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基于化学组分动态变化的附子配伍甘草煎煮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与甘草配伍前后,附子化学组分在煎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以确定附子配伍甘草的最佳煎煮条件。方法:测定不同时间附子单煎液和附子-甘草合煎液中乌头总碱及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确定最佳煎煮条件;考察最佳煎煮工艺所得汤液的大鼠心脏毒性。结果:附子-甘草配伍的最佳煎煮条件为大火煮沸后小火微沸保持30 min;在煎煮0~90 min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的乌头总碱及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30 min时达两者综合的峰值;煎煮30 min的单附煎液和附子-甘草合煎液均表现出一定的大鼠毒性,但合煎液心脏毒性较小。结论:优选的配伍煎煮工艺可为中药复方及临床应用中附子的"减毒存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马钱子配伍白术(马钱子配伍白术以下简称马白)不同比例水煎液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变化,观察配伍对马钱子主要毒性成分的影响,并寻求减毒较佳配伍比例。方法:采用HPLC分别对配伍前后主要生物碱成分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与马钱子单煎剂比较,马白1∶2煎剂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分别升高17.6%和46.9%;马白1∶4煎剂的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别下降23.5%和8.5%;马白1∶6煎剂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分别降低29.0%和16.6%。结论:马白1∶4、1∶6煎剂可降低马钱子毒性成分,起到减毒作用。减毒较佳配比为马白1∶6。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配伍甘草前后附子化学组分在煎煮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以确定附子配伍甘草的最佳煎煮条件。方法:测定不同时间附子单煎液和附子-甘草合煎液中总碱和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以确定最佳煎煮条件,继而考察最佳煎煮工艺所得汤液的大鼠心脏毒性。结果:在0-90min煎煮过程,附甘配伍前后其乌头总碱和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30min达两者综合的峰值;煎煮30min的单附煎液和附甘合煎液均表现出一定的大鼠毒性,而附甘合煎液心脏毒性较小。结论:附子-甘草配伍“减毒存性”的最佳煎煮条件为大火煮沸后小火微沸保持30min。  相似文献   

4.
马超 《中医研究》2011,24(10):16-17
目的:研究苦杏仁单煎及与不同比例甘草配伍共煎时汤液中苦杏仁苷含量变化,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HPLC测定苦杏仁单煎及其与不同比例甘草配伍共煎时汤液中苦杏仁苷含量。结果:苦杏仁单煎有效成分苦杏仁苷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与甘草共煎(3∶4)时苦杏仁苷含量降低最多。结论:苦杏仁长时间煎煮可降低汤液中的苦杏仁苷含量;甘草能降低苦杏仁汤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水煎液中甘草苷、甘草酸、乌头碱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研究附子与甘草配伍前后产生的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现象,探讨附子甘草配伍增效减毒的物质基础。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甘草单煎及附子与甘草配伍合煎液中甘草苷、甘草酸、乌头碱的含量,分别观察在煎煮的0,5,10,20,30,45,60,75,90 min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附子甘草配伍后乌头碱、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均比单煎时低。结论甘草苷、甘草酸、乌头碱等化学成分的变化是附子甘草配伍能增效减毒的重要物质基础。本实验从组分合和的角度,肯定了附子甘草组分配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马钱子配伍白芍(马钱子配伍白芍以下简称马白)不同比例水煎剂的毒性强弱变化。方法采用HPLC分别对马白前后主要生物碱成分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结果与马钱子单煎剂比较,马白1∶2煎剂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分别下降18.71%和16.81%;马白1∶4煎剂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分别降低15.79%和26.72%;马白1∶6煎剂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分别降低19.88%和30.17%。结论马钱子配伍白芍可降低马钱子毒性,减毒的较佳配伍比例以1∶6。  相似文献   

7.
