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许岚  宓余强 《新中医》2013,(11):120-121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作为现阶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中医辨证治疗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观察舌象是中医诊治疾病的重方法与手段,是辨证论治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肝病临床症状多变,病情复杂,而舌象变化则有一定规律可循,因此研究舌象,对肝病的辨证和治疗有很高价值。笔者通过分析近5年关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舌象的文献报道,研究舌诊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医舌诊的现代化发展,舌诊仪作为中医舌诊客观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临床研究中被大量应用。文章对舌诊仪的发展,及近5年来,舌诊仪在中西医病证结合、中医药疗效评价、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等领域的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方法。方法:应用该课题组研发的中医诊断仪器——中医脉象仪、中医舌象仪以及自制中医证候量表,进行动态的望、闻、问、切"四诊"检查,采集中、西医临床客观化量化指标,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脉图、舌图、中医证候量表等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指标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能够准确反映出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状态及疗效,且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指标与西医现有疗效评价指标相比具有一定关联性。结论:冠心病中医疗效评价指标能客观全面反映患者的整体状态变化,为今后开展疾病疗效评价的无创检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医舌诊的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千百年来,中医舌诊只能凭医生肉眼观察,靠经验辨证,这不仅影响中医的继承,而且影响中医的提高和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实现中医舌诊的标准化、客观化。随着中医现代化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舌诊,使其定量化、客观化、标准化,已成为舌诊研究的主要方向。本研究以舌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过程为主线,对舌诊客观化中涉及的舌象采集、舌象分割及舌象特征分析等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中医药治疗前后的中医四诊信息、证型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指标。方法:利用中医舌面象一体仪、中医问诊量表、脉象仪、声诊信息采集系统、肺功能仪采集33 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治疗前后(1~5 个月)的四诊信息及肺功能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治疗前后四诊参数和肺功能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哮喘患者经中医药治疗后面色及舌体子区域的颜色、苔色等均有显著变化的参数;哮喘患者声诊参数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哮喘患者经治疗后鼻塞等肺系症状出现的频率减少;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脉象参数差异不显著。哮喘患者治疗后FEV1.0%升高,说明哮喘患者通气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中医四诊客观化检测可为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病情演变观察以及临床疗效评价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舌诊是中医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受到历代临床医家的重视。为探索中医舌诊客观化的方向,对舌诊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现有研究成果难以得到临床应用的原因在于偏离了中医系统辨证的思想原则。在结合中医舌诊最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的发展途径及趋势。  相似文献   

7.
舌诊客观化研究的主要疾病有: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中医证候舌诊客观化的研究中,主要以西医辨病为基础而开展,所使用的舌诊量化相关指标也主要以舌的颜色特征为主,且主要在以下3种疾病中开展中医证候的舌诊客观化相关研究:消化系统疾病各证型的舌诊量化特征,心脏病各证型的舌诊量化特征,恶性肿瘤证型的舌诊量化特征。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临床疗效评价的舌诊客观化研究相对较少,所使用的舌诊量化指标多为舌的颜色、形态、纹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信息,而且大多数的研究是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别开展相关中医证候的疗效评价。目前,研究应用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尚不够成熟,未生产出规范统一的中医诊断仪器。在临床应用中尚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①临床应用研究所纳入的样本量较小,应当进一步扩大样本量;②客观化的指标以舌象颜色特征为主,而在纹理、形态以及质地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少;③对于客观量化舌象所应用的方法各不相同,这就给舌诊标准化的客观使用推广带来了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8.
