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观察抑木汤对肝脾不和型D-IBS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治疗组患者使用抑木汤,1剂煎3袋,各150 mL。每天分3次温服,日1剂。治疗3周为1疗程。间隔1周后,继服第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思密达5 mg,3次/d,餐后服用。两组同上法服两个疗程。同时,选取了20例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复查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在两次疗程结束后均对外周血T细胞CD+3、CD+4、CD+8亚群进行测定。判定疗效。结果:外周血CD+3细胞无异常,抑木汤治疗组及思密达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D-IBS患者CD+4水平显著降低,CD+8水平显著升高,导致CD+4/CD+8比值下降(P<0.05);经两个疗程的治疗后抑木汤治疗组及思密达治疗组CD+4水平均升高,CD+8水平均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其中,CD+8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抑木汤治疗组有着与思密达对照组相同的免疫改善作用,且改善幅度更为明显。抑木汤对DIBS的治疗作用部分是通过调整IBS异常的细胞免疫功能,并最终纠正胃肠的异常节律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康美清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717-1718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NPY)水平影响。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调肝理脾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得舒特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和评价患者疗效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浆VIP、NPY水平变化,另选30例体检健康者作正常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0%,疗效优于对照组(72.61%)(P<0.05),血浆VIP、NPY水平在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肝理脾方对D-IBS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能调节血浆VIP、NPY分泌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肝脾并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生长抑素(SS)、神经肽(NPY)水平影响.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调肝理脾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得舒特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和评价患者疗效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浆SS、NPY水平变化,另选32例体检健康者作正常对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70%,疗效优于对照组(72.09%)(P<0.05),血浆SS、NPY水平在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脾并调法对D-IBS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能调节血浆SS、NPY分泌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倍固肠胶囊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7例D-IB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9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参倍固肠胶囊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γ-干扰素(IFN-γ)、神经肽Y(NPY)、P物质(SP)、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8+水平,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67%(74/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4%(59/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9.852,P=0.002)。2组治疗后血清5-HT、IFN-γ、NPY、MTL、VIP水平及外周血CD8+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SP水平和外周血CD3+、CD4+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血清5-HT、IFN-γ、NPY、SP、MTL、VIP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8+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参倍固肠胶囊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D-IBS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缓解炎症反应,调节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增强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0,(10)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颗粒剂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VIP、SP变化及其临床疗效,探讨痛泻要方的作用机理。方法: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100例D-IBS患者1∶1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痛泻要方颗粒剂,每次1包,2次/d;对照组予得舒特50 mg,3次/d;疗程4 w。治疗前以及治疗4 w后进行临床信息采集包括腹痛评分、腹胀评分、大便性状及生存质量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结肠VIP、SP阳性细胞分布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结肠黏膜VIP、SP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予痛泻要方治疗后,结肠黏膜VIP、SP阳性表达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可能通过抑制VIP、SP降低内脏高敏感性,有效缓解腹痛、腹胀,改变大便性状、减少排便次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调中汤对脾虚肝旺型厌食症儿童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瘦素(Leptin)、瘦素神经肽Y(NPY)、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脾虚肝旺型小儿厌食症,随机分为调中汤治疗组、西药组和空白对照组。调中汤治疗组予调中汤口服,西药组予葡萄糖酸锌颗粒口服,空白组予健康教育;治疗4周为1个疗程,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Leptin、NPY、VI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调中汤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3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调中汤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调中汤治疗组和西药组治疗后血清Leptin、NPY水平明显升高,血清VIP水平明显降低;调中汤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调中汤可有效治疗小儿脾虚肝旺型厌食症,对血清Leptin、NPY、VIP的分泌影响作用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血浆中胃肠激素的变化。方法:按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Ⅱ有关诊断标准选择病例123例,按中医分型标准再分为肝郁气滞组25例,肝气乘脾组40例,脾胃虚弱组35例,大肠燥热组23例,检测患者血浆中P物质(SP)、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CK)的含量。