马钱子配伍赤芍前后毒性及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马钱子配伍赤芍前后毒性及镇痛抗炎作用的变化。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马钱子单煎剂组、马钱子赤芍(1:1)配伍组、马钱子赤芍(1:3)配伍组、马钱子赤芍(1:5)配伍组,利用急性毒性实验,分别测得马钱子单煎剂和马钱子赤芍各配伍组的 LD_(50);利用热板法和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法以及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法观察了马钱子配伍赤芍前后镇痛及抗炎作用的变化;利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马钱子配伍赤芍前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结果:马钱子赤芍配伍组与马钱子单煎组比较,LD_(50)明显增大,镇痛作用未见明显改变,抗炎作用配伍组显著优于单味药组(P<0.01),且配伍组的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含量均明显降低。结论:马钱子赤芍配伍后毒性明显低于单味马钱子,抗炎作用优于单味马钱子,而镇痛作用与单味马钱子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相态角度为出发点,研究马钱子-甘草配伍减毒的作用规律。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高速离心法及层级透析技术对马钱子单煎液、马钱子-甘草配伍共煎液进行相态拆分研究;建立毒效物质UPLC-MS测定法,对比研究4个不同相态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量分布的差异,分析毒效物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配伍汤液可拆分为真溶液组、胶体溶液组、混悬液组及沉积物组4个不同相态;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均得到良好分离,分别在0.020~2.008、0.022~2.236μg线性关系良好(r均为0.999 8),回收率为96.84%、97.62%,表明方法学良好;测定单煎液不同相态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量的分布呈现相同变化规律,即胶体组溶液组沉积物组混悬组,配伍汤液不同相态马钱子碱和士的宁也同样呈现相同的分布规律,即沉积物组胶体组混悬组溶液组。结论马钱子经甘草配伍后其毒效物质的量均有降低,毒性最强的士的宁的量降低尤为明显,且主要集中在沉积物组分;不同相态中毒效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配伍甘草后的沉积物组分的缓释作用,是实现减毒增效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马钱子配伍生地黄(以下简称马生)不同比例水煎剂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分别对马生前后主要生物碱成分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与马钱子单煎剂比较,马生1∶2煎剂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分别下降19.49%和0.23%;马生1∶4煎剂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分别下降59.93%和31.95%;马生1∶6煎剂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分别升高6.25%和43.22%。结论:马生1∶21、∶4煎剂可降低马钱子毒性成分,起到减毒作用。减毒较佳配伍比例为马生1∶4。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环境下马钱子与地龙不同配伍比例前后对生物碱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大连依利特(Hypersil ODS 25μm,4.6mm×250 mm);流动相:乙腈(A)∶水-乙酸-三乙胺(230∶2.4∶0.4)(B)=11∶89;检测波长:258 nm;柱温:30℃;流速:1.0ml/min。结果马钱子配伍地龙后,在人工胃液环境中,士的宁、马钱子碱含量表现为总体上降低的趋势,其中马钱子地龙1∶1配伍组含量最低。在人工肠液环境中,士的宁、马钱子碱含量显著降低。人工肠液对士的宁、马钱子碱的影响大于人工胃液。结论马钱子与地龙配伍后,模拟人工胃肠液条件,其有毒成分士的宁、马钱子碱含量都减少,可以达到减毒的目的。研究为扩大马钱子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煎煮时间及甘草配伍剂量对附子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丘小惠  何洁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015-3017
目的研究煎煮时间及甘草剂量对附子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附子中的酯型生物总碱含量;采用高效液相法比较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结果酯型生物碱含量的降低,与煎煮时间和甘草剂量有较高的相关性;煎煮时间超过30 min,100 g制附子煎煮液所含的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含量低于2 mg/ml。结论大剂量附子用药必须通过合理煎煮和配伍以降低毒性,发挥其特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煎煮时间对附子水煎液总生物碱和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采用HPLC,Agilent ZORBAX Extend-C18分析柱测定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结果: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不同炮制品中总生物碱的溶出率变化不明显;不同炮制品煎煮过程中酯型生物碱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其中乌头碱(AC)含量最低,水解最为彻底。结论:临床大剂量应用附子时,最大限度发挥其药理作用,恰如其分地掌握剂量与煎煮时间,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浸漂、煮制、盐制等炮制工序对淡附子所含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含量的影响。方法:按中国药典炮制淡附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3种双酯型生物碱、3种单酯型生物碱和苯甲酸的含量,并与盐附子浸漂对照饮片、清水煮制对照饮片进行比较。结果:盐附子浸漂后,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量、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和苯甲酸含量均降低,各类成分含量降低率为55%~90%。