌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有双腿沉重(87.59%),情志不佳(82.07%),腰痛(33.79%),头晕(27.59%)等。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下注为主。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影响证型分布的因素有性别、年龄、饮酒、吸烟、高血压、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BMI≥24 kg/m2是脾肾气虚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是肾癌术后出现肝肾阴虚证的保护性因素;年龄是肾癌术后出现脾肾阳虚证的保护性因素;男性是肾细胞癌患者出现湿热下注证保护性因素,吸烟史、饮酒史是湿热下注证的危险因素。结论:肾细胞癌术后患者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下注为常见中医证型;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双腿沉重、腰酸腰困腰痛、情志不佳等;肾细胞癌术后的中医证候类型与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饮酒史、超重与脾肾气虚证相关;吸烟史、饮酒史与湿热下注证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内镜确诊CAG及病理确诊为CAG伴不典型增生或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患者317例,选取常规体检发现的无症状性浅表性胃炎10例作为对照,并进行TRPV1、TRPM8受体表达检测及CAG中医证型辨证,分析CAG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CAG前病变中医证型按照所占比率排序为脾虚气滞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阻。26种证型在TRPV1、TRPM8表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RPV1的表达的中医证型排序为脾胃湿热胃阴亏虚肝胃不和胃络瘀阻、浅表性胃炎脾虚气滞脾胃虚弱;TRPM8表达的中医证型排序为脾胃虚弱脾虚气滞胃络瘀阻、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胃阴亏虚脾胃湿热。TRPV1以脾胃湿热表达最为明显(415 bp),TRPM8表达以脾胃虚弱最明显(387 bp)。胃络瘀阻型近似于浅表性胃炎胃黏膜表达。3同一证型在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分布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不同证型在同一程度肠上皮化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证型在轻度异型增生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在中、重度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以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及胃络瘀阻三型在重度异型增生时分布较高;各证型在轻、中、重度萎缩程度分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 CAG癌前病变与中医证型之间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病理程度较轻时以实证为主,并伴有TRPV1受体表达增高;病理程度中、重度时以虚为主,虚实夹杂表现多见,并伴有TRPM8表达增高。本研究为该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CAG中医辨证提供了更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证候特征及老年患者的特征.方法 收集4所三级甲等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资料,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常见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 1 059例临床数据中,共出现了23个中医证候,其中频率最高的证候是痰热壅肺证;与非老年人肺炎比较,老年人肺炎肺气虚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阴虚证、肾阴虚证、肺肾阴虚证出现的频率高(P<0.05).肺炎常见证候有风热袭肺证、外寒内热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证候有6种,其中痰热壅肺证是最常见的一种,而老年人肺炎常兼有气虚或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类、分布规律。方法 :采集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35项变量进行分析,结合证素辨证体系寻找本病的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证素辨证学研究得出本组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病位证素5项,病性证素9项,其中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脾、肠、肾、肝,病性证素主要涉及气虚、湿、热、阳虚、寒、气滞;采用因子分析35个证候条目,结合证素辨证学及专家讨论,总结出6类中医证型: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虚肠燥证、血瘀肠络证;采用聚类分析得出上述证型的分布比例,依次为脾胃气虚证28.16%(58/206)、大肠湿热证23.30%(48/206)、脾肾阳虚证21.84%(45/206)、肝郁脾虚证13.11%(27/206)、阴虚肠燥证8.74%(18/206)、血瘀肠络证4.85%(10/206)。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型有六类,以气虚证、湿热证、阳虚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类中心聚类法对154例血栓前状态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证候信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传统临床辨证分为12种证型,分别为血瘀证、气虚证、湿浊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浊证、湿热(毒)证、气滞证、血虚证、痰热证、寒凝证;其中,血瘀证、气虚证明显多于其他证候,占49.1%,寒凝证最为少见。证候聚类分析结果得出4型,其中阳虚血瘀证占60.4%,痰湿蕴热兼气滞证占20.1%,气阴两虚证占13.0%,寒凝证占6.5%,阳虚血瘀证是血栓前状态的最常见的中医证型。结论:聚类分析对于中医证候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为证候的归纳提供相对可靠的辨证依据,为辨证治疗用药及科学地评估中医疗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中医辨证规律及证素提取。方法:例原发性血脂异常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因子分析寻找中医辩证规律,证素分析。结果运用因子分析得到6个公因子,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6种证候分布情况:痰瘀互结证占20.9%,脾气虚证占18.8%,其余依次是痰浊阻遏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分别占17.8%、16.3%、13.8%和12.3%。原发性血脂异常的病位证素为脾、肝、肾,病性证素为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结论老年原发性血脂异常的常见证候类型有6种,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其中痰瘀互结证与脾气虚证所占比重最大。原发性血脂异常的证素为脾、肝、肾,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  相似文献   

17.