结果:肝气郁结组和大肠燥热组SS、CCK较健康对照组升高,SP下降(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肝气乘脾组SS、VIP、CCK升高(P<0.05);脾胃虚弱组SP、SS、VIP、CCK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SS含量肝气乘脾组与脾胃虚弱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肝气郁结组与大肠燥热组无明显差异,但前两组的要高于后两组的(P<0.05);VIP含量肝气郁结组、大肠燥热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异常,肝气乘脾组与脾胃虚弱组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SP含量肝气郁结组与大肠燥热组都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间无差异,脾胃虚弱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气乘脾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胃肠激素变化与IBS不同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非特异性,不能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安神宁心汤联合益神颗粒对于失眠症患者心理状态及血清神经肽Y(NPY)、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自拟安神宁心汤(每日1剂)联合益神颗粒(每次10 g,每日3次)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每次0.4 mg,每日1次)治疗,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医证候积分、焦虑抑郁评分及血清NPY、S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PSQI、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中医疗效以及西医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NPY水平均明显升高、S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NP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安神宁心汤联合益神颗粒可以有效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可明显调节血清NPY、SP的表达,促进神经功能紊乱的恢复,效果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何江进 《新中医》2017,49(6):44-46
目的:观察补脾益肠丸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观察组50例则以补脾益肠丸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定症状体征积分与检测胃肠激素胃肠肽(VIP)、酪神经肽(NPY)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腹泻次数、腹痛、大便性状3项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3项积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VI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NPY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NP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益肠丸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并调节胃肠激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方治疗小儿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NPY)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94例小儿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调肝理脾方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检测血清CGRP、NPY、VIP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8%;治疗后,2组患儿的主、次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CGRP、NPY、VIP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儿用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调肝理脾方治疗小儿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有效,改善胃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中CGRP、SP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CGRP、SP参与电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PF级Wistar成年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N组)、IBS模型组(C-M组)、电针大肠俞组(C-DD组)、电针上巨虚组(C-DS组),每组8只,采用冰水灌胃法造模。造模成功后,C-DS组、C-DD组采用电针进行治疗,1次/d。连续治疗7 d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结肠CGRP、SP mRNA的表达量。结果电针治疗结束后,各组大鼠结肠CGRP、SP mRNA相对表达量存在统计学差异。与C-N组相比,C-M组结肠组织CGRP、SP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C-DD组、C-DS组结肠组织CGRP、SP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P>0.05)、(P>0.05,P>0.05)。与C-M组相比,C-DD组结肠组织SP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S组结肠组织CGRP、SP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C-DD组与C-DS组之间结肠组织CGRP、SP mRNA表达水平表现出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P<0.01)。结论电针治疗可以通过调节C-IBS模型大鼠结肠中CGRP、SP mRNA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腹安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安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用腹安汤,对照组用匹维溴胺,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VIP、SP水平。另选20例体检健康者作正常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VIP、SP水平在治疗组用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组用药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安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中VIP、SP的分泌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穴、血海穴对痛经大鼠血清和子宫的雌激素(E2)、孕激素(P),血浆、子宫、垂体、下丘脑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镇痛效应机制。方法:将40只通过阴道涂片筛查的3月龄处于动情间期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盐水组、模型组、电针三阴交组、电针血海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联合制备痛经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对各组大鼠血清、子宫雌孕激素,血浆、子宫、垂体、下丘脑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电针三阴交组、血海组血清E2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P<0.05),P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电针血海组血清E2含量较之三阴交组显著性降低(P<0.05)。电针三阴交组子宫E2、P含量均显著性下降(P<0.05,P<0.01),E2/P比值均有升高趋势(P>0.05);电针血海组子宫E2含量显著性升高,P含量显著性下降(P<0.05,P<0.01),E2/P比值显著性升高(P<0.01)。电针三阴交组、血海组血浆、垂体、下丘脑β-EP含量呈升高或下降的趋势,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子宫β-EP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P<0.05);电针三阴交组子宫β-EP含量较之血海组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对于痛经大鼠E2、P的紊乱状态的影响,电针三阴交穴、血海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以血海穴为佳;电针三阴交穴、血海穴均可通过升高子宫β-EP的含量达到镇痛作用,但三阴交穴升高子宫β-EP含量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引入目前研究热点NANC炎症,探讨中药敏咳煎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161例中医辨证为阴虚肺燥的CV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敏咳煎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普清(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诱导痰)IS上清液中相关神经介质(SP、NKA)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SP、NK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同期相比,治疗组降低血浆NKA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IS上清液中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敏咳煎能降低CVA患者血浆、IS中相关神经介质含量,进而从根本上改善患者气道NANC炎症。  相似文献   

15.