对近20年来大肠癌的中医舌诊、脉诊客观化研究进行整理,系统地总结并归纳了目前中医界专家对大肠癌患者舌象、脉象的客观化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大肠癌进行四诊客观化研究的日趋深化,最终可能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客观量化标准,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总结大肠癌中医舌诊、脉诊信息的研究成果,发现问题,为后续研究把握方向,并对大肠癌客观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舌诊是中医诊断中较为客观的诊断方法,利用现代的光学分析技术能客观地反映出舌象的变化特点,能为中医辨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胃癌患者证型以及体质的变化直接反映于舌,通过更加客观化、微观化、智能化的舌象研究方法,可以探寻胃癌证型变化过程中舌象的诊断意义。本文概述了胃癌患者不同证型与舌象特征研究、胃癌患者与正常人的舌象特征比较、胃癌患者不同病理分型的舌象研究、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舌象临床观察、胃癌患者舌象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概述胃癌患者的舌象特征研究进展,以期为胃癌与舌象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为胃癌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中医治疗前后舌、面、脉诊图像参数的变化特征,寻找舌、面、脉诊图像参数的变化规律,客观评估舌、面、脉诊图像信息在冠心病中医疗效评价体系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中医疗效评价方法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的中医舌诊、面诊数字化检测仪以及Z-box脉诊仪采集冠心病患者中医治疗前后的舌、面、脉诊图像,运用配对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寻找患者舌、面、脉诊图像参数的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1治疗前后患者的舌诊图像参数R、G、B、H、S、V值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的R、G、B、H、V值呈现下降趋势;2治疗后患者的面诊图像参数H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余治疗前后的面诊图像参数R、G、B、S、V值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的R、G、S、V值呈现下降趋势,B值呈现上升趋势;3治疗前后患者的脉诊图像参数h1、h3、h4、h5、t、w、h3/h1、h4/h1、h5/h1、w/t值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的h4、h5、t、h5/h1值呈现明显上升趋势,h1、w、h3、h3/h1、w/t值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舌、面、脉诊图像参数可以作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新指标,同时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分型的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中医证研究的进展,探讨了中医证研究的方法学问题,针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分型的分子基础研究问题,提出了用现代生物芯片技术开展此项研究的基本思路,即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比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进展中不同“证”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分型的基因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中医证研究的进展,探讨了中医证研究的方法学问题,针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分型的分子基础研究问题,提出了用现代生物芯片技术开展此项研究的基本思路,即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比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进展中不同“证”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分型的基因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中医辨识调查广西汉壮两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为指导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 将2017年10月一2019年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门诊、体检中心及住院部接诊的300例汉壮两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中华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计算标准分后,确定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结果 共收集...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治的理论,寻求更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参阅中医古籍中相关论述。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研究成果,对命题进行探讨分析。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是医学难题。病因病机认为外感“疫毒”是发病的根本条件,正气不足是发病基础,湿热、虚实、瘀相互夹杂共同为病;辨证论治首先为抗“疫毒”,其次为补正气,最后辨证论治要兼顾湿热、虚实、瘀兼症。本病的研究方向应该是筛选有直接杀灭乙肝病毒的中药(或有效成分)或复方,是彻底解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分布差异。方法:结合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体征、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及特点进行调查。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以肝郁脾虚型为主,湿热型次之,肝肾阴虚型又次之,瘀血阻络型所占比例较肝肾阴虚型小,脾肾阳虚型最为少见,其中,湿热为各证型的主要兼夹因素,暗红舌、红舌和腻苔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舌象。患者的症状体征(胁痛、口苦、腹胀、食欲低下、舌苔腻等)积分在各证型中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ALT、AST均以湿热中阻型为最高,与其他证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湿热因素贯穿于慢性乙肝患者的不同阶段,正气亏虚是湿热毒邪侵扰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16.
辨证论治是中医取得疗效的基础,然而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虽然相关学会制定了相应的诊断与治疗标准,但是在具体的诊疗实践中执行者不多。通过的对近年来有关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认为中医证候研究应该在临床流行病学的指导下,进行多中心、大样本、规范化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以此为依据探索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的判定标准和"证"的实质研究。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分型目前仍存在较大的分歧,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客观化、可量化的辨证分型标准。笔者从专家经验辨证、中医计量诊断、微观辨证、数理统计学等方面探讨该病的证候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医理论认为,舌诊是望诊的主要内容,临床上是通过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法之一。本文主要对中医舌诊的发展进行概括总结,并通过搜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对舌象、舌苔微生态及其两者与疾病的关系进行归纳,旨在发现疾病与舌象及舌苔微生态之间的变化规律,为中医舌诊的研究找到新的方向与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介绍卢秉久教授运用中药药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简称慢乙肝)的经验,在此主要选取了两组配伍药对,此两组药对针对慢乙肝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中医对慢性肝病的诊疗特色和优势体现于在证候分类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探讨其证候分类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基因和蛋白表达谱的区别、尿代谢物的差异以及"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具有分子生物学物质基础;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医证候判别方法可有助于形成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新的分类,并为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