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灯盏细辛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6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灯盏细辛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和色谱柱法对灯盏细辛中化学成分进行提取与分离,利用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体外法检测6个化合物对1-二苯基-2-苦味酰肼自由基清除法( DPPH),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清除法(ABTS),O2·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结果:6个化合物者对DPPH,ABTS,O-2·,·OH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且与浓度呈良好的量效关系,6个化合物清除自由基能力与Vc相似.结论:灯盏细辛中的6个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射干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杰  陈海生  王建娇 《中药材》2005,28(1):29-29
从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的氯仿和醋酸乙酸萃取部分,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谷甾醇(β-sitosterol,Ⅰ),胡萝卜苷(dancosterol,Ⅱ),次野鸢尾黄素(irisflorentin,Ⅲ),野鸢尾苷元(irigenin,Ⅳ).其中化合物Ⅳ为首次从射干中分得.今报道野鸢尾苷元的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3.
连翘的抗氧化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连翘的抗氧化作用,并分离、鉴定连翘抗氧化有效成分.方法 用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清除实验方法,对连翘的甲醇提取物及其二氯甲烷、正丁醇、水的萃取物进行抗氧化作用评价,并从有效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结果 与结论连翘的二氯甲烷萃取物具有很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并从中分离、鉴定4个化合物,分别为连翘脂素(phillygenin)、连翘苷(phillyrin)、forsythialan A 、连翘酯苷 (forsythoside A).其中,forsythialan A和连翘酯苷 (forsythoside A)具有较强的DPPH清除作用,其半数有效值IC50分别为154.05和69.80 μg/ml.  相似文献   

4.
黄芩抗氧化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黄芩(Scutellaria radix)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和反相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抗氧化活性评价采用体外二苯代苦味酰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从黄芩中分离鉴定了4个黄酮类化合物:汉黄芩素,黄芩苷元,5,7,2,′5′-四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和5,7,2,′6′-四羟基黄酮,其中黄芩苷元(化合物2)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50%时的浓度(IC50)为19μmol/L。结论黄芩苷元具有抗氧化活性作用,是黄芩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姜玉兰  朴惠善  李镐 《中药材》2008,31(4):519-522
目的:研究桑叶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以桑叶为原料,经不同方法提取分离桑叶中的有效成分,利用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DPPH法和ABTS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从桑叶中分离鉴定了四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Ⅰ)、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Ⅱ)、quer-citrin(Ⅲ)、morin-3-O-β-Dglucopyranoside(Ⅳ);化合物Ⅲ和Ⅳ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其半数清除率浓度(IC50)分别为109.3、20.1、9.2、3.6μg/ml,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呈量效关系。结论:化合物Ⅲ和Ⅳ均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化合物Ⅳ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刺梨抗氧化活性部位及其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PPH法对刺梨提取物不同部位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试评价,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其抗氧化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作用,其清除效果强于阳性对照品维生素C,从该活性部位中分离到5个化合物为刺梨苷(1),蔷薇酸(2),野蔷薇苷(3),arjunetin(4),1-β羟基蔷薇酸(5)。结论:化合物4,5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射干中异黄酮成分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秦民坚  吉文亮  刘峻  赵俊  余国奠 《中草药》2003,34(7):640-641
目的 研究射干 Belamcanda chinensis中分离的 4种异黄酮类成分清除 O2 ÷ ,· OH和 H2 O2 自由基的能力。方法 采用生物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 射干根茎中分离得到的异黄酮成分野鸢尾苷元 (irgenin, ) ,鸢尾苷元 (tectorigenin, ) ,鸢尾苷 (tectoridin ) ,5 ,6 ,7,4′-四羟基 - 8-甲氧基异黄酮 (5 ,6 ,7,4′- tetrahydroxy- 8- men-thoxyisoflavone, )均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其中鸢尾苷元对 O2 ÷ ,· OH和 H2 O2 氧自由基清除作用的能力最强。结论 射干根茎中的 4种异黄酮类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索骨丹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首次对索骨丹乙醇浸提物的不同部位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通过多种色谱技术对抗氧化活性较强的部位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再测试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乙酸乙酯和甲醇部位的抗氧化性较明显,从中分离到5个化合物,分别是没食子酸(1)、儿茶素(2)、胡萝卜苷(3)、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4)、异槲皮素苷(5)。化合物4和5首次从索骨丹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4首次从鬼灯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与阳性对照Vc相比,化合物1,2和4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结论没食子酸、异槲皮素苷和儿茶素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阐明了索骨丹抗氧化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地肤子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确定其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方法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试验为手段,对地肤子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四个部位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用多种柱色谱结合重结晶的方法对抗氧化活性强的部位进一步分离,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结合波谱分析鉴定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结构,并测试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以IC50值为指标,判断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正丁醇相是地肤子的抗氧化活性部位,从中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齐墩果酸(1)、胡萝卜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和金丝桃苷(4),其中化合物(3)是首次从地肤子中分离得到。与阳性对照维生素C相比,化合物3和化合物4的抗氧化活性较强,其IC50值分别为13.86和21.03μg/ml。结论地肤子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主要为其所含丰富的黄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金刚藤中芪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法进行分离,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DPPH法对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从金刚藤中分离得到了3个芪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为:白藜芦醇(1)、氧化白藜芦醇(2)、3,5,3′,4′-四羟基芪(3)。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3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均能有效地清除DPPH自由基,在浓度50μmol/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79.47%、89、89%、93.86%。结论芪类化合物可能是金刚藤根茎乙酸乙酯提取物发挥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白刺果实活性成分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方法:用70%丙酮提取白刺果实,其提取物依次用乙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各部分及水相,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各部分的黄酮及多酚含量,DPPH法和ABTS法测定各部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大孔吸附树脂结合制备液相法对活性强的水相部分分离纯化。结果:水相部分黄酮和多酚含量较高且抗氧化活性最强,分离得到两个单体化合物,鉴定为异鼠李素-3—O-芦丁苷和异鼠李素-3-O-芦丁-7-O-葡萄糖苷,并对两个单体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两个单体都有明显抗氧化活性,且异鼠李素-3-O-芦丁苷相比于异鼠李素-3-O-芦丁-7-O-葡萄糖苷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较强。结论:白刺果实中的黄酮及多酚具有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射干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民坚  吉文亮  王峥涛 《中草药》2004,35(5):487-489
目的 研究中药射干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拄色谱及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色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射干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3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鼠李素(isorhamnetin,Ⅹ)、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Ⅺ)、白射干素(dichotomitin,Ⅻ),从乙醇提取液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鸢尾苷(iridin,ⅩⅢ)、野鸢尾苷(tectoridin,Ⅹ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ⅩⅤ)、维太菊苷(vittadinoside or stigmasterol-3-O-glucoside,ⅩⅥ)。结论 其中化合物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608-2609
目的:研究大鼠肠道水解酶(LPH酶)对射干黄酮苷中射干苷及野鸢尾苷大鼠肠道吸收特征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射干苷及野鸢尾苷含量,比较加入LPH酶抑制剂葡糖酸内酯前后,射干苷、野鸢尾苷肠道吸收率变化。结果:与未加入抑制剂前比较,2个射干黄酮苷成分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水解抑制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射干苷在4个肠段的水解抑制率分别为66%、52%、43%、38%;野鸢尾苷分别为51%、45%、26%、31%。结论:LPH酶抑制剂葡糖酸内酯能一定程度地抑制射干苷和野鸢尾苷的水解,提示大鼠肠黏膜上的LPH酶可能参与了射干中射干苷和野鸢尾苷在肠道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4.
报道万年蒿(Artemisia iwayomogi)植物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中抗氧比成分的分离、鉴别。取植物干粉以甲醇提取,提取液浓缩所得黑色提取物,依次用己烷、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并采用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试验,评价了各提取部分的抗氧化活性,经检测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均显示强的抗氧化作用,IC_(50)分别为8.2和26.6μg/4ml。乙酸乙酯部分经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得到5个化合物:1-二十八醇、东莨菪内酯、芹黄素、芫花黄素  相似文献   