大黄(庶虫)虫丸治疗慢性肝炎后肝硬化4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奕  张玮  王磊  陈云飞 《山西中医》2010,26(10):16-17
目的:观察大黄(庶虫)虫丸对慢性肝炎后肝硬化纤维化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将9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3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的变化情况,并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和B超的情况,疗程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四项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对照组只有HA下降显著(P〈0.05),PCⅢ、Ⅳ-C、LN的变化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HA、PCⅢ、Ⅳ-C参数较对照组有显著性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两组ALT、AST、ALB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多数患者的B超指标有好转(但P〉0.05).结论:大黄(庶虫)虫丸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泄浊排毒方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泄浊排毒方治疗,对照组予别嘌呤醇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BUA)、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24h尿尿酸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弧66%,对照组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酸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1),但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CH、TG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24h尿尿酸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5),对照组TCH、TG、24h尿尿酸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泄浊排毒方可有效治疗高尿酸血症,同时可以改善体内代谢紊乱,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联合泽泻汤加味方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效果,明确此种治疗方式更适合何种高血压病。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辨证论治方,另一组给予辨证论治方联合泽泻汤加味方,口服治疗,疗程28d,观测不同阶段偶测血压。结果:2组偶测血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SBP第14、21、28d均有差异(P<0.05或P<0.01),DBP同期比较第21、28d均有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同病史组间第28d同期比较,病史≤5年组、5年<病史≤10年组间SBP、DBP均无差异(P>0.05),10年<病史≤15年组、病史>15年组间SBP、DBP均有差异(P<0.05或P<0.01),其差异随病史延长而日渐显著;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同证型组间第28d同期比较:肝火亢盛证SBP、DBP均无差异(P>0.05),阴虚阳亢证SBP无差异(P>0.05)、DBP有差异(P<0.05),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SBP、DBP均有差异(P<0.05或P<0.01)。结论:辨证论治联合泽泻汤加味方较单纯辨证论治具有更好的降压效果,尤其适用于病史较长、中医证型属于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的高血压病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血浆P物质(Substance P,SP)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舒胃汤低剂量组(舒低组)、舒胃汤高剂量组(舒高组)、中成药组(木香顺气丸组)、莫沙必利组、空白组、模型组。采用夹尾刺激方法制造FD模型。实验结束后检测胃排空,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SP水平。结果:大鼠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胃排空延迟,血浆SP含量明显减少而NO明显升高(均P0.05)。给药各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胃排空(%)改善(均P0.05),NO(μmol/L)降低(均P0.05),SP含量(pg/mg)明显升高(均P0.05);舒高组与中成药组,胃排空改善(P0.05),NO降低(P0.05)。结论:舒胃汤能够促进胃排空,调节血清NO、SP水平的变化,可能是舒胃汤治疗FD恢复胃肠道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病人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探讨电针治疗GB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反应观察电针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GBS病人血清SP和VIP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组和对照组GBS病人血清SP和VIP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电针组与对照组间治疗后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电针对GBS的临床效应可能与电针后血清中SP和VIP的升高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熄风定颤汤(以下简称中药)对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和纹状体单氨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OHDA偏侧纹状体两点注入法制备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多巴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并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灌胃治疗4周。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APO诱导的行为学变化及对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美多巴组灌胃后2周旋转行为有所下降(P<0.01),但4周后又有所增加(P>0.05);中药高、低剂量组灌胃后4周后旋转行为有明显改善(P<0.05,P<0.05);中药中剂量组灌胃后2周、4周后旋转行为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美多巴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损毁侧纹状体DA含量、HVA、DOPAC含量均明显增加,其中中剂量组增加最明显,分别比损毁对侧下降了21.78%、23.53%、3.52%,与损毁对侧、假手术组损毁侧差异不显著(P均>0.05),与模型组大鼠DA和DOPAC相比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熄风定颤汤可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增加纹状体内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以中剂量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