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对中医药治疗心悸的有关报道56篇进行分析研究,从文献中筛选出心悸辨证分型中比较公认的证型。再从公认的证型中提取证素。最后把在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证素依据中医理论归纳为临床常见证型,从而探讨心悸的证素分布规律和中医药治疗心悸的证型分类。  相似文献   

3.
早搏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又称期前收缩、期外收缩。临床上根据异位激动发生在心房、房室交界区和心室的不同,分别称为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其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多见。其产生的主要病理机制为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强,在窦性激动尚未出现前,提前发放激动。其主要临床表现取决于早搏出现的频度、病人的敏感性。典型症状为患者突感心脏强有力地收缩,自觉心跳不规则或心悸,常伴有焦虑不安、失眠健忘、精神紧张。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归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际,通过对120份早搏发生时间段较为典型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研究早搏发生时间与中医“心悸”辨证之间内在联系,这对中医阴阳学说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亦为中医辨证用药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早搏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又称期前收缩、期外收缩。临床上根据异位激动发生在心房、房室交界区和心室的不同,分别称为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其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多见。其产生的主要病理机制为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强,在窦性激动尚未出现前,提前发放激动。其主要临床表现取决于早搏出现的频度、病人的敏感性。典型症状为患者突感心脏强有力地收缩,自觉心跳不规则或心悸,常伴有焦虑不安、失眠健忘、精神紧张。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归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际,通过对120份…  相似文献   

5.
王英  霍新华  蔡艳丽 《光明中医》2014,29(1):179-180
心悸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按中医辨证分心血亏虚、心脉瘀阻、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等证型,根据证型施护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曾明  姚廷周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94-2095
目的:探讨心脏电生理检查与中医传统辨证分型之间是否存在桌种相互关系。方法:对53例患者首先进行辨证分型,其中阴虚火旺型11例、阳气虚弱型22例、心血不足型13例、心血瘀阻型7例,然后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经食道心房调搏)并记录其结果,与中医证型进行对照,探讨其中的关系。结果:阴虚火旺型中有6例存在房室结双径路(54.55%);阳气虚弱型中隐匿性房室传导阻滞占17例(77.27%),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例(31.82%);心血不足型中正常10例(76.92%);心血瘀阻型中诱发出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共5例,隐匿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结论:中医传统辨证分型与心脏电生理检查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临床辨证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心悸分为气虚血瘀、肝肾阴虚、肝郁血虚、心肺两虚四型。施护予半卧床休息,注重气候变化,保护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悸的中医分型与早搏昼夜分布的相关性,以及功能性和病理性早搏的昼夜分布规律.方法运用动态心电图仪检测150例心悸患者在白天时段(8:00-20:00)和夜间时段(21:00-次日8:00)的早搏次数及所占早搏总数的百分率,并对150例心悸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心悸多发生在子时和午时,且早搏集中发生在白天时段的心悸患者多属阴虚火旺型,而早搏集中发生在夜晚时段的心悸患者多属阳虚瘀阻型;另外,功能性早搏多发生在子时(2 3:00-1:00),病理性早搏多发生在卯时(1:00-7:00).结论提示早搏与心悸的中医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中医阴阳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亦为中医治疗心悸辨证用药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曾明  姚廷周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94-2095
目的:探讨心脏电生理检查与中医传统辨证分型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相互关系。方法:对53例患者首先进行辨证分型,其中阴虚火旺型11例、阳气虚弱型22例、心血不足型13例、心血瘀阻型7例,然后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经食道心房调搏)并记录其结果,与中医证型进行对照,探讨其中的关系。结果:阴虚火旺型中有6例存在房室结双径路(54.55%);阳气虚弱型中隐匿性房室传导阻滞占17例(77.27%),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例(31.82%);心血不足型中正常10例(76.92%);心血瘀阻型中诱发出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共5例,隐匿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结论:中医传统辨证分型与心脏电生理检查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临床辨证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心悸是指患者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而感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或脉见三五不齐的一种病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悸证素的分布、组合规律。方法:采用临床调研与中医计量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多个地区1126例心悸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研究。结果:心悸主要以气虚证素的病理症状体征分布最多;心悸的病位证素主要有心、脾、肾、肝、肺;病性证素主要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血瘀、火热、痰、水饮。结论:心悸的病性虚实错杂、病位涉及多个脏腑,临床辨证多证素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12.
娄彬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2):2184-2186
心律失常隶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总结董其美临证应用活血化瘀疏通心脉、益气温阳宣畅心脉、和胃降浊心胃同治、养阴平肝心肝同治、心肾不交引火归元、辨证用方辨病用药的辨治心悸、怔忡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糖尿病胃轻瘫中医证型分布进行探索。方法:对20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建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一般情况和症状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糖尿病胃轻瘫中医证候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中医证型。结果:经统计分析将本研究调查的20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分为4种证型,包括:以脾虚湿热为主要表现者73人,占36.5%;以胃阴亏虚为主要表现者33人,占16.5%;以脾虚气滞为主要表现者52人,占26%;以肝胃不和为主要表现者42人,占21%。结论:糖尿病胃轻瘫常见的中医证型为脾虚湿热、胃阴亏虚、脾虚气滞、肝胃不和。  相似文献   

14.
心悸辨证分型及证素分布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对中医药治疗心悸的有关报道56篇进行分析研究,从文献中筛选出心悸辨证分型中比较公认的证型,再从公认的证型中提取证素,最后把在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证素依据中医理论归纳为临床常见证型,从而探讨心悸的证素分布规律和中医药治疗心悸的证型分类。  相似文献   

15.
依据中医学特有的体质、舌诊辨证,结合患者年龄,以健脾祛湿、解毒化浊、活血通便等为主要治法,探讨了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中医辨证信息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中医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医辨证信息化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将人工智能方法引入到中医辨证体系中来,以期建立符合中医特色的信息化辨证逻辑体系,寻求中医证候方法学研究的突破口。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辨证信息化研究文献的分析与展望,探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中医辨证体系信息化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缺血性中风治法的分布进行研究,评估其临床疗效价值.方法:检索1978 年1 月至2018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lnfrastructure Database,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漏芦化学成分和抗胃癌药效之间的谱效关系。方法:采用HPLC分析7种产地漏芦的化学成分,对共有峰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和累计方差贡献率,初步推断漏芦的主成分;采用噻唑蓝法检测7种产地漏芦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和AGS增殖的作用,对7批漏芦进行聚类分析;利用典型相关分析对漏芦成分、药效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漏芦17个共有峰中,主成分为迷迭香酸、齐墩果酸和豆甾醇。7个产地漏芦抑制SGC-7901细胞和AGS细胞增殖的作用顺序均为河南山东辽宁山西安徽江苏甘肃。聚类分析显示河南和山东产地为1类,辽宁和山西产地为1类,安徽、江苏和甘肃产地为1类。结论:河南产地的漏芦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和AGS增殖的作用最强,漏芦抗胃癌的主成分可能为迷迭香酸、齐墩果酸、豆甾醇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清热解毒口服液生产工艺的综合评价模式,并应用于该制剂的生产监控.方法:选择清热解毒口服液为研究对象,以共有峰为多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实现对数据的压缩、解释,通过少量主分量分析揭示制剂整体质量的变化.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00 min.结论:降维分析法能简化分析过程,且能深刻揭示原始数据的内在规律,适用于对中药整体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