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病“实脾”是治疗肝病的一个重要治则,肝病传脾及其未病先防的思想源于《难经》。《难经·七十七难》云“所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当先实其脾气,无令其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其本意为肝病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先调补脾气,使脾气充实,不受邪侵。《金匮要略》又进一步指出“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将肝病“实脾”谓之上工之举,一直为后世医家奉为金科玉律,被广泛用于肝病的治疗中。1肝病实脾的理论基础肝病实脾这一理论是从五行学说推演发展而来的。因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肝木旺盛,则克脾土。…  相似文献   

2.
3.
黄远媛 《中医杂志》2004,45(6):477-477
<内经>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本意为肝病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先调补脾气,使脾脏正气充实,不受邪侵.这个治法已被广泛用于肝病的治疗中.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正如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所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肝藏血,主疏泄一身之气机.肝脾密切相关,正如<经脉别论>所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精".笔者认为,顾护脾胃应贯穿于诊治慢性肝病的始终,若脾病则肝病难愈.临证见到患者有脘痞、腹胀、纳呆、便溏、苔腻、脉细等症状,不论病毒滴度、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有无异常,都只能先调理脾胃,以顾后天之本,脾旺方能正气旺,有利于正气抗邪而使肝病向愈;倘若滥用攻邪之法,则重伤脾气,必致肝病缠绵难愈.但是,"实脾"是否就是"补脾",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政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6):377-378
肝病“实脾”是治疗肝病的一个重要治则,该法首见于《难经》、《金匮要略》。然肝病传脾及其未病先防的思想则源于《内经》中“风起火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也焉”。《难经》指出“所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其受肝之邪,故日治未病焉”。《金匮要略》又进一步指出“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将肝病“实脾”谓之上工之举,一直为后世医家奉为金科玉律,为临床治疗肝病所遵循。  相似文献   

5.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整理归纳肝病传脾的证型有肝蕴湿热犯脾、肝郁湿阻乘脾、肝旺气滞耗脾、肝火灼津伤脾、肝血瘀结阻脾、肝阴亏损及脾、肝之寒湿困脾、肝滞痰凝呆脾等。而应对各证型的综合性治法有醒脾和胃清肝邪、扶脾化湿疏肝气、健脾益气抑肝木、资脾润燥降肝火、护脾和络祛肝瘀、滋脾养阴柔肝体、温脾散寒利肝湿、运脾化痰消肝积等八种,并附病案说明。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第1条提出“上工治未病”的概念,所言未病者即未受邪之地,或将受五行乘侮即传变之地.然后以肝脾传变时的用药方法概括脏腑疾病传变应遵循的用药原则.笔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黄帝内经》的比较和查阅信息资料获得几点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难经》云:“……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充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金匮要略》中喻肝病实脾者为“上工”,云:“见肝之病,知其传脾,当先实脾。”实脾之法在肝病的不同时期又有直接和间接之分。清热利湿,温中健脾,补脾益气为直接实脾法;疏肝理气,祛瘀通络,养阴柔肝,清肝利胆等为间接实脾法。但在临床实际中,往往是夹杂进行的,如《景岳全书》中解肝煎(白芍、苏叶、半夏、陈皮、砂仁、厚朴),方名为解肝,实际上除白芍养肝、苏叶芳香舒气外,均属化湿行滞、调理脾胃之品,适应于土壅木郁的症候。因脾胃湿阻气滞,影响肝气条达,必须注重中焦治本,故方中不用柴胡疏肝而用苏叶,取其既  相似文献   

8.
李旭君 《河南中医》2016,(3):469-470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在治疗肝病的同时,采用调补脾土的方法,即治其未显出病状的脾脏,目的是增强脾气,防止被肝气克伐,阻断传变环节,防止肝病的发展恶化。此处"实脾",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补脾,即采用"甘味"药补中健脾,脾运健旺则气血化生充足,既防病邪入侵,又使肝得以滋养濡润,条达肝气;二是调脾,即采用调和之法,防止脾气机壅滞,从而使脾运化功能正常的目的[7]。肝病的常见证型有虚实之分。实证常见于情志不舒导致肝失疏泄引起的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滞血瘀,气火上逆;阴不制阳导致的肝阳上亢,肝阳化风;火邪、寒邪、湿热之邪侵及肝经而引起的肝气郁结,肝火炽盛,寒凝肝脉,肝经湿热等病症。实证治疗分两个方面,一为肝脏邪气有余而正气尚足,脾气不衰时,当泻肝护脾。在治肝的同时采用化脾湿,清脾热,行脾气的治疗方法,用药如陈皮、木香、砂仁、黄连等,防止脾气壅滞,保持脾气健运;二为肝病实而脾气受损时,治疗当泻肝补脾。  相似文献   