15.
采用DPPH法对两种灯心草属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灯心草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评价了从该活性部位分离出的四个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化合物3显示了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分析白藜芦醇苷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并探讨白藜芦醇苷对脂质过氧化物的抑制作用和铁离子的还原能力。结果:白藜芦醇苷能够清除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并且具有一定的脂质过氧化物抑制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结论:白藜芦醇苷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黄花列当70%乙醇粗提物和不同萃取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方法:黄花列当药材干燥粉碎后,以70%乙醇回流提取得到粗提物(hh4),依次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乙酸乙酯部位(hh1)、正丁醇部位(hh2)和水部位(hh3)。用清除DPPH自由基法测试4个提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IC50值(mg.μmL-1)从小到大依次为:Vc(0.0718)相似文献   

18.
射干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药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NMR和MS等波谱解析化学结构。结果从射干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野鸢尾黄素7-O-β-D-葡萄糖苷(Ⅰ)、鸢尾黄素(Ⅱ)、野鸢尾黄素(Ⅲ)i、rilin D(Ⅳ)和次野鸢尾黄素(Ⅴ)。结论化合物Ⅰ,命名为异野鸢尾苷(isoiridin),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Ⅳ为首次从本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六月青5种化学成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PPH法、邻二氮菲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分别测定六月青5种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化合物1,2,3,5对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36,43.95,15.30,35.59μmol·L-1,OH自由基(·OH)的IC50分别为17.61,36.16,29.38,31.23μmol·L-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IC50分别为19.68,24.39,19.71,31.20μmol·L-1,均表现出明显的清除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化合物4对3种自由基均未表现出清除作用。结论六月青化合物1,2,3,5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油梨果渣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对多酚类化合物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常压柱色谱和高压液相制备色谱相结合的分离方法对油梨果渣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通过对波谱数据分析和文献比对进行结构鉴定;并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体外评价单体化合物清除自由基能力。结果:从油梨果渣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4-trihydroxyheptadec-16-yne(1),1,2,4-trihydroxynonadecane(2),(2R,12Z,15Z)-2-hydroxy-4-oxoheneicosa-12,15-dien~(-1)-yl acetate(3),色氨酸(4),绿原酸(5),新绿原酸(6),东莨菪苷(7);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5和6清除自由基能力与维生素C相近。结论:化合物4,6,7首次从油梨果肉中发现,并且分离得到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