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药线点灸配合围刺通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药线点灸配合围刺通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药线点灸配合围刺通电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线点灸配合围刺通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蓝仕 《光明中医》2013,28(9):1857-1858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合药线点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加味柴胡疏肝散合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哨唑、多潘立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96.66%,说明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合药线点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陈攀 《中国针灸》2012,32(3):224-226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药线组和药物组。药线组60例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药物组60例口服麦角胺咖啡因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0天。观察患者头痛积分变化和不良反应,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头痛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线组总有效率为93.3%(56/60),药物组总有效率为90.0%(54/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线组无任何不良反应,药物组有20例出现面红、上腹部不适等症状。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偏头痛与药物疗效相当,但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药线点灸、电针合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10只为空白对照组,另40只采用RTX腹腔注射来复制实验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等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药线点灸治疗组、电针合药线点灸治疗组,共干预14 d。观察各组机械性痛阈(Paw withdrawl threshold, PWT)的改变,取脑组织,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法检测NR1、NR2B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real-time fluorescencespectrometry, QPCR)NR1、NR2B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1)PWT:在注射后1、4、7、14、21、36 d检测,模型对照组的大鼠PWT值依次降低,与空白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个治疗组PWT值均显著提高(P<0.001),其中药线点灸治疗组较电针治疗组提高更为明显(P<0.01),电针合药线点灸治疗组提高最为明显(P<0.001)。(2)WB结果:采用IPP软件蛋白条带灰...  相似文献   

5.
不同壮医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壮医刺血疗法、药线点灸、壮医刺血疗法结合药线点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20例按要求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各30例。观察A组使用壮医刺血疗法,观察B组使用药线点灸,观察C组使用壮医刺血疗法结合药线点灸,对照组以西药英太青治疗。结果:4组在疗效、关节肿胀评分以及血尿酸水平的比较上,三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C组与观察A组、观察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与观察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刺血疗法、壮医药线点灸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两者结合疗效要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药线点灸法与火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PHN患者随机分成药线点灸组和火针组。药线点灸组(35例)采用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火针组(35例)采用火针疗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共14d。采用视觉模拟尺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VAS评分变化比较,治疗后药线点灸组显效12例(34.3%),有效20例(57.1%),总有效率为91.4%;火针组显效12例(34.3%),有效18例(51.4%),总有效率为85.7%,两组临床疗效相当。结论:药线点灸疗法和火针疗法均可缓解PHN患者的疼痛症状,且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配合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予以舒乐安定片等药物治疗。两组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评分较治疗前低(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灸治疗KOA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及门诊KO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灸组,壮医药线点灸组,针灸组,口服西药组,每组各30例。比较四组疗效、关节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3个疗程后,药线加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优于药线组73%,针刺组73%和口服西药组76%,四组两两比较,药线加针刺组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线加针刺组在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灸对KOA的临床疗效可靠,优于壮医药线,针灸和口服西药3种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肺化饮方配合药线点灸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饮内停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温肺化饮方配合药线点灸法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复方甘草口服液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肺化饮方配合药线点灸治疗寒饮内停型慢性咳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药线点灸结合电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电针组(对照组)穴位:"鼻三针"(双迎香穴、双上迎香穴、印堂穴)加双攒竹穴、双风池穴;药线点灸结合电针组(治疗组)采用两组穴位交替:①迎香穴(双)、下迎香(双)及百会、印堂、耳穴内鼻点,督脉经穴(大椎穴至腰俞穴);②攒竹穴(双),上迎香穴(双),风池穴(双)及耳穴外鼻点、下关元穴、膀胱背俞穴。隔天1次,6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前后均按照症状、体征计分来进行疗效评定。生活质量的评价以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1]))的评分来进行评测。结果:全部62例患者中,完成治疗60例。药线点灸组30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1例,单纯电针组30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1例。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在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上差异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药线点灸结合电针组优于单纯电针组。两组病例的治疗前后RQLQ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试验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且在两组RQLQ评分前后对照的差值比较中,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药线点灸结合电针及单纯使用电针治疗均能显著改善本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活质量,而经对照试验治疗表明,药线点灸结合电针对治疗变应性鼻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治疗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仪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90例,随机分为药线治疗组30例,空白线灸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药线治疗组和空白线灸组分别采用壮医药线、空白苎麻线点灸,同时配合西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1β。结果:药线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NF-α、IL-1β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线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1β较空白线灸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也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可降低RA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这是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13.
姜蓉  梁超  姜涛 《新中医》2011,(4):84-86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15例、穴位注射组16例、西药组15例。热敏灸组选取与皮损部位相对应夹脊穴中的热敏化穴,采用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组选取与皮损部位相对应的夹脊穴,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西药组采用阿昔若韦片口服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3疗程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热敏灸组为93.3%,穴位注射组为81.3%,西药组为66.7%,热敏灸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与穴位注射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疼痛VAS评分均有所降低,热敏灸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与穴位注射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PHN,能显著减轻神经疼痛,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穴位注射或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皮部浅刺加药线点灸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的康复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遗留有上肢偏瘫痉挛状态的100例住院患者据其住院号的单双随机分成皮部浅刺加药线点灸治疗组和常规针刺拮抗肌经络腧穴治疗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选取患侧上肢拮抗肌群阿是穴进行皮部浅刺加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选取常规穴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初期(治疗前)、末期(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Ashworth评价量表(MAS)、Barthel指数评价量表(MBI)评价患者偏瘫上肢痉挛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在Ashworth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部浅刺加药线点灸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偏瘫上肢痉挛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加温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将 52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刺络拔罐加温针灸组(治疗组)33 例,用梅花针叩刺,以痛处为叩刺部位;中药治疗组(对照组)19 例,辨证治疗,肝经郁热证:拟龙胆泻肝汤加减;脾虚湿蕴证:拟除湿胃苓汤加减;气滞血瘀证:拟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 100.00% ,对照组有效率为 73.68%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刺络拔罐加温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去卵巢家兔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健康雌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以下简称药线组)及空线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药线组、空线组行卵巢摘除术去势建立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假手术组只打开腹腔,不予卵巢摘除术.手术后第15 d,药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治疗痛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高痛经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将70例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口服芬必得治疗。观察治疗3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相似文献   

18.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5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2...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对睡眠剥夺大鼠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8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安定组4组,每组20只。模型组、治疗组、安定组通过睡眠 剥夺进行失眠模型造模。治疗组在造模基础上给予针刺和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每日1 次,连续治疗14天。安定组按照3 mg·kg-1体质量给予安定灌胃,对照组则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是每日1次,连续灌胃14天。检测增食素(Orexin)、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水平,观察Orexin mRNA、c-Fos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Orexin、ACTH、5-HT、NE、CRH水平升高或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模型组大鼠Orexin mRNA、c-Fos表达升高或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Orexin、ACTH、5-HT、NE、CRH水平下降或明显下降,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治疗组大鼠Orexin mRNA、c-Fos表达水平下降或明显下降,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结论:针刺联合壮医药线点灸通过影响Orexin,进而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 axis,HPA axis),降低应激反应性,促进觉醒向睡眠的转变可能是其治疗失眠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