9.
10.
肝脾两脏生理、病理密切相关,“肝脾同治”是治疗脾胃相关性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金匮要略》之“治肝实脾”理论是对肝脾同治理论精髓的高度概括.本文集大家之说,结合临床实际,对“治肝实脾”理论之应用探讨如下. 1 “治肝实脾”理论概述 “治肝实脾”理论出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相似文献   

11.
治肝实脾浅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肝病实脾”的机理、涵义、临证运用等予以探讨,以冀为灵活运用实脾之法,真正达到治未病之目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对中医“肝脾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对肝病实脾、健脾益气方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作用机制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血浆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在内质网,并是一个耗能的过程,其能量主要来源于线粒体;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也会影响到内质网合成和分泌蛋白的功能。本研究基于健脾益气方药提高血浆蛋白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改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为内质网合成蛋白提供必要能量的认识,以“肝脾相关”理论为突破口,以“肝病从脾治”为切入点,采用中医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拟对健脾益气方药对肝细胞蛋白合成功能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健脾益气方药提高血浆蛋白的作用机制,丰富“肝脾相关”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脾、肾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湿热、疫毒、痰浊、瘀血等互结,病位在肝、与脾、肾关系密切,治应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脾胃为后天之本,肝纤维化的治疗当以顾护中焦脾胃为主,脾胃健旺,则肝脏安和。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以恢复肝脏的生理特性为主,治疗宜疏肝解郁、行气导滞。血瘀证贯穿肝纤维化始终,且血瘀的程度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治疗除疏肝理气外,还应采用活血化瘀通络之法,以改善肝内气滞血瘀的状态。肝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肝病日久可累及肾脏,导致肝肾阴津亏虚,肝肾同病,故治疗应肝肾同治,滋水以涵木。  相似文献   

14.
陈玉超教授以中医"虚劳"理论为指导提出癌因性疲乏的病机以本虚为主,邪实为标。其本虚多归为心、肝、脾、肾的不足,标实则与气滞血瘀、络脉不通密切相关。脾虚毒蕴是其发病的起始,阴虚肝郁、心神暗耗是其加重的关键,肾精亏损是其缠绵难愈的根本,正虚失调,久病入络,气血瘀滞,形成本虚标实的复杂证候。治疗当以补宜为主,辨证采用益气健脾、养阴柔肝、养心安神、填补肾精的治疗法则,标实者可配合应用理气化瘀法并结合症状进一步化裁。对于慢性消耗性的疾病治疗不可急于求功,选方用药多采用性情平和之品,治疗当小攻小补,补大于攻,贵在坚持。  相似文献   

15.
论调补脾肾在慢性肾脏病4 期治疗中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4 期是由于脾肾不足导致气机失调、血行失畅、水液代谢紊乱,湿、浊、瘀、毒内生的一种疾病。临床已证实脾肾不足是该病的中心病机。笔者从该病特点及调补脾肾内涵2 个角度探讨了运用调补脾肾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 期的必要性,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简明扼要的辨证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从肝、脾论治乳腺增生病的理论及治疗方法。方法:从冲任、气血与周期论治的多个角度对乳腺增生病进行肝脾论治,或疏肝理脾、调畅气血,或调肝养脾、调摄冲任,或随周期不同调补分治。结果:乳腺增生病为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中医生理、病理等多角度对本病进行分析,认为冲任失调与气郁痰阻为其主要的病理变化,病变虽涉及肝、脾、肾三脏,但又以肝、脾失调为主要病理基础。结论:从肝脾论治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调理肝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IBS-D患者52例,采用随机对照观察,治疗组(30例)口服调理肝脾汤药,对照组(22例)口服匹维溴铵,同时服中药安慰剂,疗程4周,患者治疗前后填写IBS病情尺度调查表(IBS-SSS)及IBS患者生活质量表(IBS-QOL)。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病情尺度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分析主要症状中腹泻的程度、频度,腹痛、腹胀的程度、频度及指数积分的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IBS-SSS积分、IBS-QOL评分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中药在改善IBS-D患者的腹泻程度及频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1);在减轻腹痛或腹胀程度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IBS-QOL评分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理肝脾法治疗IBS-D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改善IBS-D患者的腹泻、腹痛或腹胀等主要症状,还可以改善IBS-D患者的精神、情绪、社会角色等。  相似文献   

18.
矫增金  陈民 《光明中医》2014,(9):1807-1808
肝脾不调为临床常见证,肝脾两脏功能上常相互影响,肝病及脾,脾病亦可及肝。本文基于肝、脾各自生理病理特点,将肝脾不调具体分为四证,并进行简要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脾调中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采用健脾调中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口服婴儿健脾散,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调中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疗效确切,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20.
运脾法治疗儿童厌食症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运脾法对儿童厌食症(脾虚型)的作用,将运脾方制成糖浆治疗患儿56例,3个月为1疗程,临床观察患儿的总进食量、体重、皮下脂肪厚度、末梢血血红蛋白(Hb)、血清锌(Zn)等。结果:总有效率为85.71%;总进食量、体重、皮下脂肪厚度、Zn含量等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