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黄9g,芒硝9g,冰片3g,研末,用醋调匀,敷于盆腔炎性包块相应的皮肤处,外罩塑料袋,塑料袋外放热水袋,水凉后更换,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大黄逐瘀通经、泻火凉血;芒硝软坚泻下、清热解毒;冰片散郁火、消肿止痛。此法经济实用,操作简单,疗效满意。中药外敷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王雪 相似文献
2.
<正>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盆腔炎疾病有"腹痛"、"经水不调"、"经行腹痛"、"不孕不育"等不同临床表现。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西医以缓解疼痛、抗菌抗炎为主,但是疗效有时欠佳,且用药时间过长还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中医治疗基于传统中医理论辨证论治进行用药,近些年来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效果较为显著[1]。本研究基于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为研究样本,分析湿热瘀阻型急性盆腔炎接受银蒲饮方剂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4)
目的研究胜红清热片联合抗生素辨治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性包块的疗效。方法将86例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替硝唑和头孢拉定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胜红清热片,连续治疗15 d。观察2组症状变化,记录证候积分,对比有效性,检测治疗前后包块直径变化,监测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明显,证候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包块直径缩小程度较对照组明显,炎性因子WBC、CRP、TNF-α、IL-6水平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胜红清热片联合抗生素辨治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性包块利于缓解症状,促进盆腔包块的消退,疗效肯定,其机制与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一定相关性,值得深入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盆腔炎汤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湿热瘀阻型盆腔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漳州市中医院诊治的84例湿热瘀阻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康妇炎胶囊和盆腔炎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和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带增多、子宫压痛、盆腔积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湿热瘀阻型盆腔炎患者联合应用康妇炎胶囊和盆腔炎汤效果理想,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和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6.
中药灌肠与外敷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药灌肠与外敷腹部包块区域辅助抗生素治疗盆腔炎包块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样采用抗生素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药灌肠、中药外敷腹部包块区域,观察测量治疗前后盆腔包块的大小。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8例;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18例。结论:中药灌肠与外敷腹部包块区域辅助抗生素治疗盆腔包块疗程短,治愈率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红藤汤内服联合盆腔炎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型的效果。方法: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5例。两组均给予盆腔炎汤灌肠治疗,观察组加用红藤汤内服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腰痛彻背、坠胀刺痛、白带异常、郁闷难纾积分及D-D、PV、血小板凝集率、IL-6、TNF-α、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10、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藤汤内服联合盆腔炎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92例盆腔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应用中药热奄包联合保留灌肠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症状积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盆腔炎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型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内服清热调血方、外用妇痛平灌肠方等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型的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倒内服清热调血方加减、外用妇痛平灌肠方加减治疗;对照组46例内服妇乐冲剂、外用妇痛平灌肠方治疗。2组均以14天为1疗程。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5%、97.8%,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疗程明显缩短(P<0.05),症状改善比较明显(P<0.05)。结论:清热调血方加减合妇痛平灌肠方加减等综合治疗能有效缩短慢性盆腔炎疗程,迅速改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四联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四联疗法(中药内服+双柏散贴敷+红外线照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静滴抗生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四联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远卫生院收治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疗程共14d.结果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2组血液流变... 相似文献
13.
赵锡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1):146-149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以西医为主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中医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护理对气滞血瘀型慢型盆腔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丹白颗粒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后遗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山东省中医院等妇科门诊收治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后遗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分组,经病例脱落后,最终纳入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9),共计117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联合甲硝唑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白颗粒口服,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健康调查量表36(SF-36)、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阴道分泌物清洁度、下腹痛消失时间、带下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10%(54/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6%(37/59)(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下腹疼痛VAS评分、下腹痛及白带增多的症状消失时间及CRP、ESR均明显降低,SF-36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丹白颗粒可提高湿热瘀结证盆腔炎后遗症的疗效,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疼痛程度,改善阴道分泌物清洁度,降低炎症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6.
散结镇痛胶囊治疗盆腔炎性包块4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散结镇痛胶囊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 95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100)mL,gtt,2次/d,甲硝唑注射液200 mL·d-1。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散结镇痛胶囊,1.6 g/次,3次/d。疗程14 d。记录主要临床症状评分,采用B超评价包块大小,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IL-6和TNF-α水平。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优于对照组的78.7%(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低、中、高切)、红细胞压积、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下腹疼痛、腰骶胀痛、经行腹痛加重、子宫活动受限压痛、附件区呈条索状增粗、压痛、附件区包块大小、宫骼韧带增粗、触痛评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B超下包块直径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包块缩小差值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散结镇痛胶囊对慢性盆腔炎所致炎性包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与其改善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乳酸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注射液静脉输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连用2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有效率为69.7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朱氏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门诊治疗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朱氏盆炎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局部体征评分、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有效率为69.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腰骶胀痛、肢倦身重、月经不调等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血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朱氏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具有肯定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利湿化瘀药组成的利湿化瘀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30例;并以中药妇乐冲剂治疗的30例作对照。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及局部体征与中医证候的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0.00%、36.67%;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5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可使异常升高的血流变学指标降低,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改善全身及盆腔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盆腔炎性分泌物的消散和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盆炎平方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子宫附件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12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子宫附件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黄藤素分散片配合苦参素栓纳肛治疗,治疗组口服盆炎平方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分别为(2.12±0.21)mPa·s、(7.20±1.72)mPa·s和(1.12±0.13)mP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炎平方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子宫附件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