煮制后,淡附子和清水煮制对照饮片中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量分别降低了95%、93%;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分别升高了0.5倍~1.8倍、2倍~3倍;苯甲酸含量虽然分别降低了65%~75%、55%~60%,但其含量却高于盐附子浸漂对照饮片。结论:在制备淡附子时,浸漂工序除去盐分的同时,其成分也大量流失;煮制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发生水解,甘草、黑豆煮制对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含量的影响与清水煮制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儿童咳糖浆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儿童咳糖浆中的前胡和甘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制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可检出前胡和甘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0%,RSD=1.87%。结论:所建立的质量标准简便易行,可用于儿童咳糖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药用真菌白僵菌固体发酵中药马钱子,使马钱子毒性下降,同时保持其镇痛作用。方法:选用对马钱子基质适应性较强的白僵菌,在一定条件下对马钱子进行双向固体发酵,获得白钱菌质;观察马钱子发酵前后小鼠急性毒性(LD50)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它们对醋酸腹腔刺激所致小鼠扭体的抑制作用和对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结果:发酵组的LD50为167.3mg/kg,与马钱子生品相比,LD50上升率为33.8%,各发酵组均可明显延长小鼠舔后足的潜伏期(P0.001),发酵组的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减少小鼠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次数(P0.05或P0.01),但低剂量组对减少扭体次数未见明显效果。结论:马钱子经白僵菌发酵后毒性明显降低,并保持了其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钱子与甘草配伍前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马钱子配伍甘草对马钱子中主要生物碱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马钱子配伍甘草前后主要生物碱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马钱子配伍甘草后其主要生物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马钱子配伍甘草可降低毒性,为进一步阐明马钱子合理配伍用药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舒神灵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舒神灵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该制剂中的丹参、五味子、甘草、人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该制剂中五味子的有效成分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可鉴别出丹参、五味子、甘草、人参的特征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法测定五味子醇甲在0.0407—0.3665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8%,RSD=1.2%(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舒神灵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腹泻清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黄连、葛根、秦皮、地榆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检出黄连、葛根、秦皮、地榆;盐酸小檗碱在0.46~4.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6.8%,RSD为0.41%。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能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和完善金振口服液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改进《中国药典》(2010版)中金振口服液项下大黄、黄芩、人工牛黄和甘草薄层鉴别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处方中黄芩苷和甘草酸含量,用WatersC19(1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为室温。结果:简化了供试液的制备方法,4种中药的薄层鉴别共用1个供试品溶液,取样量由120mL降为10mL。黄芩苷和甘草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8.29~99.5mg·L^-1(r=0.9997,n=5)和3.90—46.8mg·L^-1(r=0.9992,n=5)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6%和97.8%,RSD分别为2.4%和2.6%。结论:改进后的薄层鉴别法简便、易于操作、节约实验样品和实验时间,含量测定方法科学准确、重复性高,均可作为金振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对葛根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建立HPLC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组合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研究配伍对葛根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L8(2^7)正交设计及统计软件SPSS10.0统计分析,以HPLC测定葛根素的含量。结果 黄芩、黄连、甘草对方中葛根素含量的影响差异不存在显著性,两两交互作用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实验中观察到凡是黄连与葛根的配伍组合中皆有沉淀产生,并且发现沉淀中含有一定量的葛根素。结论 黄芩、黄连、甘草对葛根素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含黄连和葛根配伍煎液产生的沉淀中含葛根素可能与pH值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