5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BPH患者540例,编制BPH中医证候学调查表获取患者四诊资料,对收集的症状、体征、舌、脉等证候指标进行频数分析、内部可靠性分析及聚类分析,总结出该病的证候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BPH的8个基本证候分别为肾阳虚证(256例)、瘀阻水道证(238例)、肾阴虚证(173例)、湿热下注证(140例)、脾气虚弱证(127例)、痰浊郁结证(92例)、肝郁气滞证(46例)、肺热气郁证(32例),每一患者可具备一个或多个基本证候。单一证型有3个共106例(19.6%),复合证型有9种证型组合共434例(80.4%);12类证候中单纯实证1个共32例(5.9%),单纯虚证4个共154例(28.5%),虚实夹杂证7个共354例(65.6%)。结论肾阳虚证、瘀阻水道证、肾阴虚证为BPH的常见基本证型,且以复合证型、虚实夹杂证多见。  相似文献   

18.
司富春  杨晖 《中医杂志》2012,53(17):1495-1498
目的 探讨中医诊治肌萎缩的证型和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197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治疗肌萎缩的文献,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和用药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型、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 最终筛选合格文献57篇,肌萎缩证型20个,常见证型有肝肾阴虚、脾气虚、脾肾阳虚和肾阳虚,共占53.71%.证候组成要素有12个,其中虚证占74.11%,主要有阴虚、气虚和阳虚,占总证候要素25.38%;实证占25.89%,主要有湿热、血瘀、火热,湿热占总证候要素6.60%.用药236味,按功效归为46类,进一步合并为19大类,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占62.17%.结论 中医诊治肌萎缩证型特点和用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肌萎缩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曾洁  浦莉俊  郑敏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12-24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本证(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湿证、瘀证、痰瘀互结证)辨证分型,同时检测血糖、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9例,以阴虚燥热证(62.7%)及气阴两虚证(30.5%)为主,多兼有湿证(78.0%),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以脾肾气虚证(72.0%)为主,多兼有瘀证(62.0%),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例,以阴阳两虚证(81.8%)为主,多为痰瘀互结证(72.7%)。本证中脾肾气虚证及阴阳两虚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其他证型,而C肽水平低于其他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痰瘀证、瘀血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湿证组,C肽水平低于湿证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本证的演变规律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为湿证-瘀证-痰瘀证。C肽、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可反映中医证型的动态变化,与中医主证标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卵巢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文献检索自建库截至2020年12月11日,合计收集文献6445篇,纳入有关卵巢癌中医证候的相关文献8篇,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卡方检验检测不同证候出现频次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聚类分析将不同类型证候进行分类,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8篇合格文献,包含765例卵巢癌患者,涉及18种中医证候。对18种中医证候出现频次进行两两比较的χ2检验,结果显示脾肾亏虚证、血瘀证、阳虚证、痰湿凝聚证以及阴虚证是需重点研究的高频中医证候;将复合型中医证候拆分与原有单证型中医证候合并,得到13种单证型中医证候,对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共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脾虚、血瘀;第二类:湿邪、阴虚、肾虚、气滞、气虚;第三类:痰凝、邪热、肝郁、阳虚、血虚、气郁。第一类单证显示频数最大。结论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可知,卵巢癌中医证候中脾肾亏虚证、血瘀证、阳虚证、痰湿凝聚证以及阴虚证是需重点研究的高频中医证候,脾虚、血瘀二项单证在卵巢癌中医证候中的辨证分型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